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经常会碰到家长咨询“医生,我家孩子不爱吃东西,怎么办?”、“我家娃对食物不感兴趣”、“我家孩子不爱吃肉和蔬菜”、“我家宝宝吃饭很慢很慢”……
今天,我就跟各位聊聊孩子喂养困难这些事。
有研究调查发现,约25%的母亲认为孩子至少有1个喂养问题,但其中仅1%~5%符合喂养障碍的标准。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孩子没有喂养问题,是家长认为孩子有问题。
临床医生在分析喂养困难的原因时,通常会同时考虑以下3个方面:食物因素、儿童本身特点、儿童与抚养者的互动情况。
食物因素
食物来源、品种、搭配与制作不当可致喂养困难。比如,1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开始尝试家常食物(烂饭、小颗粒状),但门诊经常碰到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呛着或出牙数量少嚼不烂,而给孩子喝粥、米糊等。但实际上孩子并不喜欢糊状的食物,因而出现“拒食”现象。再比如,我们广州人认为汤有营养,有很多家长每天给孩子煲汤喝,导致孩子肉类、尤其是红肉(瘦猪肉、牛肉、动物内脏、动物血)进食少,而致孩子出现缺铁性贫血,进一步加重“厌食”症状。
儿童特点
不同气质的儿童进食特点不同。进食技能发育不良、有不良进食经历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喂养问题。在门诊,常见的现象是在孩子辅食添加阶段,家长常常忽略了食物制作时质地要逐渐粗糙起来,一直停留在糊状,导致孩子咀嚼技能发育不好。
儿童-家长互动不良
有的家长在孩子进餐的过程中,训斥孩子或强迫孩子进食,让孩子厌恶食物。有的家长则在孩子进餐过程中,给孩子玩玩具或看电视,让孩子忽略了食物的美味。
那么,喂养困难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喂养困难的临床表现程度不一,可以从基本正常(家长错误理解孩子有喂养困难)到严重症状(孩子出现行为和器质性障碍),但多数为轻~中度问题。
出现下列表现时,考虑孩子存在喂养困难。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