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听话,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特别是在2岁左右,宝宝到了“可怕2岁”的反叛期,更是和爸妈对抗到底。那么怎么才能让宝宝乖乖听话呢? 其实让宝宝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小育看到6个让宝贝听话的小攻略,分享给大家咯! 1与其让他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宝宝到了2岁左右,他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会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你会发现每当向宝宝提要求的时候,他总是指手画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正是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因此妈妈可以抓住宝宝的这个心理,细心聆听宝宝的话。宝宝闹:“我不要睡觉!”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因此,妈妈即使很烦躁也不要轻易抓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蹲下来好好听孩子的话。 你可以问他:“你为什么不想睡觉”,宝宝发现妈妈是愿意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的,他肯定会冷静下来解释清楚。这时妈妈最好用谅解的方式表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特点。 孩子在2-6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经历着种种被磨蹭的煎熬,有的孩子早上起床慢、吃饭慢、穿衣慢、走路慢、甚至就连玩个游戏都会慢……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稳定性又不好,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被分散注意力,然后这速度可能会被降低或是打断。 有的小孩子动作不熟练、协调性也在发展中,所以动作上也会缓慢。通常我们父母赶时间没有很多的精力等着孩子,就很容易抱怨指责孩子做事磨蹭,长期这样循环下来孩子的惰性会因此越来越强。 家长包办代替成习惯 平时父母自己要注意,如果是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一点就更需要注意了,因为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比如平时一日三餐这事吧,只要孩子自己吃饭,我们嫌太慢,常见做法就一把拿过孩子饭碗去喂饭;穿衣服慢了,妈妈就帮忙去给穿;孩子整理小书包丢三落四,父母就亲
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孩子常常受到批评与指责。长此以往,孩子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总会对自己做出否定的结论。 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哪怕是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缺陷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的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因为有些家长会强迫自己的孩子打招呼。那么强行让孩子打招呼的危害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期间难免需要走亲访友,大人可能觉得没事但对于小孩子们而言串亲戚除了有压岁钱拿还有一件事情是让他们感到头疼的,那就是面对亲戚们的打招呼。 说实话大家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见一面,有时候面对一些远方亲戚我都不一定能认得出来,更别说是小孩子了,但偏偏大人们又最喜欢逗小孩,经常是“叫不出来今天的压岁钱可就没有喽。” 往往一旁还会有人帮腔,面对这种情况,家里宝宝性格开朗活泼的还好,要是你家孩子刚好是个文静怕生的,那就难办了,孩子不敢打招呼大人也觉得尴尬。 我侄子今年五岁,是个特别可爱的小男孩,跟所有孩子一样,一年当中他最期待的节日就是过年。自从过了腊八节就天天掰着指头算什么时候该过年了,还会
为什么有孩子爱打人? 其实孩子打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包括以下四类: 1.对周围环境的模仿 孩子在幼儿阶段,所有的行为方式都是通过对身边的人和物模仿习得的。所以你要是发现自家孩子哪天突然开始动手打人,但反观自己家庭,却并没有打人的现象,那么孩子很可能就是在模仿影视镜头中的暴力画面,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也开始打人了。 2.小孩不知轻重 幼儿时期,尤其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时,自身的需求不能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别人,可能就会转而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还小不知轻重,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只是想要借此引起他人注意。 3.外界对“打人”反应不当 孩子第一次出现打人的举动,可能并非出于恶意,但是父母若是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强化孩子的打人行为。例如,父母对孩子的打人行
