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CSISC)联合新华网、中国质量新闻网在京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婴幼儿奶粉品牌口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30个市场表现比较活跃的婴幼儿奶粉品牌接受了CSISC民意好口碑包括品牌知名度、消费者互动度、质量认可度、企业美誉度、产品好评度及品牌健康度等六个维度的公平监测和评价,随着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被国家禁止用于企业宣传,百姓消费参考或将进入大数据下的民意口碑风向标时代。 受“新西兰恒天然”事件的影响,以及进口奶粉或大量从海外代购产品致使许多假冒、不合格产品的涌入,导致消费者对进口奶粉信心出现波动,一季度媒体爆料的众多国外品牌的奶粉存在大量造假行为,使消费者对洋奶粉的热度有所减退,购买更加趋于理性,不过一季度国产品牌奶粉总体表现却仍然欠佳,欧世蒙牛、伊利较之上一年度口碑表现下滑幅度较大,均超过10个位次,
3月1日香港实施奶粉限购,近日荷兰一些商家步其后尘开始效仿。记者获悉,在一片“限购”声中,青岛乳企应对呈现两个极端:有的高调向洋品牌“宣战”,邀请消费者参观工厂;有的选择低调做事,埋头抓生产;有的保持沉默,不愿发表任何意见。记者同时从市质监局了解到,我市2011年、2012年共对3家企业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全项检测167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检测频率远高于洋品牌奶粉。 限购对青岛乳企影响有限 目前,我市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主要有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青岛索康食品有限公司3家。 限购风波对我市奶粉生产企业有何影响?三家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均表示 “影响很有限”。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一位陈姓负责人表示,“去香港购买奶粉的消费者有限,购买量也很小。&rdquo
乳品涨价风在临近年尾的时候,开始刮到了鲜奶。继一周前传出广州本地乳企香满楼的部分鲜奶和酸奶涨价约一成后,昨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风行牛奶在其门店贴出涨价通知,号称由于饲料价格持续上升等因素,导致将在12月1日部分产品涨价。对此,有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质疑,风行涨价的原因并非表面的成本因素,而有可能是“该企业急于IPO,因此有盈利压力”。 12月1日开始涨价 昨日,在广州越秀一家风行牛奶的门店,市民陈女士发现门口贴出了一张涨价通知。该通知显示:“2012年饲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我公司奶牛养殖成本相应增加,加上人工和其他相关材料成本的提高,导致我公司面对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所供应的牛奶质量不受影响,我公司拟从2012年12月1日起开始对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调整。” 陈女士告诉记者,946ml的屋型纯鲜奶从13.8元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如今,中国人对外国品牌婴幼儿奶粉的依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外国品牌奶粉价格较高不说,更重要的是,外国品牌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是依据本国人体质研制而成,对中国人并非完全适用。记者了解到,一项资助研发中国版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健康成长项目将在年内启动。 在近日举行的婴幼儿健康成长需求科技论坛上,专家透露,目前,在中国人母乳研究、婴幼儿辅食添加标准、婴幼儿配方奶成分检测及评价等方面,我国还尚属空白。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一个专题科研项目将在年内启动,资助资金为100万元,有望研发适合国人体质的、价格合理的奶粉。
据国外媒体4月9日报道,2008年中国出现问题婴幼儿配方奶粉后,中国市场对国外奶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奶粉需求的快速增长,英国的零售商对奶粉实行定量配给。 爱他美和牛栏婴儿奶粉的制造商达能集团透露,大多数超市正进行奶粉限售,规定一位顾客只能买两罐奶粉。该集团称,奶粉限购是为了防止一些人为非法出口而大量购买奶粉。 零售商也对雀巢的惠氏奶粉设置了销售上限,尽管雀巢公司声称不存在库存短缺的情况。 达能集团曾发表声明说:“我们了解到,非法向中国出口奶粉是为了满足中国父母对西方品牌奶粉的需求,这激起需求量的不断上升。” 英国奶粉限购 达能在英国实行奶粉限购 中国人的热望 “对于限购给家长们带来的任何不便,我们表示很抱歉。我们知道大多数的父母一次只买一盒奶粉,所以我们希望这次限购对英国父母产生的影响
