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与性相关的问题开始好奇,比如“我从哪里来?”类似的问题。而家长在孩子问到性问题时又往往支支吾吾,其实父母的态度最重要,父母应该用科学的艺术的解释回答孩子。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摆脱父母心中的尴尬难题呢? 婴儿也有“性”体验 1、吸吮:婴儿自降生后即具备了吸吮母亲乳汁的本能,也是婴儿最早的性体验。婴儿在吸吮的过程中,获取营养,满足食欲,同时也获得了心理上的愉悦,即早期性欲的满足。 2、啼哭:婴儿啼哭除了饥饿、寒冷和尿了之外,还有精神上、肌肤上的饥饿,当孩子在母亲的怀抱中可以得到温暖,获得抚爱,体验舒适,这是婴儿个体性快感的开始。 3、抚摸:宝宝常一边吃奶,一边用手抚摸妈妈的乳房,还不愿随意丢开,也有的孩子一边吃奶,一边翘着小腿揪自己的“小鸡鸡”或小脚等等。这也属于宝宝
家庭暴力危害性: 1、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组成细胞——家庭。在一个家庭中,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必然影响夫妻感情。当妻子无法受其丈夫的暴力时,以选择离婚、离家出走、甚至以暴抗暴等途径摆脱遭受的暴力,致使家庭破裂、毁灭。 2、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经
所谓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但对父母亲来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 迈向自立第一步 孩子逆反期的表现各不相同,在父母看来是“逆反”,对孩子来说却是迈向自立的第一步。在这之前孩子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现在却是在尝试自己的方式。这时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将来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基础,所以父母要正确对待。 想做就让他做
家庭是一个孩子的快乐之源,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使家庭为孩子增添快乐的力量呢?如何才能成为更快乐的父母呢?下面给大家建议最有效的10个方法。 建议1: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2: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
孩子们在探索周围和远处新东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危险、未知的对抗以及新的社会关系,他可以从中受益匪浅。这里有五种行为模式、五种针对对抗的反应行为:攻击性反应(积极进取),逃避(逃跑),恐惧(躲藏),社会规范行为(寻求帮助),放弃(屈服)。 我们的身体很熟悉这五种行为方式,并把它们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 当孩子快速地东张西望时,我们把它作为寻求帮助的信号。 把一样东西扔开表示逃避:我不要! 而在攻击性行为中,孩子执著于实现自己的愿望。 孩子的对抗意味着什么 父母对孩子的一种行为很熟悉:孩子把自己藏起来,尝试着以此去解决问题或避开对抗。孩子把自己藏起来而让父母找不
直白的性教育课程读本让父母们大跌眼镜,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专家们希望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而家长们则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能远远避开性行为。 这几天,一本小学生性教育书成了微博热点。 几天前,杭州一位妈妈发微博称,学校通过“读书漂流”活动,发给正在读二年级的女儿一本性教育读本,出现部分过于直白的词汇,包括“阴茎”“阴道”等男女生殖器名称。这位家长表示,自己不反对性教育,但这种直接把性教育读本发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不妥。 事实上,这本名为《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早在2013年,就已被北京市10所打工子弟小学作为校本课程在使用。据主编这本教材的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刘文利介绍,这本读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根据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系统的性教育内容,以性保护为例,探索身体奥秘、保护身体隐私部位、青春
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动小便,不仅会在憋不住时尿湿裤子而着凉生病,而且还会有害身心健康。那么幼儿不愿主动上厕所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看那看那吧! 幼儿不愿主动上厕所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尤其是寒冷的冬天,衣服增多,每次排尿都感到很困难。 二、环境因素。有的厕所设施不便于孩子小便,如台阶过高,给孩子上下带来不便;自来水按时自动冲水所发出的巨大响声,会给孩子造成恐惧,使其产生心理障碍而不愿去小便。 三、成人对孩子小便的处理不当。孩子自制能力差,随时有可能要排尿,有时会发生在成人认为不适当的时候,如在幼儿园做游戏时,午餐、午睡时,或父母赶时间上班时,因而遭到成人斥骂,逐渐形成不主动小便的毛病。 孩子不愿主动小便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生理因素,孩子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水的需求量大,而膀胱容量小
