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需要打虫吗?何时给宝宝打一次虫?很多家长疑问宝宝需要打虫吗?什么时候需要打虫?今天简单介绍一下常见寄生虫—蛔虫。
蛔虫病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移行症,为最常见的寄生虫,具有游走性、扭曲成团、钻孔等特点,除对肠道粘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及毒性作用外,还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严重可闻及生命,家长要引起重视。
蛔虫为寄生人体肠道中最大线虫,雌雄异体,成虫呈圆柱形,似蚯蚓,活虫呈淡红色或微黄色,一般长15—35cm,横径为2—6mm。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肠内容物为食物,雌虫每日产卵约20万个,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环境条件下5~10天发育成熟即具感染性。虫卵被吞食后,幼虫破卵侵入肠壁经门静脉系统移行至肝脏、经右心、肺泡、支气管、气管到咽部再次吞咽至小肠并发育为成虫。寄生部位以空肠为主,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少。在移行过程中幼虫也可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一般不发育为成虫,但可造成器官损害。自人体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60~75天,雌虫寿命为1~2年。
蛔虫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生吃未经洗净且附有感染性虫卵的食物或用感染的手取食是感染的主要途径,虫卵也可随飞扬的尘土吸下咽下。
幼虫移行引起的表现
1.蛔虫卵移行至肺:可引起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Loffler综合征),表现为干咳、胸闷、血丝痰或哮喘样症状,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小片状灶性阴影,但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
2.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甚至脑出现脑膜炎症状。
成虫引起的表现
成虫寄生于肠道,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轻重可取决于蛔虫数目的多少,而且与蛔虫所在部位和状态有关。轻者可无症状,也可引起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等所致营养不良。常有腹痛,位于脐周,不剧烈,喜按揉;部分病人有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成虫引起的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
2.蛔虫性肠梗阻
3.肠穿孔及腹膜炎
怎么确诊
1.根据宝宝临床表现,有排出或呕吐蛔虫史、粪便涂片找到蛔虫卵即可确诊。
2.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助于辅助诊断。
3.对于确诊的宝宝是需要药物足疗程治疗的。
怎么治疗(简单介绍常用驱虫药物)
1.甲苯达唑:又称安乐士,治疗蛔虫首选之一,直接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入,虫体肌肉麻痹死亡,在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方面亦起作用。同时可用于治疗其他线虫(钩虫、饶虫、鞭虫等)的感染,排虫有效率约90%副作用小,偶见胃肠不适、腹泻、呕吐、头痛、头昏、发热、皮疹等。>2岁驱蛔虫剂量为每次100mg,每日2次,或每日200mg顿服,连服3天。
2.枸橼酸哌嗪:又称驱蛔灵,是阻断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冲动传递,使虫体肌肉发生迟缓性麻痹,虫体不能吸附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适用于有并发症的患儿。每日剂量150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日。肝肾功能不良及癫痫患儿禁用,肠梗阻时最好不用。
3.左旋咪唑:广谱驱肠虫药,选择性抑制虫体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影响肌肉的无氧代谢,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起效快,服药30min 即达浓度高峰,对钩虫、饶虫也有效,副反应小,驱蛔虫每日剂量2~3mg/kg,半空腹顿服。
怎么预防蛔虫病
1.注意饮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2.普及卫生知识,做好粪便管理,消灭传染源。
3.同时给易感人群投药以降低感染。因蛔虫病的重复感染率极高,对病人应隔3—6个月再给药。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