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冬无夏的故事 1、《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2、朱熹集传:“言无时不出游,而鼓舞於是也。” 3、 汉·扬雄 《太玄·玄掜》:“无冬无夏,祭之无度。” 4、明·陈荩 《修慝馀编》:“一旦家贫身老,扪虱杜门,日不举火,无冬无夏,所少者不习一艺耳。”亦作“ 无间冬夏 ”。 5、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无间冬夏,读书恒至夜半。” 无冬无夏的解释 【成语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汉语拼音】wú dōng wú xià 【近义词】: 连续不断、无间冬夏、络绎不绝 【反义词】: 断断续续 无冬无夏的点评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专心致志就可能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失
【注音】yǎng hǔ zì yí huàn 【典故】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纵容敌人 【相近词】养虎遗患 【押韵词】尘羹涂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并肩作战、狼奔鼠窜、玄谋庙算、破破烂烂、隈刀避箭、汝南月旦、十年磨剑、尸居龙见、...... 【成语故事】秦朝被推翻后,楚军与汉军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宣布停战。项羽领兵东归,刘邦西进。张良和陈平对刘邦说:“目前汉军势力日益强大,诸侯也支持,可抓住时机消灭楚军,不能养虎遗患。” 【示例】前日饵贼降,明日纵贼叛。武臣怯战斗,文臣
词目:不成器 发音:bù chéng qì 释义: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示例:这厮不成器,如何却在这里。(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
“三人成虎”的成语典故出自战国时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把谣言当事实。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庞葱,魏王派他与太子同去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庞葱担心自己走后魏王不再信任他,于是在临行前特地到王宫里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向您禀(bǐng)报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立刻回答说:“我当然不相信。” 庞葱接着问:“如果第二个人也向您禀报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说:“我将信将疑。”庞葱紧接着问:“要是第三个人也向您报告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一边点头,一边说:“我相信了。” 于是庞葱担忧地说:“街市上本没有老虎,但如果三个人都说那里有老虎,人们便信了。如今我陪太子去邯郸,那里与我们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比王宫离街市的要远得多,再说背后议论我的,恐怕也不止三个人一。所以希望大王今后对这些议论加以考察,不要轻易相
涸辙之鱼的成语故事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
“一风吹”是一个三字成语,比喻一勾销,一律不算数:咱们之间的恩怨,从此之后一风吹,一切向前看。 一风吹 (yī fēng chuī) (惯)1.比喻一勾销,一律不算数:咱们之间的恩怨,从此之后一风吹,一切向前看。 2.比喻一种风气很快就流行起来:现在社会也不知怎么了,不管什么都一风吹。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后世不论官宦和平民人家,只要是有产业的,兄弟叔侄争产,势同仇人,平日所讲的仁义忠信,兄友弟恭,全都一风吹了。” 3.一种磨面粉的设备。 4.煤矿中一种瓦斯排放的一种不当方式。具体是指,在排放瓦斯时,不考虑瓦斯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一次性集中地排放所有集聚的瓦斯,容易造成回风流中瓦斯超限而发生瓦斯事故。
词目:假惺惺 发音:jiǎ xīng xīng 释义:假心假意的样子。 示例:别假惺惺了,除了眼中钉,尽着你们去乐吧。(《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郑人买履的成语故事 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 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集市已经散了。 他白跑了两趟,却没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他说:我宁肯尺码,也不想念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成语故事寓意 郑国人宁愿相信书上写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最后都没能买到鞋。你说相信自己的脚还是相信书上写的尺码?我相信大部分都愿意相信自己的脚。郑国人是属于那种死板拘泥于教条主义者,不知道变通的人。所以小朋友们要吸取郑国人买鞋的教训,晕倒问题要实事求是,要学会去灵活变通。 郑人买履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出自《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
词目:耍花腔 拼音读法:shuǎ huā qiāng 解释意思: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人。
