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的消息,经过长达近两年的法律和政治角力,新西兰克拉发农场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上海鹏欣集团昨天正式完成了对16座克拉发农场的收购。 不久前,新西兰最高法院驳回了原著民毛利族群要求回购其中两座被认为是他们祖先土地农场的上诉,为克拉发农场收购案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据估计,上海鹏欣集团为收购这16座农场前前后后共投入了超过2亿纽币,约合人民币10亿元。 上海鹏欣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说,对16座克拉发农场的收购,是在其子公司鹏欣新西兰农场集团的名下进行的。这些拥有8000公顷土地和16000头奶牛的农场,将由一个名为鹏欣新西兰农场管理公司的合资企业来管理,鹏欣新西兰农场集团和新西兰政府对这家合资企业分别拥有50%的股份。 声明说,未来三年,鹏欣会追加投资157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7850万元,对这些农场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牛奶产量。这16座农场出产的牛奶,计划卖给恒天然乳业。但鹏
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11天,84场活动,中国同四国累计签署110多项协议,合计70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和荷兰签署的18项协议中,有两项涉及乳制品,分别是中荷乳制品框架协议、伊利集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达成的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根据中荷协议,荷兰将派遣专家赴华,在未来几年内帮助中国生奶年产量提高至400亿公斤。 去年,中国生奶的总产量为353.1亿公斤。伊利集团和瓦赫宁根大学达成的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将率先针对牧场管理等奶源上游的技术进行先期开发。两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中国与欧盟乳品检测系统的同步。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对此认为,这次中荷之间的食品合作,中国老百姓将直接受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食品结构不断在变化,对奶制品的需求也逐年提高。相对于大量的消费者,中国的乳制品
新西兰总理称“如有必要将亲赴中国” 新西兰恒天然毒菌乳粉的影响继续蔓延。继可瑞康和牛栏后,又一国际奶粉品牌雅培卷入这场风波。国家质检总局昨日向媒体确认,对恒天然集团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的叫停无限期,直至事件影响确认或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为应对恒天然产品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所引发的“信任危机”,新西兰政府出面公关。新西兰总理约翰·基6日说,如果有必要,他将为此亲赴中国。 约翰·基接受《新西兰先驱报》采访时说,新西兰外交部长默里·麦卡利将在数周内前往中国,贸易部长蒂姆·格罗泽也可能访华,以协助解决“毒奶粉”危机。 约翰·基说:“如有必要,我也会去(中国)。”他说,他打算与来访的中国食品监管部门官员会
奶粉价格连年飙升,让很多父母感慨如今养个孩子成本真是越来越高了,可是这些父母一边感慨,一边还是会选择价格偏高的奶粉,低价奶粉几乎无人问津。这个怪圈让洋奶粉高管都表示质疑,亨氏大中华区总裁司马瀚日前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奶粉价格是世界最高的市场之一,但是食品更高的价格不一定等于更高的质量。 司马瀚说,中国的消费者愿意支付高价购买奶粉以求放心,如果推出一款价格偏低的奶粉,反而不一定能为当地的消费者所接受,另外一些产品在中国的供应链环节太多也增加了成本,而且其他国家没有像中国那么多的奶粉电视广告,这也推高了奶粉的价格。司马瀚说,他希望对于婴幼儿食品,在确保高质量的前提下,也要确保价格的实惠性,这恐怕也是很多妈妈心中的梦想。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来评论这个话题。 配方奶粉是不是价格越高质量就一定越好。亨氏大中华区总裁司马瀚说,食品更高的价格不一
牛奶在英国可不是婴幼儿的专属,走进任何一家超市,奶制品永远被摆在比较显眼的固定位置上。同时你也会发现英国人的购物车中放着两瓶牛奶是常有的事。根据英国敏特公司《乳饮料、乳制品和奶油市场》的最新报告,预计2011至2016年间,英国零售乳制品的销量和销售额将分别增长6%和13%。面对英国民众对奶制品的依赖度如此强烈,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奶制品生产和监管的严厉制度让老百姓能够放心饮用。 我在英国生活多年发现,这与英国人的餐饮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无论年纪长幼,英国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制品。早餐一杯牛奶或者直接做碗牛奶泡玉米片,下午茶时会再冲上一杯搭配鲜奶的英式红茶,晚餐后也一定会再来一杯含有大量鲜奶的卡布奇诺或者拿铁咖啡。难怪连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都在当年提出了“用牛奶喂养我们的孩子们”的口号。 但乳制品毕竟与牲畜的饲养条件与方式有关,容易出现的问题自然也比较多
