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健康> 宝宝护理> 宝宝呵护> 宝宝2岁攻击性行为如何理解

宝宝2岁攻击性行为如何理解

2019年05月17日 15:50 阅读次数:1499
家有两三岁的孩子,这些策略性建议,让你和孩子都受益。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比如爱打人,还说人家不听话啦,什么东西都喜欢扔地上。

家有两三岁的孩子,这些策略性建议,让你和孩子都受益。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比如爱打人,还说人家不听话啦,什么东西都喜欢扔地上。



她有个小水杯,常常呼啦一下把水倒地上。

有时候还把玩具往装菜盛饭的饭碗里放,比如昨晚她就把呼啦一下倒排骨汤里了……

这种事最近发生太多了,有时觉得该管就揍她,扭她大腿根儿。

每次不用我说,她就承认自己错了,以后不那样了,还让妈妈不要生气,但是她又忍不住又犯同样的错。

打孩子是我一直不想做的事,更不愿意看到我成为我所讨厌的坏妈妈。

实在没办法了,想请教下您,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孩子度过这个敏感期!

俗话说:两三岁的孩子狗都嫌。

在心理学领域称之为“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恐怖的三岁 horrible three)”。

总体特征为:

一言不合就情绪崩溃,怎么哄都哄不好;

固执、不听任何建议;

发脾气,遇事就是暴风雨;

无理要求接二连三,拒绝挂嘴边,不停地“我不”“不可以”“不行”“不能”“不要”;

不能做的事偷偷做,能做的事不愿做......

在这里,解释一下此阶段的儿童心理,努力谈一谈引导技巧。

在大脑发育的整个阶段,额叶是大脑发育中的最高级部分,而额叶机能区的前额叶皮层发育,则是大脑最后成熟的一部分。

负责计划、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前额叶皮层,在婴儿期的前几个月,基本不参加活动,但从幼儿期开始,到青少年期就逐渐发挥效应。

换句话说,孩子正常的成长之路,是从无意识行为过度为有意识行为,最后达到高级段自控行为。

但因大脑额叶的不成熟,导致孩子总是冲动地,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一种行为转换为另一种行为。

比如:

别人玩的玩具,他都想要。

但自己拿到了该玩具,又不想玩了。

做不到长时间坐在凳子上,保持不动和不说话。

心理学一项研究显示,3岁儿童重复的错误在5岁时消失,其根本原因不是经验,而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要养好孩子,身为妈妈,也就只能一步一个脚印。

但尤其幸运的是,这个成长不是特定于某一个人,或是某一部分,它几乎成了总体现象。

只要我们掌握育儿的大致方向,知道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律,具体发展的情况,我们就能根据孩子的本身“因材施教”。

因为有我家娃做练手,比起10多年前,我懂得的更多,希望以下建议,能给妈妈们带去策略性的指导,让你和孩子都能受益。

一、区别对待好习惯和坏习惯

好习惯要一致性,连续性地鼓励、支持、认可。

坏习惯一开始就应制止、批评,甚至惩罚。

我有一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

她儿子两岁多时,奶奶给他买回了金箍棒。

那天她下班回家,看到儿子拿着金箍棒,追着爷爷打,爷爷奶奶还乐呵呵地和孩子疯起来。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行为。

但也要反思,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我们的态度是怂恿、支持,还是制止、批评?

二、 详细制定该有的原则

再不压制孩子独立欲望的条件下,竭力帮助孩子习得和控制行为。

比如:

垃圾要扔进垃圾桶,而不是随手扔;

大小便要去厕所或者找自己的马桶,而不是随地大小便;

穿着鞋子不可以在沙发上和床上蹦跳.......

三、不要按个人意愿改变原则,或者按个人情绪、喜好,设置奖励和惩罚

教育路上,用没有原则的原则去管理孩子,很容易让孩子错乱是非。

四、 言行一致

这一点是很多妈妈容易糊涂的地方。

举一个例子,孩子不吃饭。

有妈妈会嘴上说:

你不吃就饿你;

但行动上,又拿起碗勺跟在孩子后面喂饭。

五、对于经常拒绝的孩子多用陈述句,给孩子选择的范围尽量简单。

比如吃饭,我们多用:

“宝贝,该吃饭了。”

“我们吃饭吧!”

“哇,我们可以吃饭了。”

尽量少用:

“宝宝,你吃饭吗?”

“你要吃饭不?”

上桌时,让孩子在两个座位间去选择,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意外冲突。

幼儿常常给我们带来很多尴尬经历,在他成长的路上,也常常给我们新的挑站、冒险和机遇。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调皮的时间段,要避免把管教孩子理解为惩罚孩子。

管教是教育+行为指导,惩罚只是管教中极小的一部分,管教中更重要的部分是认识孩子,懂得用合理的方法,朔造孩子的言行举止。

想一想,我们一边拍打孩子,一边大吼:

“我早就告诉你,不可以打妈妈,不许打人。”

这种情况很常见,对于孩子来说也很讽刺。

对于成长,我们在忙着制定规矩和合理控制他们言行的同时,他们也在试图自己掌控命运,成长不停止,冲突也不会停止。

孩不是养着养着就坏了,而是成长的本身就有很多“坏”过程。

“恐怖的两三岁”因为其特殊性,也叫“了不起的两三岁”。

美国儿科协会有建议说:

要预防攻击性,最好办法是在孩子0—6岁时,给他提供稳定、安全的家庭生活,并提供稳定的、充满爱的管教和陪伴。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