刮骨疗毒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刮骨疗毒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
万死一生的成语故事 隋朝末年,李渊奉命到山西镇压起义军。 受到隋炀帝的监视。 李世民劝李渊起兵反隋。 李渊在太原起兵,立国号唐。 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秦叔宝、张亮等出生入死,经过无数次战役才平定天下。 李世民自我感慨万死一生才取得政权。 万死一生的成语释义 拼音:wàn sǐ yī shēng 注 音:ㄨㄢˋ ㄙˇ ㄧ ㄕㄥ 释义:意思是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出处: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万死一生的成语故事点评 这个成语表达的是冒着生命危险才做成某事,典故出自于隋朝末年的时候,李渊及其部下经过了各种冒险才平定天下的事情。
龙飞凤舞的成语故事 相传唐宋年间,西天目山森林中长有一棵特异的大树,形状怪异,可容8个人合抱。 曾有樵夫偶然远看似见一位白发老翁盘坐在树上,走近时又不见其踪影,消息传开后民众奉为“树神”,尊相祭拜。 某日,有赵钱孙李四个家族同往叩拜祝愿。 其中,赵家祈求保佑子孙“尊贵”;孙家祈求保佑子孙“富有”;李家祈求保佑子孙“显名”;钱家只求保佑子孙“和谐”。 后来四个家族各有所获,鸿运长短却大有差异。 赵家有兄弟两人共得天下,两人的子孙各享帝位百余年。北宋亡于女真入侵,赵光义的子孙大多遭掳戮,只有赵构一人渡江南逃,另立南宋;但赵构苦于无亲生子嗣,赵光义一系至此灭绝。 于是转由赵匡胤的后裔维持南宋的统治,百余年后又遭到北方游牧部族南侵,南宋亡国,赵匡胤的后裔也灭绝了。可见“尊贵”到至高无上的皇室,也难久持,唯“有德
词目:二把刀 发音:èr bǎ dāo 释义: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示例: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九)
成语故事—百端交集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比喻让人感慨万千。 【注音】bǎi duān jiāo jí 【出处】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bǎiduānjiāoj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让人感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百感交集 【相反词】无动于衷 【押韵词】撦鼓夺旗、乡土难离、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煮豆燃箕、难舍难离、慷慨淋漓、遗风馀习、心爽神怡、涕泗交颐、施衿结褵。 【年代】古代 【英语】torunthegamutofemotions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战争频发,“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太子洗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
【注音】bù zú huí xuán 【释义】回旋:转动。形容处境局促,不便转身。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行动不便 【结构】动宾式 【相反词】留有余地 【押韵词】十室容贤、如获石田、绳墨之言、篡党夺权、短褐不全、正色直言、同日而言、见风使船、柳折花残、万斛泉源。 【年代】当代 【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景帝设宴招待各地来朝见的诸侯,并让大家跳舞庆贺,来自长沙的定王舞得很别扭,别人取笑他。景帝问他是不是不会舞蹈,他说国小地窄,不足回旋。景帝明白他的意思,就把武陵、零陵、桂阳三地加封给他。 【成语举例】这儿地方太窄,不足回旋。
【注音】zhuō jiāng guān lǐ qù 【出处】朴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朝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宋·赵令榁《侯鲭录》第六卷 【释义】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深谋远虑、方以类聚、长念却虑、长辔远驭、殚精极虑、沉思熟虑、投石拔距、沉吟章句、喜怒哀惧、不畏强御、...... 【年代】古代 【英文】a general officer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真宗下令访天下隐者,得到一个会作诗的杞人杨朴,召见时他却说不会诗,真宗问他临行有人作诗送他否?杨朴回答说:“臣妻有诗一首: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朝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就放他还山。
出人头地的故事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
趾高气扬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是个专门重视外貌,不学无术的人,只要稍有点成就,就很骄傲、自满。有一次,他打败了骠悍的绞国,凯旋归来,从此骄傲自得,从不把其它的朝臣放在眼中。第二年,屈瑕又奉命要去打罗国,有一个叫做斗伯比的将军前往送行。当斗伯比回来时,悄悄的对车夫说:“屈将军这次一定会打败仗;因为我看他走路的样子,脚步一昂一翘的,便知道他的心并没有真正的用在作战上,而是去吓唬敌人的,这样子怎么能打胜仗呢?”斗伯比说完,沉思了一下,就进宫去见楚王,要楚王立刻派兵去接应。楚王不相信,回到后宫将这件事告诉了宠妃邓曼,邓曼认为斗伯比的见解很对,应该派兵救援。楚王听了,立即派大军前去,希望能够挽回局势。但是,战事已经发生,屈瑕因为轻敌而不设防,被罗国和卢国两面夹攻,而一败涂地,只好自杀谢罪。 从此以后,这件事情就被后人流传着,而屈瑕走路的姿态,也被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