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奶粉品牌 奶粉排行榜 奶粉最新事件 奶粉知识
  • 澳大利亚出口奶粉 奶粉限购个人代购行为
    澳大利亚出口奶粉 奶粉限购个人代购行为

      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多地超市开始限制顾客购买奶粉,以限制奶粉私人代购出口。记者昨天就此向上海海关求证,获悉海关方面并未得到澳大利亚出口奶粉相关政策调整的信息,他们表示,网上所传 “限制出口”可能是针对个人代购行为,而非贸易渠道的货物出口。   代购扰乱正常贸易市场   有专家表示,奶粉原产国之所以频传“限购令”,是因为快速增长的外需,挤占了本国消费者的正常需求量。但这或许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记者了解到,随着“代购型消费”的膨胀,达到一定数量级后,确实会对正常的贸易监管带来挑战。以往通过行邮、旅客渠道进出境的奶粉数量,与庞大的货物贸易渠道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近年来数量不断上升,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无论是奶粉的真实市场规模还是进出口应收税款,都会出现明显偏差,从而扰乱正常的贸易市场。   更重要的是,目前网购市场

  • 只留50家配方奶粉企业
    只留50家配方奶粉企业

      近日,记者从乳业人士处获得一份工信部编制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方案(报批稿,尚待最终定案),目标是5年后,国内企业整合为50家左右,前十大国产品牌奶粉集中度超过80%。   在这份《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中规划:第一阶段为摸底调查;第二阶段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前10家国内品牌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第三阶段工作完成,形成3~5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最终配方奶粉企业整合到50家左右。   工信部在方案中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和债券和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5项政策措施和保障。此前消息称,国家有关方面将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等方面给予300亿元的资金支持。   该最终方案将会在10月份公布。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最终方案不会有太大更改,但是担心这次整合方案的落实情况,国家财政能否拿出那么多钱是一

  • 肉毒杆菌缺少认定标准 多美滋涉毒奶粉避谈赔偿
    肉毒杆菌缺少认定标准 多美滋涉毒奶粉避谈赔偿

      近日,新西兰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波及中国市场,质检部门披露多家奶企销售的奶粉存在被污染风险。其中,多美滋进口自恒天然的肉毒杆菌涉事问题乳粉共计208.55吨,其中105.45吨已制成较大婴儿配方乳粉成品664.118吨以及幼儿配方乳粉成品62.434吨。   据悉,多美滋已于8月8日基本完成涉事奶粉的召回工作。然而,自始至终多美滋未谈及毒奶粉若造成消费者损失,该如何赔偿的问题。除此之外,多美滋用105吨乳粉原料何以制成726吨成品奶粉,其奶粉添加比例也遭到质疑。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多美滋对外事务部人士,记者按照对方要求发送电子邮件,此后记者又多次拨打上述人士电话却无人接听。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任何回复。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企业避谈赔偿,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缺失肉毒杆菌相关认定标准;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不愿意主动提出赔偿。   

  • 伊利事件让质检总局承诺:淘汰四成乳业
    伊利事件让质检总局承诺:淘汰四成乳业

    “查处企业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不放过……”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启动“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上明确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问题食品和厂家实行“五个不放过”。   公众走进国家级食品检测机构   昨天由质检总局、中国质量万里行在京启动的“食品安全大家行”,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专家、新闻媒体,近距离走进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和三元食品公司,了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乳制品的工艺流程质量安全等。   在第一站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透过玻璃橱窗,里面是一个个检测室。究竟如何抽取样本呢?检验中心总工程师曹红告

  • 遭反垄断调查多家奶粉企业紧急降价字号
    遭反垄断调查多家奶粉企业紧急降价字号

      继国内奶粉企业贝因美(002570,股吧)宣布下调价格之后,“洋奶粉”品牌惠氏3日公开表示,该公司将立即开展主要产品的降价活动,平均降幅11%,其中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20%,同时承诺近期上市的新配方产品一年内不涨价。   作为两家市场占有率居前的国内外婴幼儿奶粉企业,突然而来的降价与国家发改委近期的反垄断调查直接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大奶粉企业是“你涨我也涨”,此次随着惠氏宣布降价,多美滋、美赞臣、雅培等其他奶粉企业也将跟着一起下调价格,并带动短期内进口奶粉价格的全面下调。   惠氏表示,公司通过自查发现在经营活动中存在涉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的做法,将比照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立即梳理并完善了公司的相关营销政策,以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贝因美3日发布公告称,降价是公司为了积极配合国家九部委对奶粉行业的

