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 童话故事 寓言故事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书籍
  • 乘风破浪的成语故事
    乘风破浪的成语故事

    乘风破浪的故事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què],字元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

  • 百发百中的故事
    百发百中的故事

    百发百中的故事 养由基是春秋时的楚国名将,他的箭术高超。 一次晋国和楚国在鄢陵交战,楚共王亲自监督。晋将魏琪瞄准了楚共王射了一箭,箭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负伤返回了军营,他对养由基说:“这两支箭交给你,你拿这两支箭替我报仇雪恨。”养由基骑马来到城下挑战,魏琪出城迎战,没等交手,他便跌入马下,原来养由基一箭便结束了他的性命。 楚共王很开心,给了养由基许多赏赐。 百发百中资料 【注音】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人们形容射箭的技术高超叫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在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技术,还可以用来比喻事料必中和谋事必成。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简介】“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近义词】弹无虚发、百

    标签: 成语故事
  • 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曹冲利用大石头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至此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了,这个成语小故事告诉我们,可千万别小瞧了小孩子的智慧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

    标签: 成语故事
  • 为虎作伥的故事
    为虎作伥的故事

    为虎作伥的故事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咬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 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 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 力顶住,门才没

  • 黔驴技穷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当地人都不熟悉驴。有一年一位商人从外地牵过来一群驴,很多人都感到新奇,前来围观,议论纷纷,可没有人知道驴能干嘛,便没有卖出去,商人只好先把它安置在山脚下。 几天后,一只饥饿的老虎路过这,看见驴还以为是妖怪,躲在石头后面,一动也不敢动,正好商人回来要把驴牵走,可猛一看,一只老虎吓趴在石头上哩!商人眼珠子咕噜一转,嘴角露出了奸诈的笑容,嘿嘿,这里的人不是最怕老虎了吗?要是他们以为驴能吓住老虎,肯定会来抢着买的,到时我就变成个大富翁了,哈哈! 果然人们看到后一个个目瞪口呆,争先恐后的掏出钱来,把驴子买回家,一转眼的工夫,浩浩荡荡的驴群就空无一驴了,这也让那个居心不良的商人挣了个盆满钵满。 过了一些时间,一位农夫上山去砍柴,把驴放在了离自己不远的一棵树底下保护自己。正好那只老虎又来找食物,看见驴,稍

  • 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
    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

    尾大不掉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公子弃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军功。为了表彰弃疾建立的功勋,楚灵王把蔡国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他,并且封他为蔡公。但是过了不久,楚灵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无宇请进宫来请教。 楚灵王问申无宇说:“我把弃疾封为蔡公,你怎么看?”申无宇说:“国君是不应当把亲近的人封在外面的,因为日子一久,他的力量大大发展,就会威胁国家。俗话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个道理,您一定是知道的。(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申无宇走后,灵王又仔细地想了一下。他认为公子弃疾是自己最宠信的弟弟,一向很忠顺;又屡次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受到特殊的封赏,肯定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就没有接受申无宇的意见。没过几年,弃疾势力越来越大,果然起兵反叛了楚灵王,楚灵王没有办法,只好上吊

  • 以身试法的成语故事
    以身试法的成语故事

    以身试法的故事 西汉时,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死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要赶羊群到野外去放牧。这孩子最爱读书,放牧时总要带些书阅读。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物。一天他向伯父央求,为他在郡的监狱里谋一份差使。这时王尊才十三岁,伯父听后惊讶他说:“你还是个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监狱去做事呢?”玉尊说:“孩儿已从书中见到过很多。以后再跟狱长多学学,不就行了吗?”伯父经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备了礼托人找狱长说情。狱长便把王尊当听差在身旁使唤。王尊当了几年听差,经常接触到刑狱方面的事务,长进很快。 一次他随狱长去太守府办事,被太守看中,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书方面的事。又过了几年,王尊辞去职务,攻读孺家经典,之后再被任用。由于他执法严正,逐步提升,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升

  • 鬼斧神工的成语故事
    鬼斧神工的成语故事

    鬼斧神工的故事 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 梓庆笑了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 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在这三天,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我的