周四上午,光明乳业(600597.SH)在上证E互动上表示,公司婴幼儿奶粉业务目前仍然处于培育期,规模相对较小。占比公司整体销售收入不大。公司同时表示,公司目前婴幼儿奶粉品牌仅有优幼和培儿贝瑞两个品牌。 据了解,光明乳业在国内生产的奶粉品牌主要为“优幼”系列,但历年公开年报显示,“优幼”奶粉的主要生产商光明乳业子公司黑龙江光明松鹤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近年来持续下滑。 而“培儿贝瑞”系列则是光明乳业于2011年投产高端婴幼儿奶,产品“原装原罐”进口,于同年12月在国内正式上市。培儿贝瑞上市之初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曾表示,希望用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该品牌2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 从光明乳业2013年年来看,以液态奶为强项的光明乳业,其”短板“奶粉业务在去年年
鲜奶,保质期超过半年?国产奶粉,行吗?在茫然与无奈中,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尽管也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洋品牌”,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成为“品质”与“放心”的代名词。 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的阴影,再加上奶牛养殖成本的持续上升、比较效益下降、优质饲草缺乏……国产乳业如何走出困局?在6月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上,“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成为今年的主题。处于不进则退的爬坡阶段,奶业一定要先迈奶源这只脚。在我国的四大奶源带上,山西处于华北奶源带,产量占到全国的3%左右,奶业生产发展平稳。 一项从奶源开始的乳业自救行动正在开启…… A 乳品消费信心不足奶源质量是根本 6月30日,来自山西忻州的王伟拖着偌大的旅行箱走出北京机
天津检验检疫局坚持对进口乳制品从严检验、从严监管,通过严格审核附带卫生证书相关信息,严格监控卸货、查验、施封、存放及销毁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立项表单实施检验项目检测,严格监督不合格乳制品的后续处理等,强化对进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进口乳制品质量安全。 今年截至8月20日,经该局检验共进口乳制品2284批、21.44万吨,价值65832.16万美元,检出不合格乳制品18批,51.32吨,价值11.17万美元。
在被工信部纳入鼓励发展婴幼儿乳粉“国家队”名单后,三元液态奶业务存续成为疑问。在昨日发布的2013年业绩报告中,三元首次明确给出了答案:液态奶及奶粉业务板块将共同发展。考虑到受奶源紧缺和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其去年净利亏损高达2.26亿元,在原本就受困于奶源供应的情况下,如何兼顾乳粉和液态奶业务将成为三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元发布的财报显示,2013年营收为37.9亿元,同比增长6.61%;净利为2.26亿元,同比下降790.64%;现金流为2720万元,同比下降113.68%。营收只完成年初42亿元计划的90.19%,净利亏损程度也超出了此前预期的1.85亿-2.15亿元。三元方面将上述巨亏的原因归结为奶源紧缺、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乳品行业增幅放缓所致,承认过去一年是“公司较为困难的一年”。 除了业绩,昨日三元
昨日,央视在一则“洋奶粉乱象”的新闻中再度把矛头指向了所谓“假洋品牌”。央视称,来自新西兰的钮贝贝奶粉实际上是一家代理加工商生产的奶粉,不可能达到其声称的为中国婴幼儿量身定做。昨日,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华人投资者在新西兰代工奶粉的现象非常普遍,几家当地大型乳企在为多个新西兰奶粉品牌代工。有见及此,我国已在本月起推出严格的奶粉进口“新政”,或将导致不少年进口量少于30吨的小企退市。 四五家大乳企做“代工” 在节目中,央视记者在新西兰的各大超市没有找到NEWBAYBAY(钮贝贝)奶粉品牌,新西兰市民接受访问时也称没有听过该品牌。查询该公司总代理公司的新西兰地址时,发现标注地址竟然是一家修理厂。 修理厂的工作人员向央视记者表示,周围没有和奶粉相关的生产和销售的地点。在新西兰公司注
“今年3月15日发布的国标《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中禁止添加猪骨粉,是担心猪骨粉内含有细菌等不安全因素。而贝因美公司添加的猪骨粉都已经过严格检测,不会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消费者仍不放心,可以暂停食用,等待公司的相关信息。”昨日,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贝因美米粉违规添加猪骨粉”一事,贝因美公司相关人士做出回应称,由于该产品存在很大争议,目前公司已停产该产品。对于市场上仍在销售的将不会召回,仍未销售的产品将继续销售。 消费者起诉违规添加 事件起源于今年4月19日,广州一位女士购买了贝因美“紫菜骨粉高钙营养米粉”后发现,在包装中标示的“新鲜猪骨粉”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于是该女士将贝因美告上法庭。 6月19日,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官在调查取证后认为,根据国家卫生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新版细则可谓亮点颇多。在源头上,细化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自建自控奶源的要求;在过程上,乳粉生产的质量安全控制被要求参考药品的生产规范;在市场端,要建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所有环节的追溯和召回制。按照这个链条监管乳粉,堪称史上最严。 但是,借此能否重树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改变外资企业占六成份额的市场格局,仍有待观察。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国乳粉安全的最大问题是生产过程不可控,而事后监管又不到位,惩罚和淘汰机制弱化。解决之道,必须向“产”和“管”要安全。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新版细则出台,迫于全面整改和设备采购资金的压力,以及自建自控奶源的转型,
