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渐渐长大,总有要分开的时候,短暂的分离也是分离,宝宝会哭的很伤心,怎么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呢?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妈妈们是否遇到过酱紫一个“怪”现象:宝宝还小的时候,妈妈外出,把宝宝交给其他人照看,宝宝不太会反抗;宝宝大一点,从7、8个月开始,一看到妈妈要离开,本来很听话的宝宝分分钟上演哭天抢地的戏码,抱住大腿不让走,哭得昏天黑地,让妈妈不忍心离开!其实很多宝宝都会有这种情况,说明宝宝产生了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宝宝因为跟亲人,特别是跟父母分离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含义,出现害怕或者哭泣的行为。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就像宝宝经历爬、站、走一样,有两个高发时期:
①7个月龄左右,持续到1岁半。
②3岁入幼儿园的时候。
我想,没有一个妈妈会希望与自己的宝宝分离。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分离不可避免。比如妈妈要上班,以后宝宝要上学。母爱不是对宝宝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宝宝亲密,呵护宝宝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宝宝分离,促进宝宝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如果分离不可避免,那至少有些办法,可以让分离变得轻松一些,以下这五个办法可以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1、提前熟悉“接班人”,一起看护宝宝。
如果妈妈需要去上班,离开宝宝一段时间,换由长辈或保姆带,尽量要提前一段时间让接班人来,让妈妈带着接班人一起看护宝宝,让宝宝熟悉新的看护人。不要空降老人或保姆,小宝宝也有感情,突然由一个陌生人代替妈妈,一定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会反抗得特别厉害。
2、提前练习再见仪式,让离别不突然。
仪式感是帮助人化解内心焦虑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妈妈不要害怕宝宝哭闹就偷偷离开,这样宝宝发现后会更伤心。在出门前习惯跟宝宝有一套告别的小仪式,亲亲抱抱、让宝宝挥手示意再见。跟他们说一句妈妈出门了,什么时候回来。回家后先跟宝宝来个大大的拥抱。这样的仪式其实是在给彼此面对分离时一些情绪缓冲。
3、平时多外出接触他人。
从宝宝1岁起,可以带宝宝外出,多接触其他人,并且鼓励宝宝主动与其他人交往,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宝宝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感。
4、多玩躲猫猫的游戏。
小月龄的宝宝,看到自己的父母离开了,以为他们再也不回来了,他们哭得昏天黑地的,非常正常。如果宝宝分离焦虑的年龄段,可以多跟他玩藏猫猫的游戏。让宝宝明白“物质永恒存在”的道理,妈妈先藏起来躲开宝宝视线,过一会儿就又会出现。这样的游戏对培养宝宝的安全感有很大的帮助,慢慢地,他们会知道爸妈离开后,还会再回来。
5、回家后高质量的陪伴。
回家后可以跟宝宝之间做一些只属于你们的亲密行为。比如只让妈妈来给宝宝洗澡、讲故事、哄睡等。让宝宝跟妈妈的短暂相处变得特别和无法替代,
有人说,宝宝小什么都不懂,也有人说宝宝小,让他哭一会儿就好了,不用管。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宝宝更快度过分离焦虑,保护他幼小敏感的心。
春卷再推荐两本与分离焦虑有关的绘本,妈妈可以给宝宝讲讲,让他们明白分离的含义:
英国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要远离我们而去。我们除了教会他们独立面对世界的本领然后再顺其自然的放手,其实,别无他路。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