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网上爆料幼儿园给孩子喂白色药瓶的信息一下子就炸开了,那么幼儿吃下安眠药有哪些危害?家长怎么第一时间发现小孩子有没有被喂安眠药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安眠药是什么。
安眠药即为镇静催眠药
我们常说的安眠药其实是多种镇静催眠药的统称,顾名思义是帮助我们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药物。
凡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精神状态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 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所以都可以用于帮助睡眠。
被喂安眠药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安眠药实际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药物动力学就不同,带来的危害也就不同。
BZBAs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处方类镇静催眠药为BZBAs,包括传统苯二氮罩类药物和新型非苯二氮罩类药物。
传统苯二氮罩类药物包括地西泮 、三唑仑 、夸西泮等10多种药物,新型非苯二氮罩类药物包括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两者都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幼儿的中枢神经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特别敏感,不易将这类药物代谢为无活性的产物, 因此中枢神经可持久的抑制。
幼儿使用这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后, 容易积聚,使他们嗜睡。婴幼儿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可出现两眼球上翻、无意识笑、步态不稳等异常反应。
抗组胺药物、褪黑素伤害相对较小
在美国,FDA没有批准两种处方药苯二氮罩类药物、非苯二氮罩类药物来治疗儿童失眠症,有睡眠问题的孩子可能会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和褪黑素,且都是根据孩子的实际体重,开具合适的剂量,不能不经医嘱自行使用。
褪黑素和抗组胺类药物也会有药物残留,不合理的使用会引起孩子反应力、注意力的下降。 还会引起嗜睡、头晕、平衡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怎么知道孩子是否被喂安眠药?
除了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上症状外,被喂安眠药的孩子由于受到非正常对待,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恐惧行为(做噩梦、抑郁、不同寻常的害怕);
2. 想逃跑;
3. 与年龄不符的极端行为;
4. 不是疾病问题引起的头痛或腹痛;
5.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6. 极端消极或有攻击行为;
7. 胃口特别好,偷吃东西;
8. 过度亲热的行为或社交恐惧。
提醒家长们,被非正常对待的孩子往往不敢告诉任何人,家长们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果怀疑孩子被虐待了,立即带孩子去儿科医检查,并寻求法律帮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