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以为宝宝年龄小,就没有社交圈子。其实从宝宝出生后,周围的人与事就成为宝宝的社交圈了。因此,父母应该努力培养宝宝人际交往的能力喔。 宝宝社交从多大开始 宝宝社交可以追溯到妈妈的孕中期、孕晚期,宝宝出生后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识默默的进行。家长要有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孩子进行沟通,比如我们现在主张坚持母乳喂养,提倡生后30分钟内开始哺乳,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宝如何含接妈妈的乳头,如何开始吸吮第一口母乳,这些对母子双方都是一个"社交"的起步。宝宝0岁社交,首先从跟家人的互动中做起。 宝宝社交能力分析 宝宝的社交能力,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作为家长,就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毕竟,宝宝总是要进入社会的,总是要和别人相处的! 当宝宝刚刚出生,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了。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宝宝,而是要多
最近英国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抽取的研究对象为900名6个月至2岁的孩子。研究目的是玩手机与孩子的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一方面是通过孩子的父母观察他们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并把时间提供给研究人员。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每天监测孩子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有1/5的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平均为28分钟,而且每增加30分钟,言语表达迟缓率就会增长49%。 案例 重庆的夏女士一直都有这样一个苦恼,孩子转眼三岁多了,却还不怎么会说话,只能简单的蹦出几个词汇,甚是连不成完整的句子。一直不敢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万一查出了什么先天性的疾病或者语言障碍,自己真的是承受不住。最近说服自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测试发现,她三岁的孩子实际上只有一岁孩子的语言能力。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过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养成一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所以在发现孩子有此类情况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及时介入,督促他们改正。需要提醒的是,在让孩子改正坏习惯也要注意方法,否则将毫无意义。 1.不愿意上床睡觉 错误方法 “都几点了,还不上床?赶快把玩具收起来,洗脸洗脚上床睡觉!快点快点!”这种反复唠叨往往只会让孩子反感,并且永远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根本不会听从你的安排。 正确姿势 “现在已经8:50了,再过10分钟就要上床睡觉咯!”空余一些时间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时间结束手上的事情,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被尊重,也愿意听你的话。 2.吃饭的时候不专心 错误方法 “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专心点啊!把手里的玩具放下来,吃完了再去玩!”又是反复唠叨,孩子经常
小强带着自己心爱的变形金刚和妈妈在社区里散步,其他小孩看到小强的变形金刚都流露出羡慕的表情,小强为此特别的得意。社区广场上,另一个小孩在玩自己的摇控汽车,还可以翻跟头,小强特别喜欢,就站在那里看别人玩。回到家以后,小强就开始向妈妈要一辆自己的摇控车。你的宝宝是否会因为看到别人有衣服也要求你买一件新衣服,看见别的小朋友有新的书包文具盒,也要求您买新的书包文具盒给他呢?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攀比心理,但过分的攀比心理,会造成家长的负担,因为现在卖给小孩的玩具越来越贵。同时过分的攀比心理也会让宝宝心里得不到平静,无法健康成长。当下社会是一个物质的社会,要让宝宝一点攀比心理也没有也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对宝宝的攀比心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加强宝宝在学习方面,品德方面的攀比心理,可以让宝宝主动的学习,主动提升自我素质,就可以在让父母少操心的同时得到一个更加优秀的宝宝。为了更好的引
孩子为什么懒,做事总是爱拖延,宝妈该如何做?孩子最近总是懒的不行,之前让孩子去做一些事儿孩子屁颠屁颠的就去了,可是孩子最近总是无精打采的,那么小编今天在这儿就跟大家唠唠嗑,好好的探讨一下孩子懒的真正原因! 1.身在疲劳期,有心无力 一开始,家长给孩子放学以后总会让他们去兴趣班里报道,而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毕竟是学习新东西,而且跟其他小朋友能在一起玩耍学习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感到疲劳,很大程度是因为有太长时间没有给孩子一个休息的时间了。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正好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建议家长们带着孩子抽空出去散散心,去带孩子玩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想参加的活动,看一场电影,通过文娱活动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放松的状态。 2.家长管的“宽”,孩子要变懒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家长,无论是帮孩子穿衣服,还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父母行为有关吗?你家孩子性格怎么样?前段时候看到过一个关于儿童的心理情况的调查,里面有个问题是问孩子最害怕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出乎人的意料,因为孩子们心里最害怕的事情基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关。 这让家长们都很疑惑,他们原以为孩子最怕的是被老师批评之类的,没想到他们最害怕的都和他们自己有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陪伴着他们,所以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他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吧。 1、父母吵架 夫妻一路走来难免磕磕碰碰,吵架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有些家庭却是夫妻关系长期紧张,争吵不断。男女双方经常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吵架的时候没有避开孩子的必要,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情绪了。 要是孩
