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不学无术的成语故事
    不学无术的成语故事

    不学无术的故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

  • 刚愎自用的成语故事
    刚愎自用的成语故事

    刚愎自用的故事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縀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国军队想北上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故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故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故事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

  • 急功近利的成语故事
    急功近利的成语故事

    急功近利的成语故事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 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诸侯王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但是没过多久,董仲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的排挤,后因提出“灾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公孙弘的一间,将其派往胶西。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 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

    标签:成语故事
  • 三字成语:笑面虎
    三字成语:笑面虎

      读音:xiào miàn hǔ   释义: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严厉凶狠的人。笑脸相对、两面三刀的人。   原意:表面和善,其实和老虎一样凶猛。(原无贬义)   出处:宋,庞元英 《谈薮》:“先墓在会稽西山,为掌墓人奚泗所发,公衮诉之郡,杖之而已,公衮愤甚。奚泗受杖,诣公衮谢罪,公衮呼前劳以酒,拔剑斩之,持其首诣郡……公衮性甚和平,居常若嬉笑,人谓之笑面虎。”   示例:   洪深 《五奎桥》:“周乡绅是最奸刁不过的,他是笑面虎。”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这位黎总编辑是一个出名的笑面虎,无论对人对事,表面的谦和,往往正表示他内心的不满。”

  • 一朝一夕的成语故事
    一朝一夕的成语故事

    一朝一夕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杨朱博学多才,很受人尊重。一次,他到朋友季梁家去,恰巧季梁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 季梁的儿子见了杨朱后,哭着说:“杨伯伯,我父亲的病看上去很厉害,你能否帮我请医生来为他诊治一下。”杨朱探视了季梁,安慰季梁的儿子说:“贤侄别急,依我看,你父亲的病并不重,只要好好调理,很快会痊愈的。” 但是,季梁的儿子不信,一下子请来三位医生。 第一位医生给季梁诊治了一下,说:“你得病的原因是冷暖没有节制,虚实失调,阴阳不和,平时饥饱不均。只要吃几帖药,即可药到病除。”季梁摇摇头说:“你只是个普通医生,你走吧!” 第二个医生为季梁诊了脉,说:“你的病是由于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用药来治好你的病,恐怕很难。”季梁赞许地说:“你是一位良医。” 第三位医生只望了望季梁的气色,说:“你的病是

  • 骑驴找驴的故事
    骑驴找驴的故事

    骑驴找驴的故事 有个叫王三的人,他想做生意挣大钱,就拿了一笔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 见到一群小毛驴,看上去不错,就想买几头回去卖,据说能赚钱。 王三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就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回家把驴卖了,赚到了钱,家里人都得佩服我。”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这五头驴能赚……啊?一、二、 三、 四。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 他连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没少啊!是五头驴。 刚才我眼花了。”再骑上去一数:“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头驴?”他急忙下来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头啊!哦!只要我骑上驴就会少一头!”最后,他想了一下:“嗯,算了,我不骑驴了,这样不划算!” 于是,他下驴来跟驴一起走了回去。 骑驴找驴的

  • 四字成语:集思广益
    四字成语:集思广益

      【注音】jí sī guǎng yì   【出处】国家所以设立衙署,盖欲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押韵词】出何典记、小本经济、指天画地、寸长尺技、上气不接下气、春回大地、张筵设戏、啼天哭地、阳煦山立、难兄难弟、......   【年代】古代   【灯谜】诸葛亮会;个个不想谋私利;大家都想做好事   【邂逅语】人多主意强   【英文】put/layheadstogether   【日语】広(こう)はんに衆人(じゅうじん)の知恵(ちえ)や有益(ゆう

  • 四字成语:中流砥柱
    四字成语:中流砥柱

      【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   【出处】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   【解释】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中心人物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砥柱中流、擎天柱石   【反义词】随波逐流   【同韵词】燕巢于幕、众心归附、风餐露宿、怨声载路、一表人物、半瓶醋、推诚接物、生财之路、解黏去缚、兰熏桂馥   【歇后语】三门峡的石峰   【英语】atowerofstrength   【日文】柱石(ちゅうせき),大黒柱(だいこくばしら)   【教学同步】您瞧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法官;您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就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凭着

  • 若石惨死的成语故事
    若石惨死的成语故事

    若石惨死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北面。他发现有一只老虎常常在他家周围出没。若石就领着家里人日夜警戒:天刚亮就敲响铜锣,天一黑就点燃火堆,夜里还派人轮流敲着梆子守夜。他还在住宅周围插上荆棘,筑起高墙,挖掘壕沟,严密防范。就这样,平安无事地过了一年,那只老虎连他家的小鸡也没叼去一只。 后来,若石听说那只老虎摔死了。他高兴极了,以为从此太平无事。铜锣不敲了,火堆不烧了,高墙塌了也不修,篱笆破了也不补。 没过多久,有一只象狼一样的野兽追捕一只麋(mí)鹿奔到他的住宅边。这只野兽听见院子里有猪羊的叫声,就舍了麋鹿从篱笆的破洞里钻进来,窜入了羊圈。猪羊的哀叫声惊动了若石,他连忙从屋里跑出来,吆喝驱赶。那只野兽根本不理,依旧撕咬栏中的肥羊。若石拣了一块石头砸去,那只野兽转过身,突然象人一样地站立起来,张牙舞爪地扑向若石,把他咬死了。

  •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的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班门弄斧的材料 【注音】bān mé

