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仍超640万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现状,就是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代为照料。身为父母的他们迫于生计不得已丢下孩子外出工作,以为顶多就是孩子跟自己不亲近,殊不知隔代育儿的影响超过了他们想象。
01
娇娇(化名)家庭条件不好,爸爸妈妈在她才6个月大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娇娇也就被送到姥姥家寄养。
据娇娇妈妈描述,孩子管得很少,平均三个星期见一次孩子。就只感觉见到孩子很亲近,没有发现有别的什么问题。
其实娇娇妈妈不知道,在娇娇两岁多就有自闭症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接触过其他孩子,不知道差距,而且也没有了解过自闭症,压根没有往这方面想。
“孩子两岁十个月上的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说和其他小孩不一样,当时我想,大人也没有多聪明,对孩子就别要求那么高了,然后这个事就放下了。直到孩子五岁,我发现她除了乱画什么也不会”。娇娇妈妈说,问姥姥才知道“孩子一直就这样”。
听到姥姥这样说,娇娇妈妈惊得不知所措。果断辞掉了工作,带孩子到山东泰安的所有大点的医院都去检查了一遍,才了解到孩子是自闭症——先天性的发育障碍。
就是说孩子从出生就患病了,整整五年,身为孩子的妈妈,竟然一点儿都没有察觉,无尽的自责包裹着她。再听到医生说这个病几乎是伴随终身,倾家荡产也治不好,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即将面临未知的巨额医疗费用,顿时感觉巨大的压力让自己无法喘息。
02
当发现孩子患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大家所说的“干预的黄金年龄”,当孩子2-3岁正该牙牙学语、建立认知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他们却什么也没做。
因为孩子长期脱离父母的视线,很多细节问题都无从知晓。而老人精力不如年轻人,照顾孩子生活起居对他们来说就挺不容易,更加容易忽视。
加上多数老人习惯“报喜不报忧",即便自己或者孩子有些什么小毛病,怕在外工作的孩子担心,都会避而不谈。所以娇娇妈妈一直被姥姥的“今天挺好,老师说有进步”所误导,以为孩子真的就是不太聪明而已。
我们也不能说这是隔代育儿的错,祖父母没有义务抚养孩子,但是却在照料孩子,这是情分。隔代育儿本没有错,但是五年了才发现自己孩子的病情,也确实是因为隔代育儿、父母疏忽导致的。
所以我们在家庭训练中一再强调,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做康复训练,不仅是因为训练费时费力,还因为孩子的多种问题行为,需要经过细致的观察记录,才能进行行为分析寻找训练方法。
03
如何才能接受这个事实呢?很难!
“原来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智力低下,和她说什么都听不懂,不会对话,不会说整句,自言自语很严重,带孩子出门,不管是什么场合,她都尖叫,咬手,碰头,打滚。虽然知道不是孩子的错,但很丢人,心里崩溃,有时候控制不好自己就揍她”。
就如所有孤独症家长一样,无数次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又无数次在无力改变的事实面前崩塌。
“一开始真的是病急乱投医,我全职在家陪护孩子,带孩子到处去接受治疗。从电视上看到济南某儿童医院,去了,很贵,但是没用。用8个月时间去医院精神科治疗,不管用,放弃了”。
此时的娇娇妈无比焦虑,难道真的像医生说的“倾家荡产都治不好”吗?娇娇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吗?在网上看到的孤独症康复案例,让她又燃起了希望。
不想因为耽搁干预时间而谴责自己一生,不想娇娇的未来就这么被限定,作为母亲的韧性,又支撑着她继续踏上康复之路。
04
娇娇来我们星希望的时候,已经11岁了,距离她确诊过去了5年多,期间也接受了各种机构和医院的治疗,收效甚微。那时候的娇娇不会说整句话,没法进行正常对话,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一开始训练时,娇娇妈感觉特别没底。
因为我们的课程大多数都是教家长如何进行家庭训练,所以不仅娇娇妈妈全天陪护和训练孩子,孩子爸爸,偶尔也会参与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经过三个月的干预训练,娇娇的进步让大家都很意外:
“能听懂我说话了,理解能力提升了,能说句子,能交流了,而且我们之间的对话越来越顺畅,我经常问她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孩子都能说出来了,对于不知道的就会说我不知道,比如相同数量连线这个项目不会做,就说“不会连了”,以前是什么也说不出来的,只会用“撞墙,打头,哭”去表达,问题行为少了很多,去公共场合也能保持安静,很听话,遇到事情我们可以商量着来了,真的非常高兴”。
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支持与依靠。而家长是孤独症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在家庭中教育训练便于家长及时把握新问题,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孤独症家庭,父母不要过度依靠隔代育儿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反而应该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即便是普通孩子,因为童年生活中父母陪伴的缺失,也会留下一生的遗憾。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