上个月,某国产奶粉以130元/罐的颠覆性价格推出国际品质牧场奶粉,被一些乳企评价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 “搅局者”。说它“搅局”,是因为占国内市场份额超五成的洋奶粉,均价被抬高到了280元/罐以上,三四百元甚至更贵的奶粉也很常见。 长期以来,婴幼儿奶粉价格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安全、品质不信任,使洋奶粉能够主导国内市场,加之暴利驱使,使其价格在中国一涨再涨。事实上,由于全球化采购,洋奶粉生产成本与国产奶粉相差不大。即使远渡重洋,加上运费、税率等方面的开支,洋奶粉的毛利率都能达到80%以上。由此可见,洋奶粉价格偏高,并非因为在中国市场的研发、经营费用更高,而是在利润驱使下,洋奶粉厂商对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歧视。 为此,2013年,国家发改委对相关洋奶粉品牌开出6.7亿元的天价罚单,但并未对奶粉价格造成太大波动。今年
奶粉是否安全维系到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也维系到一个家庭的哀乐。当其含有0.01的不合格的可能性时,都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100%的危害。 近日,监管部门提出“奶粉参照药品标准管理”,这会对奶企产生哪些影响呢?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介绍,目前,婴幼儿乳粉的奶源来源,一方面来自自建牧场,规模化的牧场,另一个来自合作社,此外,还有外国进口原料,在这些来源中没有一滴散奶,质量可以得到保障。目前,奶源可控是国家对于众多奶企提出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蒙牛集团助理总裁王艳松介绍,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一些大型奶制品企业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已经开始大力建设自建自控奶源,集约化的管理可以弥补我国乳制品行业前端原奶生产存在的短板。通过集约化生产可以加强前端的控制,我们现在就是93%是小区加牧场。另外7%来源于奶站,都是统一挤奶。三聚氰胺这种事件在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规”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也就是业内熟知的“换证审核”,本月底将收官。 这个审查细则要求,5月31日之前,要完成对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换证审查和再审核。为了通过这次换证审查,不少乳企投巨资对工厂进行了整改和改造。除此之外,新规还对乳企的仓储、脱包、投料和灌装等,都有苛刻的要求,难怪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 乳企投入如此巨大,这个成本会不会传导到终端产品、也就是奶粉的价格上? 商务部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有这个可能,因为以往奶粉价格上涨都是以成本上升作为最主要的借口。比如说换包装、配方升级、奶源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无论是哪一种借口,都是成本上升,所以最终价格不得不上涨。而这次各种换证审核,相应手续也
日前,由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西安市乳业协会承办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培训会在西安举办。培训会邀请了《细则(2013版)》的主要起草人、国家乳品工程技术中心的姜毓君副主任,他从奶源建设监管、产品配方备案、生产工艺要求、全项目检验检测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参加培训的有陕西19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80余位代表。此次培训会,为今年5月我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新西兰持续的干旱导致奶粉大量减产已影响我国进口奶粉的价格。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线上销售的新西兰奶粉价格平均提价6%以上。据了解,在此前的“问题奶粉”危机后,新西兰近日又陷入了干旱危机。今年,新西兰部分地区的牛奶产量将同比下降15%。作为全球最大的“奶源”,新西兰牛奶减产直接导致乳制品价格的飙涨。 据购物搜索网站“帮5买”数据显示,“可瑞康”、“康宝瑞”等知名新西兰乳品品牌,近一月的搜索指数环比上升85.2%,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上涨,平均提价在6%以上,部分热销品种上涨幅度超过10%。但由于不少原装进口的新西兰品牌奶粉处于缺货或预售状态,其相应的成交指数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2%,不少商家由于货源短缺也纷纷表示无奈。 业内专家表示,新西兰是乳制品大国
