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
  •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一个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特别的成功,这是一个人必须要有的品质,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首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仅学会自我服务,还要尝试为家庭服务,并且有始有终; 第二,从生活中的小事情抓起,例如:整理自己的书桌,收拾碗筷、到垃圾等; 第三,坚持原则,适当惩罚。适时让他品尝办事不操心的后果,多长记性; 第四,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很难想象,一个对孩子、亲人、朋友、社会无责任感的人和家庭能够培养出具有责任感的孩子; 第五,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做小主人; 第六,遇到事情一起面对,不鼓励其逃避推卸责任; 第七,耐心陪伴,注重过程,看清结果。 家长们应从从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如何解决孩子的“恋父情结”?
    如何解决孩子的“恋父情结”?

      她正在走向别人   毫无疑问,在女儿的眼里,爸爸是世界上最强大、最英俊的人!其实,你可能也认同她的看法。不过,不要因此就让她独自占有爸爸。   如何应对?女儿开始能够稍稍地离开你,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她开始走出母女融合为一体的阶段,走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了。她初次从你们母女独自相处的情景中走出来的时候,爸爸正好是离她最“近”的人,于是,她开始对爸爸产生了兴趣,她完全有理由喜欢爸爸,难道不是?有个好爸爸,你应该为她高兴才是。   进入“恋父情结”阶段   温柔的目光、甜蜜的微笑、不断的亲吻……女儿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爸爸。这表明女儿开始进入“恋父情结”阶段了。她梦想能征服自己的爸爸,甚至想和爸爸结婚!因为在她的生活中,爸爸是第一个男性模式,所以她会试探一下自己对爸爸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 最有效的性教育教导法是什么呢?
    最有效的性教育教导法是什么呢?

      也许你曾想过许多正确传达性知识给孩子的方法,但却不知从何说起,对不对?这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想恰当地传达性知识给小孩,多半需要原则与技巧;否则不仅容易造成误解,而且事倍功半。   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性教育教导法呢?基本上可包含以下五项原则:   有问必答   三到七岁是孩子性疑问最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提出心中的疑问。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能用孩子懂得的词汇提供恰当的答案。例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问你:"我是怎么出来的?"时,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生的啊"。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这样的回答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是五岁以上的小孩,你便可说:"妈妈双腿之间有个出口,小宝宝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利用适当时机   譬如当孩子在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而情节正好是小男孩在检查小女孩的阴部时,你便可以用很祥和的口吻问他:"你们

    标签: 学龄前教育
  • 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性的认识,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不良的性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婚姻生活”,或者因为急求被爱而草率投入早恋,甚至发生越轨的性行为。因此,小编认为,性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虽然,我国青少年性教育正在逐渐深入,但婴幼儿和儿童性教育仍然被忽视。因此当儿童出现不良的性习惯和性生理时,常常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或遭受父母惊恐不安的指责。 其实,人天生就有性,正因为儿童有了因皮肤饥饿而诱发的“似性行为”,他们乐于得到成人的爱抚或搂抱,从中获取生理、精神上的快乐。儿童之间的互相亲吻,甚至抚弄自己的外生殖器,模仿成人而做的种种游戏(比如扮演父母、新娘新郎、医师和病人,乃至压在异性的孩子身上等等),都没有性的主观动机,也不会带来性或生殖方面的后果。这些游戏,跟他们抢布娃娃或蚂蚁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不必要“上纲上线”到性道德

    标签: 儿童性教育
  • 孩子性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孩子性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1、越早开始越好   父母不要老是指望等到时机成熟再和宝宝来谈“性”这个问题,应该随时把握机会,从宝宝的各种提问中就开始有意识地和宝宝谈性。   2、生活中可随时进行教育   性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可以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来谈性,不一定需要刻意安排。比如在宝宝洗浴、新闻报道有关性的问题时,都可以和宝宝一起讨论。   3、不要怕回答问题,也不必硬充专家   父母碰到自己答不出的问题,不要硬充专家,应该让宝宝知道,父母不是无所不能的。碰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一起查资料,一起讨论。   4、准备充分,问题就不成问题   如果你不敢和宝宝谈性,是因为自己性知识不足,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父母在思考如何回答宝宝某些性问题之前,最好预先想好怎么表达你的观点。

