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很多过渡喂养的宝宝,主因都是家长不知道孩子怎样才算吃饱,为此,他们规定了定量,每一顿必须让宝宝吃完,结果孩子不是肥胖,就是频繁吐奶,而且家长却不自知。
下面舍长告诉大家几个方法,虽然不能确定到宝宝每一顿是否吃饱,但是基本上可以断定孩子平常有没有挨饿,一起来看看吧。
1. 孩子吃奶时的反应
新生儿如果是每次在吮吸2—3次之后会有一个下咽的声音,如果你听到了这个声音那就代表着乳汁很充足,这样的情况下在10分钟左右,孩子就可以吃饱了。
2. 看孩子的小便次数
如果是吃饱的孩子,每天平均大概会尿湿6块以上的尿布,而如果你家的孩子现在已经是这种情况了,那就说明你的奶水很充足,孩子也是有吃饱的情况。
3. 孩子的增长速度
新生儿出生后会有一个生理性的体重下降,这是正常的,如果10天之后,体重恢复到和刚出生时候的差不多,也基本说明孩子平时的确是吃饱了。
如果你家孩子现在已经满足了这些情况,那就建议家长不要再使劲的喂孩子了,再喂孩子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因此吐奶了。
宝宝吐奶还是溢奶?
为使家长清晰简单地初步判断吐奶的严重程度,将吐奶现象分为溢奶和吐奶两种。绝大多数婴儿出现的是溢奶,属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在婴儿频繁溢奶的阶段,家长要做好护理。基于溢奶的机理,对溢奶明显、次数多的婴儿,家长应通过体位疗法来使溢奶现象得到缓解。
溢奶体位疗法:家长可以在婴儿吃奶后让婴儿保持相对右侧位,将婴儿床头抬高 15~25 度,以使婴儿全身处于 15 度斜坡面上,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减少食物反流。
吐奶体位疗法:大人躺在躺椅上,身体与地面大约呈45度角。孩子吃奶后趴在大人身上,头部高出肩部,以免窒息。大人可以轻拍或抚摸婴儿背部,即使不去抚摸,几分钟内孩子就会打嗝,这种方法应该更简便、安全。
对吐奶的宝宝,一定要进行拍嗝,这样也有助于减少溢奶的发生。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