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的最奇妙的储蓄罐:同样是憨憨胖胖的小猪,里面盛装的一个是花花绿绿的零钞,另一个却是形状各异的纸条。征得主人的同意,我把手伸向纸条,打开来,是稚嫩的笔迹:“玩半小时电脑”、“吃一次肯德基”、“到大连看海”、“去云南旅行”等等。 我试问这些纸条的妙用,女主人含笑作答:“这是我们和儿子的约定:只要他除正常的作业以外另得十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小梦想:如每天玩半小时电脑,吃一次肯德基,或去一次公园;得五十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中等的梦想:如去漂流、骑马等等;如果得了一百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大的梦想,如去看海、距离远一点的旅行等等。去年他得了一百三十多个小红花,我们兑现承诺带他去了昆明,他激动的劲头就别提了,简直比中了头彩还美!一回到家就忙不迭地酝酿下一次梦想,每天都要写几张纸条投到里面。现在,这个罐子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平时是不准任何人动的。当然,学习的热情也
&nbs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小学时代养成这7个好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1.独立规划时间的习惯 规划、利用时间是一种能力,不能等上了中学再培养,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规划时间的习惯,例如:周日一天14个小时,让孩子以小时为单位自己划分、安排,想要做哪些事、各约需要多少时间等,然后鼓励、协助孩子去完成他的时间规划。这样一项简单的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2.制定计划的习惯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基本功,需要从小培养,要启发、引导孩子设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自己想要达成的心愿、想法、目标,例如:暑假两个月,想要做成哪些事情,如何分步骤去做;新学期开始了,想要取得哪些变化、怎样一步步去实现。 3.收拾整理的习惯 能够定期、主动地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百宝箱是一种非常棒的习惯
手机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使用手机成瘾甚至无手机恐惧症。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沉溺手机或许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七成父母进餐时使用手机 波士顿医疗中心行为儿科学专家珍妮·拉德斯基带领研究小组观察带小孩在快餐店就餐的父母。为保证研究对象不受外界干扰,观察秘密进行且研究人员与观察对象保持一定距离。 研究小组共观察了55位父母,他们的小孩年龄均低于10岁。研究人员依照父母进餐过程中接触手机的程度,从把手机放在桌上不用到进餐时从始至终使用手机,分为5档,对照观察他们小孩当时的行为表现。 统计显示,三分之一的父母在进餐过程中不时使用手机;73%的父母进餐过程中至少使用一次手机;超过15%的父母在进餐过程接近尾声时使用手机,而此时孩子仍在进食。 孩子因父母关注手机而不安 拉德斯基等人的研究显示,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
孩子不自信是怎么造成的?你家孩子自信吗?如果孩子不自信,家长该如何反省自己?接下来看看这些行为,家长是不是对孩子做了? 最近,有家长说孩子老师特意打电话告诉他,他家孩子在学校不爱与人交流,有点孤僻,担心是自闭症,这让她有点慌,急忙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最后心理医生说这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这位家长才开始反思说自己平时对孩子太严格,不容的有半点差错,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要受到惩罚,结果造成孩子极度缺乏自信。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家长才改变了自己的做法,果然这个孩子也逐渐变得活泼起来,慢慢地融入集体,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开心的玩耍。 事后这位家长十分后悔,要知道孩子自卑会对其成长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甚至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请务必停止这些愚蠢的行为! 1、父母常抱怨家里经济不景气,开销要十分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的甚至对孩子过分地溺爱和迁就,这样的爱是不健康的。要知道,父母的爱并不是越泛滥、越无私就越好,把握好尺度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一、摆正孩子的位置 孩子是家庭中最年幼的一员,家人给予其关爱和照顾是应该的,但是,孩子在享受这种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付出责任和义务,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拾自己的房间,培养其条理性……这些也都是对孩子的爱,会让他们在日后的成长中受益无穷。 二、不盲目迁就孩子 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如果是正当的需要,可以给予适当的满足;如果是无理的要求,就应当和蔼地拒绝,坚决抑制。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迁就顺从,这样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以后会更难管理。 三、可以适当
孩子就是不听话,十有八九是你说话的方式出了点问题。让我们来看看12个场景,你就知道以前曾说出的话是如何没有“含金量”,一起再来学学和孩子沟通的新技能! 场景 1 马上就要出门了,孩子还抱着自己最心爱的玩具熊不肯放手…… (左图)这样说会伤孩子:“我不是早就说过了,不要再玩玩具熊了吗!” (右图)这样说会更好:“我知道你想要再多玩一会儿,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马上出发去看奶奶了哦。”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肯定孩子的感受,直接描述问题 孩子的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但是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可以直接把问题描述出来,而不去谈“你干了什么”,会让孩子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并着手解决。 场景 2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眼泪汪汪停不下来…… (左图)