8月7日消息,甘肃省质监局抽检结果称,酒泉市好牛乳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自然情草莓味优优乳(乳味饮料)不合格。 据了解,甘肃省质监局委托甘肃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及12个市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全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37个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由酒泉市好牛乳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规格型号为195mL/袋,批号为41055的自然情草莓味优优乳(乳味饮料)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标签【GB 10789(该标准为《饮料通则》,不能进行质量判定,企业未能提供乳味饮料企业标准)/应标示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顺序号】。 据悉,食品标签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保证消费者对食品的知情权。
◎宋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研究员) 针对婴幼儿奶粉问题的争论,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各部门为此也加快相关整治工作。继5月1日,国家质监局出台进口奶粉管理办法之后,5月31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在此基础上,6月4日,工信部制定《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旨在通过严格行业准入和加快产业调整,全面推动行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从政策实施效果及后期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首先,行业准入门槛及产业集中度提高影响更深,这将迫使国内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据笔者估算,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的品牌企业大约在120~150个,其中,传统的、具有规模的企业约30家左右,剩下的品牌企业分三类:第一类是小众水牛、牦牛、羊奶的奶粉企业,以羊奶粉为例,三聚氰胺事件后的这些年如雨后春笋,仅陕西就多达30多个品牌;第二类是代工品牌,仅
目前,随着国内对于国外进口乳制品尤其是奶粉的需求持续猛增,在海外进行相关方面的投资已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雅士利近日宣称在新西兰建厂,另外,有金融也来凑热闹,近日有消息称,中投集团试图并购澳洲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厂商范迪门斯(VanDiemen’s Land Co.)一事有新的进展,目前已进入尽职调查阶段。 雅士利耗资11亿新西兰建厂 根据雅士利国际(001230,HK)日前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将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建厂,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据悉,雅士利国际集团现已开展相关的政府审批工作,包括已向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提交了重要商业资产投资许可申请。 雅士利新西兰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英祥对南都记者透露,该项目所投资的11亿元人民币中,9.5亿元用于项目基建和购买生产设备等硬件设施,1.5亿元将作为雅士利新西兰乳业有限公司的营运资金。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中国政府网消息显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下称《安排》),要求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领域试点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授权”制度。《安排》称,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和抽检,公布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口商及产品名录。 《安排》指出,将深入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整治。规范生鲜乳收购与奶站经营管理,严格生鲜乳检验检测和运输监管,督促企业加强自建自控奶源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监督抽检。《安排》还强调,严禁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严禁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乳粉和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加强对企业持续保持许可条件、生产过程记录、产品检验情况的检查。加强乳制品流通监管,进一步规范网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为。 此外,《安排》称,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和抽检