不要以为“幼稚”是孩子们的专用名词,其实在孩子心目中妈妈也会做出幼稚的事情。以下盘点的是在孩子心中妈妈的10大幼稚“言行”。 NO.1 老问我阿姨亲,还是妈妈亲?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给保姆的妈妈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子,是一周见不了孩子两天。 而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有一位外企白领因为儿子过分黏保姆,接连换了四任保姆来争抢孩子的情感所有权,结果弄得四岁的儿子变得特别胆小、怕黑,没有安全感。 ◎ 观点: 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妈妈应关掉手机,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使孩子得益,妈妈也
文|秘籍君 狂吃狂喝 像当初每年暑假在家都是暴饮暴食,虽然心里知道不能吃太多,可是根本控制不住好吗,因此每到九月份开学后,体重是蹭蹭的往上涨,面对同学的“嘲笑”是心中悔恨啊,因此暑假最好和孩子制定一个饮食规划,健健康康的把暑假过完,不因饮食而生病和过于肥胖。 总看电视 虽然在我们看来,暑假档也没什么好看的影视剧,可对孩子来说就不一定了,如果不加以克制,甭管你好看不好看,孩子都是照看不误,天天能死守电视机旁和电脑旁,或者手机旁,一旦入迷,想让他出去活动一下或者学习回基本不可能了,因此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干预啊。 太爱睡懒觉 暑假了,孩子睡个懒觉也无可厚非,这可是上班一族梦寐以求的福利啊,孩子平时爱睡懒觉可以理解,可到了快开学的时候,要赶紧修改下生物钟了,试着把之前的作息习惯全部调整回来
性格内向的孩子有很多不利的地方,不善言辞,遇到陌生人不敢说话,和别人打交道很内敛会显得不懂事不懂礼貌等等,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 一、教孩子学会一些开场白 孩子内向,往往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话。具体地,就是不会开场用语,但是一旦打开内向孩子的话匣子,如江河般滔滔不绝。万事开头难,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开口,十分重要。 二、带孩子体验社会经验 让孩子在社区、公共场所,做些社会服务,做些使他体会到不同的经历,才会有真实社会经验,增加以后的谈资。孩子不健谈,也是社会经验少的一种表现。例如:出国的人,谈国外的经历,就耐听。 三、帮助孩子提高辩论技巧 内向的孩子希望自己外向,但他们有时缺少辩论的技巧。让内向孩子掌握辩论技巧的目的,不是改变孩子的内向性格,而是当他们受到“攻击”时,学会让
关于性,大人讲的通常是“绝对不可以”。孩子问为什么,接下去通常是“因为你还没准备好,不管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知识上。”这么讲有个问题:搔到青少年迫不及待想长大的痒处:“你愈是说我还没准备好,我就愈想证明我已经准备好了。” 大人如果懂法律,可能还会告诫孩子,对象只要未满十六岁,就算你情我愿,也算刑法上的妨害性自主罪,是告诉乃论。译成白话,一旦女方爸妈要告你,你就完了。触法者未满十八岁虽可免刑,但还是会留下前科。 这么说可加强孩子的法律常识,当然是好事,但别指望保证有用。青少年是同侪认同最强的阶段,在他眼中,大人都“不是我们这国的”。他们尤其讨厌大人制订一大堆口口声声为你好,自己却不必遵守的规则。大人凭什么自己尽享乐趣,视为夫妻之间理所当然的义务,却立法吓阻两小无猜?这是只许州官放火,孩子不会心服。 吓阻还有个缺点,就是会增加禁忌感。偏偏在青少年眼中,
关键让人不可置信的是,这种避孕的方式竟然是她母亲亲身传授给她的。 据这名女子表述,当时她母亲告诉她,如果不想怀孕,就塞个土豆在里头铁定管事,而她认为母亲是过来人,对此方法也是深信不疑,好在及时发现,不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最后医院对女子的母亲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这件事也反映出年轻人缺少性教育的现状。很多家长碍于羞涩或者其他不愿和孩子提及太敏感的事情,而这也导致了孩子从小缺乏安全的性教育,以至于长大出现性疾病和高流产率的后果。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很多父母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是个问题。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进行不同阶段的性教育,3岁之前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在洗澡和睡前告诉孩子男女之间的区别,认识身体的器官。 5~7岁之前的孩子对男女之前的差异非常的好奇,家长简单明
