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喂养是有很多讲究的,该如何正确喂,这就需要宝妈的耐心和细心,下面将父母们在早期喂养时形形色色的问题稍做整理, 也为那些喜欢“对号入座”的父母提供一些方便。
本本主义
喂养宣言:一切按数据办!
行为表现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或者书上的指导进行喂养。按照书上的表格,在绝对的时间,按照绝对的间隔,喂给小宝贝绝对量的奶粉或者辅食。而且,经常会因为宝宝某顿少喝了几毫升奶或少吃了几口辅食就焦躁不安。
专家这么说
数据仅仅是通过流行学调查和某些实验得出来的,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它并不是不可变的数,也不是绝对“正确”的数,而只是一个“仅供参考”的数。
如果僵硬地按照这些数据来喂养孩子,就好比汽车百公里耗油多少,就给它加多少油。而孩子的成长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孩子每天喝多少奶比较合适,要根据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来决定,既要考虑到宝宝的年龄或月龄,还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是在某一天或者某一时刻突然形成的,而是他从出生到现在一个长期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要尊重孩子。首先要相信即使是很小的宝宝也是完全知道饱和饿的,要尊重孩子饱和饿的感觉,其次要学会识别孩子饿的需求以及饱的反应。做到这些,孩子就会把吃饭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当做一项任务。
横竖比较
喂养宣言:每次PK都胜出!
行为表现
每逢遇到和自家宝宝年龄相仿的孩子,马上便问:“他现在一顿饭能吃多少?”一番比较过后,自家宝宝胜出还则罢了,倘若是对方的宝宝略胜一筹便大事不好:不是暗暗自责自己喂得不成功,就是埋怨宝宝吃得太少!
专家这么说
无论是在网络论坛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见面询问同龄宝宝身高、体重、饭量如何已经是很平常的事。而平常事我们就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了解一下而已”!宝宝的成长发育速度和食量的大小都会有一些个体差异。只要我们能按照自己宝宝目前的成长状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喂养,宝宝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内,精神状态好就可以了。如果过于在意P K的结果,势必会产生焦虑。尤其是在自己宝宝败下阵来之后,无论是你的自责还是对宝宝的埋怨,都会对你和宝宝在用餐时的情绪和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超强控制
喂养宣言:我的孩子我做主!
行为表现
在给宝宝置备食物时,不是考虑孩子想吃什么,而是考虑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觉得宝宝饿了就会喂他;如果宝宝拒绝吃饭,他们会想尽办法“哄”他吃下去,甚至有时候会冲宝宝发火??
专家这么说
“强迫型喂养”的常见表现是,“一定要把食物喂进去”,而不考虑“孩子现在是不是饿、是不是想吃”;我认为你应该吃饭时,你就应该积极配合;我认为你需要吃5勺,那么你少吃一勺也不行;当孩子提出拒绝吃饭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或者不吃营养怎么够,很少考虑孩子为什么不吃??
通常,在一番较量过后,孩子都会无奈地服从。我们的焦虑也一下子释然,甚至还收获了许多“控制”的快感。但是,在“圆满”结果的背后,我们的喂养气氛很可能是非常紧张而且是不愉快的,孩子并没有成为吃饭这件事的主人,他饱和饿的感觉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尊重。在这种条件下,他只能用哭闹、到处乱跑、在餐椅上乱晃、吃饭慢慢腾腾等一系列所谓的“问题行为”来表示抗议。
无为而治
喂养宣言:将“自由”进行到底!
行为表现
在给宝宝制订食谱时,完全依着孩子的喜好,他爱吃什么我就做什么;到吃饭时间如果他不想吃就随他;在吃饭时,边玩儿边吃,边看电视边吃,只要他喜欢,就随他的便。
专家这么说
这是一种“放任型”的喂养方式。在喂养过程中,完全依赖宝宝的个性和食欲进行喂养,家长不做任何干涉。其结果,宝宝很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和挑食、偏食的现象,因为饮食上完全依照宝宝的个人意愿和喜好可能还保证不了他营养充足和营养均衡。
比较适宜的处理方法就是既要充分尊重宝宝的意愿和需要,也要进行适当的掌控。尊重宝宝饱和饿的感觉是对的,但是在食物的性状、种类、营养搭配,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就餐规律和就餐习惯等诸多方面,小家伙还要多多地仰仗“父母大人”啦!
疏于交流
喂养宣言:食不言,饭不语。
行为表现
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很多妈妈是侧身抱着宝宝、背对着孩子甚至是从背后追着宝宝喂。这样的形式和宝宝的语言交流很少,宝宝也不能看见你“含情脉脉”的目光。
专家这么说
这属于“喂养交流”的问题。所谓“喂养交流”指的是在喂养过程中,喂养人和宝宝之间的交流,包括目光的交流、语言的交流等等。
常言道:食不言,饭不语。那么,说话到底会不会影响孩子进食呢?有研究认为,喂养期间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有利于宝宝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不仅如此,恰当的喂养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还可以巩固喂养人和宝宝之间的情感。喂养时,母子肌肤之间的亲密接触、微笑的脸、温柔的对视,使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并且对母亲产生信任感并建立起依恋关系。
从喂养位置来说,比较适宜的做法是喂养人与宝宝采取面对面的位置。
这里所说的语言交流,并不仅仅是“ 快吃”、“来,张嘴”、“吃得真好”、“真棒”,而应该以描述性、提示性的语言为主。这样有利于营造没有压力的进食氛围。喂养者有更多的微笑和抚摸, 宝宝会感觉到进食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当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时,喂养者通过改变声调、低吟儿歌等方式把宝宝的注意力吸引到饭食上来;对宝宝描述食物的特点或喂养的情景, 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