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孩子顶嘴不听话!与孩子争辩是好事!
    孩子顶嘴不听话!与孩子争辩是好事!

    孩子同父母争辩并非坏事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这位心理学家还谈到争论的一些重要之处。 有助于找到界限 “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妈妈劝儿子卢卡斯。9岁的卢卡斯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些事要做,比坐在这里要好。”法斯博士说,卢卡斯的这种挑衅是在试验他能力的极限在何处。同这个倔头倔脑的阶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机会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 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执也

  • 让孩子改掉这5个坏习惯,学习成绩绝对提高!
    让孩子改掉这5个坏习惯,学习成绩绝对提高!

    上个学期期末成绩出来后,有个学生向我哭诉了很多他内心的想法:“学习太难了,无论我怎么学习就是考不好!”“为什么xx平时没我学习努力,可成绩还是比我好?”“我是不是太笨了不适合学习?” 菠菜老师跟他聊了有半个多小时,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你家孩子是否也曾向你这样抱怨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偶尔出现厌学情绪并不可怕,怕的就是他会因此而放弃自己! 其实真正学习好的学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全靠努力,而是学习习惯。与其羡慕别人聪明,倒不如暑假让孩子先改掉这5个坏习惯,下学期成绩绝对提高。 光看书,不写题 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上课都听懂了,可是一动手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动笔计算。这种“眼高手低”的习惯,是学习最大的杀手。 所以菠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出的题目很简单,学生口算就能说出答案,但我还是

  • 为什么宝宝总是喜欢撒谎呢
    为什么宝宝总是喜欢撒谎呢

      有没有发现你的宝宝经常说谎?父母面对孩子说谎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严厉对待,甚至是惩罚教育?其实撒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宝宝撒谎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认识能力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宝宝撒谎的形式,对宝宝进行引导式教育。   宝宝撒谎的三种形式   一、幻想性撒谎   3岁内的宝宝无法分清想像与现实,常常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来描述。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他们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来不存在的事情说得跟真的一样,但是又漏洞百出,这只是他们通过想像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方式。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带有非常明显的幻想痕迹。   二、被动性撒谎   宝宝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获得妈妈或其他自己喜爱的人的赞赏。当他

  • 孩子情商低经常说这两类话,家长注意到了吗?
    孩子情商低经常说这两类话,家长注意到了吗?

    情商低是什么样的表现,会经常说什么话?你家孩子平时有这两种行为吗?如果有,家长可要重视了。如果孩子经常说这两类话,家长可别不当回事。 乐乐刚上幼儿园那阵子,因为孩子都小,幼儿园就会时不时组织一些活动,让家长一起参与,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帮着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家长多参与孩子的成长。慢妈作为一名很热衷于育儿的宝妈,这类活动基本上每次我都会参与的。 家长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难免都会涉及到孩子的“情商”,在参与乐乐幼儿园活动的时候,我们很多妈妈都发现这样一种情况。那些情商不高的孩子基本上都会说这两类话,而情商高的孩子则很少会说,而且遇到问题他们是更倾向于如何想办法去解决的。 如果你家孩子也总是把这两句话放嘴边,那很明显是情商低,家长可要重视了。 “不”字句放嘴边,如“不要、不行、不可以

  • 父母必读:男孩子娘娘腔或是父爱饥渴症
    父母必读:男孩子娘娘腔或是父爱饥渴症

    现在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的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男孩儿本身也很痛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现代社会竞争与日俱争,多数父亲由于工作关系,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与日俱减,从婴幼儿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男孩儿往往被母亲、女老师所“包围”,男子气成了他们人格构建中的稀缺元素,女子气过重便成为现代男孩的标志性弱点,从而形成了一种“父爱饥渴症”。 男孩儿有点女子气,并没有坏处,而且会显得有人情味和吸引力,但如果女子气过重,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独立性与果断性不足,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性别认同障碍。现在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的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男孩儿本身也很痛苦,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主要原因在于父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患上了“父爱饥渴症”,也就是父爱缺乏综合症。 表面看来

  • 教3岁的宝宝明辨是非
    教3岁的宝宝明辨是非

                                                                     小小年龄该怎样去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呢?可从以

  • 如何应对孩子的“拗性”?
    如何应对孩子的“拗性”?

