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奶粉品牌 奶粉排行榜 奶粉最新事件 奶粉知识
  • 婴幼儿奶粉新规能否重拾公众信心
    婴幼儿奶粉新规能否重拾公众信心

      看不懂的“配方”和不靠谱的“奶源”是重点改变对象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中要求,5月31日之前完成对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换证审查和再审核。   16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公布,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等上海4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顺利通过了此次的换证审查,4家企业提前进行了整改和改造,总投入超过1亿元。   重要的改变之一就是配方的减少。此前新规曾规定,企业不得使用相同的原料、辅料构成的同一种配方,生产不同产品名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以前奶粉企业常常以配方升级作为借口,大幅涨价。”上海市民任先生说,而是否真的有升级,消费者很难发现。例如,自己就曾买到过一个品牌的两种产品,一个名为“双益组合”,一个名为“双益益生元”

    标签: 奶粉安全
  • 婴幼儿奶粉行业洗牌 未通过审核企业面临淘汰
    婴幼儿奶粉行业洗牌 未通过审核企业面临淘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5月6日在食品国家监督抽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现场审查,截至5月5日晚,已发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5家,未通过审核的企业有5家,已经申请延期和未提出申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有28家。   去年12月,食药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有乳业专家称其为“史上最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准入制度”。审查细则从干湿复合工艺审查、产品配方和标签管理、发证检验等六大方面,对婴儿乳粉的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做出严格规定。也对乳粉企业专属牧场及奶源有了严格限定,要求企业建设全产业链。   “未通过审核的5家企业,主要是由于硬件没有达标。至于那28家企业是否放弃或能否通过,还得等到5月31日大限到来才知道。”马纯良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他表示,

    标签: 婴幼儿奶粉
  • 奶粉专家批奶粉新规虎头蛇尾
    奶粉专家批奶粉新规虎头蛇尾

      “政策初衷是好的,结果却是虎头蛇尾。”随着奶粉“世界队”名单的公布,被寄予厚望的洋奶粉新规遭到业内质疑。   “任何变化都没有,不仅没有提升进口奶粉的门槛,某种程度来说降低门槛”,乳业专家宋亮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新规实施后,贴牌摇身一变原装进口,过去的假洋鬼子名正言顺变成真洋鬼子,这将极大冲击国产奶粉的市场地位。   “国内外的贴牌全部被洗白了”   5月起,洋奶粉新规正式实施,对华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如未按照《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办理注册,其婴幼儿配方乳粉将不被允许进口中国。新规实施前一天,国家认监委公布了首批41家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分别来自爱尔兰、奥地利、澳大利亚、波兰、丹麦、德国、法国、韩国、荷兰、西班牙、新加坡、新西兰、英国等13个国家

  • 格兰海参奶价是普通牛奶三倍 营养价值遭质疑
    格兰海参奶价是普通牛奶三倍 营养价值遭质疑

      海参、牛奶皆为滋补身体的上好食品原料。但是,近日,随着“宴宝海参奶”不含海参不含奶事件的曝光,市民对市面上销售的格兰海参奶的营养价值也产生了质疑。   近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这种海参奶只不过为一种商家宣传的噱头。厂家在外包装上刻意将“海参营养奶”、“天然海参牛奶,健康长寿”等信息加大字号,产品名称标注为“海参奶饮品”,以此掩饰其为乳酸饮品的真实身份,更谈不上对产后、病后恢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质疑:海参奶是否真营养   近日,家住市北区的李先生的一位朋友来访,送给他一箱“格兰海参奶”,外包装上不仅配有海参与牛奶的照片,而且还有文字标注“海参牛奶,健康长寿”。李先生见此心中暗自欢喜,并打算留着自己享用。

  • 国内四分之一的乳企或被淘汰
    国内四分之一的乳企或被淘汰

      四分之一乳企或退出市场   去年12月,食药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审查细则从干湿复合工艺审查、产品配方和标签管理、发证检验等六大方面对婴儿乳粉的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做出严格规定,同时也对乳粉企业专属牧场及奶源有了严格限定,要求企业建设全产业链。   今年5月31日前,如果企业无法取得新的生产许可证,将无法继续生产销售婴幼儿奶粉。记者日前获悉,截至目前,国内注册在列的共有127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已发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大约在1/3,未通过审核的企业有五家,另有数十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申请了延期或未提出审核申请。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未通过审核的企业主要是由于硬件没有达标,如果为了达标而进行硬件升级和改造,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一般的小企业无法承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此次细则中要求企业应当具备自建自控奶源,成为不少