  • 新西兰审批和监管对华婴儿奶粉品牌
    新西兰审批和监管对华婴儿奶粉品牌

      在国内举办的某婴儿用品展览会上,新西兰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婴儿奶粉品牌,竟然超过300个,而这些在新西兰闻所未闻的品牌,大多和华人有关。  新西兰政府终于不再对出口到中国的婴儿奶粉坐视不管:从6月20日开始,所有在新西兰生产并出口中国的婴儿配方奶粉,将要根据新规定,在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注册备案。 新西兰监管对华婴儿奶粉品牌   上月,针对在中国内地市场新西兰婴儿奶粉的乱象,中国中央电视台连篇累牍进行报道。不少号称新西兰生产的婴儿奶粉品牌,实际上都没有自己的生产厂,只是在新西兰的合约制造商生产之后,贴上自己的品牌销往中国。这些代工工厂,大多位于奥克兰。   目前,MPI对婴儿奶粉的审批和监管,主要针对生产厂商,而不是针对品牌。因此,该部门也不清楚,新西兰国内到底有多少个婴儿奶粉品牌在生产并出口。   在国内举办的某婴儿用品展览会上,新西兰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婴儿奶粉品牌,

  • 电子身份证全程溯源 荷维奶粉质量有保障
    电子身份证全程溯源 荷维奶粉质量有保障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婴幼儿奶粉要做到全程溯源,以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方式来进行监管。而在当下奶粉行业中,荷维乳业率先采用了比电子监管码更严格的二代身份证技术——RFID电子标签来对产品进行全程溯源管理,严格保证了产品在生产环节、进口环节、流通环节各个过程质量,并且消费者能通过手机等平台自行查询产品的检验检测报告以及各种进口证书,真正做到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   “荷兰海关放行时间、中国海关入关时间、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时间……连这么细的资料都有,实在让人惊讶!”正对一罐荷维乳业原装进口奶粉罐体芯片进行进行手机“扫描”的年轻妈妈章女士,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事实上,在她手机里,除了质检过程和进口海关数据外,这罐奶粉的奶源地、生产地等详细信息,也都一一在列

  • 奶粉兼并大战拉开 曝蒙牛并购雅士利不过是首演
    奶粉兼并大战拉开 曝蒙牛并购雅士利不过是首演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奶粉行业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   一家民营乳企高层主管王周(化名)在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场大规模的兼并重组计划将改变中国整个奶粉业,也许要不了多久,他所在的这家奶企就会在这一轮兼并重组潮中被“吃”掉。   疯传了很久的乳业兼并重组方案细则预计在10月份出台,截至记者发稿,尚未看到相关细则发布。不过,整个行业都已经预感到接下来政府将有一系列政策出台,强力推动行业兼并重组。   工信部兼并重组方案细则的目标是,力争到2018年年底,将中国市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超过80%。这意味着,市场上大多数中小企业将不得不进行一轮“大鱼吃小鱼”的洗牌。   培养行业寡头   随着一轮兼并重组潮的来临,这个圈子正变得热闹非凡,蒙牛并购雅士利不过是首演。   8月中旬

  • 光明乳业武汉涨价10% 乳制品或将迎来涨价潮
    光明乳业武汉涨价10% 乳制品或将迎来涨价潮

      近日,光明乳业在武汉地区的多款鲜奶和酸奶制品提价,价格上涨幅度为10%左右。光明乳业目前尚未透露其他地区是否有提价计划,而业内人士称,由于原料奶涨价,乳制品的提价无法避免,而且这种涨势可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国内原料奶价格一直涨   近日,有武汉媒体报道,多款光明乳业生产的鲜奶和酸奶产品纷纷提价,其中460m l的优倍牛奶从6.6元一下子涨到7.8元,460m l的光明鲜奶屋牛奶从5.8元涨到了6 .6元。光明乳业称,武汉地区原料奶价格上涨了10%,当地的鲜奶和酸奶确实提价了,其他地区的原料奶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没有透露这些地区是否提价。   原料奶价格其实一直“涨势喜人”,根据相关数据,10月份第三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厂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31元每千克,同比上涨2 .8%,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国际牧场联盟公布全球奶价,今年九月原料奶价格