国家质检总局于上周公布了今年6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清单,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为大众所关注的乳制品也在其中,一批常温奶、酸奶和奶酪等产品“榜上有名”。另外,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所公布的资料进行统计,今年上半年大约有接近400吨进口乳制品被检出问题,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产品过期。之前在一些国产乳制品出现问题之后,进口乳制品被大众“寄予厚望”,因此业内指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另外也有专家称这是目前进口乳制品需求快速增长,运输船期过长导致出现的问题。 近400吨进口乳品有问题 根据上周公布的清单,大部分被检出问题的乳制品其不合格的原因是“超过保质期”,譬如有制造商为“JA LN A D A IR Y FO O D SPT YL T D”,产地为澳大利亚的8个批次
7月21日,针对“纯牛奶60%都是奶粉冲兑”的说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纯奶不允许使用奶粉作原料,若有企业用奶粉制作纯奶是违规行为,应坚决查处。 图为河南许昌一家超市销售的牛奶。
针对美赞臣及美素佳儿的短缺情况,港府委托顾问公司于近期在短期较为严重的5个地区进行调查。昨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个品牌的相关产品在零售层面仍有一定短缺,尤以美素佳儿为甚,调查期间零售价格保持平稳,而药房的平均零售价比大型连锁店低2%至13%。 美素佳儿3段的总缺货率最高 为了跟进香港婴幼儿奶粉供应链改善措施的实施进度和成效,食物及卫生局委托顾问公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了奶粉零售供应及售价的调查。有关调查针对去年压力测试期间短缺情况较严重的2个奶粉品牌,分别是美赞臣及美素佳儿,调查范围为去年短缺情况较为严重的5个地区,分别为北区、元朗、沙田、东区及油尖旺。 港府昨日表示,调查结果显示,2个品牌的相关产品在零售层面仍有一定短缺,尤以美素佳儿为甚,美素佳儿3段在4月30日至5月4日调查的总缺货率高达43%。以不同区域来看,沙田区为美赞臣供应最短缺的地区,北区则为美素佳
记者从15日的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获悉,市政协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张志宽介绍,市食药监局正在制定婴幼儿配方乳品在药店销售的规则制度,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乳品的市场经营行为。 去年10月,本市部分药店开始尝试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据了解,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今年将研究制定婴幼儿配方乳品在药店销售的规则制度,对乳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相关企业经营资质、从业人员素质、产品来源等进行规范。今后,在药店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品不仅将纳入本市常规的定期抽检,也将进入执法人员风险监测范围。 记者同时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新细则重点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原辅料把关、产品配方管理、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9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继续以婴幼儿配
新年伊始,飞鹤、圣元、合生元等国产奶粉品牌纷纷展开并购和海外建厂,以抢在工信部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方案公布前实现布局。 1月14日,飞鹤乳业宣布,飞鹤与吉林艾倍特乳业达成协议,飞鹤乳业将斥资全面收购艾倍特乳业。 稍早之前的1月10日,圣元奶粉宣布,在法国布列塔尼区投资1亿欧元建立一座设计年产能达10万吨的全新现代化婴儿奶粉工厂,用于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和原料加工等。去年底,合生元以3.5亿元收购湖南亚华子公司长沙营可公司100%股本权益,所收购工厂将用于生产素加新系列产品。 国产奶粉品牌整合布局风生水起,而外资品牌却喜忧参半。去年由于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以及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乌龙事件,外资品牌多美滋、雅培、美赞臣受到打击,其市场份额纷纷被惠氏以及国产品牌抢去。 一国内奶粉品牌人士告诉记者,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3年惠氏超过美赞臣、多美滋占据国内第一位置,前十名奶粉品牌
三聚氰胺等一系列奶粉事件之后,国内消费者将奶源安全、健康视为关键,部分消费者对洋品牌的崇拜促使国内市场对洋奶粉的需求持续增长。为保证市场占有和销量,部分国内品牌也“借道”海外反攻国内市场,且收到一定成效。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如何重建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仍将考验着国内企业的智慧。 有媒体报道,在海外注册商标、“纯贴牌”返销国内等方式是国内奶企反攻本土市场的主要方式,且采取上述方式的国内品牌不少于50个,地点多选择澳洲、新西兰等地。特别是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借道”海外的国内企业数字有所上升。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中资奶粉“借道”海外反攻国内市场也确有一定成效,但尚无统计数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对记者分析表示称,“这种成效将很有限,因为随着进口奶粉质量