    标签: 国产奶粉
  • 奶粉审核名单引起质疑 丑闻奶粉也在其中
    奶粉审核名单引起质疑 丑闻奶粉也在其中

      5月1日施行的注册制,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洋奶粉新规,成了洋奶粉进口的一道壁垒,未获批的企业和品牌将失去在中国市场角逐的机会。而在“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国家质检总局公布首批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115个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在业内人士看来,名单的公布是对此前公布的注册批准生产企业的有益补充。   洋奶粉新规引发业界质疑   自5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洋奶粉新规正式实施,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随后国家认监委公布了两批49家企业进口奶粉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名单,由于担心生产企业的所有品牌都由此获得进口中国市场的机会,企业名单的公布引发了潮水般的质疑。   “这个政策相当于没出”,一名奶粉业界资深人士说,进口奶粉注册制使得贴牌从显性变成隐性,未来市场竞争更激烈,“国内外

  • 辽宁市4年淘汰6成乳制品企业
    辽宁市4年淘汰6成乳制品企业

      记者从4日召开的辽宁省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4年时间内,辽宁省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从高峰时期的60余家减少到22家,超过6成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遭淘汰。   据了解,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之前,辽宁省共有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60余家,虽未发生有影响的质量安全事件,但却存在诸多质量安全隐患。   辽宁省质监局副巡视员席雁介绍说,针对上述现状,辽宁省质监局开展了乳制品专项整治行动,重新设置并大幅提高了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并按照准入标准,对辽宁省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逐家进行严格审查和清理,该省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从60余家减至35家。   2011年度,辽宁省质监局对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重新换(发)证工作。通过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实施企业审查等措施,对35家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的22家企业换(发)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另外13家企业的许可证被注销。

  • 新规出台 进口奶粉可追溯到海外奶源地
    新规出台 进口奶粉可追溯到海外奶源地

      2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 “质检总局”)称,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下称 “新规”)已制定完成,并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业内分析,新规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进口奶粉今后要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中国”。“新规出台,将有利于保障进口乳品的安全,加大对出口国奶业上游养殖环节饲料及添加剂的管控。”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新规还计划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进口乳品进口商信誉记录,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时,可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的进口商、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新规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口商

    标签: 进口奶粉
  • 进口新规,能否真正剥去国产奶粉“洋外衣”
    进口新规,能否真正剥去国产奶粉“洋外衣”

      国产奶粉只知“傍洋牌”售高价,怎能拯救消费者对国产乳业丧失的信心?   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于5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对进口奶粉设置了更高的“体检”门槛,对伪洋奶的阻击力度明显增强。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披着“洋皮”的奶粉目前仍在母婴店和网络上肆虐。进口新规,能否真正剥去“洋外衣”?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阻击伪洋奶,新旧品牌一视同仁   走进大型超市,消费者往往会被商家抛出的洋奶粉新概念吸引,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买的是商家的忽悠。从标注产地新西兰、澳洲、荷兰,甚至黑龙江、苏州,百余个品牌奶粉,无一例外都披上了“洋”衣。   未来这些奶粉进入中国,将受到新规约束。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称,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

    标签: 国产奶粉
  • 韩国每日乳业,品质安全高于一切
    韩国每日乳业,品质安全高于一切

      前不久,韩国每日乳业平泽工厂获得 “中国GMP认证”的消息登上各大网络新闻媒体,使韩国每日乳业及其生产的每日金典名作、每日宫等配方奶粉产品成为了中国妈妈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GMP认证”是国家为了对产品品质安全进行严格控制所执行的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专业标准。要获得该认证,需要生产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中国政府制定的GMP标准,同样适用于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用全世界上最严格的方式来认定婴幼儿奶粉品质管理。由于审核标准非常严苛,大多数国内奶粉公司都难于通过此认证。而每日乳业则凭借其滴水不漏的安全生产线,使其成为了韩国乳制品公司中首家获得的“中国GMP认证”的企业。   韩国每日乳业作为韩

  • “贴牌”洋奶粉的本质是商业欺诈
    “贴牌”洋奶粉的本质是商业欺诈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记者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调查中,记者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5月15日《京华时报(微博)》)   贴牌其实是一种非常传统,也相当成熟,并普遍存在的商业模式。国人最熟悉的“代工”,其实正是一种贴牌模式。尽管食品领域有其特殊性,但贴牌模式同样并非禁区。即便是奶粉,贴牌也同样不是不可以存在。事实上,国内的不少正规合资品牌奶粉,不仅奶源在国内,生产也是国内厂商,仅仅是牌子使用国外品牌,本质上也是一种贴牌模式。可见,对于贴牌奶粉,原本也不必过于大惊小怪。   然而,所谓贴牌,本不是随便找个牌子贴上就行。而必须是双方互为认证的过程,即希望贴牌的生产商要选择品牌,同时品牌拥有者也必须认证贴牌生产商的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言下之意,贴牌本身可能意味着产地和生产