  • 奶粉风暴背后的中国制造 三个机制更为关键
    奶粉风暴背后的中国制造 三个机制更为关键

      对中国制造来说,提高准入门槛、进行全程控制、重组落后企业,都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但更为关键的是三个机制—科学严厉的监管机制、绝不姑息的惩罚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2013年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新版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被称作“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标准”。该细则规定,未来三年内,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自建自控牧场,同时严格执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以及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所谓GMP即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美国早在四十年前就已发起食品GMP认证,并且立法强制实施。上世纪 90年代自国外引入GMP规范以后,我国仅将其应用于制药行业的质量管理,此次应用于奶粉行业,说明我国对奶粉生产将像制药那样高标准、严要求。   这些年来,小小一袋牛奶,不知掀起了几多风暴?三聚

  • 奶农卖牛离场 奶业市场为何如此惨淡?
    奶农卖牛离场 奶业市场为何如此惨淡?

      日前,在奶牛养殖集中的河北鹿泉市铜冶镇调查发现,这里的奶牛饲养量出现锐减之势,不少养殖户干脆卖牛“离场”。   据河北冠维铜冶奶牛养殖基地介绍,今年以来,基地的很多养殖户缩减了养殖规模,有些甚至卖牛转行,目前他们的养殖小区有奶牛养殖户80多家,存栏800多头,日产鲜奶9吨,相比去年20吨的鲜奶产量大大减少。   养殖户普遍对养殖前景普遍担忧。据反映,今年饲料价格上涨很快,而鲜奶价格却不断下跌。   奶牛80%的饲料为玉米,现在玉米每斤价格为1.15元,已较前几年上涨了0.2元左右;而人工、运输等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与此相反,鲜奶的卖出价格却由每斤1.5元下降为1.45元。   据了解,由于成本上涨、奶价下跌,现阶段奶农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上,几乎赚不到钱,一些地方卖牛、杀牛的现象十分严重。   河北省奶业协会表示,奶牛养殖小区在河北省占的比重很大,由于

  • 海河乳业被曝整箱酸奶胀袋 孩子喝后拉肚子
    海河乳业被曝整箱酸奶胀袋 孩子喝后拉肚子

      日前,吴女士在奶站购买了一箱海河酸奶,转天打开时发现酸奶全部胀袋。吴女士说,孩子喝完酸奶后开始拉肚子,直到消协介入,海河才着手处理此事,但是他们只答应赔偿酸奶,我们无法认同。   吴女士告诉记者:“10月5日,我在菜市场奶站购买了一箱海河酸奶,生产日期是2012年10月2日的,保质期是21天。10月6日发现所有酸奶胀袋,孩子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喝了一袋,过后就一直拉肚子。”   10月6日,吴女士找到奶站解决此事,但是奶站人员让吴女士直接联系海河乳业。吴女士说:“起初,海河售后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只好找了消协。消协介入后海河转天就跟我联系,售后告诉我只能更换一箱酸奶,顶多再赔偿一箱,之后就没有消息了,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   对于海河提出的赔偿问题,吴女士表示不能认同。吴女士说:“现在已经10月23日,酸奶已经过了

  • 世界农产品供需预估报告:2012年牛奶产量9058万吨
    世界农产品供需预估报告:2012年牛奶产量9058万吨

      美国农业部12月11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估报告”,报告指出预计2012年的牛奶产量在9058万吨(1997亿磅)。这与上个月的预估数量一致。   美国农业部表示,2012年乳品出品将略有下降,但2013年由于乳品需求上涨,特别是奶酪和乳清粉的需求增长,致乳品出口增长。   美国农业部指出,2012年奶酪价格将维持当前的低价,但2013年价格将略有上涨;美国农业部下调了2013年奶油的价格。脱脂奶粉和乳清价格2013年将会上涨。

  • 洋奶粉代购商家需登记注册 工商抽检乳制品暂无问题
    洋奶粉代购商家需登记注册 工商抽检乳制品暂无问题

      宝宝喝的“洋奶粉”,您敢在网上购买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发现,网络上卖的奶粉比超市便宜很多,销量也不错,但是评价大多集中在是不是真品。   据悉,2011年底,国家工商总局要求网上的奶粉卖家须持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确实有不少卖家已经到我们这里登记注册,但仍有很多卖家没注册。”南京市工商局秦淮区分局一位工作人员称,近年来,工商部门多次对已经登记的网店销售的奶粉进行抽检,暂未发现问题。   市民:最担心是不是真品   “我经常上网买东西,但是买给宝宝吃的奶粉,我就不敢了。”南京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说,自己姐姐家的小孩吃的洋奶粉都是找朋友直接从外国带的,“超市的都不敢去买,更别说网购了。”市民黄先生说,他也不敢选网购,平时都是从超市或者母婴店买的,“比较放心。&rd

