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淤积结块的情况。
乳汁淤积症是哺乳期因一个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致使乳汁在乳内积存而成,临床上主要表现是乳内肿物,常被误诊为乳腺肿瘤。哺乳期的女性朋友处在身体的特殊时期,乳房的抗病能力也比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的侵扰,淤积的乳汁成为细菌滋生和大量繁殖的最好的物质基础,从而引发乳腺炎。可见,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是得乳腺炎主要因素。所以,阻止这两个环节就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一旦出现乳汁淤积或乳腺炎,应在早期及时,一般都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恶化。只有在那些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和没有认真坚持治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造成严重积脓,不得不切开引流。
病因病理临床上较常见的乳腺结构不良、炎症、肿瘤的压迫造成,乳腺腺叶或小叶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导管以后,乳汁排出不畅而淤滞在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导致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如果不继发感染可长期存在,囊内容物变稠,随时间的推移可使囊内水分吸收,而使囊肿变硬。囊肿壁由薄层纤维组织构成,内面衬以很薄的上皮细胞层,有些地方甚至脱落,囊内为淡红色无定型结构物质及吞噬乳汁的泡沫样细胞,囊肿周围间质内可见多量的单核细胞、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还可见小导管扩张及哺乳期腺小叶组织。
本病属于乳腺良性病变,一旦发现应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只需行肿物单纯切除,如在哺乳期,同时有继发感染时,应控制感染并回荡奶,然后行肿物切除并送病检。
1、正常的乳房充盈:仅仅表现为乳房有膨胀感,有时也伴有隐痛,触摸时有块状,哺乳或吸奶器吸出后,乳汁排空,症状消失,这是正常的乳房充盈现象,不属病理范畴。
2、乳房乳汁淤积:如乳汁继续淤积,乳房膨胀则继续加重,使乳房皮肤变厚、变硬、疼痛加重,其结果可导致乳头不能挺立,婴儿吸吮困难,不易吸出奶汁。
3、乳管堵塞及乳腺发炎:当乳房膨胀进一步加重时,乳腺组织水肿,乳腺导管发生狭窄,乳汁不能外排,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受阻,乳房更加膨胀,乳房皮肤呈水肿发亮、变硬,进而发热、剧痛,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急性乳腺炎发生。
1、要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后要清洗乳头,防止出现乳头皲裂,可涂抹鱼肝油软膏。一旦出现皮肤裂口、发炎,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感染,使细菌沿乳管入侵,在乳房腺叶内大量繁殖,引发乳腺炎,乳房脓肿。可在乳头上涂抹红霉菌眼膏,喂奶前擦净。
2、疏通乳管,保持乳管通畅,防止因乳管迂曲狭窄不通造成乳汁淤积。用局部热敷和梳理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哺乳后要吸净乳汁,不要使乳汁残留,以免滋生细菌。局部热敷或理疗可以促进炎症吸收,增强局部抗炎能力。一般可以选择中药或硫酸镁。
4、如果已经出现了乳汁淤积或已有小的脓肿形成,更要积极治疗,防止病变范围进一步扩大。每天应穿刺排脓,同时要服用抗菌素或静脉给抗菌素,并坚持理疗。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断奶,只是要用健康的一侧哺乳。抗菌素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婴儿没有影响的药物。一旦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脓肿继续扩大,体温升高时,则要停止哺乳,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断奶。脓肿则需要切开引流,同时静脉给予抗菌药物。待急性炎症基本得到控制、脓腔逐渐缩小后,可以配合理疗。
5、另外,中医认为,产后乳汁淤积是乳痈产生的直接病因,提出手法排乳的治疗原则。通过疏通乳络,清除乳汁淤积及乳孔堵塞,促进脓液的排出,使细菌无滋生环境的同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消炎止痛,发挥双重治疗作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