  • 宁夏金荣乳业困境中和残疾职工不离不弃
    宁夏金荣乳业困境中和残疾职工不离不弃

    昔日投千万技改拿到“准生证”如今资金链断裂处于半停产 本报讯(记者陈郁)4月16日,位于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的宁夏金荣乳业有限公司厂房里,职工无奈地擦拭着停止运转的机器。该公司因资金链条断裂,半停产已好几个月,总经理马建仁花了一年多时间跑遍区内各家银行融资,都被拒之门外,即便这样,他仍然保留了30多名残疾职工的“饭碗”。 宁夏金荣乳业有限公司(下称金荣乳业)是吴忠市一家以加工全脂奶粉为主的乳品加工企业,2010年之前年销售奶粉3000多吨,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广东等10多个省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我区对乳制品行业进行全面清理,金荣乳业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对生产车间、设备等进行改造,拿到了乳制品生产“准生证”。此后,马建仁还在利通区五里坡建设了奶源基地。完成一系列技改项目

  • 新西兰奶粉质量问题频发 内地家长很纠结
    新西兰奶粉质量问题频发 内地家长很纠结

      节前的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一种有毒物质,英文DCD)事件,已经让人们对新西兰奶粉多少有了一些戒备;2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在入境口岸约649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名单中,又有3款新西兰奶粉因质量问题而被销毁。   2月20日,记者在雁城走访中发现,虽然要求被销毁的3款新西兰奶粉并不常见,但大多数商家对“新西兰”字样依然很敏感。当天上午,在雁城狮子山附近某孕婴用品店,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顾客介绍他们的奶粉,但对货架上摆放的新西兰奶粉只字未提。在记者的询问下,导购员才说新西兰婴幼儿奶粉一直卖得不错,但由于近期的报道说新西兰奶粉有质量问题,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除了“原装进口”的新西兰奶粉不吃香外,部分奶源地模糊不清的奶粉也忙着与“新西兰”划清界限。在雁城九曲河广场附近一家超市,记

  • 国家力挺国产奶粉 蒙牛推高端和超高端奶粉
    国家力挺国产奶粉 蒙牛推高端和超高端奶粉

      国家“力挺”国产奶粉,近期国产乳制品企业也动作频频。继收购了雅士利之后,9月12日,蒙牛旗下的欧世蒙牛奶粉在广州举行上市启动仪式。这意味着,蒙牛的欧世蒙牛系列奶粉首次由广东新供销商贸公司引入广州市场。   记者在从销售商处获得的一份报价单上看到,欧世蒙牛系列奶粉走的是高端和超高端路线。如丹麦进口奶源的超金佳智奶粉售价在200-300元的区间,而丹麦原装原罐进口的Baby & Me(宝贝与我)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最高的售价则高达470元。   据悉,2006年,欧洲乳业巨头ArlaFoods(中文名称:爱氏晨曦)就与蒙牛共同投资建成乳制品公司,主攻配方奶粉类产品。在收购雅士利之前,蒙牛旗下已有爱氏晨曦、欧世蒙牛两个奶粉品牌。但2011年以欧世蒙牛的品牌推出的奶粉产品当年销售收入仅为4.28亿元,与洋奶粉动辄五六十亿元的年销售额相差甚远。以至于在收购雅士利

    标签: 国产奶粉
  • 黑龙江成全国婴幼儿奶粉基地
    黑龙江成全国婴幼儿奶粉基地

      目前,黑龙江省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已发展到43家,婴幼儿配方奶粉年产量达到24万多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全省拥有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提供原料的奶牛场(小区)408家,为企业服务的生鲜乳收购站700多家。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开工建设了45个1200头泌乳牛规模的现代示范奶牛场,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今年,全省将继续新建100个存栏1200头泌乳牛的现代示范奶牛养殖场。同时,省畜牧兽医局将对达到一定规模标准、具备一定养殖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小区)进行备案管理。全省还将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制度,做好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据悉,省畜牧兽医局去年还对全省1232家生鲜乳收购站和462台运输车进行了摸底排查和集中专项检查,最终认定727家生鲜乳收购站和272台运输车能够为婴幼儿配方粉企业收购、运输原料奶。

