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健康> 宝宝护理> 宝宝呵护> 如何帮助宝宝摆脱胆小的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宝宝摆脱胆小的心理障碍?

2020年04月27日 16:43 阅读次数:261
孩子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当然除了一些天生内向的孩子,但是内向并不等于说孩子胆小,有些孩子胆子很小,不敢与人说话,无法正常社交,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心理障碍呢?如何帮助宝宝摆脱胆小的心理障碍?

孩子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当然除了一些天生内向的孩子,但是内向并不等于说孩子胆小,有些孩子胆子很小,不敢与人说话,无法正常社交,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心理障碍呢?如何帮助宝宝摆脱胆小的心理障碍?

孩子胆小是患了“习得无助行为”心理障碍

只要你留心观察,这种胆小的儿童并不少见。心理学研究表明,胆小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胆小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无助行为”。

“胆小”根源在于觉得自己“笨”

人在遭受挫折与失败后,会有两种归因方式:一种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行,另一种则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能力不行的实质就是自己“笨”,这对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一大打击,因而有这种归因的儿童,往往表现为回避挑战,寻求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良好评价,避免出现对自己能力的不良评价。碰到障碍、失败时成绩下降,表现出低坚持性,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并产生负性的自我认知(和不良情绪,即形成一种非适应性的“无助”反应模式,并由此而学到用这种“无助行为”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结果,他们在经历失败之后,就变得努力程度降低,甚至逃避作业,作业成绩也会明显降低。

而另一种归因则不同,努力不够使他们出了丑,他们会用更大的努力去弥补,并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能力来维护自尊。因此,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寻求挑战性任务,追求提高自己的能力,活动的目的是要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困难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有效的坚持性,对任务乐于投入更多的努力,面对失败时,只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反馈,同时,却保持和增强积极情感,维持和提高成绩水平,即形成一种“掌握-趋向”反应模式。结果,他们在经历失败之后,变得更加努力,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胆小”心理与父母期望过高有关

儿童对失败归因方式的形成,与儿童的智力并无关系,却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及失败后的评价有关。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使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便导致经常失败。

一方面,孩子由于经常失败使家长由期望变失望,从而招致家长更多的批评、抱怨和贬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与自信,为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逃避困难;

另一方面,过多的失败体验和经常被贬低,势必影响孩子自我信念的确立,产生“我确实不行”的自我认同,进而构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以致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所以,家长在抚育孩子时,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心身发展的规律和实际能力,不能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当孩子面临着挫折或学业困难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抱怨、贬低,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尤其是对他们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孩子担心是一种心理障碍,父母们要帮助他们摆脱这种胆小的心理,变得胆大,可以正常与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不过在摆脱的过程中父母们一定不要心急。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