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奶粉品牌 奶粉排行榜 奶粉最新事件 奶粉知识
  • 工信部欲推动兼并重组 奶粉业兼并重组潮来袭
    工信部欲推动兼并重组 奶粉业兼并重组潮来袭

      长期笼罩在进口奶粉之下的中国奶粉业即将发生巨变。在昨日召开的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上,工信部公布了婴幼儿奶粉“双提行动”方案,包括按照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逐步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行业准入制度以及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等。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两年时间内,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潮将席卷而来。   工信部现场推动“相亲”重组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昨天在会上证实,蒙牛集团已经收购国内十大奶粉品牌之一的雅士利集团。接下来,工信部将大力推动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工业司的副巡视员高伏表示,将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

  • 新希望明年开卖“洋奶粉”字号
    新希望明年开卖“洋奶粉”字号

      日前,记者从新希望乳业获悉,由新希望与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强强联合”推出的婴幼儿奶粉即将在国内推出,上市时间选在明年1月。   新希望即将推出的婴幼儿奶粉品牌中文名为“爱瑞嘉”,由新希望负责中国区的资金与渠道,新莱特乳业负责研发和生产,产地为新西兰,进入中国市场的属于原装原罐进口奶粉,主要适合0岁到3岁3个阶段宝宝的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

  • 首批乳粉重组扶持名单出炉
    首批乳粉重组扶持名单出炉

      日前,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首批将获得国家扶持的乳粉企业名单已经出炉,伊利、蒙牛、飞鹤、完达山和高原之宝有望入围。上述五家企业有望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基金、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兼并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业内测算,全行业扶持资金的额度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据悉,目前洋奶粉正遭受到了史上最大的危机,这正是国产品牌反击抢回市场的最佳时机。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国产品牌的高端产品推出后,虽然获得政策的支持,而最终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却是要靠企业自身的本事。

    标签: 国产奶粉
  • 四问婴幼儿奶粉新政落实
    四问婴幼儿奶粉新政落实

      两年内暂停新扩建项目、禁止进口大包粉境内分装、产品出厂全项批批检测、全行业实行GMP管理……9部门颁布严管婴幼儿奶粉新政,这些政策的落地有何困难?管理升级会否带来价格的上涨?国家提出的参照药品管理办法具体包括哪些措施?   □问题1   全行业管理升级会否导致乳粉涨价?   新政后乳粉价格由市场调控   政府部门此次重拳出击,作为一场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的攻坚战,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投入的成本都将扩大。那么新政的执行,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信心得到提振的同时,市场零售价是否也会水涨船高?   对此,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负责人昨天明确表示:“这个大家不必担心,价格会由市场调控。”该负责人表示,早在2011年监管部门对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时,就已向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此次是再督促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

  • 原奶价格上涨推动奶粉涨价 国内奶粉品牌将现普涨格局
    原奶价格上涨推动奶粉涨价 国内奶粉品牌将现普涨格局

      今年以来原奶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相关乳企的涨价预期频现。昨日伊利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曾对个别奶粉调整了价格,目前没有新的提价计划。不过有乳业分析师透露,目前伊利部分品牌奶粉已经开始提价,国内几大品牌涨价在即。   来自农业部数据显示,北方10个省地4月份平均价格3.43元/公斤,较上月上涨0.3%,同比上涨4.9%,2月底价格较上年初上涨5.2%。 原奶价格上涨推动奶粉涨价 国内奶粉品牌将现普涨格局   国泰君安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胡春霞也表示,原奶价格至今年5月中期,同比上涨达10%左右,略超预期的6%至7%,且预计今年原奶价格居高不下,预计影响成本3%至5%。“最近几年原奶的价格一直稳步上涨,究其原因主要是需求增长相对较快和原奶供应增速较慢导致的供应不足,以及人工等成本上升造成的。”胡春霞认为,未来原奶价格可能还有稳步上升的趋势,早期原

  • 把脉奶粉生产危险环节 保障乳制品食品安全
    把脉奶粉生产危险环节 保障乳制品食品安全

      最近,包括新西兰恒天然、西部乳业等新西兰企业输华的奶粉原料多次被曝出存在安全问题,原料有问题,用之生产制造的奶粉、乳饮料和其它食品都会有安全隐患。为保障乳制品食品安全,从上游养殖、饲料喂养、加工企业原料采购、使用、生产、出库、运输、终端保存等各个环节都需设置质量关键控制点,布控风险防范。   据资料显示,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指以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经加工制成的供婴幼儿食用的产品。其中,辅料大多为乳清粉、奶油、蛋白粉、乳糖、砂糖、脱脂粉、低聚果糖、玉米油、麦芽糊精等。以婴幼儿奶粉为例,在这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有哪些质量关键控制点?这些关键点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Q&A   奶粉进口过程中有哪些质量风险?   Q:进口奶粉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A:通常所说的奶粉包括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普通奶粉是用牛乳直接喷雾

