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世上的。宝宝不会说话前,表达的唯一方式就是哭吵。那么婴儿哭吵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哭吵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行为,但是哭吵尤其是过度的哭吵是父母甚至是医生最担心的情况。
哭是人类正常行为的一部分,而在婴幼儿期哭吵占据的时间比例较多。
在婴儿期的哭吵的原因很多,如饥饿、过冷、过热、疼痛或者需要获得关注。
但是一旦哭闹时间过长,安慰也无效时,就会引起父母和医生担忧。
应需到医院进行检查,有无器质性病变,因此对婴儿期长期哭闹没有可解释的原因,也是家长关注问题之一。
婴儿过度哭吵不仅对每个家庭、甚至对医疗系统均会造成影响。会直接导致母亲的焦虑和心理压力,甚至会使母亲出现抑郁症状。
所以,我们临床医生,遇到长期哭闹就诊的患儿,首先要鉴别是良性哭吵还是病理性疾病导致的哭吵。
病因
1.胃肠功能紊乱:
牛奶蛋白过敏,胃肠道吸收不良、胃食管反流等导致的婴儿肠道剧烈蠕动而致其持续哭吵。
2.发育与气质问题:
气质上较为敏感,易激惹和紧张、适应性差,对环境中不适应、遇见陌生人等。
3.抚养问题:
在过度哭吵的婴儿中,多数母婴关系不协调,尤其日常喂养、睡眠,以及一些不良因素所致父母还没有学会与婴儿之间和谐的相互作用均会导致婴儿期哭闹。
临床表现
婴儿每天哭吵持续三个小时以上,一周至少哭闹三次。
并且这一情绪持续三周以上,发作高峰是在出生后六周,三个月以后,明显减少。
哭吵特征:如安抚、喂养、怀抱均无法制止。双下腋蜷缩并大声哭吵,往往家长认为孩子有疼痛或者哪里不舒服。
其实,这类孩子在随往中生长指标正常,尤其是在哭吵中,各种指标均无异常。
鉴别诊断
关于哭吵,我们在临床上要区分正常哭吵和不良因素所导致的过度哭吵(如身体疾病和喂养不当所导致的啼哭)
①正常的啼哭:
正常婴儿2周时,每天总计哭闹两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次数会逐渐的减少,尤其夜间啼哭次数,应避免喂养不足、过度喂养及不适当的吮吸所导致的过度哭吵。
②疾病所致的哭吵:
1.急性疾病:中耳炎、腹泻时肠道痉挛、嵌顿疝和慢性胃食管反流。
2.食物过敏:牛乳过敏、乳糖不耐受。
3.低钙:夜间哭闹。
治疗及干预
诊断明确,应该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和指导。目前主要的干预疗法有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等。
1.行为治疗:
帮助父母更有效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并学会相应的对策。
2.药物治疗:
①西甲硅油乳剂:是一种国外临床比较常用的药物,它是一种消泡剂,减少胃肠道大量积气所引起的肠胃痉挛和肠胀气,并且副作用小。
②蔗糖:蔗糖由于其能促进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挥放,用于止痛作用。
③乳糖酶:对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的婴儿,进食后易现肠胃痉挛等。
3.饮食疗法:
降低牛奶中蛋白质水平层被认为可以作为干预婴儿哭吵和肠痉挛的一种方法。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