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特别让我苦恼。
我和老公都很忙,我在孩子4个月后就把他留给郊区的奶奶照顾,他一直跟奶奶睡。只在周末回去看看他。
现在孩子3岁了,该上幼儿园,就把孩子跟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住。可是,孩子跟我根本不亲,睡觉只找奶奶,怎么哄都不愿找我。
不仅如此,我发现孩子的很多习惯都和奶奶一样,垃圾乱扔、经常说脏话,而且胆小、害羞,爱发脾气,小小年纪,说话做事都像个老年人……
这让我非常难过,又很内疚,感觉我这个妈妈当得真失败……
看完这封信,小编的心情有点沉重,为这个妈妈和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
作家小巫说过一句话,「孩子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你一定记得小时候睡在妈妈臂弯里的温暖
你一定记得妈妈轻轻拍你入眠的温柔时光
你也一定记得躺在床上和妈妈聊完心事后
内心的宁静
所以,和谁睡这件事真的挺重要的,因为孩子和谁睡,他的心就是和谁在一起的,受谁的影响也就最大。
可以说,3岁前,孩子跟谁睡,对他以后一生的性格都有重要影响。
那么,有娃以后,你家宝宝睡哪里呢?
1
爸妈同睡,孩子跟老人睡
宝宝和老人形成错位的依恋关系
孩子的性格脾气与老人相似
3岁后,宝宝很难教养
很多妈妈生宝宝不久后,就会投入工作。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看宝宝,很有老人就会心疼,自觉承担起夜间照顾宝宝的责任。妈妈苦于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就顺其自然的让老人去陪伴宝宝入睡。
这种模式,父母可能会轻松一些,但弊端也很明显。
→宝宝和老人建立错位的依恋关系,宝宝和妈妈不亲。上班族妈妈本来白天陪伴宝宝的时间就少,晚上再不加以弥补,就无从建立亲密依恋,宝宝和妈妈不亲。
→宝宝的脾气性格和老人更相似。因为宝宝更多和老人在一起,所以生活习惯、语言风格甚至性格脾气都会和老人比较相似。
→孩子长大后很难教养。老人长期照顾孩子,没有父母的参与,容易溺爱,长期下去,宝宝容易任性、自私、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挑食偏食等等,长大后再去纠正就会很困难。
因为孩子和父母没有那么亲密,所以也难以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而且孩子在心里还会感到不服气:“你又没养(照顾)我,我凭什么听你的?”这种亲子的矛盾往往在青春期会更加突显。
2
妈妈和宝宝同睡,爸爸单独睡
能带给孩子基本的安全感
但爸爸被忽视
夫妻关系不和谐对孩子成长不利
生完孩子后,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妈妈以宝宝为中心,其他事情都靠边站,包括老公。
→能带给孩子基本的安全感。这种模式方便妈妈起夜照顾宝宝;有妈妈在身边随时安抚,宝宝睡得更安稳。也能带给宝宝最初的安全感。
→妈妈独自承担育儿工作,给孩子压力过大。这种模式下妈妈的精力和关注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看上去是个合格的妈妈,独自承担着所有育儿工作,为孩子付出很多,牺牲也很多,但妈妈沉重的爱,也会让孩子有很大压力,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忽视老公,夫妻关系危险,对孩子成长不利。因为这种模式明显严重忽视老公,恨不得10块钱包邮给卖了,看似爸爸在家里是个甩手掌柜,实则是妈妈也在不停的把爸爸往外推。
这样的夫妻关系很危险,因为这种情况忽略了爸爸的心理感受,爸爸被家庭边缘化,严重影响到夫妻关系的稳定和谐。而糟糕的夫妻关系,是对宝宝成长最为不利的因素。可能会让孩子自卑、胆小、怯懦。
3
妈妈和老人带宝宝睡,爸爸单独睡
老人、妈妈、宝宝抱团结合
爸爸严重缺位
导致女孩易自卑,男孩没有阳刚之气
这种睡眠的模式,妈妈可能更轻松一些,但是妈妈和老人孩子抱团,爸爸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没有“话语权”。
→减轻妈妈负担,妈妈更轻松一些:妈妈又多了一个夜晚能照顾宝宝的人,妈妈和老人分工照料孩子更加轻松一些。
→错位的家庭结构关系,爸爸是“隐形人”:这种模式下,完全打乱了家庭结构,老人、妈妈、宝宝抱团结合,爸爸会有很强的被孤立感,尤其老人是姥姥的话更是如此。
这种妈妈和老公的关系平平,感情一般,即便不是因为孩子,也时常忽略老公的需求和感受。这样的家庭中,妈妈多强势,爸爸多弱势,加之不平衡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也是紊乱错杂的。爸爸在家庭中好像是“隐形人”,常年不被关注,起初也许会“抗议”,但“反抗无效”,终将妥协。