  • 乳业新政短期或推高婴幼儿奶粉价格字号
    乳业新政短期或推高婴幼儿奶粉价格字号

      由于进口奶粉成本增加,而国内不少乳企被迫退出,供给关系受到影响,杨如坦言,未来进口与国产奶粉价格都将会有一定程度上涨   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新政(《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正在引起行业震动。   进口奶粉行业资深人士杨如(化名)坦言,表面上,新政下国内大量中小型婴幼儿奶粉企业将被整合并购,实际上,对洋奶粉打击更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婴幼儿奶粉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杨如表示,首先,新的奶粉品牌进入中国的审批将更为严格,短时间内几乎很难进入中国市场,限制了新的进口品牌。   其次,备案、检测更为严格,进口奶粉品牌需要品牌所在国提供大量检测证书以及认证,相当于要当地政府为奶粉作担保;此外,进口奶粉检测也增加了,从以往20多项增加到60项,对洋奶粉企业而言增加了进口难度。杨如表示,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检测成本,也大大增加了流通时间,以往进

  • 巴氏牛奶:消费者购买首选
    巴氏牛奶:消费者购买首选

      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超过50%的城市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巴氏鲜奶,除了其“鲜”的特点之外,还在于巴氏鲜奶完整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和活性物质。   从全球范围来看,巴氏奶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牛奶产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巴氏奶的消费量都占整个乳品消费的90%以上。而美国市场上几乎全是巴氏奶。   行业数据显示,随着我国消费者对巴氏鲜奶的逐渐了解以及各乳企加大冷链建设投入,还有终端销售冷藏冰柜的普及,我国巴氏奶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市场容量突破140亿元。在中国乳制品安全质量饱受质疑之际,低温巴氏鲜奶或许逐渐成为安全与健康的代名词。

  • 乳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遭人袭击身亡
    乳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遭人袭击身亡

      2012年11月21日,记者获悉,乳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身亡。在11月2日,蒋卫锁遭人袭击,之后入院急救,但因为伤势过重,于11月14日身亡。为何被袭击还不能确认,案情仍在调查。   昨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向南都记者证实,蒋卫锁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卫锁于本月14日离世。本月2日,在出席了公司本年度经销商订货会议后的第二天,蒋卫锁遭人袭击,身受重伤入院治疗,但终因伤势过重,于11月14日下午不幸离世,终年44岁。   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已控制一名涉嫌杀害蒋卫锁的犯罪嫌疑人。对于蒋卫锁被雇凶杀害、拒绝勒索后遭杀害等说法,西安市公安局并未予以确认,称案件正在侦查之中,暂不方便透露详细情况。   蒋卫锁生于1968年,陕西杨凌人。早年进入中国奶业,早在2000年时便在陕西首创开办第一家“托牛所”,在杨凌开办第一家机械化挤奶站,甚至创办奶牛良种改良和疾控防治中心。

  • 我国乳制品市场正缓慢复苏
    我国乳制品市场正缓慢复苏

      今年以来,食品行业下各细分子行业公司股价表现出色。同时由于受近期海外奶粉代购数量限制造成的短缺及涨价事件影响,国内婴幼儿奶粉销量因此受推动,尤其在二三线城市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乳制品市场正慢慢进入恢复期,回暖迹象明显。   我国乳制品市场正逐渐复苏   但是对比5年前,仍可以看到产量增长的缓慢。核心问题在于“三聚氰胺”事件影响。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乳制品企业对进口奶源越来越依赖,丧失了自主性。以大包奶粉进口数量为例,2008年从国外进口大包奶粉从12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超过60万吨,预计今年的进口数量将超过80万吨。   尚普咨询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导致了乳制品业度过了一段漫长的下行时期。近期的增长迹象得益于国内开始实施了严格的奶源和成品检测制度,消费者信心慢慢重新建立。同时行业也在这次挫折中

