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爸爸妈妈在网上得知,肌张力高是脑瘫的表现,就不淡定了,到处求医、用药、各种治疗。这种情况并非少数,在我们的后台以及微信群、门诊经常会遇到被诊断为“肌张力高”、“脑损伤”的宝宝。但是,根据面诊或者视频咨询发现,这类宝宝大多是正常的。
当我们告诉爸爸妈妈,宝宝是很正常、健康的,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状态改变。
从进诊室门开始身体就紧绷着,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当得知宝宝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们瞬间放松了,交谈的语气也变得轻松起来。
过度诊疗以及家长在网上的搜索结果,让很多家庭陷入焦虑与恐慌中。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爸爸妈妈们学会如何识别什么是肌张力高!
什么是肌张力?
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是肌张力,看到某视频平台中新生儿迈步、新生儿翻身的视频,就评论说宝宝下肢肌张力高、背部肌张力高。
肌张力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用以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
家长比较容易能观察到的是: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换尿布时宝宝腿不能分开,尖足,两只手不能对到一起等。
但是脑瘫的宝宝会表现为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均高,同时有姿势异常。
说到剪刀腿,之前有家长咨询,宝宝在体检的时候,迈步的时候双腿交叉,医生说是剪刀腿,让做康复治疗,需要做吗?经视频咨询,看了宝宝之后,下肢活动正常,并没有异常。
如何判断宝宝肌张力是否高?
准确来说,儿保医生检查的肌张力是被动肌张力,通过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的大小来判断。
内收肌角
检查方法:在宝宝觉醒的状态下,让其呈平卧位(躺着),腿伸直,轻轻尽可能拉开双腿,注意观察角度,以及左右腿是否对称。
1~3个月,40°~80°;
4~6个月,70°~110°;
7~9个月,100°~140°;
10~12个月,130°~150°。
腘窝角
检查方法:在宝宝觉醒的状态下,让其呈平卧位(躺着),骨盆不能抬起,屈曲下肢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测量腘窝的角度。
1~3个月,80°~100°;
4~6个月,90°~120°;
7~9个月,110°~160°;
10~12个月,150°~170°。
足背屈角
检查方法:在宝宝觉醒的状态下,检查者(爸爸妈妈)扶着宝宝,保持宝宝腿伸直,使足背屈向小腿,用手掌压足底,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度为背侧屈角,左右都要检查。
操作的时候首先用慢的中度压力形成最小的背侧屈角,称”慢角“,然后快的突然背屈形成”快角“,正常情况下,两种角度是相等的。
正常:慢角、快角均<70°;
异常:①慢角、快角均>70°;②两角之差(”快-慢“)>10°;③左右不对称。
在宝宝配合的情况下,家长可以检查看看。如果有异常的话,也不要焦虑,可能是操作手法有关系,到儿保科让医生检查看看。
为什么有的宝宝小月龄时肌张力高,大几个月后自行正常了?
为什么在群里有的妈妈说,他家宝宝小时候肌张力高,大了之后就正常了呢?肌张力也可以自行恢复吗?
孩子刚生下来,屈肌张力较高,要三四个月以后,逐渐下降。有的是因为给孩子做操,宝宝感觉到不舒服而抵抗,表现为肌张力高,但是放松以后,肌张力就不高了,所以不是真正的肌张力高。
以下这种情况并不能认为宝宝是肌张力高
有的宝宝会比较敏感,检查上述几个角度的时候会表现为被动肌张力高,但放松下来的时候肌张力并不高,主动活动时肌张力表现也正常,并且不存在异常姿势,运动发育符合当前月龄水平,这些宝宝,我们认为他是正常的。
判断一个宝宝是否肌张力高,除了这些角度外,还要看宝宝运动发育的水平。如果宝宝运动发育正常,比如宝宝已经会翻身、坐、爬行等,爸爸妈妈就不必担心宝宝肌张力是否有问题。
但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是宝宝翻身很好,也可以坐了,甚至有的大运动发育比同龄宝宝要超前,却被扣上”肌张力高“的帽子。
真正是病态肌张力高的宝宝不会运动发展正常。另外,如果宝宝是正常足月出生,没有脑的病变,一般不会发生脑瘫,无需担心肌张力是否高的问题。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