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所有贫血种类中台湾最常见的类型 。铁质摄取不够、铁质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等因素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有疲倦、有时感觉喘、心悸、脸色苍白、手指甲凹陷成匙状或是失去弯度等等。
经血过多、喝茶类过量、或全胃切除手术过的族群都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哺乳中的妈妈或是孕妇因为铁质的需求增加,若没补充足够的铁质,也会提高缺铁性贫血的风险。
2、海洋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又称为地中海型贫血,是一种慢性、隐性遗传溶血性的贫血症,没有传染性,却无法根治的血液疾病。男女併发机率相同,并好发于地中海沿岸而得名,虽然叫做地中海贫血,在大陆长江以南、台湾、东南亚却也算是常见到的疾病之一。全台约有6~8%的带因者,其中对生活较无影响的为4%的甲性(α)带因者,其余极少数的2%为乙性(β)带因者。
地中海型贫血为小球性红血球,低血红素贫血,医学上会依据血液中血红素的浓度来分类重度、中度、轻度叁类程度上的轻重。α地中海型贫血的轻度患者,通常有轻微贫血症状,重度则会有脾肿大的情形。β地中海型贫血的轻度患者也是些许贫血的症状会发生,但是中度患者则会有骨头畸型、肝脾肿大,偶尔需输血的情况。而β地中海型贫血的重度患者则是会有生长迟缓、黄疸、骨头畸型、肝脾肿大等症状,并且需要一定频率的输血,但是也因为需要常输血的关係,容易引起血铁质沉着,使得心肌病变、内分泌失调、肝肿大,到后期则有可能发展为心脏衰竭(20~30岁)。
3、再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不良性贫血为一种骨随衰竭的疾病,除了贫血之外,白血球及血小板的数量也会不足,所以病患除了贫血症状,更容易出现感染及出血的状况。虽然这类型的贫血不足以致命,但是白血球及血小板低下则可能会导致败血症及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此类型贫血的症状为脸色苍白,无心悸等其他的症状。依照骨随的造血功能衰退程度,可分成「非常严重」、「严重」及「非严重」叁类,就算一开始被评断为非严重类型的患者,也是有可能在治疗中恶化为严重型,所以要特别积极的採取追踪与治疗。
4、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又称做「巨红血球母细胞贫血」,是一种阻断人体吸收维生素B12导致贫血的疾病。典型的恶性贫血导因于,胃的胃壁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内在因子,而使得B12的吸收受阻碍。儿童有可能因为基因遗传而患得恶性贫血,成年人则有可能因为遗传或是年纪所导致胃分泌变少,或是因为自体免疫而存有抗壁细胞的抗体、抗内在因子抗体。恶性贫血的患者多为女性(二比一),并多在40岁之后发病。
1、溶血性贫血
因为体内的红血球寿命缩短、过早被破坏掉,而骨随来不及制造出相对应的血球量,供需不对等就会导致溶血性贫血。溶血指的是红血球被破坏的过程,血液当中出现溶血反应,大量的红血球减少,让大量的血红素渗到血液裡,此时负责造血的骨随受到刺激,会开始提高造血的效率,可达到平常速度的6~8倍。但如果溶血太严重,超过骨随自行造血可以覆盖的程度,就会出现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分为遗传以及后天。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分成红血球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红血球症…)、红血球中的血红素异常(海洋性贫血、镰刀型贫血…)、红血球酵素异常。而其中因为红血球酵素异常而溶血的,有常见的蚕豆症(G6PDD),患者的红血球因为缺少特定酵素,容易受到氧化物质攻击而溶血,严重有可能发生急性贫血。
后天原则包括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输血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罕见的血型因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母子ABO血型不合)、化学物质(元素中毒)引起或是其他疾病或手术所引起。
2、出血性贫血
出血性贫血顾名思义,是因为大量出血而造成的失血性贫血。可以分成慢性与急性。常见像是因为外伤而导致的大量出血,而体内器官出血像是消化道、肠胃道、痔疮出血……,长期持续或是反覆出血就会引发慢性出血性失血。另外女性生理期时因为经血过多,也会造成出血性失血,千万不要觉得排出的血量越多,便是排毒排得越乾净而放置不管,严重可能会因为贫血而影响生活。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