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宝妈知道多少?自从当了妈,总有干不完的活。小家伙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样都得认真伺候着。一天当中,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宝宝睡着了......然而宝宝睡着了,你以为妈妈就能开心的玩耍和休息了吗?宝妈开始学习研究孩子何时会坐会爬?何时会走会说话?
今天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让妈妈心里有数,不再担心。
孩子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
///
其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分为大动作发育、精细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思维发育。具体如下:
▌1. 大动作发育:由上至下
大动作:涉及胳膊、腿、足部肌肉或全身的较大幅度的动作。
大动作的发育主要随脊柱的发育而发展,颈椎-抬头、胸腰椎-坐,等到会走时脊柱的活动基本固定下来了。
▌2. 精细运动发育:由近至远、由粗到细
精细运动:精细运动可以说是四肢、手部运动。
以手部动作为主,例如捏、拿、转等,涉及小关节的灵活度。越是小的东西对孩子的要求越是高,例如把积木放到杯子里、把绿豆放到玻璃瓶里,就是不同的精细程度要求。
▌3. 语言发育:由简单至复杂
思维发育: 由低级至高级
语言和思维都是比较抽象的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所以相对动作发育而言对孩子的要求就更高一些。
语言和思维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出现从发音发声到会咿咿呀呀,再到说1个字→2个字→字数逐渐增加,先出现名词、叠词(例如饭饭、手手脚脚)→动词(没、拿、要、吃)→形容词、介词,简单词到复杂的词和句子。
总的来说,孩子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部分孩子都会按照以上所说规律长大,只是有的小朋友这个学得早一些,有的那个学会得早一些。
比如学走路,如果有的孩子12个月、14个月都还不会走,这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但等到16个月不会走,这时候我们就该警惕起来了。
宝宝不同年龄发育的里程碑
///
▌孩子的6个月前,他一般该学会些什么事情呢?
出生后6个月,宝宝以生理需要为主。
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此外会有一些互动交流的活动,比如睁开眼睛,注视人脸、反应性微笑,注视自己的手,周围环境(视线距离30cm),对妈妈说话的声音有反应,咿咿呀呀地发声,发出笑声。
他会需要大人拥抱,渐渐地学会抬头转头,趴着对你给他的玩具开始有反应。
▌6个月之后的孩子,无论在动作、语言还是和父母、家人的交流上都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他会试图拿某样东西,看看你或者看看他想要的东西,再看看你的反应,又或者是拉着你的手够他想要的东西,又或是用手指着他想要的东西让你拿,嘴里还“嗯嗯嗯”的。
他会趴着360转来转去,喜欢你们抱着扶着他到处看到处摸到处拿东西,拿到东西之后两只手交换着看来看去,敲敲桌子或者对着敲敲,听发出来的声音。
偶尔还会咯咯咯地笑,自己做着玩的时候还似乎说着话,你们发什么奇怪的声音他都会看着你们,偶尔还模仿一下,这些都是为学说话作准备。
▌而在1岁以后,孩子的发育会渐渐地慢下来。
他会走了,但必须走得更好更快;他会说话了,但需要更多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他要学习如何适应他所在的环境。
▌2岁后,他需要表达自己、与人分享、同时,也要能按照大人的指令做些事,可以回答简单问题。
家长需要关注什么
///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需要留心以下几个大动作发育进程点:
▌1岁之内的孩子动作发育很快,所以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6月:抬头、俯卧、坐
6-9月:独坐、翻身、爬
9-12月:扶站、拉物起立、独站
1-2岁:走、后退、跑、上台阶
▌我们还需要留心他的语言发育进程点:
12月内:咿呀学语,积累理解的字词。发单音节、重复单音节咿呀咿呀→自语 、模仿声音、开始学话。
1-2岁:认识爸爸妈妈、儿童最初表达的50个词语(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阿婆、呜呜、姐姐、鸡、鱼、宝宝、汪汪、吃、猫、拿、蛋、鸭、狗、球、咦、手、脚、灯、阿公、哥哥、弟弟、糖、妹妹、饭、鞋子、鸟、喵喵、不要、眼睛、耳朵、月亮、肉、饼干、嘎嘎、电视、菜、阿姨、大、娃娃、我、门、要、谢谢、衣服、裤子、叔叔)。
2-3岁:3字以上短语、简单句、儿歌 。
4-6岁:自言自语、说话流利。
了解了这些后,即使孩子是按照生长发育规律在长大,也知道有的小朋友这个学得早一些,有的那个学会得早一些。但只要几个年龄相同的孩子聚到一起,孩子稍微有点“落后”,妈妈都会特别着急。
▌很多人说,让孩子去上早教课,能让孩子说话早、各方面发育的也更好,真的是这样的吗?
针对此问题,没有过实战经验的人,真的不能乱下结论。
很多人觉得早教中心对于孩子3岁前大脑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丰富的游戏、音乐、运动刺激中发展认知等等。不赞成的人觉得早教中心就是坑钱,完全可以在家自己陪孩子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