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吃饭习惯会影响宝宝的颜值及语言能力,可不要小看宝宝的咀嚼能力,咀嚼能力对孩子很重要的,接下来看看吧。
咀嚼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咀嚼影响宝宝进食和消化吸收
咀嚼可以让牙齿更整齐
咀嚼影响宝宝的语言学习和颜值
咀嚼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
如何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
适时给孩子添加不同性状的辅食
为什么宝宝还是不愿意、甚至抗拒咀嚼食物呢?
关键原因就在于:咀嚼,需要学习!
咀嚼需要学习
咀嚼虽然是人的本性之一,但咀嚼能力的发展,需要两个前提条件:长出磨牙和有效咀嚼。
什么意思呢?具体来说就是这样:
磨牙没长时,应先学会咀嚼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还没长出“大牙”,不着急咀嚼。
不是这样的。
在孩子磨牙还没有萌出之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先学习咀嚼。
比如给孩子喂米糊、菜泥时,家长嘴里也同时嚼着口香糖等,做出夸张的咀嚼动作。
通过日常的“表演式”的行为诱导,宝宝就能慢慢学会吃固体食物的流程:先咀嚼,再吞咽。
长出磨牙才能有效咀嚼
即使宝宝学会了咀嚼的动作,在磨牙萌出之前,还是尽量不要给宝宝含有太多小块状的食物。
这是因为,宝宝无法真正做到将这种小块状的食物磨碎,这种食物通常也是被直接吞进肠胃,容易造成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不完全。
这样,既增加了的食物的残渣量(即粪便),同时也减少了营养素的吸收。
总结一下:家长可以先训练宝宝的咀嚼动作,然后根据宝宝牙齿的萌出情况和月龄,来确定具体应该给宝宝吃的食物性状。
宝宝为什么抗拒咀嚼?
宝宝吃辅食时,有时候表现出明显的抗拒,不爱嚼,家长一定要仔细观察,找找原因。
常见原因可能是:
不喜欢食物的味道和性状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偏好。
就像大人一样,有的人不喜欢胡萝卜,有的人不喜欢吃鱼,一样的道理,宝宝也有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或者味道。
另外,有的孩子喜欢吃脆的食物,家长给喂了绵软的食物,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吃,拗不过大人就一口吞下去的情况也有。
这些情况,都需要家长日常的观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食材、不同处理方式,让宝宝来尝试和接受。
对这种食物过敏
这是家长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时对某种食物过敏,宝宝嘴里可能会不舒服,表现出来就是不肯吃、不爱嚼,甚至往外吐。吃什么?
家长在孩子正式添加辅食后,就要开始进行咀嚼训练,适时给孩子添加不同性状的辅食: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试试这些:
6个月
这时宝宝往往刚开始添加辅食,主要有两个目的:
补充营养,尤其是铁;
锻炼咀嚼和吞咽的能力
这个时期,家长应给宝宝提供细腻的泥糊状食物,颗粒的性状会加大吞咽的难度以及消化的难度并不适合初期添加。
7-8 个月
这个时期,宝宝的吞咽能力已经成熟很多,大多数宝宝可以学着用牙床磨碎食物了,也是进行咀嚼训练的黄金时期。
这时,家长可以选择小颗粒、可溶、软烂、便于吞咽的食物。
食谱推荐:
鸡肉蔬菜粥
用时:30分钟
食材:鸡肉、西兰花、胡萝卜、大米
做法:
1 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熬粥。
2 鸡肉冷水下锅,加入生姜去腥。
3 西兰花洗净、焯水切碎;胡萝卜擦丝,焯水切碎。
4 将煮熟的鸡肉四城小条,然后切碎。
5 在煮好的粥里,计入切碎的鸡肉、西兰花、胡萝卜。完成!
9-12个月
这是宝宝咀嚼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食物的形状需要从小颗粒的蓉状慢慢过渡大颗粒的碎末状,例如鸡蛋饼、小溶豆、意面、小馄饨等等。
食谱推荐:
饺子吐司
用时:15分钟
食材:吐司、香蕉、鸡蛋(取蛋黄)
做法:
1 将香蕉压成泥。
2 用擀面杖将土司片擀薄,放入香蕉泥,对折成三角形(不要放太多香蕉泥哦,以免爆出来)。
3 拿一个碗,用碗口将外吐司边压下来。
4 蛋黄打散,刷在吐司饺子上。
5 放入不粘锅,小火慢慢烘煎翻面。完成!
1 岁后
这时宝宝能吃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饮食模式也慢慢接近成人。丰富食物种类和形式,是1 岁后咀嚼训练的关键。
比如各种肉类的处理,可以慢慢接近成人的烹调方式、性状,慢慢融入家庭饮食。
另外,最好让宝宝自己试着进食哦~
食谱推荐:
宝宝脆皮肠
用时:40分钟
食材:猪前腿肉、玉米粒、生姜粉、胡椒粉、淀粉、肠衣
做法:
1 将猪肉打成泥;肠衣洗净,浸泡20分钟。
2 肉馅中加入切碎的玉米粒、生姜粉、胡椒粉搅拌均匀。
3 肉馅中加入少量淀粉水,向同一个方向搅拌。
4 将肠衣套在灌肠器上,将肉馅加入灌肠器。注意不要太满,容易撑破。
5 灌好后,用棉线分成一节一节的,用牙签扎些小洞。
6 挂在阴凉处晾干。
7 食用时取下即可。煮、蒸、煎都好吃哦!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