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诺瓦克(Lev Novak)是美国波士顿一名小学老师,并曾担任三年课后辅导教师。 他常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取笑打闹,有时候这些打闹演变成霸凌,或成为同侪间的耳语造成排挤。 预防或阻止孩子间的霸凌问题,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诺瓦克认为美国校园普遍实施的“零容忍政策”并不总能见效,他近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提出阻止孩子霸凌行为的七个建议。 1.避免陈腔滥调 孩子的道德观还没成型,泛泛一句“不可以欺负别人”对他们不起作用,校园里“禁止霸凌”的标语效果也很有限。诚恳的谈话,具体的名字、事件、情况,才能引导孩子反省。每有霸凌事件发生时,要具体地跟孩子谈当时的情况。 2.记住霸凌的目的 大家必须从孩子的观点去了解霸凌的行为。对许多孩子而言,霸凌是一种寻求肯定的行为。很多孩子霸凌别人,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很酷;但
网上一组奶奶带着全身只穿一条短裤的小女孩坐地铁的图片,让吃瓜群众们炸了锅。有人说:“多少给孩子穿个短袖啊,毕竟是女孩子。”也有人说:“这位奶奶一定不知道‘恋童癖’”吧! 还有人说:“说了不要让老人带孩子不要让老人带孩子,看吧!” 虽然也有少部分人表示,这种情况算不了什么,自己老家农村小女孩都是这样。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穿一条短裤的小女孩,并不是在农村,也不是在自己家中,而是在地铁这样的公共场合。 所以,这样的做法无论是从小女孩自身安全角度,还是从公共场所文明的角度,都非常不妥。 这个小女孩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豪放”过一回。 大约也是像女孩这般大的时候,那时我家住在妈妈单位招待所的宿舍,夏天因为停水没办法洗澡,妈妈就带我去公共的卫生间洗。 老式的招待所,男女厕所都会共用一个洗漱空间
宝宝由于嫉妒而引发了生气的情绪,就是告诉你他需要安慰和更多的爱。宝宝会为了满足个人需要而改变情绪表达,并夸大真实的感受,如果父母没有理解宝宝的感受,往往会对宝宝的愤怒感到困惑,甚至严厉地教训宝宝,或对他置之不理,这将更加剧宝宝的焦虑和不安。 宝宝的嫉妒有特点 外露、攻击加破坏 幼儿嫉妒情绪发作时,不会像大人那样控制和掩饰,会直接表露自己不高兴的情感,并不考虑场合及后果。比如:当爸爸夸邻居的小朋友聪明漂亮时,宝宝会裂开嘴哭,表示不满。大一些的幼儿嫉妒时,有的还具有攻击性和玻坏性。例如:老师表扬明明上课守纪律,淘气的大宝就在后面捅明明一拳,把他招哭了。又如:妈妈不给小敏买她喜欢的画书,小敏看到甜甜在看那样的画书就去要,甜甜不给,她趁甜甜不注意时把书撕了个大口子。这不都说明了幼儿嫉妒时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吗? 三种情况下宝宝会嫉妒 一、只表扬宝宝的好 表扬当然
睡姿一:蜷缩睡 侧卧,小手小腿蜷成一个团,类似胎儿在母亲身体中的姿势。采取此睡姿的宝宝外表强悍但内心敏感,初识陌生人时可能会害羞,但很快就会恢复自在。一般来说,这种睡姿的宝宝多是缺乏安全感,比较软弱,他们独立意识不强,对某一熟悉的人物或环境总是有着极强的依赖心理,比较感性,逻辑思维稍差,困难面前大多习惯逃避。 睡姿二:趴着睡 面朝下趴着睡,脸转向一侧,两手放在枕头旁边。采取这类睡姿的宝宝多半喜欢热闹,胆子大,实际脸皮很薄,自尊心很强。他们不喜欢被人批评,自我保护意识强,在和人交往时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是特别内向。 睡姿三:摆“大”字状 脸朝上仰着睡,手脚伸开呈大字形。采用这种睡姿的宝宝未来可能会呈现出两种性格,一类是对自己的状况非常乐观和自信,他们待人接物热情、开放。心理藏的东西不多,有什么说什么
性格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可能不起眼,却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开发,甚至长大后的发展喔。以下八个不良习惯,可能会使孩子变笨喔。 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少言寡语 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
1.不给予肯定 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他们总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肯定。当孩子取得一定成就时,他们常常会想要跟家长分享,以此得到家长的肯定。然而,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小成就却不大感兴趣,这对孩子的打击十分的大。久而久之,家长的敷衍会使孩子变得逐渐自卑。因此,尽管孩子的成就非常的小,甚至只是一朵小红花,家长也应该适当的给予鼓励。 2.八卦孩子的日常 很多家长会时常聚在一起八卦孩子的日常,甚至孩子一些尴尬的小事也会被提起。这样的做法事实上会使得孩子十分的反感,严重时候还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家长时常在孩子的面前八卦评价他人,孩子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会受到影响,以至于日后也爱八卦闲事,搬弄是非。 3.拿孩子与他人做比较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强项,家长切勿经常拿孩子与他人做比较。
对于孩子的行为,父母真是又爱又恨。但是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勇敢探索,宝宝的哪些行为,父母应该制止,哪些行为应该让宝宝放胆去尝试呢? 妈妈最希望宝宝做的事 * 多吃点饭 * 妈妈家务的时候能够自己玩 * 一直熟睡到天亮 * 把弄乱的玩具收拾起来 * 多多地笑 妈妈最不希望宝宝做的事 * 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 * 吃书或纸巾 * 离电视太近 * 半夜不睡,哭 * 边吃边玩 妈妈最希望宝宝做的事 * 多吃点饭 * 妈妈家务的时候能够自己玩 * 一直熟睡到天亮 * 把弄乱的玩具收拾起来 * 多多地笑 妈妈最不希望宝宝做的事 * 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 * 吃书或纸巾 * 离电视太近 * 半夜不睡,哭 * 边吃边玩 做父母挺不容易的,阻止多了,怕影响好
