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宝宝生下来都是和家长一起睡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开始把他分开睡,这时宝宝一个人不肯睡觉了,那么宝宝不肯分房睡觉怎么办?怎样让孩子不哭不闹自愿分房睡呢?有什么方法呢?
今天,朋友给我打了通电话。
倒不是什么日常的八卦闲谈,而是想让我给她支个招。
原来是关于她家宝贝要不要分房睡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世界大战”。
她婆婆坚持孩子还小,今年还不到三周岁,现在说要分房睡还太早,万一半夜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不能及早发现;
朋友则听网上专家说,孩子刚出生就要分床睡,等到了三岁左右就可以分房睡了,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性。
“我跟我婆婆现在谁都说服不了谁,我老公都被吵吵得宁愿在公司加班也不愿意回来了,你是学心理学的,告诉我该怎么办啊?”朋友在电话那头苦恼不已。
类似朋友这样困惑的妈妈肯定有不少。
马伊琍曾发微博感叹,表示不能和孩子太早分房睡,毕竟能和孩子在一起睡觉的日子也没有多久。
而网上也曾频频爆出一些负面新闻,让做父母的忧心不已:
前段时间有个报道,说的是一个13岁的男孩经常对着姐姐的内裤“搞破坏”,手机里还存有大量不雅视频,10岁那年还因为偷看女邻居洗澡挨了打。
而究其原因,其实是这个男孩一直到10岁才和父母分开睡,没有形成良好的性别区分。
随便上网搜索,不难发现,许多宝爸宝妈们都有过“分房睡”的困扰:
“倒是想和孩子分房睡,但我家闺女怕黑,怎么说都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睡,语气稍微重了点,她一哭我们全家就全都没辙了。”
“儿子三岁的时候他爸爸就张罗着要分房睡了,儿子很不习惯,在床上赖着不走,他爸爸脾气又爆,揍了一顿,儿子就哭着一个人睡了,可是孩子变得很敏感,也不爱笑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买的育儿书上说,孩子到了3~6岁就该分房睡了,因为到了弗洛伊德说的‘性蕾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最初的性意识,万一搞不好就会产生‘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的。”
一段段文字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父母养娃的焦虑。
到底该不该跟孩子分房睡?几岁分才合适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心理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哈落恒河猴实验”。
20世纪50年代末,心理学家哈落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哈落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从母亲身边带走,并为它准备了两个假妈妈。
这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坚硬的铁丝做成,但是胸前有奶瓶,可以为小猴子提供奶水,另一个是用柔软的绒布做成,但是没有奶水。
一般我们都会说“有奶便是娘”。但是实验中的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
除了在饥饿的时候它才会到铁丝妈妈那里去,剩下的绝大多数时间它都会选择那个“绒布妈妈”,紧紧地抱住,依偎在这个妈妈身边。
后来哈落会故意造成巨大声响,让小猴子产生恐惧,想看看它究竟会选择哪个妈妈。
小猴子在受到惊吓后,毫不犹豫地奔向了那个“绒布妈妈”,用尽力气抱紧,慢慢地就会平静下来。
最后哈落继续了这个“丧心病狂”的实验,他把小猴子从母亲那里带走,食物供应充足,但没有为它准备任何一个妈妈,它从出生的时候就孤独地活在铁笼里。
一段时间后,当哈落把两个假妈妈放进铁笼里并再次制造巨大的声响,可是这一次小猴子哪个都没有选择,它只会绝望地抱住自己,尖叫不已,不知道怎么办才能缓解这种恐惧。
这些小猴子长大以后的样子我们也可以想象了,它们几乎不能正常地生活,无法融入猴群,胆小怯懦,甚至在被其他猴子欺负后会选择自残。
这个依恋实验告诉我们,妈妈对于孩子而言绝对不仅仅是食物的提供者,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安全感。
所以“分房睡”也是一样的,不要盲目听从在什么年龄段该和孩子分房睡,毕竟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要做的是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要和孩子分房睡,那就要问问自己给够孩子需要的安全感了吗?