  •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

  • 乐此不疲的成语故事
    乐此不疲的成语故事

    乐此不疲的故事 西汉末年,爆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也参加了。刘秀加入绿林军后,很快就显露出了他敏锐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军事韬略,特别是在昆阳一战中,刘秀的杰出指挥,为起义军赢得决战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昆阳城被王莽的军队团团围住。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八九千人。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到了定陵,对汉军将领们说:“现在咱们到昆阳去,把所有的人马集中起来。打败了敌人,就可以成大事,立大功。”于是,将领们带着所有人马跟着刘秀上昆阳来。 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王常,一见外面的援军来了,立刻打开城门冲了出去。在汉军的两面夹攻下,王莽军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

  • 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
    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

    反求诸己的故事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hù]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反求诸己的材料 【注音】 fǎn qiú zhū jǐ 【出处】《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

  • 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

    标签: 成语故事
  • 涸辙之鱼的故事
    涸辙之鱼的故事

    涸辙之鱼的故事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 笨鸟先飞的成语故事
    笨鸟先飞的成语故事

    笨鸟先飞的成语故事 东汉时,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位贤德的女子。一次,乐羊子拾到了一块金子,高兴地拿回来交给妻子。妻子说:“有志气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己,把捡来的东西拿回家是败坏自己的名声。乐羊子深感惭愧,就把金子放回原处,然后说:“你很笨要笨鸟先飞,要出外求学去。”所以乐羊子就出外求学去了。 但一年后,乐羊子因为思念妻子返回家中。妻子把他领到织机旁说:“这布是一寸寸、一尺尺织出来的,日积月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我把它剪断,就前功尽弃了。求学也和织布一样,不能在学到一半的时候放弃。”乐羊子深受感动,又回去求学了,七年没有回家。 笨鸟先飞的成语故事 【注音】bèn niǎo xiān fēi 【解释】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孙康映雪的成语故事
    孙康映雪的成语故事

    孙康映雪的故事 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但家境贫穷,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干活,孙康年纪虽小,但是也不例外。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家里没有灯所以不能读书。小时候,孙康问父亲:“为什么别人家里有油灯,而我们没有呢?”父亲回答说:“油灯很贵,咱们要买油灯全家都要饿肚子。”小孙康很懂事,从此就不再提此事。 读的书都是借的,又很讲信誉,到时间一定要还,常常因为没有时间看书而发愁。他曾经尝试在月光下读书,但是太暗,眼睛疲劳。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月光皎洁,他忽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孙康非常高兴,忙坐雪地里看书,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着雪的反射光线读书。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他读了很多的书。最后官拜御史大夫。 许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

    运筹帷幄的故事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 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面姓, 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 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

    标签: 成语故事
  • 栉风沐雨的成语故事
    栉风沐雨的成语故事

    栉风沐雨的故事 相传在尧的时代,中国有大川三百条,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处都是,一旦发生大水,江河横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冲毁了,人们生活十分痛苦。后来大禹担起了治河的重任,他亲自拿着治水的工具,和人们一起开通水道,疏通洪水,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因为太劳累,以至腿上无肉,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了,身体常常浸沐在暴雨中,头发被强风给吹动着,每天顶着烈风急雨不断辛勤地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庄子·天下》记载,墨子称禹“沐甚雨,栉疾风”,因此,要让后世的墨家,多用羊皮、粗布做衣服,用木鞋、草鞋做服饰,日夜不停地操劳,把自身清苦看作是行为准则。并且还说:“不这样做,就不符合夏禹的主张,也就不配称作墨家。” 后来“栉风沐雨”就被用来比喻行程非常辛苦,在外奔走,极为辛劳。亦可作“沐雨栉风”。 栉

  • 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
    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

    鸡犬不宁的故事 唐朝中期,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压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当时,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一带有一种奇异的蛇,全身有剧毒,人如果被它咬一口,就很难再活命了。但如果能捉到这种蛇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就能治疗多种病,因此被宫廷列入赋税向永州地方征收,很多人也因捕蛇丧生。 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甘冒生命危险捕蛇来缴纳赋税,因为这样可以减免更沉重的苛捐杂税。每当征税时候,凶横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户,逼迫人们捕蛇,没有哪一家能逃脱赋税,没有人不受到骚扰。 当时有老百姓这样形容官吏的凶横和骚扰:“虽鸡狗不得安宁焉。”意思是说,即使鸡狗也得不到安宁啊! 人们把“鸡狗不得安宁焉”简化成“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和频繁,使人不得安宁,这个成语见于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鸡犬不宁的材料 【注音】jī q

  • 老莱娱亲的成语故事
    老莱娱亲的成语故事

    老莱娱亲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 手不释卷的故事
    手不释卷的故事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出自三国时期,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标签: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