经中国官方审核认可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商名单,终于在2014年的5月尘埃落定。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在最新两批出炉的共计49家入围大名单里,一些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却并未能出现其中。 根据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的规定,自2014年5月1日起,进口乳制品境外生产企业开始实施注册管理,只有在成功注册后,境外企业生产的乳制品才可以进口到中国境内。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落选者的名单里,不乏光明乳业(18.38, -0.16, -0.86%)(600597.SH)旗下的新西兰上市子公司新莱特乳业(Synlait Milk),以及德国最大的有机奶粉生产商喜宝公司等知名乳企。 “我们已经递交了材料,并积极努力的尝试去尽快走完审核所需要的所有流程,但这仍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光明一定会要求新莱特必须要进
60%液态奶由奶粉冲兑的说法引争议 业内人士反驳: 本周末,一则专家曝国内液态奶普遍欺诈,60%由奶粉冲兑的新闻引发轩然大波。该报道指出,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所谓纯牛奶应该多数是复原奶。不过,有业内人士昨日指出,奶粉使用量飙升背后原因较多,不能简单折算推论。记者了解到,这场争论的背后是知情权问题。 专家: 用奶粉冲兑须注明 此前,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荣禄在上述报道中指出,市场上的液态奶主要有鲜牛奶和纯牛奶,纯牛奶占据75%的液态奶市场,而我估计90%系用奶粉冲兑,也就是60%以上的液态奶多少使用了奶粉冲兑。对以上说法,魏荣禄说,2005年到2008年,我国进口奶粉(指大包装容量,小袋包装不算)一直在3万吨到9万吨之间徘徊,2009年猛增到24.5万吨,而去年,我国进口奶粉60多万吨,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奶粉47万吨,估计全年会
尽管备受业内关注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规则尚未出台,但监管层加强严格监管、不准分装、不准委托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息却已坐实。 国家食药总局3日同时发布《关于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简称《公告》)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简称《规定》),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经营活动和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了解到《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版)》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备案管理办法》不久也将出台。专家认为,四个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部门法规陆续出台,将对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带来积极影响。 《公告》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合同或约定,委托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为其加工、制作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采购或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直接进行装罐、装袋、装盒,或者改变包装、标签生产
明治奶粉的退出并没有吓退日本乳企入华的热情,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朝日集团旗下和光堂奶粉企业将联手康师傅,开拓在中国的市场,不排除本土生产的可能。 据消息人士透露,和光堂已经和康师傅就在上海成立合资经营婴幼儿奶粉进口销售公司事宜达成一致,不排除有进一步合作进行本土生产的可能,合资公司预计于11月成立,明年初开始经营。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向朝日集团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求证了此事,只是具体合作细节和进展还需向日本集团总部了解。 事实上对于中国市场和光堂并不陌生,此前就有和光堂婴幼儿配方奶粉1段(适宜0-12个月)、和光堂婴幼儿配方奶粉2段(适宜6个月-3岁)以及和光堂豆奶粉在华销售,但仅仅是委托大连某外贸公司代理。 业内看来,此次和光堂的低调登陆主要目的或为填补同为日本品牌的明治奶粉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由于日本奶粉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大,所以短期内对国内奶企无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