宝宝成长过程中,安全感很重要。而宝宝的安全感来源于宝爸宝妈。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建立宝宝安全感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体可以分为0-90天、90天-36个月、4-5岁三个阶段来谈。 我能活下去吗(0-90天) 婴儿从舒适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通过脐带输送的丰富营养现在完全中断,羊水中的自由自在被一种铅一样沉重的感觉代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比我们成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和挑战都更加剧烈。想想我们的“小可怜”,它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饭不知道饭在哪里;他头都不能抬一下,甚至连笑也不会;他不好看,五官不突出,头发只有几根,头大脚小身子短;他不能表达自己,也不能听懂别人;他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 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
作者|橙子 养娃的你,对“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简称T2,应该有所耳闻吧。T2指的是小娃长到两岁多的时候,突然某一天开始就不可理喻了起来,整天发脾气,万事不合作,动不动鬼吼鬼叫,难搞得要命。 因为最近果果小朋友进入了t2状态,我重新体会了家有小怪兽的酸爽感觉。 这些日子,我在与果果斗智斗勇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了一些感悟,所以今天就写一下如何搞定T2阶段的孩子吧! 两岁娃从天使到小怪兽,一言不合就变身 果果小盆友一直都很天使,婴儿的时候就能吃能睡,适应环境,不太爱哭,会走会跑了之后,也一直是软萌系的,你逗她,她就咯咯笑,你没时间理她,她自己玩纸片也挺开心,饿了就去翻冰箱,困了自己抱着小毯子就去房间睡了,乖得像个奇迹。 我一直以为,一定是老天看我被她哥哥折磨得太惨了,所以派下这个
女孩初潮要补充营养吗? 月经初潮适当补充营养,但不需要过度的补充营养,但是要注意平衡饮食。 原因:如果月经初潮月经血比较多,会出现头晕等情况,还是应该补充营养的,多吃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猪血、鸡肉等。 小贴士:女孩经历初潮一定会出现多种不适的情况,而且由于是第一次月经来袭,持续时间、血量也会相应的增多,这时候是需要补充营养的,但是却不需要过度的补充营养,这些小知识妈妈们一定要记住,要及时告知孩子。 初潮期间的饮食注意 、适量选择高蛋白质食物,这是身体需要量较大的,如豆类、奶类、蛋类、鱼类等,当然还有对骨骼生长发育的钙,如菠菜、海带、白菜、海产品、奶类等。 2、主要的是饮食方式,如正餐荤素搭配,每餐大约七分饱就可以,这样消化好,营养均衡。 3、少选择腌制类、油炸类、过冷辣烫等食品。 女孩初潮应注意什
重庆10岁女孩摔婴事件备受关注,让人难以相信的是10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呢? 暴力的花朵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动物能通过争斗保护自己,人也会利用攻击行为来维护自己的生存。但社会和文化限制了我们,只 有在特定情况时人们才会将潜伏在心中的暴力释放出来。相对于大人而言,一个孩子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做出一些受消极情绪影响的过激行为,表现出攻击 性。 就像儿童的大脑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样,儿童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不像大人一样有较稳定的人格和理性的认识。而且儿童的发育快 慢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是10岁的两个儿童,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可能相差甚远。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可塑性较强,后天环境极易诱导他们出现严重的问题行 为。对于一些较小的儿童,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局限,常常很难认识到一个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
宝宝慢慢长大了,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似乎也轻松了一些。可是,生活中似乎有些宝宝很不喜欢和小朋友玩,不愿意出去,甚至不愿意走亲戚、逛公园;和妈妈外出时,也从来不与别人打招呼,妈妈们可苦恼了。为什么这小朋友会不合群呢? 其实,这种无论是在陌生还是熟悉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不愿意与人交往,独自一人消磨时光,而且不向旁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观点的孤独行为,我们称之为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这是与以下原因有关的: 1. 宝宝先天的气质类型造成的 有的宝宝喜欢微笑,而有的宝宝更容易哭泣;有的宝宝容易害怕、害羞,而有的则不然。比较而言,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 除此之外,那些时常体验挫折与失败、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认为自己不能做好任何
