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哭要不要抱?关于宝宝哭了之后要不要抱的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我看有些人说一哭就抱,会让宝宝从小形成依赖,是不是?相信类似的场景也会出现在大多数家里吧?
很多妈妈会在老人及时的抱起娃儿的那一刻,阻止,因为觉得会形成依赖!还振振有词的跟老人说,这叫做“哭声免疫法”,让他自己哭哭就好。你说哭一两分钟还能忍,娃都哭五六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真的能忍住?
所以针对这点,我的态度就是:在婴儿时期,宝宝哭了就去抱起来,满足他。问我为什么?因为我是亲妈,看不得小小人儿在我面前不停的哭。煽情点说,毕竟他能趴在我怀里的时间没两年,现在小点想我抱,我就尽量满足,珍惜母子情分。
一岁前尤其是五个月前的宝宝,任何事情只有通过哭声来表达,饿了哭、热了哭、冷了哭、尿湿了拉屎了都要哭,不舒服了也是哭,或者有时候就是单纯的想要抱抱,还是哭!所以,当宝宝出现哭闹的时候,我们的反应不是该不该抱,而是要知道宝宝的诉求是什么。
宝宝哭闹的原因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三类:非疾病类哭、疾病类哭、心理性哭。
非疾病类哭
婴儿时期的宝宝,什么都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就只有通过哭闹来告诉爸爸妈妈了。饿了、渴了、玩累了,尿不湿没有及时清理更换,宝宝都会哭。因为只有用哭引起了爸爸妈妈的注意,才有被解决的可能,宝宝们都不傻,鬼精鬼精的呢,等到自己的诉求被理解到并解决了,马上就安静了。相信这时候就算你不抱,他自己也会躺着玩上一会儿。
疾病类哭
可能妈妈们还是会说,我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宝宝到底是不是生病不舒服才哭呢?其实区分很简单,疾病性哭闹的宝宝,哭声往往不同寻常,会伴有嘶哑、尖厉,脸色苍白并且精神状态不如之前。如果说前面你还有点犹豫,这时候请毫不犹豫的抱起宝宝,安抚并去医院。
心理性哭
说到心理性,那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就想哭一哭,或者想爸爸妈妈抱抱、睡觉前哭一下释放下情绪(别以为人小没情绪)等等。如果我们排除了上面两类,这一类我们就一律满足了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中说:0-1岁宝宝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儿”,就是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而信任感和安全感,正是通过妈妈一次次及时而温暖的回应里获得的。
就好像前面我提到说听到胖弟哭,外婆赶紧抱起来,这其实就是在满足胖弟的需求,给他建立起安全感。事实证明,后来胖弟大点后真的很少耍赖哭闹,甚至就是摔倒了也不哭,有段时间我都担心他是不是不会哭了!
但在宝宝逐渐长大后(一岁以后),越来越聪明,他们逐渐知道会把“哭”当做是一种手段或者是要挟,来满足自己的条件。这时候就需要给他们点“冷处理”了,也就是让他们耍赖几分钟,然后再进行安抚,注意一定要进行事后安抚,不然只会愈演愈烈。
所以妈妈们,不要纠结抱还是不抱,我们得根据宝宝的月龄去分析宝宝的主要需求。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