  • 皇氏乳业:股东所持公司部分股权解除质押及质押
    皇氏乳业:股东所持公司部分股权解除质押及质押

      近日,皇氏乳业(002329,股吧)接到第二大股东张咸文先生的通知,知悉张咸文先生于2011年7月19日质押给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限售条件流通股15,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01%)已于2012年8月3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解除质押登记手续。 皇氏乳业:股东所持公司部分股权解除质押及质押   同时,2012年8月7日,张咸文先生将其所持有的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股16,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48%)质押给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并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质押期限为一年。

  • 新西兰外长:近日将公布毒奶粉事件调查结果
    新西兰外长:近日将公布毒奶粉事件调查结果

      7月底以来,新西兰连续爆出多起乳制品原料受污染或超标的事件。新西兰外长麦卡利今天在北京宣布应对措施并给出调查结果出炉时间表。他表示,目前调查工作还没有完成,在接下来数日或数周内,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将会正式致函中国相关部门。

  • 进出口乳品监控将升级 或推动洋奶粉价格上涨
    进出口乳品监控将升级 或推动洋奶粉价格上涨

      今后,消费者在国内购买的进口乳品将更有品质保证。昨日,记者从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为严格把控乳品质量,今年5月1日起,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表示,《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净化国内奶粉市场,但进口成本的上涨或推动洋奶粉价格上扬。   拟对进口乳品商建黑名单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尚无专门针对乳制品制定的管理办法,只是针对进出口乳制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各个环节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办法》则将现在实施的各项管理要求进行了梳理和串联。   “此外,《办法》还增设了一些严控乳品安全的规定。”该负责人表示,例如,首次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地区,应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兽医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兽医服务体系、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残留监控体系、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控体系及拟对中

  • 国务院约谈8家乳企严打“奶霸”字号
    国务院约谈8家乳企严打“奶霸”字号

      销售旺季不见“喝奶”热情 与此同时乳制品价格涨声不断   保质期不足一月,奶粉可提前下架。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的“最新意见”,记者昨日走访广州不少超市发现,由于奶粉总体来说在本土“走量大”,所以保质期大多很“遥远”,商家不太着急保质期临近的下架问题。   此外,记者从乳企、超市专柜等处了解得知,受今年层出不穷的中外奶粉负面事件影响,原本应进入旺季的奶粉销售目前却一片冷清。   尽管如此,持续性的奶源紧张却使得乳制品价格涨声不断,为此,国务院食安办日前约谈8家乳企,严打“奶霸”。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近日发布的一则消息显示,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将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召集8家乳制品骨干企业代表和北京、内蒙古等7个省(区、市)食品安全办负责人,

  • 婴幼儿奶粉市场加速扩容
    婴幼儿奶粉市场加速扩容

      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重要分支,具备需求刚性和巨大市场空间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正在逐渐成为各大乳企角逐的热土。在激烈的竞争中,中高端奶粉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所占据,而大多数的国产品牌则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业内指出,外资主导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格局短期之内很难改变,但国产奶粉龙头也会在行业黄金十年中明显受益。   或迎黄金十年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十年将是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的黄金十年,“婴儿潮”的出现将成为婴幼儿奶粉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婴幼儿食品市场规模420亿元左右,其中配方奶粉为368亿元,占比87%。预计到2015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将接近800亿元人民币,2010-2015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6%。   瑞银证券报告指出,虽然过去五年婴幼儿数目基本持平,但奶粉销售

    标签: 婴幼儿奶粉
  • 70个新西兰代工奶粉品牌或将“消失”
    70个新西兰代工奶粉品牌或将“消失”

      目前,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给奶粉商的最新进展通报看到,该部门在4月24日通报:新西兰的13家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厂家几乎全部通过了中国有关机构的检查,并将继续出口产品到中国。   但值得注意的,生产厂家通过并不意味着所有奶粉品牌也会顺利过关。新西兰食品安全部部长Nikki Kaye表示,目前新西兰出口的婴儿配方奶粉共计150个品牌,但约有70个奶粉品牌可能面临问题。   13家制造厂全部通过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发布第133号公告,自2014年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上个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4名行政人员就到新西兰,查看乳制品和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工厂,认证活动是中国进一步规范进口乳品的措施之一。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部长Nathan Guy和新西兰食品安全部部长Nikki Kaye在4月24日对外通报表示,根据中国官方在过

相关百科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