我常听老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从一个屁孩的状态就判断孩子以后的未来有点武断。但既然是大家都常挂在嘴边的话,那说明也有一定的道理。 三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大部分的性格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所以当孩子在这个阶段有以下行为时,为了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的人生走向,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 内向 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家的宝宝特别安静内向,有客人来也不主动打招呼,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游戏也从不主动参与,有这些表现就说明你家孩子比较内向。 内向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这样的孩子每天活在自己的安全区域内,不愿意接触外界。他们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内向,不善于表现的的孩子步入社会很
这几天,经常听到群里的妈妈们吐槽: 团团妈: 每次家里来生人,让孩子叫叔叔、阿姨,可是怎么都不叫,总是躲在我的身后,露出一个脑袋警惕地盯着陌生人看。原本什么话都会说,现在瞬间变成了小哑巴。 小优妈: 对呀,我儿子也是,朋友到家里玩,谁知原本在家里吆五喝六的小霸王,一下子变成了安静的小绵羊。永远黏着妈妈,一步都不肯走远。 不知道您家的孩子“认生、敏感、胆小、害羞”吗? 家长们这时候往往会责备孩子,会认为这样自己很没有面子,认为孩子不成气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究竟为什么会不自信? 孩子胆小害羞为什么? 把他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如果家长老是在孩子耳边说他不行,不如邻居家的谁谁谁厉害,时间久了,那他就真不行了! 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自己的
上午外语公开课,我陪着高高听课。热身游戏要家长和宝宝一起参与,高高不干,我只好自己上台热给他看。不时喊他一下:高高快来啊,来试试啊!高高一脸木然的坐着就是不愿动。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积极的参与,高高却走过来哭起来了,我说怎么了,高高却对我发火说,谁让你叫我参加游戏的?我就不干!游戏已经结束了啊,不叫你参加了,好好上课吧。怎么说都没有用,高高就是唧唧歪歪流着泪的站在我身边,对老师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我心里的火已经窜起来了,这不是无理取闹嘛。这两年,凡是有我陪的公开课他都是不合作,幼儿园的如此,乐高试听课也是如此,有一年的元旦晚会也是如此,百般劝说没有用,简直是非暴力不合作。那一刻我的火噌噌的,再也按捺不住,因为有我在你就这么不配合吗?那我走吧!于是站起来离开教室。高高意识到我是来真的了,跟我一起来到教室外,不让我走,大声的喊着,妈妈!妈妈!我冷冷的说,你冷静一下,进
周末去公园玩,看到一个妈妈指着水上的几块木板搭的桥,对自家娃说让他过去试一试,目测孩子不超过6岁,当时孩子不去,宝妈就说他一点老爷们的样都没有,结果孩子说“人家明明还是小男生” 作为路人甲的我爆笑了。 好可爱的男孩子,尤其是这情商甩小编几条街呀,估计这孩子长大后也是很有能力的。据研究表明,五岁时能体察到他人情感的儿童,以后也很少会在行为或学习方面出问题。因为要理解别人的意图,首先就要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虽说五、六岁是培养孩子情商的最佳时期,但如果你家孩子在五岁前就可以表现出这些特征,就说明他情商很高。 懂得体谅父母 柔柔快两岁时,和邻居小姐姐逛完商场等车,小姐姐要坐门口那种可以升起的小飞机。宝妈说:大中午的天太热,赶紧回家。柔柔就说:太热了,飞机烫,妈妈坐了受伤谁来照顾柔柔,柔柔心疼,柔柔不坐,快回家睡觉觉吧! 遇到这么会心
孩子受了委屈怎么办 1、让孩子把所受的委屈和不快宣泄出来 此时,只要孩子的言行不过分,父母就应该接受,并允许孩子适度哭闹。之后,好好安慰孩子,设法使他们的情绪在爆发后逐渐恢复平复。 但安抚孩子并不等同于无条件顺从孩子。此时,父母如果毫无原则的一味迁就孩子,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等孩子的情绪平静后,父母可让孩子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孩子主动述说,当他们提及自己的感受时,鼓励其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仔细聆听后,父母应心平气和的从其他人的角度设几个问题问孩子,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底线 孩子能够将不快宣泄出来,是件好事。但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则不应无条件地顺从他。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他设立“疆界”,规范他的行为。无论孩子怎样闹,父母都耐心地陪伴他,温
案例1 一个三岁的女孩,经常表现出追求完美,或者很执拗的情况。比如:妈妈帮她剪纸,线不是按照她想的那样剪了就大哭,要求要贴回去重剪。还有,饭菜必须分开放两个碗里,而且碗离她的距离也有固定的要求,达不到满意的要求又会大哭,类似的情况每天都要上演很多次,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候忍不住大声呵斥孩子,最后,孩子的哭闹和妈妈的行为引燃了爸爸的怒火,一场家庭矛盾就此拉开了帷幕。也许这样的情景您并不陌生,也许您也正在为此而烦恼。那么,先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是的,也许您已经猜到,这个三岁的孩子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也叫做执拗期,执拗行为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的。当父母通过进一步对敏感期的了解,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解释,并且知道自己孩子的这些“问题”是很多孩子都会要经历的,这时更多父母的心情会放松很多,态度上自然也更加从容和有耐心。我们可以体