    标签: 婴幼儿奶粉
  • 奶粉安全问题频发 专家:问题奶粉应有召回政策
    奶粉安全问题频发 专家:问题奶粉应有召回政策

      周四一个叫做"美素丽儿"婴幼儿奶粉的品牌,再一次使消费者陷入了对奶粉问题的焦虑当中。"美素丽儿"在华代理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原苏州美素丽儿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在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之下,涉嫌非法生产号称荷兰原装进口美素丽儿奶粉。更为恶劣的是这家公司把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和过期的奶粉混合,把便宜的二三段奶粉掺入一段奶粉当中,重新更改奶粉的标签和喷码,私自更改保质期。   "美素丽儿"奶粉在北京、上海很多城市的商店,网店都有销售。周四晚上北京市工商局紧急要求立即停售并封存"美素丽儿"奶粉,目前美素丽儿封存的数量正在统计上报当中。   玺乐集团昨天发表声明,2012年玺乐集团在中国推出的玺乐丽儿婴儿配方奶粉,都是生产于荷兰。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玺乐有限公司是集团中国区的总代替,而"美素丽儿

  • 新西兰奶源遭不信任 国内乳企新西兰建厂结果未知
    新西兰奶源遭不信任 国内乳企新西兰建厂结果未知

      1月25日,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国新西兰奶制品被曝光检出含低量二聚氰胺(英文名DCD,也称双氰胺)。“走出去”或宣布即将“走出去”在新西兰建厂的国内乳企意外“躺枪”。   自从2008年我国乳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内消费者“崇洋”风愈演愈烈。雅培、惠氏等洋奶粉品牌虽然几经涨价,在国内市场份额仍在逐渐扩大。为顺应需求,国内乳业开始“走出去”建厂。   海外建厂消息发布不久,一直被认为是乳业“净土”的新西兰也被曝光出问题。业内专家指出,“国内乳企纷纷走出去建厂,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是最根本的原因”。   国内乳企扎堆出海   就在国内消费者将新西兰视为奶源的“净土”之时,危机爆发了。  

  • 中国婴幼儿奶粉安全研讨会召开
    中国婴幼儿奶粉安全研讨会召开

      随着亚洲最大、最专业的孕婴童展CBME展日前盛大开幕,由辽宁辉山乳业集团主办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安全研讨会”在上海同期召开,与会的中国乳制品行业专家学者就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解析新政之下乳品行业的发展之道。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国内首家由企业发起主办的婴幼儿奶粉安全研讨会。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安全一直为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就产品标准、原料质量与安全、加工技术装备、质量保障体系及国家监管等几大问题向与会者进行了权威解读。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乳业经过清理整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有一批在奶源建设、加工管理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领军企业,推动了行业的不断进步。”宋昆冈表示,辽宁辉山乳业集团的自营牧场和全产业链模式都堪称世界领先,配合国际顶级的加工管理技

  • 新西兰计划在中国建5个乳业基地
    新西兰计划在中国建5个乳业基地

      恒天然将其在中国的乳品生意分成单独营业单位,并可直接汇报给恒天然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先生,同时,恒天然为其认命了另外一名临时的总经理。这位总经理是荷兰人,他的名字是Henk Bles。Henk Bles先生,以前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奶牛部经理以及遗传学家。在恒天然找到Henk Bies先生的接班人之前,他将在这个职位工作半年的时间。Henk Bies先生在荷兰的国际乳品农务产业曾担任着领导性的职务有30年之久。恒天然称该部门为“国际农务合资企业”(IFV)。   Henik Bies先生自己的公司叫做弗里赛(Friesian),在俄罗斯,非洲,中东和东欧都有乳品发展链和相当的知名度。而Henk Bies先生在俄罗斯的经验也将对恒天然极为有用,因为恒天然很有可能将在俄罗斯开展第二个农务企业。   恒天然的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先

  • 澳优乳业:湖南省副省长考察荷兰澳优海普诺凯乳业集团
    澳优乳业:湖南省副省长考察荷兰澳优海普诺凯乳业集团

      12月3日消息 澳优和海普诺凯的合作是中、荷两国企业合作的典范,为湖南企业走出去、整合国际优质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并积累了优秀的经验……”11月29日,湖南省政府副省长何报翔一行在考察澳优海普诺凯位于荷兰Leewarden的Lypack工厂时表示,希望更多企业走出去,成就更多的国际化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以促进湖南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当日上午,何报翔一行考查了澳优海普诺凯集团旗下的Lypack公司,参观了国际一流企业配方奶粉的终端生产及包装过程,并询问了他关心的质量管理、流程控制问题。   澳优乳业于2011年完成了对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股份的收购,成为海普诺凯乳业的控股股东,并将公司改名为澳优海普诺凯乳业集团。   在澳优控股海普诺凯之后,该公司充分挖掘海普诺凯品牌、科研、奶源、生产以及人才优势,进一步重整了公司的内部架构,并确

相关百科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