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宝宝呵护>怎么纠正孩子恋物癖

怎么纠正孩子恋物癖

2018年12月11日 14:04阅读次数:1420
一睡觉就捏耳朵、依恋小毯子。宝宝这些“怪癖”怎么破?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些怪癖?宝宝的这些行为属于“恋物癖”吗?

一睡觉就捏耳朵、依恋小毯子。宝宝这些“怪癖”怎么破?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些怪癖?宝宝的这些行为属于“恋物癖”吗?

宝宝的这这些怪异行为属于“恋物癖”吗?Ms.懂负责任地告诉你:宝宝对物品依恋的倾向并非成人所说的“恋物癖”!

“恋物癖”是指成人对“特殊物品”的收集癖与玩物癖,患者常在拿到物品时会产生某种兴奋感。但宝宝对于小被子和奶嘴的依恋,并不是兴奋感,而属于安全感的慰藉。

这些依恋物对于宝宝来说,不单单是一件物品,是孩子适应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依托。是宝宝心理发育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正常阶段!

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这种现象是“过渡性客体”。“过渡性客体”代表婴儿由与母亲融为一体的状态至认知母亲是外在且分离的客体的过渡时期。

温尼科特认为,对于孩子而言,「过渡性客体」就是他心中,稳定母爱的一个象征。在这些「客体」中,都是他最熟悉的味道,可能有妈妈的乳香,还可能有他自己的体味……它们会带来温暖而熟悉的感觉,让他觉得,妈妈一直都在我身边陪着我。于是,他「爱」极了那个「客体」。即使母亲回到身边,这些「客体」的地位也不能再被否认。

孩子如此依恋这些物件,其实依恋的是母爱的味道。所有通过母亲和孩子发生链接的物件,都有可能成为那个「过渡性客体」。

打个比方,孩子偏爱小被子,可能就是因为孩子在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盖过这个小被子,这个被子有妈妈的一部分特征,譬如妈妈的味道。所以当孩子找不到妈妈的时候,就会找这个被子,来安慰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一个猿猴实验,他制造了两个假母猴,一个是冰凉金属构成的“金属母猴”,一个是在金属外面覆盖上一层柔软的绒布做成“布母猴”。两个母猴都装有可供幼猴吸吮的奶瓶,可让小猴自由选择在有“母猴”的笼子里活动。实验结果发现,不论“布母猴”是否供应食物,幼猴除了吃奶外,其余时间基本上与“布母猴”相依。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在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孩子更需要一个温暖、舒适的怀抱,需要妈妈的关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摸妈妈的头发、耳朵,他们其实是在享受妈妈在身边的温暖。

宝宝的恋物行为会持续多久?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的恋物行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或者时间长了戒不掉怎么办。但事实上,“ 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反而是“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损才是我们父母更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对于纠结如何戒掉孩子的恋物情结,不如反省自身对孩子的陪伴是否不够,从而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损。


比如,对于大宝小时候的恋物情结,我反思了一下,发现问题出在“我陪伴他的时间和质量减少了”,于是花更多心思去给他高质量的陪伴,对他说更多的“我爱你”。事实上,大宝并没有一直保留这个习惯,而是早在不知不觉中,就放下了那个小毯子。

其实,这种恋物行为的持续时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但大多数宝宝在3岁左右上了幼儿园,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或者同伴的陪伴和压力时,就会放弃安抚物。也有的孩子会持续到上小学。

Ms.懂再说一遍,这是很正常的行为!所以千万不要“强迫”宝宝放弃依恋物,特别是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法,这样会伤害到孩子,也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结果会适得其反。

对婴儿而言,过渡性客体有令她感到舒适安慰的作用,能对抗焦虑、寂寞,且能帮助她安然入睡。就像我们大人喜欢睡前喝杯牛奶,翻几页书一样,都是起到情绪舒缓的作用。

就像1岁前宝宝吃手指头是正常现象一样,3岁前孩子的这种行为,你如果不介意,那可以继续,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不摸了。

那如果你介意,或者孩子3岁后了,还是这样怎么办呢?

我们能为“恋物”的宝宝做些什么?

Ms.懂非常欣赏绘本《阿文的小毯子》中阿文爸爸妈妈的做法!


阿文是一只小老鼠,他也有个像Ms.懂家大宝一样的小习惯,就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一定要带着他心爱的小毯子。

有小毯子陪着阿文,他心里就很安稳,也不会整天都黏着妈妈和爸爸。但是,他慢慢长大,上小学了,他仍然不能离开小毯子。

阿文的爸爸妈妈觉得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既不让阿文过分地依赖小毯子,又不能让阿文感觉失去了小毯子,怎么办呢?

终于,爸爸妈妈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块给阿文做了一块手绢,这样,阿文依然可以带着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适应学校的生活了。

阿文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愿意聆听他内心的父母。


如果宝宝的恋物行为真的造成了一些不便,比如摸着妈妈的耳朵睡影响到了妈妈休息,上小学了还对小熊恋恋不舍,不跟别的同学交流!爸爸妈妈也可以尝试在宝宝过了三岁后,逐渐帮他摆脱对“依恋物”的依恋!

以小熊为例,我们怎样帮宝宝脱离对小熊的依恋呢?

分散宝宝对“安慰物”的注意力

如果宝宝对小熊 A 很专一,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另外准备一个小熊 B,每次都让小熊 A 和小熊 B 同时出现,并让宝宝同时陪在一起玩,陪久了以后,试着把 B 替代掉 A,即便宝宝变成依恋 B 也没关系,只要再利用替代方式,继续加上另一只小熊或者玩具 C、D、E。

渐渐的,宝宝就会有很多的依恋物,当依恋的物品变多的时候,那么依恋的程度也就会下降了,但是真正的依恋是属于单一性的专注于一个!

慢慢拉开宝宝和小熊的距离

可以跟宝宝说,小熊脏了,我们一起给她洗个澡好吗?洗完以后需要晾干才能用,晾干的时间可以慢慢拉长,直到宝宝不再依恋小熊。

在宝宝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给予关爱

“安慰物”说到底代替的是爸爸妈妈给予的关爱和安全感,如果宝宝过度依赖“安慰物”提醒着父母给予宝宝的爱和安全感不够。倒不是说父母给的关爱不多,只是有的宝宝天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当孩子哭闹时,也许你都不用说什么,只需抱住他,轻轻摸摸他的头,或者抚抚他的背,都会带给孩子平静与爱。

所以,不妨多给孩子爱的抱抱,爱的抚摸。当然还要高质量的陪伴,拿着手机陪一天,不如陪娃高质量的玩15分钟。

作为妈妈,我们要知道,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事出有因的,不管是摸neinei,还是啃被角,在大人世界无法理解的这些“怪异行为”其实能非常好的解决孩子依恋心理,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宝宝,千万不要强制性的剥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给孩子有品质的陪伴,让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成长,这可是孩子终生的心灵财富啊。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