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戒掉安抚物?安抚物对宝宝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同的宝宝会有不同的安抚玩具,有的是毛绒玩具,有的是口水巾,有的是小被子。这些小物件虽然很平常,但在抚慰宝宝情绪方面却有大大的作用,不过,宝宝长期依恋安抚物好不好?是否需要人为的干预控制?
安抚物利弊讨论
安抚物,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满足孩子安全感的物品。有的宝宝几乎是从婴儿时期就有了自己的安抚物,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安抚物充当着“陪伴者”的角色,它能满足孩子情感和生理上的双重需求。
不过,很多家长对此表达了不同的声音:
正方:利大于弊
安抚奶嘴或者一些小玩具,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反方:弊大于利
时间长了安抚物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不能很好的面对真实的人际关系。
其实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但也要分年龄段看待。在孩子年龄太小但不得不与爸妈分开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安抚物,的确可以填补孩子内心安全感的空洞。
但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安抚物之间的关系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发育,比如2、3岁依然迷恋安抚奶嘴,这对宝宝的颌骨发育和牙齿不利,父母还是需要及时站出来,帮助孩子戒掉。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亲子关系的质量和孩子对安慰物的依恋之间,并没有绝对关联。并且,孩子和安慰物之间的联结越亲密,在他们面对压力时,就越能适应压力。
换句话说,小孩子虽是借助安慰物化解压力,但长大后,就算安慰物不存在了,这种能力也会内化成一个成年人的压力管理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戒掉安抚物?
有些安抚物需要根据宝宝的成长阶段退出,比如安抚奶嘴和吃手,有些玩具类的安抚物家长无需暴力剥夺,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注意力会转向其它地方,慢慢的会减少依恋。
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对安抚物的依赖逐渐加深,并且在社交中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和逃避时,家长就需要找准原因,并积极干预了。
1、利用环境或生活习惯的改变
比如多带着孩子出门旅行,换一个环境,或者带着孩子去亲戚家小住几天,经常去玩也行,环境改变带来的新奇感官刺激及丰富的活动可让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和兴趣大大提高,长时间与安抚物分离,孩子慢慢的就会适应安抚物不在的情况。
2、找准机会换掉安抚物
比如,给宝宝换个玩具,并赋予一些特殊意义,或者跟孩子玩游戏时,也可以把安抚物设计到游戏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走进孩子的内心
最终极的方法,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她感受到爸妈的关心与爱护,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安抚物,孩子会更乐意向你倾诉内心的想法。
安抚物不是洪水猛兽,家长根据自家宝宝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比如2、3岁后还在频繁吃手、1岁后还用安抚奶嘴,对安抚物的依恋越来越严重等,这些需要找出原因并加以干预;再比如宝宝对某一玩具或某一物品依恋,人际交往能力正常,这个一般没什么问题,家长不用太担心。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