未满五岁(尤其二至四岁)的孩子会出现“说大话”的情况。 对于心智最初开始发育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还不能很好地把现实与想象中的世界区分开来,所以有时会说一些听上去非常“莫名其妙”的话。 比如“街上有个小怪兽”、“刚刚花仙子对我说话”、“爷爷说可以吃糖”等等。有些时候,孩子做梦之后,也会说类似的话语。太具有幻想色彩的话语当然不是撒谎,但其他“大话”也并不是谎话,只是孩子心里想着的东西与真实非常难区分。这是他们智力发育的正常现象,因此不要形成“孩子撒谎”的想法。 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或许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因为害怕家长指责而选择撒谎。 但他们并非故意,而是下意识地转移责任、不敢承担,可能是家长们的惩罚或批评对孩子产生了阴影,所以他们选择撒谎。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了,是否对孩子要求过高、惩罚过重?要知道,坦诚相待是良好亲子关系最基本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多血质气质的孩子活动好动,遇事敏感,反应快,动作敏捷,对人热情,不管遇到生人、熟人,都主动打招呼,喜欢把家里的事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这类孩子还具有注意力分散、兴趣容易转移、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对多血质的孩子应怎样进行教育呢? 1、要针对孩子的气质特点中好的一方面,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发挥孩子的长处,注意培养孩子活动开朗、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
孩子们来到世上,学会了走路和讲话,发现大干世界是这么奇妙,弄不明白的又是这么多,于是从天上的月亮星星到地上的高山河川都想了解,都想问个究竟。孩子们的好奇爱问。正说明他们有一种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这种强烈欲望也正是他们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一种基本素质。 作为家长如果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或因怕麻烦而支开他们,甚至训斥一通“真讨嫌”,去、去、去。没时间问你罗嗦,就会使孩子的求知兴趣受到抑制,时间长了就会麻木,最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缺乏热情,成为一个不愿思考,不会思考的人。而孩子爱问这问那,是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表现,家长们可千万不能抹煞他们的积极性。 如问满足孩子好奇爱问的心理?对于孩子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父母亲应给予鼓励支持,并尽量子以解答。解答也大有文章,首先要力求做到正确,切不
生儿简单,育儿难,对多数父母而言,养孩子真的是个不断在试错的过程。俗话说得好:“子女好与坏,在于沟通和关怀”。可见孩子的“不听话”,很大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的说话方式和处理技巧。 你都不会说,孩子怎么会听呢? 1、孩子不听话真愁人 周末的时候,团子妈和朋友出去喝了个下午茶,两小时的时间,话题全围绕着孩子。 朋友最近很困惑,她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孩子变得不听她说话了,事情说一遍或者强调一遍根本不管用,硬是得发脾气了才会照做。 朋友的脾气真的挺好,我从没见过她对孩子发脾气,一切事情都是有商有量,很好沟通。团子妈实在难以想象孩子究竟有多调皮,以至于让这样温柔的人儿发脾气。 朋友说,每次到了饭点,叫孩子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不论怎么喊,孩子都不为所动,一定要你大声喊个5-6遍。不过喊几次就吃饭这都还算好的,更多时候都是自己把孩子拎到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家长也愿意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对孩子也是各种放纵。对孩子暴露出的某些坏习惯视而不见,总想着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可是,一些坏习惯不纠正,只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根深蒂固,慢慢毁掉孩子。 1、习惯说谎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有时为了躲避惩罚或者想得到某种东西,撒一下谎无伤大雅。但是家长要明白习惯的可怕,当习惯成自然。说谎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本能,而且会说的越来越理直气壮。这样的孩子你还敢想象能从他们嘴中听到几句实话,以后很容易步入歧途。 2、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过分纵容孩子,凡事都依着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答应和支持,结果造成孩子目中无人,骄傲自满,让孩子容易自我中心,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由于父母的无限支持,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要求都是正确的。 这会让孩子觉得
危害一:自卑容易使人丧失自信 自卑心理是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巨大心理障碍,它可以使人丧失自信,失去荣誉感。 危害二:自卑容易使人产生抑郁 在遇到挫折,受到批评,受到旁人的讽刺或嘲笑时自卑心理会大大强化,进一步产生抑郁心理,逐渐丧失生活信心。 危害三:自卑的人常常遭受不起挫折 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自卑心理,表现悲观失望,对自己的智力、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危害四:自卑的人容易胆小怯懦 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从而打击了人的上进心、自尊心,使其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现自己,停止了发展自己。 危害五:自卑者变得敏感多疑 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因此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独来独往,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
