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娃三个多月的时候开始吃手手了,总是举起自己的手,默默盯着看一会儿,然后放进嘴里,“吧嗒吧嗒”吃得津津有味,还会换一下手的姿势继续吃,这时爸妈该怎么办呢?
有天姑婆来看他,刚开始还“哎哟喂我的乖心肝”,看见他开始吃手,立马开吼:“该打,不许吃!”宝宝继续吃,她就很粗暴的拉开了他嘴边的手,并且继续威胁他再吃的话就要真打了。
看到这个画面,作为一个护崽心切的老母亲,我是很生气的;但作为一个晚辈,我只能展开一丝礼貌的假笑然后心里盼着她回家。我对我的家人做过科普,所以他们对娃爱吃手没什么异议,但总有亲戚或者陌生的好心人要来干涉,一脸的夸张表情,仿佛他此刻吃了手就要前程尽毁似的。
等娃稍大一点,认真观察玩具一分钟,就往嘴巴里塞,不喜欢的看一眼就丢了,喜欢的就当成宝啃来啃去。出门给他带个牙胶,被“热心人”看到了也要被批——这个多脏啊,诶,不啃玩具就吃手,以后戒不掉了,现在能改过来你就要及时纠正,不然以后……
唉,我养个孩子怎么你们这么操心?不如去操心操心超市鸡蛋什么时候降价,沃尔玛的菜是不是比大润发的菜更便宜吧。难道有天生不吃手不往嘴里塞东西的宝宝吗?如果真有,我只会觉得成长的过程跳过了这一步很可惜。
我亲戚的女儿,大人们一直以为她不吃手不啃玩具是“模范宝宝”,却渐渐发现她四五岁了还会偷偷吮吸大拇指,只要逮着机会就疯狂吮吸,导致大拇指都变形了,很难看,无论怎样打骂都不管用。
我儿子现在一岁,我从来不曾干涉他吃手或者啃玩具,已经算顺利的渡过了口欲期,我发现他最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往嘴里塞了。
婴儿的口欲期通常出现在0~1(或者1.5)岁,这个阶段宝宝是完全不自立的状态,嘴巴是他生活和兴趣的中心。看似很简单的把大拇指放进嘴巴的这个动作,对他来说却是一次质的飞跃,其中包含了手眼协调(准备把小肉爪塞进自己的嘴巴里)、手指分化能力(单独吃某只手指)。在吃手的过程中,他会慢慢意识到“手”是身体的一部分,手是可以玩可以动的,这便是他用嘴巴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还会吐泡泡、玩口水、舔干净嘴巴上的食物、舔父母的肩膀,再大一些可以独坐了,会舔玩具,啃自己的小胖脚,逮着机会就会用嘴巴帮助自己认识这个世界,而很多长辈会认为这样是“极其不卫生的”“会导致生病”“以后戒不掉吃手这个行为”,其实没必要担心这么多。
你只需要保证放进嘴巴里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有的家长每天给孩子的玩具酒精棉片擦一遍消毒,其实没必要,玩具定期正常清洗就可以了,日常暴露在空气中的灰尘并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有的家长随时都在用免洗洗手液,努力让宝宝生活在无菌环境里,过度清洁是很不好的,接触日常的细菌有利于宝宝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和抵抗力的增强,你现在能为他创造无菌环境,你能做到一辈子吗?宝宝总要长大的啊!
但宝宝玩具有讲究:
不要买廉价的
无3C认证的,很多都是回收塑料再加工玩具,重金属超标、有毒颜料挥发。有的劣质玩具加工粗糙有毛边会伤到嘴巴;
不要给他太小的
有很多小零件的玩具,避免误食呛进气管导致窒息死亡;不要给他尖锐的玩具,避免自己戳伤自己。
一岁以后发育快速,会独立走路后活动范围范围变大,探索世界的方式变多,兴趣被更多的东西转移,玩起来自然就忘了吃手,宝宝的口欲期就算顺利度过啦!在口欲期这个阶段,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阻止他,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带着这一阶段遗留的问题进入下一个阶段,或者口欲期延长,心理学上叫“过度补偿”,日后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过了口欲期还在吃手,咬指甲,咬人,成年以后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等等。
有的妈妈认为安抚奶嘴一来可以满足“口欲期”的需求,二来保证了卫生。但口欲期的需求不只是嘴巴想要吃东西,他还需要用嘴巴探索这个世界,安抚奶嘴虽卫生,阻挡了他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而且安慰奶嘴形成了依赖以后才真的不好戒,安慰奶嘴使用的太久会对牙齿发育,下颌骨发育有影响,有可能漂亮宝宝也会变丑。
长辈们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无数次的威胁恐吓吃手咬玩具的小孩,虽然看起来短暂的解决了问题,却在四五岁后发现孩子还在吃手,于是很生气的继续打骂,并热心“劝告”其他人一定要阻止孩子吃手,认为大孩子之所以还在吃手是当时没有更加粗暴阻断的不够彻底的结果,于是陷入了死循环。
在养育孩子的这条路上,方向正确就要意志坚定,且不要因为正确的方法更麻烦就试图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代替,养育是一个用心投入了就会有明显成效的研究项目。是用前期的辛苦培养换来后期的轻松惬意比较划算呢?还是前期放养式育儿,但日后问题暴露只好慢慢纠正,还不一定能补救比较划算呢?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