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汗马之劳的成语故事
    汗马之劳的成语故事

    汗马之劳的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萧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任相国。论功行赏,萧何第一,首先封为侯,食邑八千户。 对这一封赏,有些功臣不服气,便说:“我们拼死拼活,身经百战,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连战场都没上过,只会耍笔杆,发议论,封赏为什么反在我们之上?” 刘邦则回答说:“你们都打过猎,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巢穴、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而萧何指挥冲杀,是‘功人’。并且,你们虽然勇敢,却多数是单身跟随我出战,而萧何一家几十口人都参加军队作战,这你们又怎么能比呢?” 这些人听了刘邦的话,心里才服气,不再发牢骚。 汗马之劳的成语释义 意思: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后泛指工作成绩。 出处原文:《史记·萧

  • 不觉技痒的成语故事
    不觉技痒的成语故事

    不觉技痒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的击筑高手高渐离与荆轲是好朋友,两人常在一起击筑唱歌。荆轲前往秦国时,他曾亲自到易水边为荆轲送行。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下令追捕太子丹和高渐离。高渐离逃到偏远的地方隐姓埋名给别人当佣人,日子久了就觉得很苦闷。 有一次,主人家请客,席间有人击筑,高渐离忍不住评论起来,哪里弹奏得好,哪里需要改进,主人听了他的谈论,就让他表演。主人和其他客人听了他击筑之后纷纷赞叹,主人见他技艺不凡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就问他的身世,高渐离告诉他自己的经历,此后这家主人便像对待贵客一样招待他。 不觉技痒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bù jué jì yǎng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 六字以上成语:画虎不成反类狗
    六字以上成语:画虎不成反类狗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典故】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结构】复句式   【相近词】画虎类犬、画虎类狗、画虎刻鹄   【相反词】神肖酷似   【押韵词】狂朋怪友、稂不稂莠不莠、玄香太守、磬其所有、肥肉厚酒、遭时不偶、亲戚朋友、狮子吼、无所措手、仗气使酒、......   【年代】古代   【灯谜】最差劲的写生   【英文】trytodrawatigerandendupwiththelikenessofadog―makeapoorimitation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

  • 六字以上成语: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六字以上成语: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注音】dào bù shí yí , yè bù bì hù   【典故】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释义】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物殷俗阜、木雕泥塑、睹微知著、把持不住、推舟于陆、白色恐怖、冷血动物、扞格不入、从容指顾、长舌妇、......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

  • 五字成语:天子无戏言
    五字成语:天子无戏言

      【注音】tiān zǐ wú xì yán   【典故】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重言》   【释义】指帝王说话算数。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言出必行   【近义词】言出必行   【同韵词】削觚为圆、防患未然、本本源源、只树有缘、英雄出少年、弱冠之年、口头禅、老调重谈、前目后凡、终养天年。   【成语故事】周成王与弟弟叔虞闲聊,一时高兴拿起树叶开玩笑要分封给他。叔虞信以为真就去告诉叔叔周公,周公对成王说天子无戏言,说话不慎重,失信于人,将会失去人心。成王只得择日封叔虞于唐,方圆100里地。从此成王更加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慎言慎行。

  • 五字成语:油干灯草尽
    五字成语:油干灯草尽

      成语拼音 :yóu gān dēng cǎo jìn   成语解释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成语出处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油干灯草尽’,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渐渐地崩溃,在目前‘油’虽还未‘干’,‘灯草’虽还未‘尽’,但这样下去,是朝着‘油干灯草尽’的路线走去,这是很显然的趋势。”   成语繁体: 油干燈艸儘   成语简拼: ygdcj   成语注音: ㄧㄡˊ ㄍㄢ ㄉㄥ ㄘㄠˇ ㄐㄧㄣ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

  • 三字成语:迷魂汤
    三字成语:迷魂汤

      【词目】:迷魂汤   【拼音】:mí hún tāng   【解释】: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出处】:《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猥。”   【示例】:'你甭给我灌~哩!'梁三老汉严肃地警觉着自己不被软化。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7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近义词】迷魂药   【成语传说故事】 传说人死后,魂灵要到孟婆庄报到,把生前的善、恶、功、罪登记一番,并在轮回簿上注册,然后投胎转世。   投胎时间一到,魂灵由黑白无常押至孟婆庄,有老妪殷勤迎入门内。此时,三位千娇百媚的丽人孟姜、孟庸、孟弋帘姗姗而出,丫环玉瓯备茶,三姝含羞劝饮。红袖雪肤,香气袭人,怎不让人魂夺神迷?于

  • 乘人之危的成语故事
    乘人之危的成语故事

    乘人之危的故事 “乘人之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趁别人危难之时去要挟或打击。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ú]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鹄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

  •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故事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故事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 小村子,有一户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干活,家里只有一只猫和一只狗。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一看见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门前呼呼大睡!这时,老鼠一看见猫在睡觉,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东西,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个缺口,那是调皮的老鼠没事干,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啊!”猫说:“你别管。”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这时,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

  • 五字成语:桃李遍天下
    五字成语:桃李遍天下

      【拼音】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   【典故】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   【释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教师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桃李满天下   【押韵词】楛耕伤稼、口讲指划、言从计纳、锋芒毛发、度量宏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一刹那、败俗伤化、勒索敲诈、蚤朝晏罢。   【年代】古代   【英文】have student all over the world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武则天夺权执政,她为了巩固政权,对外招贤纳士,网络人才。宰相狄仁杰,为人正直,心地无私,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他推荐几十名人才都受重用,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