    标签: 学龄前教育
  • 宝宝个性各异 父母要因材施教
    宝宝个性各异 父母要因材施教

      不要以为宝宝年龄小,就没有个性。其实每个宝宝的个性不一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能够根据宝宝的性格因材施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喔。   1、主控型的孩子   主控型的孩子多半拥有领袖气质,他平时走路或说话,一定是抬头挺胸、咄咄逼人的样子,这种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有一群追随者,惟他马首是瞻。这种领袖气质是天生的。   他们只喜欢三样东西,第一是权力,他们天生喜欢发号施令。第二是喜欢金钱,或者说他们喜欢用数字为“成功”下定义,所以对这种孩子与其晓以大义,还不如直接用金钱奖励他有用。第三是喜欢自由,不喜欢过多的限制和过于琐碎的细节。   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身边有个主控型的孩子,你一定要给他多一点空间和弹性,不要期望他对你唯唯诺诺,因为他们都很忠于自我,也很善变,最不服从权威。碰到这种叛逆性强的孩子,你不要用权威去压他,希望他听你的,而是要设法跟他做朋友,

    标签: 性格心理
  • 让宝宝爱上职业妈妈
    让宝宝爱上职业妈妈

      妈妈心里最疼宝宝,恨不得掏出心窝来证明对宝宝的爱,但是迫于社会竞争压力,无法抽出时间来照顾宝宝,导致宝宝投入爷爷奶奶的怀抱、甚至是保姆的怀抱,让职业妈妈心中酸楚。好在我们已经有办法让宝宝爱上职业妈妈了。   要让宝宝爱上职业妈妈,一定要不走寻常路,成为别人不可取代的人。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不要再同宝宝讲小兔子乖乖这一类耳朵起茧的故事了。可以把宝宝和他心爱的玩具设计到故事里面去,比如“宝宝和汽车人去吃麦当劳”,让宝宝身临其境,乐意接受,当宝宝想听续集时,很难从爷爷姐姐或者是保姆那里得到,只能期待职业妈妈的归来了。要让宝宝爱上职业妈妈,一定要让宝宝有一个快乐的体验,为了让宝宝爱上你,一个星期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总是可以的吧。在这半天的时候里,尽情的陪宝宝玩耍,和宝宝做游戏,这种真心实意的陪伴宝宝,能让他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足以弥补一周的感情空白。   要让宝宝爱上

  • 中国进行性教育的三大误区
    中国进行性教育的三大误区

      在中国,很多家庭会忽略对孩子的性教育课程。性教育课程得不到重视,其实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根据专家总结,中国性教育存在不少的误区,值得家长来探讨。   误区一: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够多了。据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龄是13.7岁,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发言人沃雷·罗迪亚博士告诉记者,他和北京一些大学生交谈时发现,很多人在性问题上还很无知。   误区二: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早。这是很多父母不敢和孩子谈性的原因之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希瑞·泰丽雅女士说:“并不是闭口不谈性,青少年就不会发生性行为。中国和很多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增多,她们不是对性了解得太多,而是太少。”   误区三:性教育就是为了避免未婚先孕。世界卫生组织

  • 宝宝常见心理疾病
    宝宝常见心理疾病

      如果你的宝宝身体方面没有任何异常,但在饮食和睡眠方面又不像其他宝宝那样安稳,容易吵闹。那么这可能是宝宝心理方面出了问题。   张女士有个宝贝叫红红,三个月大,别人的宝宝总是吃了就睡,但红红总是哭闹不止,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这可把张女工和她的老公折磨坏了。后来张女士便向她的朋友一位早教专家请教宝宝哭闹不止的原因。经过朋友的询问,发现张女士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红红,在红红还未满月时就找了小保姆来代替她照看红红。张女士的朋友认为红红的吵闹不安可能是由于缺乏母爱所导致的,建议张女士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照顾红红,让红红有被爱和安全的感觉。张女士半信半疑,但最终还是坚持去做了,仅一个月时间,红红无休止的哭闹就停止了。张女士因此非常的开心。   小花十个月大了,她脾气很暴躁,谁要是不合她心理,她就会涛声大叫,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全家人没有一个可以镇得住她,你严肃对她,她比你声势更猛。家长没有办法只有