      生活中,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拗性”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     专家表示:父母的这种专制作风,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

  • 心理学家详细解读:与学龄前孩子谈性,要做到这5点
    心理学家详细解读:与学龄前孩子谈性,要做到这5点

    01 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冲动的做出一些羞辱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未来性心理正常发展留下了无数隐患,甚至形成性心理障碍,比如下文中这位叫小可的女士。 在外人看来,小可的家庭幸福美满。 但实际上,小可和丈夫的婚姻在"性"这个问题上困难重重。 小可一直把性看成一种应尽的义务。 她常常回避或者拒绝丈夫要求亲密的行为。 偶尔答应,也只是将其看成自己在“帮助丈夫”,将性行为当成一种维持婚姻的手段。 她和丈夫都感受不到太多乐趣。 某一天,小可无意中发现丈夫和一个女人有不少暧昧聊天。 逼问下丈夫承认,自己偶尔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按摩,这个女人就是曾经"服务过"自己的人。 这里不谈小可和丈夫孰是孰非,只讲一下小可对"性"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性"的话题,在小可

  • 是什么原因让儿童患多动症
    是什么原因让儿童患多动症

      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引起多动症的原因很多,目前仍无定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   1、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   此类儿童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   2、遗传、素质因素   许多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   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与儿童多动行为有关。   4、金属元素中毒   铅中毒是比较流行的理论,但并非同一种情况的孩子都多动,所以这一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

  • 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
    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

      孩子不能永远在父母身边,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独立。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呢,不如从今天开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吧!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妈妈”或“爸爸”就万事大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压力重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亲人建造的水晶宫,走向社会,就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难以生存,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没有主见,能力不足,甘愿处于从属地位。缺少独立生活的勇气与能力,做事祈求他人帮助,性格优柔寡断,难做决定。在学校, 他们表现为听老师话,对老师的要求奉为圣旨,如果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处处让父母包办,处处让父母代劳,动手、动脑能力极差。   让孩子

  • 给宝宝多一些爬行的自由
    给宝宝多一些爬行的自由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经过爬行的阶段,但是让宝宝多爬行,对他的成长发育和智力开发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给宝宝多一些爬行的自由   爬行的好处   让宝宝充分的爬行可扩大宝宝的活动范围,使其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逐渐增多,新事物总能带给宝宝刺激,能够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   爬行能增强宝宝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促进其动作更灵活,增强小脑的平衡和反应能力,对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会有良好的影响;   爬行还可以增进宝宝大脑对四肢和眼睛的控制能力,使行动协调。   父母应该做的是   宝宝的游戏方式不同以成人,往往是成人越不注意的窄小地方,可能是宝宝最喜欢的游乐场所,像床底、桌底等。在家具下面爬来爬去,难免会磕着碰着,父母不能因此而限制宝宝爬行的范围,父母可在客厅中间放几把椅子,让宝宝在椅子之间爬行,让其身体灵巧地转动。这不仅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也方便父母观察他的

    标签:爬行
  • 孩子啊,你为什么这么害羞?
    孩子啊,你为什么这么害羞?

      害羞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啊,你为什么这么害羞?遇到害羞的孩子,家长不要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而要当成害喜孩子的保护伞,要坚定的粘在害羞宝宝队伍,到底害羞的宝宝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害羞孩子的心里话!   不要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待你害羞的宝宝,虽然他们没有说出来,但是内心里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躲进一个安全的角落。   如果你是一个害羞宝宝的父母,你肯定会为孩子表现出来的不适所困扰,特别当你本身就是个外向性格的人时,可能你会一次次地责问自己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孩子。但是,别忘了我们是孩子的保护伞,是他们的天空,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而不是站在他的对面去挑剔他的毛病。让我们听一听害羞孩子的心里话——   1、“我想加入,但是我做不到!&

  • 怎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怎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1、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他胆小 即使他很胆小,可是家长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你怎么那么胆小,你怎么那么怕人啊,子类的话,你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应该说,我发现 你越来越胆大了,你现在很勇敢,将来更勇敢,这样的话起了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孩子会越来越胆大。 2、在别人面前多夸夸他 家里来客人,或者是去亲戚家,要在别人面前多夸夸他,他听到后会很开心。慢慢的就会胆大起来。因为孩子也是有虚荣心的。 3、经常带孩子出去玩 常做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才能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出来。 4、有空闲时间就多陪陪孩子 陪他做些亲子游戏,可以让他身心受益,心里会越来越强大。 5、孩子谈谈心 和孩子互相做个好朋友。 6、多表扬他

    标签:自信
  • 宝宝爱生气 妈妈巧应对
    宝宝爱生气 妈妈巧应对

      1、逗孩子发笑   “如果孩子着急的在地上跳脚,我们也跳脚。”班尼特说:“有时,孩子发怒发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我就参加她与她一块大哭,”我会说,“哭的好听,再响一些,我听不见。”用不了多久,我们两个就在一块大笑了,“但是,虽然幽默有时能拆除愤怒的雷声,你还是需要小心从事。在纽约工作的心理治疗专家大卫·舒马克勒说:“在有些情况下地把事情弄的更糟,孩子可能会感到你在取笑他,不把他当一回事,如果你发现这种迹象,赶紧改变策略,或者抱抱他,或者同情地听他倾诉。”   2、父母保持平静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父母不能发脾气。”辛格门博士说,“培丽亚是我们七岁的女儿,她常常会情感用事,有时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就告诉她我需要离开