  • 中国市场为全球奶粉企业带来机遇字号
    中国市场为全球奶粉企业带来机遇字号

      和据FT中文网报道,中国对外国产婴儿奶粉的巨大需求对市场供给造成压力,创造了惠及全球各地的商业机会。   来自联合国(UN)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年龄在五岁以下的儿童多达8200万,而出生不足6个月的婴儿只有28%采用母乳喂养。因此,奶粉供应链中的任何问题都将产生大范围的影响。   欧睿(Euromonitor)预计,由于母乳喂养比例下降以及女性就业比例上升,未来四年中国对于婴儿配方奶粉的需求规模将增长一倍,达到250亿美元。欧睿预测,虽然中国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但到2017年中国在全球配方奶粉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仍将达到二分之一。   中国的奶制品生产商未能像其国际同行那样充分抓住这一增长机遇。虽然中国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2年间增长了25%,同期中国第一大奶制品企业蒙牛(Mengniu)的销售额却下降了3.5%。三聚氰胺事件也牵涉到了蒙牛,此后该公司一直在重组,以期改善

  • 光明乳业前三季净利增38.57% 高端奶粉或成看点
    光明乳业前三季净利增38.57% 高端奶粉或成看点

      光明乳业(600597,SH)日前发布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16.94亿元,同比增长18.16%;实现净利3.08亿元,同比增长38.57%。   有业内人士认为,光明乳业营收的增长主要还是归功于“莫斯利安”、“优倍”、“优+”、“畅优”、“健能”这几个常温酸奶和低温乳品中的中高端产品,公司今年力推的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尚未对业绩带来很大的提升。   对此,昨日(10月29日),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公司“莫斯利安”产品的销售情况可能会远远超过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   此外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莫斯利安”一直面临产能较为紧张的局面,在不少市场,该产品经常出现脱销断货。

  • 想破除洋奶粉垄断 中国奶企需自强
    想破除洋奶粉垄断 中国奶企需自强

      近日,业内盛传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和美赞臣五大知名“洋奶粉”遭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一消息得到证实:除雅培奶粉外,其他四家洋奶粉均明确表态称,会积极配合相关调查,有进一步消息会再通知。雅培方面虽未做回应,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其也在此次反垄断调查范围之内。   孩子的事情就是每一个中国家庭最大的事,父母甚至于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把孩子看成掌中宝,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可让孩子受委屈,所以在中国有关孩子的商品受到格外地关注,只要对孩子有过伤害的品牌,许多消费者本着“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心理对其抵制。而中国奶粉市场正是在国产奶粉一次又一次的事故中拱手让给了洋奶粉,中国消费者现在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已经降到了冰点,洋奶粉正是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价格步步高(002251,股吧)升,也最终引来了此次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但此次对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却不是国

  • 美国面临严峻旱灾 牛奶产量减少
    美国面临严峻旱灾 牛奶产量减少

      美国气候监测部门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目前正面临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本土接近三分之二的地区干旱。根据国家抗旱中心当天公布的干旱监测报告,截至17日,美国本土48个州有64%的国土面临干旱,干旱面积连续第10个星期扩大。   美国农业部长Tom Vilsack在18日宣布美国受灾区域新增8个州、39个县;包括阿肯色、佐治亚,印第安纳州、,密西西比州、新墨西哥州、田纳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目前,美国旱灾的受灾区域达29个州、1297个县。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表干旱情况报告说,今年美国面临的旱灾是1956年12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报告说:“多项指标显示,2012年的旱灾与20世纪50年代的旱灾在广度、特点和强度上极为相似,但在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及。”   美国遭遇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情,饲料价格上涨,致牛群数量减少及每头牛的单产减少。目前

  • 王丁棉:中国乳业需建立多元监管体系
    王丁棉:中国乳业需建立多元监管体系

      在前不久Wind资讯iWind电话会议上,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在iWind电话会议平台上表示,中国乳业需建立多元监管体系。   王丁棉表示,涉及到监管的话,不单仅仅依靠政府一方面的监管,还要发动整个社会进行监管,包括消费者的监督、舆论监督、养牛业食品加工厂的从业人员的举报等等,特别是黑名单的立刻公告。

  • 奶粉生产商合生元受到发改委反垄断调查
    奶粉生产商合生元受到发改委反垄断调查

      奶粉生产商广州合生元昨天下午5点左右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目前正在接受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   公告称,调查缘于该公司对其经销商及终端零售商销售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进行管理,调查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14条规定。合生元表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公司将积极配合,并于适当时候另行作出公布,知会股东有关进展。   据了解,合生元旗下业务包括高端婴幼儿营养品及护理用品品牌,目前尚不知发改委调查是针对哪一项业务。合生元年报显示,公司去年总收入及纯利分别为33.82亿元及人民币7.43亿元,同比增加54.5%及40.9%。   据悉,今年年初,茅台和五粮液两家酒企也遭到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去年年底,贵州茅台曾强行要求经销商不许降价并处罚了私下降价的经销商;五粮液也向经销商发出了保价令。今年2月22日,贵州物价局和四川发改委认定茅台和五粮液公司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分别对贵州省茅台酒销