  • 纠正宝宝性格弱点有妙招
    纠正宝宝性格弱点有妙招

      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为了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3岁以内。这段时期也是孩子的性格及生活习惯成型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纠正起来会很困难。   对孩子的哭闹说“不”   记得女儿1岁时因家人过分疼爱,使她养成了用哭做武器以达到目的的习惯。孩子变得很任性,惯坏的孩子将来很难管教。于是我与家人商量要让孩子懂得哭闹不能解决问题,遇事要讲道理。如果她吃饱、睡好,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只是无理取闹,就要对孩子的哭闹说“不”。虽然每当此时是父母最心疼最难熬的时候,但只有狠狠

  • 爸妈应该有原则的爱孩子
    爸妈应该有原则的爱孩子

      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的一个后果,就是让孩子变懒了、变笨了。溺爱是低层次的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有理性、有原则。   关爱不等于溺爱   孩子年龄小,他们很难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往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爸爸妈妈事事顺从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让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身边开始缺少了伙伴。   爸爸妈妈要做的应该是:   给孩子一个空间。爸妈要作为与孩子关系平等的朋友,而不应该充当保护者、救生员之类的角色,不能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什么事都进行干预,代替孩子去解决人际冲突。爸爸妈妈要多站在孩子的背后,当孩子发生困难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塑造宽广的心灵。爸爸妈妈可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帮助孩子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还要做好榜样,让孩子辨别是非,要让他们明白耍赖哭闹是没

    标签: 学龄前教育
  • 为防止女儿被性侵,聪明的妈妈这么做
    为防止女儿被性侵,聪明的妈妈这么做

    有一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美丽人生》,突然有了灵感。这个电影讲的是纳粹时期的故事,全家被抓入集中营后,父亲为了不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就对儿子说,集中营里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就能获得一部坦克。 虽然集中营的生活很恐怖,但是孩子却快乐地生存下来,直至获救,心中依然充满爱与希望……我决定像这位聪明的父亲一样,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帮女儿建立起保护自己的意识—改编童话故事。 女儿很喜欢芭比娃娃,有很浓的“公主”情结。所以,我特地在她6岁生日那天,送了一个美丽的芭比公主玩偶给她,并且温柔地说:“做公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她们必须遵守芭比学校的公主守则。否则就算穿得再漂亮,也不是真正的公主。” 听了我的话,女儿连忙追问:“那芭比学校有什么公主守则呢?” “我每天给你讲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条公主守则,怎么样?”

  • 如何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的溺爱自理能力非常差。已经严重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如何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许多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过强,在与人交往、学习乃至生活方面受到了限制,阻碍了发展。因此尽早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培养独立精神成了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宝宝,父母要培养其独立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宝宝有一定的自由。父母事事包办不可能使宝宝有独立的意识,父母要有意识地给宝宝创造一些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宝宝有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给宝宝尝试的机会。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宝宝自己拿玩具,自己喝水,自己练习用勺吃饭等等,这种尝试十分有利于发展宝宝的独立性。 (3)给宝宝一些任务。许多研究发现,凡有独立性格的人往往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坚持

  • 教你如何让宝宝变身为识字小天才
    教你如何让宝宝变身为识字小天才

      很多爸爸妈妈在教宝宝识字这方面都有很大的困惑,为什么宝宝识字这么困难呢?费了这么大的劲才教会的字,一转眼宝宝就给忘了,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宝宝在三岁左右,他们的智力发育已经相当于成人的70%了,所以宝宝识字完全没问题,可能是爸妈在教育的方式上出了差错。   宝宝学识字也有最佳时机   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认识其它物品一样自然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普遍可以学认字,而且识字速度不比6~7岁的孩子慢。   当孩子有认字需要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尽量满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他需要认识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时,他心情舒畅,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识字的时机,“趁机而教”。   宝宝学识字可以从角色扮演游戏开始   当孩子在家中假装自己是一个医生,拿着铅笔当针筒

    标签: 学龄前教育
  • 宝宝的敲打有什么名堂吗
    宝宝的敲打有什么名堂吗

      婴儿快1岁时,大多数都喜欢拿东西当鼓敲。有的父母专门为孩子买了电动玩具,没想到孩子拿起来就往桌上敲,几下就敲打坏了。有的妈妈无法忍受这种声音的刺激,抱怨说:“真是太吵了,嘭嘭嘭,一天到晚都像做木匠活。”   请父母们理解婴儿的这种行为,因为这是婴儿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12个月左右的孩子,想要了解各种各样的物体,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他的动作所能产生的结果,他的方式就是通过敲打不同的物体。   孩子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不同的声响,而且用力强弱不同,产生音响的效果也不同。比如,用木块敲打桌子,会发出啪啪的声音;敲打铁锅则发出当当声;两手各拿一块木块对着敲,声音似乎更为奇妙。婴儿很快就学会选择敲打物,学会控制敲打的力量,随即发展了他自身动作的协调性。   如果父母能理解婴儿爱敲打东西的原因,就会积极地帮助他发展这一探索性的活动。我们有一个小建议