  • 6个注意10个引导帮宝宝学走路
    6个注意10个引导帮宝宝学走路

    6大注意事项:   1、走路的姿势要端正。              两脚要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能向内,这样会形成内八字脚或外八字腿,很容易摔倒,而且极不雅观。   2、要多晒太阳。             吃些鱼肝油和含钙高的食物,使幼儿骨头长得硬实,能够承受身体足够的重量,不致因双腿不硬实而形成罗圈腿。   3、大人牵着幼儿的手走路时,不要使劲拉拽,以免小孩的肩关节,肘关节脱臼。   4、加强对学会走路的幼儿的保护。            

  • 这4个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受益越大
    这4个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受益越大

    一个好的习惯受益终生,好的习惯该怎么养成?习惯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行为基本上全受习惯控制或决定,我们以动作为例。请家长一定逼孩子养成这4个习惯,越早养成,好处越大。 大部分人的肢体动作与行为都是在幼年时期学会并形成习惯的。 而这些习惯将会受用孩子的医生,所以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对孩子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既然习惯的力量这么大,那么家长们就要抓住孩子们的幼儿时期进行培养,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1、 阅读 阅读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识字,为以后学语文打基础,同时书本中的语句往往具有逻辑性。 所以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开发大脑的逻辑能力,孩子对语句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 这不仅是为以后学语文打基础,阅读甚至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挑选一些是和他们的读物,

  • 面对孩子叛逆我们想要化解该怎么办
    面对孩子叛逆我们想要化解该怎么办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后,宝爸宝妈们开始发现,孩子居然变得叛逆了起来。那么面对孩子叛逆我们想要化解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甚至大人说一句,他还能回嘴好多句,天天上演这种吵架戏码,搞得心好累… 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呢? 什么都反抗的叛逆小屁孩,到底该怎么教? 幼儿园已经放学了,偌大的校园只剩下几个小朋友还在溜滑梯,突然一声呼唤传进游戏场的嘻闹声中:“时间到了不能再玩了!妈妈还要回家做饭呢!小宝,听到没?我们要回家了!”妈妈焦急地呼唤着,但只听见小宝不断地说:“我不要回家,我还要玩,我不要回家,我还要玩…”时间越来越晚,不管妈妈好说歹说,小宝就是不肯回家。妈妈上前去拉了小宝,只见小宝都着一张嘴、摇着头,妈妈怎么拉都拉不动,拗不过小宝,妈妈只能自我安慰:“看来小宝真的还很想玩

  • 你只看到孩子顶嘴,可曾看见他内心的渴求?
    你只看到孩子顶嘴,可曾看见他内心的渴求?

    01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聊天。 她的小孩八岁了,近来感觉孩子越长大越不好管了。 好好说他不听,批评他也不在乎,还开始跟大人顶嘴了,有点“滚刀肉”的感觉。 就拿写作业来说,玩一会儿写一会儿,尤其是周末,作业能拖拖拉拉写一天。 朋友压着火,试图循循善诱:“你看,本来妈妈想带你周末去爬山的,可是你光写作业就写了一天多,这样的话周末咱们哪儿也去不了了。” 小孩儿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去就不去呗,反正我也不想去爬山。” 朋友说:他怎么不喜欢爬山,他就是嘴硬!好说歹说就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儿,你说这孩子该怎么管? 02 听朋友这么说,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两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周末,我在网上买的东西送到了。橙子看着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男孩子的破坏欲就起来了,说:妈妈

  • 看看国外父母如何惩罚孩子
    看看国外父母如何惩罚孩子

      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恨情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技巧的。国外的《父亲手册》解释了惩罚孩子的七条原则。   一是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二是要把你的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三是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是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五是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妈妈常

  • 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哪些
    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哪些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学习好习惯 ⒈提前预习 ⒉专心听讲 ⒊爱提问题 ⒋及时改错 ⒌查寻资料 ⒍不磨蹭 ⒎仔细审题 ⒏勤于动笔 ⒐认真书写 做人好习惯 ⒈心态积极 ⒉孝敬老人 ⒊勤俭节约 ⒋持之以恒 ⒌充满自信 ⒍守时惜时 ⒎诚实可信 ⒏不给别人添麻烦 ⒐善待他人 礼貌好习惯 ⒈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 ⒉使用礼貌用语 ⒊用双手接递长辈的东西 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⒌礼貌待客 ⒍不乱翻别人的东西 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⒏在公共场所要安静 ⒐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 卫生好习惯 ⒈饭前便后洗手 ⒉早晚刷牙 ⒊每晚洗脚、洗袜子 ⒋手脏了及时洗 ⒌不随意席地而坐 ⒍常换衣服常洗澡 ⒎不随地吐痰 ⒏不乱扔垃圾 ⒐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饮食好习惯 ⒈定时定量 ⒉细嚼慢咽 ⒊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 ⒋爱惜粮食

    标签:行为习惯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