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宝晚上睡觉时,总会磨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以前宝宝没有这个毛病呀?为什么会发生夜磨牙,该如何治疗呢?
肠道寄生虫&磨牙症
肠道寄生虫已不是磨牙症的主要诱因
医学界关于夜磨牙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上,当宝贝出现夜磨牙时,人们首先想到是“会不会患上了肠道寄生虫病?”当蛔虫刺激肠道及周围器官时会引起消化不良及腹痛,宝贝睡不安稳,从而导致磨牙。一些发展中国家所做的研究发现:夜磨牙儿童中肠道寄生虫患病率为20%~30%。
但是,近年来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卫生意识都大有提高。粪肥的无害化处理、饭前便后洗手这些卫生习惯的普及,加之驱虫药物的使用,肠道蛔虫的预防、治疗效果还是很显著的。然而,儿童夜磨牙的发生率却有增无减。大多数夜磨牙的患者做了粪便排查,并未发现有肠道寄生虫感染。这说明肠道寄生虫已经不是当今儿童磨牙症的主要诱因。
睡前吃得过饱&磨牙症
睡前吃得过饱确实会诱发磨牙
内科医生一般认为宝贝营养不均衡和消化功能紊乱,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脾胃不调也是引起夜磨牙的原因。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宝贝,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磨牙的症状。一些研究表明:微量元素锌与维生素B的缺乏也会引起宝贝夜磨牙。宝贝临睡前吃得过饱,或者吃了难消化的食物都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睡眠不安,诱发磨牙。
睡眠姿势&磨牙症
研究显示:睡眠姿势与夜磨牙有一定关系
宝贝侧卧位或俯卧位时,下颌因受到头部的压力处于偏斜状态,颞下颌关节及其附属肌群亦可高度紧张。这类宝贝在睡眠过程中可出现肌震颤,最终导致磨牙。研究表明:超过40%夜磨牙的宝贝习惯固定的睡眠姿势。家长们应注意帮助宝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固定一种睡眠姿势。否则,不但可能导致磨牙或加重症状,还可能造成头面部发育不对称。
咬合关系不良&磨牙症
许多学者认为:咬合关系不良可以导致夜磨牙症
乳恒牙替换时期咬合关系不稳定,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紊乱。一般这种情况会随着宝贝恒牙的逐渐萌出而自行调整。也有部分咬合问题不会随着建牙合过程自行改善,造成磨牙症的出现和持续。
磨牙症是否受遗传因素影响呢?
几乎是肯定的
医学界有关研究结论几乎都是肯定的:遗传因素与磨牙症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磨牙症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儿童期的问题往往持续到成年。
神经系统磨牙症
睡前神经兴奋性过强,容易导致夜磨牙
在睡眠研究中, 磨牙发作时伴有明显升高的短暂觉醒,研究者通过脑电图观察发现磨牙发生于浅睡眠期, 伴有大脑皮质电活动增加, 同时表现出呼吸不规则和脉搏加快, 因此认为磨牙症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一些宝贝白天玩得太累,睡前因为玩游戏或看电视等过于兴奋,入睡后大脑皮层没有得到完全的休息,神经兴奋性过强,容易导致夜磨牙。
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夜磨牙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夜磨牙问题越来越突出。
小宝贝的压力来自哪里呢?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说成年人的工作压力、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大我们能理解。但一个衣食无忧,被大人们呵护备至的小小孩儿,他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压力”呀?还记得本文开头提到的宝贝吗?
当幼儿和妈咪分离之后,虽然多数情况下会有人努力替代妈咪的职责,但宝贝心中的失落感是难以描述的。白天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多,表现尚不明显;到了晚上,问题就来了,特别是那些平时由妈咪陪着入睡的宝贝。哭闹是最常见的表现,有些性格随和的宝贝不哭不闹并不代表他们心中不想。
亲子分离是使宝贝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样看来,小宝贝们面临的压力还真不小呢!初入幼儿园,离开家中熟悉的亲人,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学习新的技能……真是不一而足。有研究指出夜磨牙症患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较高,这反映了较高的压力和焦虑水平。容易焦虑的宝贝有一部分还会出现啃指甲等不能自控的强迫行为,啃指甲和磨牙症常常会出现在一个儿童身上。
凡是与精神心理因素或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其治疗往往比诊断更加困难
大家可能都有感觉:凡是与精神心理因素或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其治疗往往比诊断更加困难,现在我们就面临着一个这样的尴尬局面:在面对一个磨牙症患者时,医生很难找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对于顽固的磨牙症,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制作保护性牙合垫,减少牙齿磨损。客观地说,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戴上牙合垫,夜磨牙仍持续存在,严重的患者其牙合垫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磨穿,需要经常更换。在防范牙齿过度磨耗的同时,我们通常会帮助患儿家长分析病因,尽力舒解宝贝的心理压力,控制宝贝的饮食和作息规律,纠正睡眠姿势,提高睡眠质量。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