近日,光明乳业在武汉地区的多款鲜奶和酸奶制品提价,价格上涨幅度为10%左右。光明乳业目前尚未透露其他地区是否有提价计划,而业内人士称,由于原料奶涨价,乳制品的提价无法避免,而且这种涨势可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国内原料奶价格一直涨 近日,有武汉媒体报道,多款光明乳业生产的鲜奶和酸奶产品纷纷提价,其中460m l的优倍牛奶从6.6元一下子涨到7.8元,460m l的光明鲜奶屋牛奶从5.8元涨到了6 .6元。光明乳业称,武汉地区原料奶价格上涨了10%,当地的鲜奶和酸奶确实提价了,其他地区的原料奶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没有透露这些地区是否提价。 原料奶价格其实一直“涨势喜人”,根据相关数据,10月份第三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厂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31元每千克,同比上涨2 .8%,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国际牧场联盟公布全球奶价,今年九月原料奶价格
近日国内奶粉涨价预期强烈。日前有外媒报道称,新西兰遭遇7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多地牛奶产量受到影响。新西兰是全球乳制品生产大国,我国进口乳制品中70%-80%来自新西兰。业内专家预计,新西兰大旱或推高包括奶粉在内的全球奶制品价格。 记者从新西兰最大奶业巨头恒天然集团主导的“恒天然全球乳品贸易”网站最新数据看到,2013年5月交付的奶粉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9.3%,是自2010年9月1日以来的最大涨幅。6月交付的奶粉价格也上涨了17.3%。据业内人士称,不仅新西兰,今年包括美国、欧盟等地区的奶源均会因供应减少而持续上涨。 记者昨天走访广州市场发现,目前国内各大品牌婴幼儿奶粉的价格仍稳定,暂未进行调涨。不过,有品牌乳企表示,今年国内乳制品提涨可能性很大,除了奶源供应减少外,通胀、经营成本增加等因素也将导致产品提涨。 新西兰干旱可能导致奶粉减产
近年来,随着国内频发的乳业事件,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安全信任度大幅降低。如何保证乳制品安全,也成为了公众关心的焦点。乳制品安全首要就是保证奶源的充足和安全,面对国内奶源紧缺、成本过高等问题,一些国内乳品企业纷纷选择到海外寻求优质奶源。 近日,有消息称,雅士利国际在新西兰怀卡托地区建设婴幼儿奶粉工厂已经获批。同时,9月5日,光明集团又证实了有意收购以色列最大的食品生产商Tunva。此前伊利集团也宣布,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产乳业饱受诟病,监管从严,行业面临重整的大背景下,企业加强奶源建设不遗余力,至此,国内前三甲的伊利、蒙牛、光明在奶源方面全部有了海外动作。 蒙牛旗下雅士利新西兰寻奶源 奶源的重要性对乳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全球优质的奶源成为目前乳品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面对国内消费者倒向消费“洋奶粉”,国内多家
继双氰胺事件之后,进出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引起高度关注。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52号),明确出台三项措施,严控进出口乳制品质量安全。 记者获悉,上述新令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质检总局将采取以下三项具体措施来进行风险预警监测:一是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二是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三是启动进出口乳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当进出口乳品安全风险已不存在或者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时,应当及时解除风险预警通报和风险预警通告及控制措施。 在风险预警监测的基础上,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相关厂商应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记者获悉,2013年,针对进口乳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主动召回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记者还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该局将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