据相关数据,有非常高比例的幼童性侵,都发生在熟人之间,而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猥亵,可能就更多了。恶性的性侵事件可能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带给孩子的伤痛也许不是时间就能抹平。而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猥亵,孩子不说,父母可能根本觉察不出来。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操心的是,小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强,如果他真的遭遇到性侵,我们真的分辨的出来吗?看到本文作者@在焉 所举的例子,我不敢说我分辨的出来,所以真的有些后怕。孩子的性教育,真的不是在青春期突然冒出来的,家长的准备和学习,越早越好。 一个测试 请判断案例中的小朋友有没有受到性侵犯: A一个 15 岁的姐姐给 3 岁的妹妹洗澡,妹妹被脱光了之后,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好奇地问姐姐,“你会在阴道里放东西么?比如长长的硬硬的那种?” B一个 6 岁的女孩在画自画像的时候画了裸体,还有阴茎和体毛,老师问她画了什么,她说,我爸爸的屁屁
提起性早熟,相信现在的家长不会特别陌生,但你知道性早熟也分“真假”吗?性早熟当中真正由于身体本身的原因造成的真性性早熟其实并不太多见,更多的是由于激素过度导致的假性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有真有假 真性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复杂,既可因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触动青春发育的“开关”所致,也可能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谓特发性真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与真正的青春期发育过程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启动的时间大大提前,并且整个青春期发育时期比正常发育期有所缩短,能产生生殖细胞,可具有生育能力。 假性性早熟是通过外部摄取过多的性激素导致的发育过早,这种情况是没有经过大脑中枢“授权批准”的。性激素“亲手”创造了第二性征。青春期发育之前的孩子体内只要雄激素或雌激素达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与雄激素或雌激素相对应的第二性征,但不能产生精子或卵子,
建议一:帮男孩建立正确的性别观 虽然人的性别在受精的一剎那就决定了,但是在心理层面上,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3岁至成年的这段期间,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3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可是也会好奇地询问,为什么女生要穿裙子留长发、玩扮家家酒,而男生穿裤子、留短发、玩骑马打仗的游戏,这是儿童的性别心理发展的开始。在此阶段,妈妈要注意两大原则,一是让男孩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二是要男孩对身体的各部位有正面的意象。 满满今年6岁,还有一个小妹妹。满满上幼儿园的时候,妹妹出生了,妈妈告诉他,“女孩子以后要生宝宝的,男孩子就不一样了。”毛毛问:“女孩子是怎么生宝宝的呢?”妈妈指着自己的肚子回答:“从肚子里呀!”因为看着妈妈的肚子大起来又小下去,满满似乎明白了妈妈说的话。 自从家里有了妹妹,
镜头一: 这个月宝宝有了显著的进步:见到陌生人,不再咧开嘴巴哭了,别人对他笑,他总是以笑脸相迎,虽然不主动伸手要别人抱,但也不拒绝别人抱他的愿望。 无独有偶,贝贝也不再怕见陌生人了。陌生人来家做客,贝贝不再以哭示人。而且贝贝似乎特别喜欢异性,无论对来家的男客人还是在外吃饭的男服务员,她都乐意让他们抱,而同性客人就没这样的“好运”了。 评点: 两个孩子均出现由怕到不怕陌生人的变化,反映了他们对与人交往兴趣的发展超过了因陌生人带来的不安全感引起的恐惧情绪。反映出孩子对家人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安全的依恋。这种依恋将有助于帮助孩子发展社会交往和探索活动。但通常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陌生人不怕的前提是仍有熟悉的家人在场,或家人只是短暂离开。这一行为的表现也反映出前一阶段成人在处理孩子"怕生"的问题上,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安全信任,使孩子亲
柯女士的儿子今年10岁,学习一般,她常抱怨儿子不听话、顶嘴。柯女士儿 子的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心理学称之为“心理慢性症”。此症在儿童中 比较多见,其根源在于父母的教育不当。有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反复说教,不 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长此以往,这种“唠叨式”说教可使孩子养成“心理 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孩子的表现常是父母教育效果的“反光镜”。有“心理慢性症”的孩子的家 长教育孩子时常表现出:(1)言语反复或表达不当;(2)指责孩子的缺点时简单化; (3)管教太严,孩子稍有小错,即新账旧账一起算,导致孩子反感,甚至引起逆 反情绪和异常行为。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预防孩子出现“心理慢性症”呢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