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阻止=坑娃!孩子有这几个坏习惯其实是高智商的表现。很多家长看到宝宝爱吃手、爱发脾气、不爱分享等等现象,就给宝宝贴上了“坏习惯”“变坏”的标签。
其实,真是冤枉孩子了。孩子的这些表现明明是在变聪明,只是家长不知道而已。
今天我们专门来说一说宝宝的那些“坏习惯”:
爱吃手
宝宝在两个月左右开始进入口欲期,看见什么都想放在嘴巴里吃一吃。
宝宝吃手,既有助于手指的功能分化,手指动作由复杂到精细,比如串珠子、写字等等,还能锻炼眼手协调。
通常来说,孩子吃手在0~1 岁比较频繁,1 岁之后会逐步减少。
如果在这之前,家长盲目打断孩子吃手这一行为,他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等孩子大点的时候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比如说,口欲期延迟。
如果家长不瞎阻止,孩子可能到了五六个月就不会吃手了。反之,他可能一岁多了还会吃手。
再就是孩子可能有一些“手到口”的小动作。
比如“一思考就咬手指”、“一惊讶就捂嘴巴”等等。
家长要如何应对?
1岁以内的吃手,无需太过干预,家长注意好卫生问题即可。如果延迟到2岁孩子还在吃手,且还有一系列问题,如把手指咬脱皮、面部发育异常等,家长就要注意了。
家长可以让宝宝多用手指去干其他的事情,让宝宝知道手指不仅仅是用来吃的,还可以拉扯玩具、抓握摇铃发出响声。
慢慢地宝宝就会明白手指除了放进嘴里,还可以拿、抓、扯,让宝宝慢慢减少吃手动作。
孩子不爱分享玩具
家长眼里的孩子不爱分享是觉得孩子自私,但实则,孩子自己压根就没这个概念。
2-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会不断表达“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他会把属于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牢。
孩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实则很重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
但无奈家长不知道。
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也好,为了孩子以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罢,往往会强制孩子与别人分享。
这样做,实则大错特错。
家长要如何应对?
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而非强迫分享。
不是只有给其他小朋友才叫分享,孩子之间轮换或者交换东西也是分享。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和小朋友交换玩具,让孩子懂得,分享玩具自己不仅没有失去玩具,反而可以玩到别人的玩具。
实在不想分享,那就不分享了。
分享应该是孩子心甘情愿的过程,而不是因为害怕家长的恐吓,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动接受。
孩子发脾气,还学会顶嘴了
很多妈妈能感觉到,小不点大的孩子,就开始有脾气了,甚至还开始和自己顶嘴了。
让他早点刷牙,上床睡觉,他说:
我凭什么要听你的?!
一位宝妈给孩子换纸尿裤:
妈妈说:“该换纸尿裤了,要不该爆炸啦。”
儿子说:“我就要爆炸!”
妈妈说:“你这都一下午了!”
儿子说:“一下5还一下6呢!”
和孩子讲道理时:
妈妈说:“咋不听妈妈的话呢?”
儿子说:“大人为啥不听小孩的话呢?”
妈妈说:“因为妈妈的话有道理啊。”
儿子说:“道理长啥样啊,你给我找出来我看看。”
你说他一句,他能给你嘟嘟囔嚷半天,还火气大的不行。
家长的第一反应大都是,孩子”学坏“了,其实正好相反。
顶嘴是孩子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具体表现,是心理发展的信号。
孩子顶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但是可能因为这些行为和家长的预期不相符,就直接被定义成了顶嘴。
家长要如何应对?
现在家长知道了孩子的“发脾气”和“顶嘴”实则和成人的发脾气、顶嘴有很大区别,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
家长可以用引导的方式代替教式教育。
引导孩子说出原因,让他能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即使孩子是在发脾气,也允许他把脾气发完。
接着,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再和孩子交流。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