相对于中国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都持保守态度,“鹰爸”何烈胜则对5岁孩子大谈性教育,他认为晚谈不如早谈。 10月7日,长沙星沙一家酒店,记者刚走到“鹰爸”何烈胜和他儿子多多的房间门前,还没敲门,多多已打开房门,说:“我知道是记者叔叔来了,专门来开门的。”虽是初次见面,但这个5岁的孩子毫不认生,主动和记者打起了招呼。 2012年春节期间,当时4岁的多多因在雪地裸跑的视频爆红网络一夜成名,其父何烈胜也因强势而独特的教育方式,被称为“鹰爸”,备受争议。此后,多多陆续参加了很多活动,最为人熟知的是全国OP帆船锦标赛、登上日本富士山以及今年驾驶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 父亲何烈胜说他以此锻炼儿子的身体和意志,“如果溺爱是天堂、棒打是地狱,鹰式教育才是在人间走路。&r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能够影响孩子的人。所以说,孩子的情商高低离不开父母的一些行为。那么情商低的孩子,父母都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毋庸置疑,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情商,情商高的人在这个社会更能混的开,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所以家长从小就很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但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情商很多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本身没有做好榜样作用,后天再把孩子送多少情商培训班也无济于事。 别不信,这几类家长养出的孩子情商很低,家长别知道的太晚了。 1、家长过于追求完美 有些家长过于追求完美,对什么事都要求特别严格,导致孩子性格特别谨小慎微,做什么事都不敢坚持自我,前怕狼,后怕虎。 有时候做错了,为了逃避家长的指责,甚至还会用撒谎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孩子情商真的很低,走到社会上很容易被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许多缺点。比如孩子胆小不爱与人大招呼。那么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咱们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爸爸妈妈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文明有礼、人见人爱,但不管你怎么教,有的孩子却总是很胆小、黏人、见人不爱打招呼,甚至在客人送他礼物时,将礼物扔掉! 每次天天对客人或者朋友做出不礼貌的行为时,天天妈妈都非常尴尬,不就打个招呼么,有多难啊?明明每天都在教他文明有礼,但为什么就是教不会呢? 经过观察,育儿大师张雅莲老师针对于天天“胆小怕生”的问题,给了天天的妈妈三个锦囊: 一、别着急,给孩子一点时间 天天妈妈特别怕孩子没礼貌,一遇到客人或者孩子不熟的人时,就立马想要孩子和客人打招呼,但此时孩子可能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往往是越要求孩子打招呼,孩子越怯懦怕生...... 其实胆小怕生
和一个好友聊天。她说自己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有一天,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结果老师让她站起来以后,她又忘记怎么回答了。老师就说:“你有毛病吗,不会还举手?浪费我们大家的时间。”结果她的女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最近一直都闷闷不乐,不想上学。 这让我想起《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老师,他总是对淘气另类的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可能正是这句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你真是个好孩子!”是所有孩子最爱听的一句话。现实中,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的学校、老师怎么样,但是我们可以把孩子最爱听的这句话说给他听。就像小林老师对小豆豆说的那样。 一句认可的话,只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开始。父母们还可以参考以下四个原则,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让自信自尊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1淡化他的缺点,强化他的优点。 不动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 习惯动作是潜意识,无需大脑思考,无需用意志去控制。 叶圣陶先生把“习惯”和一个人的“能力”联系起来: 走路和说话是人人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比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事物记下来的习惯,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
儿子幼儿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小女孩很安静,几乎很少说话,其他孩子跟她玩,她也假装傲娇不理不睬,好像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后来,老师告诉了她的妈妈,恰好这位小女孩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就这样他们花近3个月做了几件事,就彻底改变了孩子! 从兴趣出发 首先要引起孩子注意,于是,老师决定从女儿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将她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从而融入集体生活。但鉴于内向的孩子,往往语言理解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给出的指令都比较简单,变化尽量少。 比如,小女孩喜欢玩水管玩具,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便把教室的水管玩具都给她玩,并鼓励她与班上其他孩子分享游戏成果,不知不觉中,她越来越爱和小同学接触了。 及时肯定孩子 众所周知,老师的表扬和褒奖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不例外,反而更具意义,能够给孩子带来足够的自信心。所以,
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孩子被性侵犯,如何才能保证孩子遇到性侵犯时能够自我保护呢?给孩子开展适当的性教育是关键,3岁左右的宝宝正好进入“性蕾期”,应该怎样开展性教育呢? 1、性好奇 当孩子开始意识到有男女性别的不同之后,可能会产生好奇心,很想看看异性的生殖器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行为,不应该打骂孩子,否则女孩容易因此产生“性罪恶”的观念,成年后易出现性冷淡,男孩会产生逆反心理,成年后容易出现“窥阴癖”。 2、性骄傲 当男孩发现自己有一个“小鸡鸡”而女孩没有时,有些男孩会有意在大人面前“炫耀”,如在亲友面前把小便射得高高的,以显示自己有个“小鸡鸡”而骄傲。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也不应打骂,可平静而自然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