日本: 学校承担大部分性教育责任 日本性教育“从娃娃抓起”。一些小学会引进一些明确显示男女性征的布娃娃供学生们玩乐,既有玩具的特性,又可直观地表达最基本的生理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目前日本的大多数小学都已普及性教育了,而到了中学,学生们已经可以从课堂上学到一些粗略的避孕知识了。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小学每年都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初中每年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在体育保健课里面也讲到,学校呼吁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还会讲到避孕和性病知识。 高中时是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关于避孕、性病,还讨论伦理道德方面以及流产方面的知识。在日本每一所初高中里都有专门由专家学者成立的“协助
如今,五六岁的孩子,也会用稚嫩的语言向妈妈提出要求。聪明妈妈,要善于洞察和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要能够“与时俱进”。以下是聪明妈妈不该做的10件事。 1.老问我“阿姨亲,还是妈妈亲?”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给保姆的妈妈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子,是一周见不了孩子两天。而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有一位外企白领因为儿子过分“黏”保姆,接连换了四任保姆来争抢孩子的“情感所有权”,结果弄得四岁的儿子变得特别胆小、怕黑,没有安全感。 观点: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
一、批评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的时间也有讲究,如果不是太大的错误,最好不要在清晨、吃饭和睡觉前进行。因为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让孩子一天的心情都受此影响,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甚至留下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也要注意场合,尤其忌讳在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进行批评教育。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这些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自信心也受到打击,甚至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产生逆反,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冷静 看到孩子犯错后,父母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气极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过激的举动,这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
宝宝动手的原因 父母的“称赞”不恰当 宝宝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打人其实是在试探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
如果问你宝宝的安全感应该从哪里获得,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当然是要给宝宝足够的爱啊,还要多多的陪伴宝宝。 没错,这些对于建立宝宝安全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方法。不过,只要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吗? 当然不是,那么今天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建立宝宝的安全感还有哪些不能小看的地方吧! 无意中被忽略的榜样作用 可能在教宝宝懂礼貌、培养好习惯等方面,家长都会比较注意,会自己先做出榜样。毕竟宝宝的模仿能力超强,和宝宝最亲密接触的家长自然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 不过你知道吗,在建立安全感上,也一样需要榜样的力量哦!对于宝宝来说,爸爸妈妈永远是最具权威,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一旦要面对陌生环境或事物,伴随着汹涌而来的好奇心,对未知的恐惧也会出现在宝宝的内心,这时爸爸妈妈的态度往往是宝宝内心感受的风向标。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大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杏陵开发的《踢爆色情、情欲自主》套装课程,包括教师手册、家长手册、教学影片、投影片等一系列教材,免费提供小学到高中性教育课程教师使用。 台湾当局卫生主管部门日前委托杏陵医学基金会,制作一系列性教育课程,其中小学教材“三点全露”,并以Q版漫画介绍男女性器官、性交动作及宝宝出生过程,毫不避讳。 杏陵基金会指出,该教材旨在传递正确性关系,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材大方画出性器官。 主题为“亲亲剧场”的投影片介绍“我从哪里来”的大问题时,不再用隐喻、神话的手法,而是直接教导生殖原理。 投影片简单叙述男女谈恋爱、结婚过程,然后便以可爱的画风,介绍男女性器官的不同。“男上女下”的性交过程,以及精子进入子宫的示意图,也毫不
闹闹四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经常邀请小朋友们跟自己玩,比较头疼的是,他觉得家长干涉了他们的自由,常常都要求要单独跟小朋友玩。各位爸爸妈妈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一下有些小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如果孩子要求和朋友单独玩耍,提醒他相应的规矩和他能够有的选择:现在叫恩里克过来玩,等会儿他爸爸妈妈回来,你们俩可以去他家。 2.一旦讲清了你的道理,就不要理睬一切抱怨、纠缠和吵闹,因为这事关安全,又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出现,足以改变你的决定。 3.当孩子的吵闹变得不可忍受时,“警告”他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看着他的眼睛,语气平静而坚定地提出“警告”:你敢再踢一次桌子的话,半小时内不能叫恩里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4
