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是妈妈们最幸福的事。但是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将母乳吸到奶瓶,用奶瓶喂。那么问题来了,亲喂瓶喂有什么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亲喂 VS 瓶喂 究竟有何不同?
妈妈跟宝宝的相处方式不同
母乳喂养是婴幼儿最佳的喂养方式,但这里包含了两个意思:母乳和喂养。除了吃到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以外,妈妈和宝宝胸贴胸腹贴腹的肌肤接触,是妈妈和宝宝情感链接的最佳方式,最有利于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最有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也最有利于妈妈很快进入母亲这个角色,帮助产生更多乳汁。
吃到的母乳量不同
我曾经写过配方奶喂养容易过度喂养的文章(什么,奶瓶喂养容易过度喂养?),不仅配方奶喂养会过度喂养,母乳瓶喂也会过度喂养。而且有研究发现,母乳瓶喂可能会影响到宝宝对于进食的自我调节能力。0到3个月瓶喂母乳的宝宝中67%在3-6岁时对饱足感不太敏感,0-3个月乳房喂奶的宝宝在3到6岁是有很好的自我调节食欲的能力。
吸吮方式不同
宝宝吮吸妈妈乳房时,他的嘴巴会张得很大,上下嘴唇外翻,当吸吮时宝宝的舌头和下颚开始有节奏的一起运动,这种下颌关节的运动有利于宝宝颌面部的咬合,牙齿的发育,奶瓶喂养不需要使用舌头和下颚有节奏的吮吸,更容易出现颌面部咬合不良,地包天等情况。(瓶喂妈妈必备技巧 I 正确的瓶喂方式)
更有利于乳汁产生和移出
亲喂时妈妈跟宝宝的情感交流以及宝宝独特的吸吮方式更有利于妈妈分泌泌乳素和催产素,更容易刺激产生奶阵让乳汁流出。而吸奶器刺激奶阵效果不如亲喂好,很容易发生乳汁淤积堵奶情况,以及使乳汁量减少。
如何破解亲喂时遇到的各种困惑?
吃奶时间长,没吃多久又要吃
小宝宝的确很容易吃吃睡睡,吃奶的有效性不高,如果妈妈能每次哺乳时挤压按摩乳房,可以提高哺乳的有效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吃吃睡睡,没吃多久又要吃也是小宝宝的天性,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病率。
少吃多餐也不会增加善未发育完全的消化道的负担。月子里妈妈母乳喂养的确是会很辛苦,尽量做到宝宝睡妈妈也睡,泌乳时分泌的泌乳素会促进妈妈很快入睡。千万不要拿瓶喂母乳让宝宝一次吃很多可以睡很久的状态来跟亲喂母乳的状态相比,因为亲喂才是自然状态。
体重增长慢
首先想问问判断宝宝体重增长“慢”的标准是什么?是隔壁生长曲线85%以上的宝宝,还是自己宝宝生长曲线没有达到50%?
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曲线,并不是50%才达标,只要沿着自己的生长轨迹,≥3%都是正常的。按照WHO的生长曲线标准,女宝宝要达到3%的生长曲线,第一个月只要长388g,第二个月只要长519g,第三个月只要长321g。很多儿保医生判断宝宝体重不达标,其实他们是以50%的线作为标准。但请注意,宝宝不是越胖越好,小时候的肥胖会增加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机率。
无法判断宝宝吃了多少,有没有吃饱
母乳喂养的妈妈们请忘掉刻度吧,每个宝宝都跟别人不同,要吃多少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很难判断宝宝一顿吃饱了没有,就像大人一样,宝宝可能这一餐吃的多一些,下一餐吃的少一些,最主要是看24小时的总摄入量是否充足。可以从大小便和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来判断。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你家宝宝“没吃饱”?可能只是你的误解......)
母乳喂养(亲喂)是哺乳动物最自然的繁衍生息的状态,用吸奶器吸出来瓶喂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需要,如产后母婴分离、宝宝口腔结构异常、宝宝早产儿吸吮力弱等。如果你觉得自己亲喂有问题,在想吸出来瓶喂以前,先找个专业母乳指导评估一下吧。否则真会画蛇添足,自找麻烦。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