  • 食安办主任回应洋奶粉安全问题:上海市场乳制品质量合格
    食安办主任回应洋奶粉安全问题:上海市场乳制品质量合格

      继国产奶粉之后,新西兰奶粉也于近日被曝检出双氰胺,乳制品的种种问题愈发使得消费者对婴儿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和质疑。   阎祖强:进口和国产乳制品都经过严检 探索完善进口奶粉检测方法 要求大型超市建立企业自检   ■ 洋奶粉:问题主要出在奶牛饲料,进口入关都会受到严格检查   ■ 本地乳制品:食安部门实行驻厂监督员制度,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继国产奶粉之后,新西兰奶粉也于近日被曝检出双氰胺,乳制品的种种问题愈发使得消费者对婴儿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和质疑。昨日,列席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阎祖强表示,进口和国产乳制品都处于严检状态,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场的乳制品质量合格。   市民王霞担忧地说,孩子断奶后,在选择奶粉的问题上让其左右为难,国产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仍令人心有余悸,就连以前认为质量过关的洋奶粉最近也被媒体报道出现问题,不

  • 天津多品牌取消优惠 奶粉新规或促涨价
    天津多品牌取消优惠 奶粉新规或促涨价

      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规”的换证审核将于本月底正式结束。尽管企业方面普遍表示,“近期没有提价计划”,并且业内人士也指出,新政不应成为奶粉企业提高售价的理由,但在津城市场中,部分婴幼儿奶粉已经取消了优惠活动,消费者也因担心产品价格上调,而进行小规模囤积。   香港部分在售奶粉陆续提价   就在进口奶粉新规实施将近一个月的时候,香港部分在售奶粉,却陆续传出了价格上涨的消息。继惠氏、牛栏牌婴幼儿奶粉相继宣布提高售价后,美素佳儿方面也证实,美素佳儿1至4号奶粉将分别加价3.5%至7.5%。据本市专门经营香港婴幼儿奶粉代购的淘宝卖家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代购的牛栏牌、惠氏和雅培等婴幼儿奶粉已陆续提价了,牛栏牌奶粉价格全线调整,其中供半岁至一岁幼儿用的2号奶粉加价幅度达9.2%,建议零售价由每罐218元涨至238元,而惠氏和雅培也紧随其后,加价幅度平

  • 奶粉“国家队”PK洋奶粉胜算几何
    奶粉“国家队”PK洋奶粉胜算几何

      为了重塑市场信心,近日,工信部钦点了蒙牛、飞鹤、完达山、高原之宝等6家企业,通过补贴、政策倾斜等方式,寄希望于他们推出能够获得消费者信任的高端奶粉品牌。虽然有关热传的组建奶粉“国家队”一说被官方予以否认,但伴随而来的乳制品工业协会将集中推介一些高端乳粉品牌的举动却从侧面凸显了国家扶持国内乳企的决心。   和以往乳企上市新产品不同,此次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亲自牵头,高调地集中亮相伊利、中粮旗下的蒙牛、雅士利、完达山、飞鹤、明一和高原之宝6家乳企的高端婴幼儿乳粉产品,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乳业“国家队”PK洋奶粉胜算几何   “乳制品行业自今年3月以来,围绕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自有品牌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今天发布的6个品牌的新品就是实施‘双提’方案所取得成果的一

  • 洋奶粉一定比国内乳业强吗?
    洋奶粉一定比国内乳业强吗?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如同大浪淘沙,对于奶粉行业无疑于一次金融风暴,“三聚氰胺”带走了三鹿也带走了不少低劣的奶粉品牌。但也吸引众多真假难辨的洋奶粉进军中国。不少披着洋马甲的奶粉都有洗不清的原罪。   要知道,假洋奶粉的诞生有其背景。一而再、再而三的毒奶粉事件,让国内奶类企业的信誉降至冰点。而市场上,国产奶粉哀鸿遍野,洋奶粉高歌猛进。公众在万般无奈下,不得不选择花高价买洋奶粉。   在市场的利益的驱使下,洋奶粉凭借其质量优势和品牌效应,一味的上调销售价格,通过侵蚀当地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掌握销售市场的话语权,而不断提升的话语权正是洋奶粉频频涨价及不断曝出质量问题的根源。   署名“不执着”的博主说,市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边是洋奶粉的疯狂涨价,另一边是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越涨越要买的热烈追捧。洋奶粉就是看中了国内消费者奉行

相关百科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