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7、8岁的小姑娘独自在家,被前来问路的陌生人拐到荒山上性侵了,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怕小女孩事后指认,竟残忍地戳瞎了孩子的双眼,村民路过荒山时听到呜咽声,还以为是受伤的动物,闻声寻去才找到小姑娘。尽管后来小姑娘被好心人辗转送至北京的大医院,可孩子的眼睛却已无法挽回,心灵的创伤更是不忍细想。唏嘘的例子背后,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从家庭安全教育着手,保护我们的孩子?本期的“对爸爸说”,作者想和爸爸妈妈们聊聊这个问题。 还记得韩国电影《素媛》里的小女孩吗?放学独自回家的路上,下雨了,善良的小姑娘为大叔打伞后却惨遭性侵,浑身伤痛的她泪流满面的说:“我做错什么了吗?” ▲ 身为父母,没有办法时刻在孩子身边保护孩子,那就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性侵犯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虽然很多爸爸妈妈都有所触动,却不相
很多妈妈经常抱怨,自家的孩子不听话,实在太难教育了。我们都知道,说话是门技巧,若能善用沟通的技巧,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 或许改变平时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孩子能给你不一样的反应呢!列举了以下几种说话方式,不仅有助于教育出听话的孩子,还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激发思考 当孩子把牛奶洒得满地都是不知道怎么收拾的时候,当孩子遇到难题不知所措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千万别发火,也别责怪孩子笨,冷静下来,试试下面的句子,激发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吧! 你觉得怎么做好?你有什么妙招? 你该怎么做?你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如果你好好想,一定能想出好办法来。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你想要……你觉得有几个办法?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办
孩子太小气先教孩子分享 孩子日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小交际圈子,圈子里的宝宝,有的腼腆,有的活泼,有的慷慨,有的小气...孩子太小气,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学会分享!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对于孩子的小气行为,家长要教育孩子: 1、学习分享 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当家里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 2、学习赠与 可常常鼓励孩子把小时候的物品(玩具、衣物等)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 另外,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懂
说谎,多动,常常被家长们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对于说谎的孩子,爸妈就会担心孩子学坏了,性格不纯良了,面对多动的孩子,就担心他不能专注学习,甚至是患病... 到底该怎样认识和引导孩子说谎及多动的问题呢? 说谎的典型表现:喜欢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有时候还一脸的无辜。 成因:说谎是幼儿期常见的行为。 主要成因如下: 1、孩子想像力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有时会出现难以分清想像与现实的情况,所以很容易把想像出来的东西当成现实来表述,产生说谎行为。 2、如果父母处处以“好孩子”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就可能会认为:只有我做个好孩子,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如果我承认了某件“不乖”的事情,比如弄脏地板,他们就不会喜欢我了。 同样,她还会认为,如果我说明已经做过某项“好事”,比如分享。爸爸妈妈就会更高兴的,在这
宽容是一种美德,从小教导宝宝有一颗宽容心,这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一种素质。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 怎样教宝宝学会原谅他人 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让宝宝养成宽容的品德,学会宽容他人,学会原谅他人。由于宝宝还小,这就要求父母要对宝宝进行正确的指导,那么怎样教宝宝原谅他人呢? 第一,要创造机会让宝宝多接触同龄人,在交往的过程当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父母可以适当的给以宝宝抚慰,同时帮助宝宝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和别人的不对之处,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 第二,要疏导、转移宝宝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 告诉宝宝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和过失。懂得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