→爸爸严重缺位,导致女孩易自卑,男孩缺少阳刚气:在这种养育模式下,孩子的一切显然是妈妈和老人说了算,爸爸长期缺位,少了爸爸的关注和影响,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对女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女孩更容易自卑,男孩也容易
4
宝宝从小单独睡在自己房间
宝宝从小没有安全感
不利于亲子间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这种睡眠模式会让宝宝从小丧失最重要的安全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赞成从小就和宝宝分房睡的,认为这样有助于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但是近些年来,这种观点颇受争议,西尔斯医生就在《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里批评了西方盛行了100多年的婴儿睡眠训练法,将其称之为“比我们培训宠物还缺少人性的训练法”,认为从小强行训练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西尔斯医生更赞成妈妈和宝宝同睡,他认为孩子对与父母亲密的需求如果能在早期获得满足,长大后就不会对此执着;如果没有,就会留下一个空位,日后以焦虑的形式重新浮现。
→而崔玉涛医生也建议:小宝宝先要和父母同睡(是父母,不是和妈妈),再逐渐分床、分房。
▶ 2岁以前的宝宝都可以和父母同睡,方便妈妈照顾宝宝
▶ 2-3岁的宝宝需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小床和大床连在一起
▶ 3-4岁的孩子,可以把小床和大床分开适当距离,慢慢培养孩子独立睡觉
▶ 4-5岁的孩子就可以慢慢睡到另一个房间,但不要离父母的卧室太远,并且两间卧室不要关门,让孩子慢慢适应独立一个房间
5
父母睡大床,宝宝睡小床,靠近妈妈一侧
宝宝从小安全感强
家庭关系和谐
宝宝长大更容易获得幸福
这是最推荐的睡眠模式啦,这种睡眠模式无论是对爸爸妈妈还是对宝宝都非常好。
→家庭分工合理,互不干扰睡眠:宝宝既有独立的睡眠空间,又能挨近妈妈,随时得到照顾;得到充足的安全感,妈妈既不用担心睡着会压倒宝宝,又离宝宝很近方便夜间照顾;爸妈保持原有的睡眠位置,没有因宝宝的出生而产生嫌隙。爸爸偶尔还能跟妈妈替换,分工照顾宝宝。
→家庭关系和谐,宝宝安全感足,长大更容易获得幸福:这样睡的好处在于,家庭成员之间变成了更加平衡、稳固的三角关系:爸爸妈妈彼此相爱,也都深爱孩子;孩子分别爱着爸爸妈妈。如此,爸爸才真正的回归到了家庭中,而不是被妈妈和孩子孤立和边缘化的一员。
这种睡眠模式下的宝宝从小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在幸福的家庭模式中长大,耳濡目染,长大更容易复制父母的生活模式,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更强。
6
二胎家庭怎么睡最好?
大床拼小床
全家睡一起
现在二胎家庭越来越多,有了老二以后,一家人怎么睡的确是让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老大还没到达独睡年龄的时候,难度系数简直又增加了N倍。
→大宝跟爸爸睡,小宝跟妈妈睡:影响夫妻关系,大宝也会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
→大宝跟奶奶睡,小宝跟爸妈睡:同样会导致大宝和老人过于亲密,和妈妈疏远。
→大宝自己睡,小宝跟爸妈睡:如果还没到独睡年龄,会让大宝觉得爸爸妈妈和小宝才是一家人,自己被孤立了。
→大宝小宝跟妈妈睡,爸爸独立出去:妈妈照顾两个太辛苦,夫妻关系也受影响。
那么,到底怎么睡才好?算了,小编不卖关子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床拼小床,大家一起睡。
这种做法可能是对房间、床的大小是一个挑战,但是不管是选择分头睡还是大床拼小床,都是提升家庭幸福最好的方式。
大宝实现了自己和妈妈睡的想法,二宝也得到了贴心的照料,妈妈再不用担心这个,挂心那个。夫妻感情也保持了有效的交流,皆大欢喜!
床小?房小?挤一挤,合理布局一下总会实现的!
▼
7
爸爸经常不在家,怎么弥补?
妈妈带着宝宝睡
爸爸欠下的要用其他方式补回来
每次做和爸爸有关的选题的时候,总是会收到很多妈妈的留言:爸爸经常不在,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建议妈妈带着宝宝睡,但是睡前可以用视频或者其他方式和爸爸聊天,并且互道晚安。如果每天早晨还能有“早安”是更好的,因为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能让宝宝感觉到,爸爸、妈妈和自己永远都是一家人,会一直一直在一起。
如果这也很难实现那怎么办?呵呵,那就只能爸爸在的时候狠命补偿喽。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