  • 性教育只是告诉孩子“身体不能让人碰”,你这是在敷衍啊!
    性教育只是告诉孩子“身体不能让人碰”,你这是在敷衍啊!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的性教育启蒙是缺失的,当了妈妈后我特别不希望小D同样也缺失这块的教育。但一开始,我有点主观和武断的,觉得学龄前的性教育不就是那些大家都知道的,“身体是自己的不能让其他人碰”;可以学会回答“我是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吗? 直到我系统地看完了美国教育局(SIECUS)关于全美性教育要求和教学大纲时,不得不说,我是被震撼到了。正所谓“画皮容易画心难“,我才深深地意识到,孩子的性教育,不该停留在这样浅层的招数上,而该从我们家长自己思维改变开始。 从出生开始就要进行性教育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都会问,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性教育?这就是第一个需要转变的观念,性教育和语言、认知启蒙一样,是从出生后就要开始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的功课。 很多家长也许会有疑问,学龄前孩子真的有必要进行性教育吗?有的,

    标签: 儿童性教育
  • 性教育不应“重女轻男”
    性教育不应“重女轻男”

      性教育也有性别歧视?原来很多家长都关心孩子的性心理变化,但是对女孩的关心程度高于男孩,故有“重女轻男”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对男女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呢?   如今多数家长都关心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和变化,但他们对女孩的关心指导明显要高于男孩。在昨天举行的“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专家指出,青少年性教育的最佳开始时间是小学高年级。   海淀计划生育协会和海淀区教委今年5月在该区小学高年级的2100位学生、家长和老师中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有86.6%的家长对女儿来初次月经给予指导,告诉她月经是怎么回事,教她护理方法,关注她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变化;而对男孩初次遗精,家长则关注不够,38%的家长表示自己很少指导或是不指导男孩性生理发育变化。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多在11到12岁之间,他们相继进入青春期发育。专家指出,对青少年进行以性教育

  • 父母要学会让孩子自己选择
    父母要学会让孩子自己选择

      一位学者去一所中学调查中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时,怎么办?   150名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9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才能回答。   这位学者事后在总结他的调查结果时,不无忧虑地说,缺乏自主性,对自我意识在选择中重要性的麻木,时下,孩子生活在由祖父母和父母构建的没有

  • 如何正确玩玩具
    如何正确玩玩具

    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少不了玩具的陪伴,宝宝玩玩具时,家长可以在一旁耐心的陪玩,教会孩子如何玩玩具,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发孩子智力。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如何教孩子玩玩具 一、角色游戏:旧玩具玩出新花样 只要家长稍稍用心,被孩子抛至一边的各种旧玩具就可以被重新开发出来,再度吸引幼儿。角色游戏是把旧玩具派上新用途的一个有效手段。 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开商店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先分配角色:一个是顾客,一个是售货员。角色的分配要采取民主的方法,让孩子自由选择,给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机会。 接下来把所有的旧玩具都摆出来,同孩子一起整理货架。整理货架是训练孩子从分类中发展疏理思维能力的好机会。要引导孩子把所有的玩具分门别类地放置在设好的货架上:交通工具类(自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飞机、轮船等)、兵器类(手枪、坦克

  • 孩子心理缺失的行为有哪些
    孩子心理缺失的行为有哪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里健康。那么孩子心理缺失的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每一位妈妈对于自己的孩子都会很关心,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育,可身体上的不舒服妈妈可以通过孩子的反应及时得发现,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就很难及时的捕捉到。但真正发现孩子心理存在隐患的时候,往往都已经为时已晚,想要补救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妈妈要注意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性格,通过孩子性格方面的展现,以及孩子日常的一些表现来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存在隐患,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经常有这些小动作,可能是心理缺失,妈妈要引起重视! 孩子有恋物癖,很长时间都没有改善 有些孩子在小时候受到惊吓或是长期缺乏安全感的影响,会形成一种恋物癖的行为举止,就是突然喜欢上某种东西,可能是一个玩具、一个手绢、一个奶瓶、一个洋娃娃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