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盗汗,很多宝宝家长们都碰见过,但是宝宝出汗就是宝宝盗汗吗?怎么来区分宝宝盗汗和出汗。
儿童睡觉容易出汗,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是被子太厚所致,其实不然,这种症状很有可能是“小儿盗汗”。盗汗是中医疾病,通常表现为夜晚睡眠过程中容易出汗,醒来后出汗停止。
小儿盗汗会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家长朋友应尽早查明儿童盗汗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
生理性盗汗
儿童由于活动量较大,身体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出汗量较成人要多。此外儿童夜晚进食过饱,促使胃肠蠕动加快,胃酸分泌增多,使得汗腺分泌增加,儿童在入睡后就会出现出汗情况,通常在入睡后两个小时内表现明显。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日常儿童临睡前可适当减少饮食以及减少活动即可缓解。
加上儿童由于抵抗力差,很多家长害怕孩子入睡后着凉,引发感冒等疾病,因此会采取较厚的保暖措施。倘若天气较热,盖的被子过厚,就会导致儿童出汗。这时一般儿童都会出现蹬被子现象,受到外界刺激后反而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因此家长朋友们大可不必给孩子采取过厚的保暖,不仅会引发盗汗,还有可能导致儿童着凉。
病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及保暖防护不会对儿童造成伤害,但病理性盗汗就不同了,这是一些疾病引起的。
家长朋友们需要重视,尽快就医检查,以防疾病危害儿童身体健康,而病理性盗汗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疾病所致。
脾胃虚弱
儿童日常饮食多生冷、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进而引发脾胃虚弱,而脾胃具有遇水化湿的作用,脾胃虚弱导致该功能减退,湿热会在人体中囤积,继而在夜间出现盗汗症状。
儿童由于免疫能力低下,很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滋扰,其中就有结核杆菌。初期感染结核杆菌症状并不显著,通常表现为低热、盗汗以及消瘦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咳嗽、咳血、尿急、尿频、尿血等症状。虽然如今已有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但其对人体的伤害仍不容小觑。
佝偻病是指儿童缺乏维生素D所引发的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儿童钙、磷代谢紊乱,引发儿童骨骼等出现病变。初期佝偻病的主要症状有易怒、烦躁、盗汗以及枕秃等症状,而补充维生素D的方式主要有晒太阳以及服用鱼肝油药物等。因此日常中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儿童盗汗异常,并积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
儿童盗汗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盗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病理性盗汗则需要尽快就医检查,以确定疾病类型,积极采取治疗,防止危害儿童健康。
日常生活中为避免疾病引发盗汗现象,应注意儿童饮食,做到避免生冷、饮食均衡规律等,同时还需要多参加运动,增强儿童抵抗力,抵抗病原体入侵。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