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最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怎么才能轻松断奶?给宝宝断奶真的很艰难吗?下面来看看给宝宝断奶的那些事儿。
小云的第四次断奶又失败了。上周日是开始断奶的第一天,她做了充分的准备,一直等到孩子睡觉,才偷偷回家。回到家,她连洗漱都没有就匆匆上床,总觉得心里空唠唠的,忍不住去婆婆屋看了一眼。刚躺下,就传来了孩子的哭声,一直喊着:“妈妈,抱抱!”
孩子在外面哭,她在屋里哭,坚持了20多分钟,她不顾老公反对就冲了出去,就这样,断奶再一次失败。
其实早在第一次断奶时,孩子表现还是不错的。只是恰好感冒,总是哭哭啼啼,喂什么都不吃,小云忍不住又偷偷喂起了孩子。
为此,身边的人也没少数落她,她一边流泪一边说:“我看不得她饿着,又不能替她难受,我能做的就是让她喝口奶。”
妈妈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孩子哭两声还能坚持一下,但一看到孩子生病,根本就狠不下这个心。
断奶最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总是很多担心和失落,又有各种不舍。
——“断奶,意味着不再被需要。”
一个妈妈最大的幸福便是有人不厌其烦地喊着妈妈长,妈妈短。
心理学家林文采曾说,3岁前,妈妈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也就是说,孩子会依赖着妈妈的爱对这个世界产生一种浅浅的认知。
同样,孩子也是妈妈最重要的人,他会有个“我们”的彼此存在感感。对妈妈而言,她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孕育了孩子,还用母乳喂养着他长大。而突然要断掉这个联系,就意味着她能给孩子的爱不再那么独一无二。
断奶这件事,梦梦计划了2个月,和老公商量一次吵一次,她说一提到断奶,心里就五味杂陈,但最终还是付诸于行动了。
第一天,孩子是哭着睡的。她偷偷去公婆屋看了好几次,看孩子嘴还在做出吸吮的动作,眼角也挂着泪,她失眠了一晚上。
第二天,孩子还是不愿意跟奶奶睡,但哼唧几声后,也就睡了。倒是当妈的在被窝里哭的比孩子还久,然后半夜偷偷跑到公婆卧室门口听动静。
她说,那会儿更期待孩子在哭闹,没有听到声音反而很难过。
就这样煎熬过了5天,眼看断奶就要看到曙光。梦梦却产生了怀疑:难道儿子真的这么不依恋自己吗?
这就是妈妈,总是这么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独立,另一方面又期待自己被黏着。
其实,这就是“妈妈”这个角色的存在感,因为被孩子需要,她才觉得自己特别有价值。而事实就是,妈妈在孩子成长中,需要不断变化着自己的角色,从一个抚养者到一个陪伴者,然后做一个安静的目送者。
——断奶,是孩子独立成长的契机。
心理学家说,孩子一生有两次“断奶期”,一次是生理断奶,一次是“心理断奶”。第一次断奶发生在2岁前,第二次心理断奶发生在青春期。而这两个阶段,刚好是孩子两次飞跃式的成长。
闺蜜最近给孩子顺利断奶了。她不像其他人那样和孩子分离,而是坚持把孩子留在身边。
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孩子就会因为吃不到奶而哭闹。但因为她提前做好的心理准备,所以孩子除了第一天死活不吃配方奶,第二天就有点接受了。
不管孩子怎么哭闹,妈妈也会抱着孩子,跟她说:“宝宝喝奶粉长成大宝宝。”
最揪心的是第五天,孩子又开始哭,抱着闺蜜拧来拧去。闺蜜还是坚持抱着她,直到孩子睡着,又醒了后,宝宝竟扭头和她说:“长高高。”
就这样,断奶成功的女儿看到其他吃奶的孩子就重复:“我不吃奶奶了。”还一个劲的喊自己大宝宝。
其实,这个过程妈妈的做法和态度尤为重要。
如果妈妈轻易反悔,可能会强化孩子喝母乳的行为,也有可能会觉得哭闹能获得想要的东西。
如果妈妈可以做到温和而坚定地断奶,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断奶不代表妈妈自私,而是陪孩子走进另一个成长阶段。
——断奶前,孩子和妈妈都需要心理建设。
正因为断奶对妈妈意味着这么多,更需要断奶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
断奶之所以会让孩子和妈妈一时间陷入痛苦的原因,大都是太过于突然,而又缺少恰到好处的方法和支持。
有几点可以避免孩子心理上难以接受。
第一,妈妈要有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切忌抱着“断断试试”的心理。
如果说断奶有个标准时间,那就是孩子和妈妈做好准备的时间。一旦妈妈决定给孩子断奶,就要真的下定决心。
肯定都会心疼,但“试试看”更折磨妈妈和孩子,其实,我们要始终相信一点,断奶是妈妈对孩子成长的支持。
第二,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说断就断会让妈妈和孩子都难受,可以慢慢加辅食,培养孩子用奶瓶喝母乳,先断夜奶等方式,这些都会减少孩子因为不喝奶而产生的排斥感。
第三,寻找可以替代乳头的东西。
妈妈的乳头是孩子和妈妈连接的方式,比如大一点的孩子会含着玩,并不是饿,那是因为他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的安全感。一旦停止,他会不知所措,可以给他准备个毛绒玩具,或者奶嘴形状的东西,比如奶瓶,让这份好的感觉转移过去。
第四,获得足够的支持,尤其老公的支持。
妈妈在断奶过程中会很挫败,会有分离焦虑,还有人会有内疚的情绪。而老公的支持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个问题,可以及时把情绪发泄出来,而且爸爸可以起到替代满足孩子的作用。
演员李小萌就说,给孩子断奶时,就是因为老公一直陪伴和督促她,时不时提醒她不能怎么做,她才很好地坚持了下来。
虽然即便我们做得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会消除焦虑,但起码会让彼此不会因为断奶而留下阴影。
——会变的是爱的方式,但母爱始终不会变。
对妈妈考验最大的,不是胸部肿胀等身体的不舒服,而是心理上的纠结。担心孩子吃不好,担心孩子真的就长大了,也会很留恋被孩子依赖的幸福感。
从怀孕开始,妈妈的行为很大一部分会围绕着孩子进行。出生后,剪断脐带,妈妈又开始用母乳养育孩子长大。会陪伴着他走路、说话,然后进入学校,走入社会,最后成家立业。
母爱始终是无私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其实断奶没有那么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成长的更好。
他哭闹,我们就抱着他,让他知道即便断奶,妈妈也会在身边;就算断奶不顺利或者在错愕和泪水中完成,我们也无需过度担心给孩子留下什么伤害——他比我们想象的内心更强大。只要你记住,即便爱的方式有变,但爱的重量不会变。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一切爱都是为了聚在一起,而父母的爱是为了更好地分别。而人世间唯一无私的母爱,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不断和孩子做着分离,目送孩子走向更远的未来。
但,一步步都走过去后,就会发现,爱的美妙之处恰恰是因为这样的成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