  • 弄巧成拙的成语故事
    弄巧成拙的成语故事

    弄巧成拙的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

  • 马上得天下的故事
    马上得天下的故事

    汉朝初年,有一个人叫陆贾,是汉高祖刘邦身边的谋士。在西汉建立之前,他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刘邦征战天下。 陆贾口才很好,能言善辩,成为当时有名的“舌辩之士”。刘邦十分欣赏其才能,经常派他出使各诸侯国,并且让他常居于自己左右,一起讨论一些国家大事。陆贾勇于直谏,敢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陆贾和刘邦在一起交谈时,经常引用《诗经》、《尚书》等典籍中的句话。一次两次刘邦还不在意,次数多了,刘邦就有些反感了。有一次,陆贾又一次在刘邦面前提起《诗经》、《尚书》的作用,刘邦不耐烦地挥挥手,责骂他说: “老子的天下是骑在马上征战得来的,哪还用得着谈什么《诗经》、《尚书》呢?” 陆贾听了刘邦的责骂,不急不慌,沉着冷静地回答说: “陛下骑在马上得来的天下,难道还要骑在马上治理它吗?商汤周武都是以武力夺得天下而

    标签:成语故事
  • 踌躇满志的成语故事
    踌躇满志的成语故事

    踌躇满志的故事 战国时候,有个厨师宰牛的技术非常高超。有一次,他给梁惠王宰牛,梁惠王见他宰得又快又好,惊奇地问道:“你的技术怎么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的呢?” 厨师回答:“我开始学宰牛时,眼里只看到整个牛,不知道从哪里下刀才好。以后经过摸索,我才逐渐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哪里有肌肉,哪里有筋脉,哪里是骨头,哪里是骨节间的缝隙,心里都弄得清清楚楚了。这样,我再宰牛就顺骨缝进刀,慢慢转动那薄薄的刀刃,宰起来就觉得不费什么力气,里面还挺宽余呢(原文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所以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宰了几千头牛,还好像是新磨出来的一样。” 厨师又说:“即使这样,遇到那些筋骨交错,非常难办的地方,我还是非常重视的。不过,当我宰完一头牛之后,我提起刀来,向四周看看,那时候我真是感到痛快,感到心满意足啊(原文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
    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

    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经过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命名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不是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每天到母亲处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儿子要呕出心肝才停止啊!” 呕心沥血材料

    标签:成语故事
  • 比肩接踵的故事
    比肩接踵的故事

    比肩接踵的故事 楚灵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 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前,请他从小门进城。晏婴冷笑一声,说:“这是狗洞,出使狗国从这儿进;我出使楚国,怎能从这里进!”楚灵王反被晏子戏辱,只得大开城门,迎晏婴进城 楚灵王还想戏弄晏婴,在接见时,第一句话就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大声回答:“我国京城行人比肩接踵,怎么说没有人?”楚灵王笑着说:“既然有人,为什么叫你这个矮子出使我国呢?”晏婴叹口气说:“我国那些体面能干的使臣,到有贤君的国家去了。”晏婴加重语气说:“像我这样无用的人,只好来见你了。” 比肩接踵资料 【注音】bǐ jiān jiē zhǒng 【解释】指又比肩继踵。形

    标签:成语故事
  • 落井下石的成语故事
    落井下石的成语故事

    落井下石的成语故事 原文: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内容: 语本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和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国两位杰出的文学家。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这两位就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长柳宗元七岁,而柳宗元却死在韩愈之前,仅活了四十六岁。 韩愈是柳宗元的好朋友。柳宗元去世后,韩愈责无旁贷地写下了《柳宗元墓志铭》。韩愈在铭文中先概述了柳氏先世的事迹,然后叙说柳宗元仕途的不幸和在文学上的成就。柳宗元被贬官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地区)时,刘禹锡也将同时被贬往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地区)。当时播州新建,地处偏远,生活艰苦,瘴疠时作,“非人所居”;而刘禹锡则上有高龄老母,“万无母子俱往之理”。于是,柳宗元不避罪上加罪的危险,上书朝

  • 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
    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

    尔虞我诈的故事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其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而被处死。但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处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xī)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 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处死!” 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处死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火冒三丈,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挂,就立即下令讨伐宋国。 但是,宋国

  •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故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故事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有什么典故呢?一起来看下! 东晋时,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护军将军庾亮的声势最大。他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于是,他命令部下向庾亮讨伐。消息传到驻守在雷池附近的温峤都督那里。他听说庾亮受围,立刻发兵救援。不料,庾亮写信叫他切勿越过雷池一步。因为雷池一旦失守,历阳也就保不住。 这个成语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

    标签:成语故事
  • 逐鹿中原的成语故事
    逐鹿中原的成语故事

    逐鹿中原的成语故事 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封部将韩信为齐王,对他非常宠信。韩信的谋士蒯通看到韩信的力量已经很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带领军队与刘邦、项羽共争天下,那时天下三分之势可以实现。可是,韩信觉得刘邦对他不错,不忍心背叛汉王。 刘邦打败项羽后,当上了皇帝。可是,他开始猜忌韩信了。有一次,刘邦带兵出征后,吕后假传圣旨,将韩信抓起来,说韩信想篡夺帝位,准备将他杀死。韩信见到刘邦、吕后这样无情无义,后悔地说道:“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这个下场!” 刘邦打了胜仗回来后,听别人讲述韩信的遗言,就将蒯通抓来,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说自己无罪。 刘邦问他:“你当初唆使韩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备杀了你,这不是很合理吗?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蒯通一点儿也不害怕,从容不迫地说:“狗都知道对自己的主人要忠诚,我那时是韩信手下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