  •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故事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故事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部队征讨荆州。此时荆州牧刘表已死,其幼子刘琮继位。 当时,刘备在樊城镇守,他知道曹军势大,绝非他所能抵御,就率部退往襄阳。谁知,刘琮已有降曹之意,不允许他进城。刘备无奈,只好撤往江陵。新野、樊城两地的难民知道刘备仁厚,愿意跟随他。由于他手下军民杂处,行军速度很慢。 刘琮果真投降了曹操。曹操把刘备看做是自己的心腹大患,率领五千骑兵追赶刘备,一日一夜行七百里。结果,曹军终于在当阳的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的军队被杀得大败。刘备、诸葛亮等人突围而走,退到樊口。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派他前往江东,向孙权求救。 当时孙权还在观望局势,不知如何是好。诸葛亮给他分析局势,说:“以前天下处于混乱之中,将军占领了江东,刘将军则在汉水之南整顿人马,准备和曹操一争高低。现在,曹操已将北方平定,又夺取荆州,四海为之震

  • 三字成语:跑龙套
    三字成语:跑龙套

      【词目】:跑龙套   【拼音】:pǎo lóng tào   【解释】: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出处】:沈从文《跑龙套》:“跑龙套在戏台上象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必恭必敬的分站两旁。”   【示例】你记得吧,在文工团里时,一唱平戏就叫我跑龙套。

  • 六字以上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六字以上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注音】nìng wéi yù suì , bù wéi wǎ quán   【出处】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个性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宁死不屈、宁玉碎,毋瓦全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同韵词】纸上空言、不经之谈、肤受之言、褪后趋前、瓜田之嫌、载笑载言、打小算盘、破觚为圜、杜口无言、羊破菜园、......   【英语】better to die with honour than to survive in disgrace   【成语故事】公元550年,东

  • 开卷有益的成语故事
    开卷有益的成语故事

    开卷有益的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误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标签:成语故事
  • 四字成语:置之死地
    四字成语:置之死地

      【出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九地》   【解释】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人   【结构】动宾式   【同韵词】党同伐异、渔翁之利、甲坚兵利、逢场游戏、朝前夕惕、变本加厉、骄奢淫逸、饥饱劳役、业峻鸿绩、销毁骨立   【年代】古代   【英文】backsomebodytoadeadcorner   【教学同步】 巴萨尼奥 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 洛 克 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 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节选>》初中六册·课文·13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

  • 鸟尽弓藏的故事
    鸟尽弓藏的故事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

    标签:成语故事
  • 作法自毙的成语故事
    作法自毙的成语故事

    作法自毙的成语故事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国富民强,同意商鞅的建议,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商鞅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新法深入人心,他决定树立朝廷的威信。新法颁布的第一天,商鞅就让人在都城南门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直木,并且四处张贴告示说:“移动直木至北门者,赏十金,绝不食言。”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国家的告示,所以围观的人挺多,就是没人去移动直木。他们认为,只不过将直木移动一下,怎么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呢?可能是君王没事干了,拿百姓寻开心吧!商鞅见无人移动直木,就不断提高赏金,直至五十金。 终于,有人将直木移至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众百姓见朝廷说话算数,从此信任朝廷,觉得朝廷言出必行。 不久,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大怒,让太子的老师替太子受刑,割掉了他的鼻子。众百姓见太子犯法都要受惩罚,对法律越来越敬畏了。由于秦国老百姓遵纪守法,辛

  • 六字以上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
    六字以上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

      【注音】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典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解释】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看清时局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十荡十决、诠才末学、布袜青鞋、当机立决、不媿下学、负笈游学、莫踬于山,而踬于垤、色艺双绝、滔滔不绝、高才博学、......   【年代】古代   【英文】whosoeverunderstandsthetimesisaGREatman   【日语】時務を知っているものこそ俊傑(しゅんけつ)であ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

  • 甚嚣尘上的故事
    甚嚣尘上的故事

    甚嚣尘上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袭击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 楚共王亲率大军援郑,楚军趁晋军毫无防备逼近晋军前阵,想迫使晋军投降。 双方在郑地鄢(yān)陵相遇。楚王求胜心切,虽然遇上了当时军事上普遍忌讳的晦日(阴历月终),仍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准备进攻。 楚王亲自登上侦察车,察看晋军动静,太宰伯州犁跟在后面。只见晋军营内一会儿张起帐幕,一会儿又撤除帐幕。伯州犁说:“这是战前占卜,求祖先保佑!” 突然,一阵烟尘弥漫开来,楚王说:“看,那边喧嚣得厉害,尘土飞扬起来了!”伯州犁答道:“晋军正在塞井平灶!”楚王下令说:“好,打吧!” 两军交锋,楚、郑两国阵容不严密,而晋军在晋厉公的率领下,攻击勇猛。这一仗,从清晨一直打到星星出来才收场。 最后以楚军彻底失败而告终。楚王乘着夜幕笼罩,率领残兵悄悄地逃走了。

  • 六字以上成语: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六字以上成语: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注音】hào chuán zhě nì , hào qí zhě duò   【典故】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释义】好:喜爱;溺:淹没。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骑者善堕   【同韵词】代人受过、言差语错、以强欺弱、冰解的破、无知妄作、神气自若、寒酸落魄、叨陪末座、茫然不知所措、家势中落、......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灭掉越国之后更加得意忘形,他特别喜欢太宰伯憘拍马屁,大修姑苏台,杀了太师伍子胥,整天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