听完以后朋友沉默了许久,最终叹口气说“我明白了”。
从来都没有什么该分房睡的年龄,只有该不该分房睡的孩子。
这世上没有一本无所不能的育儿“圣经”,孩子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最了解。
更重要的是,安全感可不是靠和父母在一间房睡才有的。
著名的儿童睡眠专家理查德?法伯曾写过一本书,这本在美国畅销了30年的《法伯睡眠宝典:如何顺利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中,他指出孩子不会因为自己一个人睡而变得没有安全感,也不会因为跟父母一起睡而变得缺乏独立性。
不过当孩子出现下面这些信号时,你就可以着手考虑分房睡的问题了。
①可以独处
独处是一种能力,当孩子可以自己一个人待着并且享受自己的个人时光,在自己专属的“领地”愉快地玩耍,甚至会和他的玩具“朋友们”叽叽咕咕说着悄悄话。
这个时候,父母们就需要“该放手时且放手”,适时引导,给孩子一个专属空间。
②性别“拷问”
当家长的几乎都遇到过以下场景。
给宝宝洗澡时,孩子会突然指着自己的身体疑惑发问。“为什么妈妈(爸爸)跟我长得不一样?”
面对这样直击灵魂的“拷问”,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
父母在给孩子着手准备房间的同时,也要注意“隐私”保护,比如孩子洗澡由同性父母来,平日里换衣服也要格外注意。
那新问题又来了,当孩子有了分房睡的信号,又该怎么引导孩子自己睡呢?
其实,这也不难。
引导孩子自己睡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闺蜜卿卿家有个女儿,家里头都当成宝贝,他们家的家庭氛围非常好。
小姑娘长得玉雪可爱,乖巧知礼,每次带出去都让她倍有面子,可唯一让她头疼的是,女儿都读小学了,却还是不肯分房睡。
她先生也很苦恼,毕竟年轻小夫妻,鱼水之欢还是必要的,但每一次都搞得好像地下党接头一样。
为此,她也专门来找过我谈过这个问题。
我笑了一下:“这有何难?”
然后给了她三条锦囊妙计,果然,两周后就听到了她的好消息。
第一条妙计:寻求外援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天就能分床睡成的。
对待这个问题,当妈的可不能心急,你得把心态稳住,徐徐图之,不要给孩子暴露你内心的想法,但可以时不时给孩子看些与之有关的动画片或绘本。
然后,你可以给孩子的老师建议,这个星期班会的主题可不可以是“长大与独立”。
有的时候,在班级这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这一点,家长不得不承认,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老师都有一种“迷之崇拜”,更何况周遭还有这么多小伙伴。
从众有时未必是件坏事。
于是,你就可以坐等孩子回家主动跟你说要“分房睡”的事情了。
第二条妙计:借力使力
孩子有了“想分房睡”的苗头时,当父母的请一定要hold住,抑制住你上扬的嘴角,可千万别一副恨不得立马就分,普天同庆的模样。
你要循循善诱,适时鼓励,“不经意”地提及和孩子玩得好的那个谁谁也是自己睡的,看来好朋友之间也是“心有灵犀”的。
孩子都是喜欢“比较趋同”的,接下来,你要和孩子一起布置房间,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喜好,给孩子一个“伴儿”,比如娃娃之类的。
布置好了,择一“良辰吉日”再入住,给孩子营造仪式感,并且要告诉孩子,从今天起,你就长大了,这是专属于你的空间,连爸爸妈妈也不能随便进入。
第三条妙计:代币制法
刚开始睡的时候,孩子肯定不习惯,有时候甚至会反悔,再跑到父母的房间。
这个时候,考验的就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行为疗法中有个代币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
具体操作为,首先,你要确定孩子近期有什么愿望。
大到假期去哪儿旅游,小到今天可不可以多看15分钟动画片。
孩子独立分房睡一天,就在第二天早上给她一朵小红花,注意要有言语和动作上的鼓励赞美。
如此累加到一定程度,可以让孩子兑换愿望。
养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房睡”绝不仅仅是“分开睡”那样简单。
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惧怕分离,毕竟孩子总是在一次次的分离中成长,做父母的也得“该放手时且放手”。
就像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的那样。
“真正的爱,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与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共勉。
从来都没有什么该分房睡的年龄
只有该不该分房睡的孩子
学到了就给轩妈点个赞吧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