常常发脾气 女人嘛,你们都懂的,发起飙来如猛虎,温柔起来像小猫。只要你别触犯我的原则,我永远给你好脸色。而我的原则就是——一切看心情。 但是,在孕期随便发脾气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当准麻麻们发脾气时,心脏速率和血压会急速上升,荷尔蒙肾上腺素被释放,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使子宫的供氧量减少,从而严重影响胎宝宝的血液供应。 除了对胎宝宝的健康在造成不良影响以外,还会使宝宝出生后的性格也受到影响。孕期卫生保健学家Miriam Stoppard博士的研究表明,由于胎儿是通过妈妈来感知这个世界的,所以准麻麻在孕期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宝宝今后的性格造成影响。如果准麻麻在孕期经常情绪波动较大,会使体内环境发生变化,而宝宝会直接受到影响。 有的宝宝出生后很爱哭闹,而有的宝宝就会比较安静。所以,麻麻们如果希望自己的宝宝出生后不要成为一个“小霸王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而情商在交际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那么宝宝睡醒后决定情商高低的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妈妈都说,自从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时间都是属于他们的,特别是在他们还很小的那个时候。 婴幼儿这一时期,他们特别能睡,但是并不是属于大人那样一觉就是持续的睡眠,而是间断性的睡眠,断断续续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睡眠循环。 这种循环周期大概是二至三个小时,有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四到五个小时,这个因人而异,但是相同的就是睡眠时间不长。尽管是不太长的睡眠,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是睡满的状态了。 不知道妈妈们是否有注意过孩子睡醒时的样子呢?多数情况下,孩子醒来会有两种常见的状态:一是哭闹不止,他们都要等妈妈来哄之后,才会慢慢停歇;二是安静等待,他们醒来不会闹,而是睁大眼睛自己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显得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师说她避免女儿早恋的方法和经过: 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她就开始预防女儿早恋,问女儿有没有人给她送情书? 女儿说没有,她就鄙视加嫌弃的说:“你很搓哦,连情书都没收到过。”这样女儿收到情书的时候就会炫耀不会隐藏。 等女儿收到情书拿给她看的时候,她就看着大同小异的情书套路跟女儿说:“这个男生不行,情书都是抄的,不信上网百度。” 或是嫌弃男生写的情书狗屁不通,要么字迹难看,否定所有男生,让女儿觉得他们都不好,便不会接受了。 还不断举例强调早恋是多么不好的行为,女儿不仅没有早恋,还劝分了很多早恋的同学。这位妈妈很是沾沾自喜。 看完我觉得很可悲,妈妈为了不让女儿早恋,激将、挖苦、打击...用尽心计的证明喜欢女儿的人都很差劲。 当女儿有一天得知真相,你觉得她是会感激父母用心良苦还是伤心最亲近的人
有些父母的性别教育多落后,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我在网上认识一位宝妈,她说自己早年在厂里的车间工作,包吃住,但可想而知,吃住的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住宿。 这位宝妈告诉我,职工宿舍提供的是上下床,而且管理还很混乱,职工家属可以随便进出、住宿。 宝妈有位女同事,离异,带着十岁大的女儿,小姑娘也跟着妈妈住进了职工宿舍。不久,同事就认识了大自己几岁的单身男子,并与之谈恋爱。 然后,这男子也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女同事宿舍,就这样形成了尴尬的“一家三口”——女儿睡上铺,妈妈和“爸爸”睡下铺(还是在露胳膊露腿的夏天)。 这还不算完,宝妈告诉我,同事并没觉得不妥,她女儿也没有意识到不对。 直到有一次,女孩误进了男厕所(还好当时厕所没人),被妈妈教训要有男女性别意识,孩子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什么啊,叔叔不也和咱们一起住吗?” 不敢相
幼小的孩子学习做家务,重在获得初步的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成就感,而不是天天去干多少活。这些最初的技能和兴趣,是孩子将来能够形成正常生活能力的酵母。 只要让孩子做家务的方法对,不但能让眼前的事情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还能暗暗地滋养孩子的好品格,并使这好品格迁移。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我们培养孩子做家务,能养成习惯当然好,没有习惯也没关系。学会干,有些兴趣更重要。孩子小时候对家务感觉新鲜,所以有些兴趣,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时机多锻炼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干一些家务;长大了,可以用一起做家务,边做边聊天的方式带动孩子。 昨天晚上带女儿出去玩,回到家已经9点多了。女儿玩得满身汗,她说先洗澡,清爽了不烦躁才好写作业。她在卫生间看到我准备要洗书包,就说她想自己洗书包。我想如果再让她洗书包,肯定会用很多时间,她可还没写完作业
现在有些孩子显得特别脆弱,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教育方式,因为这可能使孩子脆弱的根源。 1、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 2、过分夸奖: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3、总想孩子赢:有些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只能赢不能输,对日后的成长没有帮助。 4、包办替代:正常情况下,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还有些孩子要自己穿衣裤、穿鞋袜、帮忙叠衣物、收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动手做事的敏感表现,聪明的家长会很乐意配合。但相当多家长忍不住包办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