宝宝到了七个月左右,牙齿开始长出来,就喜欢咬东西。宝宝乱咬东西,父母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及时纠正喔。 宝宝7个月大时爱咬东西,除了是长牙的缘故外,还有就是对这个世界比较好奇,因此总会把东西咬上一口,孩子是靠嘴来认识世界的,这是属于正常现象。 问题一: 我家小宝7个多月了,从小就爱咬东西,现在是越来越严重了。不仅喜欢把手放嘴里,现在是抓着什么都往嘴里放,咬紧了,还用力的拽,什么都要啃啃才罢休,我真担心她嘴里的两颗小牙拽掉了怎么办? 专家点评:宝宝正处于长牙时期,需要有东西咬着才好受些,牙期的宝宝会出现流口水和咬东西的情况,可以给其补充点磨牙的食物,如磨牙饼干,磨牙棒等。 问题二:我家宝宝吃饭不停地咬勺子、睡觉就咬被子,要不就吃手,遇到这种情况我看到一次就打他的小手,屡犯就打嘴,刚开始还有效果,可过了一阵子宝宝又犯了。有什么办法才能改掉这个习惯? 专家点评:父母打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不听话甚至叛逆的情况。那么孩子叛逆不听话是怎么回事?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几件事是禁忌。父母做的不好,很可能就会把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渊。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尽量避免这几种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只有如此,教育孩子时才会更有成效,孩子也才会不叛逆。 教育孩子时,父母意见不统一 教育孩子时,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妈妈说不可以,爸爸说可以。如果宝妈宝爸总是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统一,不仅很难教育好孩子,还会让孩子变得很叛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聪明的做法是事先先统一好战线,教育孩子时意见一致,这样孩子就会乖乖的听话。有些孩子调皮,甚至故意利用爸妈的意见分歧为自己的贪玩找借口。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 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孩子时观点不一致,还会彼此抱怨争吵,这
大多数的宝宝在生活中有些坏习惯,表面上看似很小,但是父母是不能忽视的,这些坏习惯一旦长久的保持下去就很难改正了,更加会为影响宝宝以后的生活。所以父母要特别留意一下宝宝在日常中是否有以下习惯: 1、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给宝宝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宝宝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说的话。如果这种习惯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尽量不要远距离跟宝宝说话,走到宝宝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说话的时候,要求宝宝看着你,并要有所反应。 2、夸大事实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宝宝在别的宝宝面前吹牛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尽早扼杀在摇篮里。或许很多父母会感觉夸张了点,但是如果宝宝发现说大话会令自己感觉舒服一点,他很快就会养成经常讲大话的习惯和推卸责任等。 当宝宝撒谎的时候,
生活中有些父母容易混淆两者的概念,把任性误解为个性,孩子不守纪律,不讲道理,还觉得高兴,认为孩子有个性,加以肯定,乃至给予赞美。这样会使得孩子在个性与任性中陷入迷茫,分不清是与非,在学校和家中,全由着性子来,有了缺点,父母讲不得,老师说不得,稍受一点委屈,就接受不了。 把任性当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过分顽皮、无理要求加以怂恿,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或是以不正常的心态看孩子,把孩子的缺点也看成是优点,孩子越是任性,就越是感到得意,觉得孩子有个性、有出息。溺爱和不良的心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今后做人都会产生一定误导。 未成年孩子由于思想的不成熟性,对很多事物难以辨别,分不清是非。但作为父母还是应当多加教育、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将
孩子成长期间,作为父母的我们自然都希望孩子能够越长越漂亮。那么问题来了,会让孩子越来越丑的坏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几个月前看着还眉清目秀的孩子,现在却“越来越丑”了,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这么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变丑”,从而影响了自己的颜值。到底是哪些“坏习惯”?接下来就要给大家讲到了。 坐姿、走姿不正确 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不良的坐姿和走姿,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其驼背。而驼背的人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头部向前伸,双肩耷拉着,身形有稍许的歪斜。即使有一个漂亮的脸袋,配上这样一副身体,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别人看见你,就会觉得你很没精神,总之就是很不美观。为了不让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纠正他的坐姿和走姿,比如不能趴在桌子上写字,坐下的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到3个月左右时宝宝就会出现发笑反应,只要醒着,一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画片与玩具时,就会高兴地笑起来,嘴里呵呵地叫,又抡胳膊又蹬腿,可谓手舞足蹈。另外,当他吃饱睡足,精神状态良好时,尽管无外界刺激,也会自动发出微笑。前一种笑被称为“天真快乐效应”,后一种则被称为“无人自笑”。 笑是宝宝健康的保障 由衷的笑有益身心,能刺激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预防感冒等许多病症的发生;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高抗病激素水平,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宝宝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专家们说,快乐的宝宝都有同样的特点,比如:开朗乐观,有自制力,而且非常自信。 当宝宝吃饱睡足,精神状态良好时,尽管无外界刺激,也会自动发出微笑。前一种笑被称为“天真快乐效应&rdq
相信看到题目,大家肯定会觉得:菜妈你怎么污?!你的节操呢?嗯没错,今天的这个话题,确实尺度有点大,但却是宝妈们育儿路上的必须思考的一件事:当宝宝爱上玩小鸡鸡,我该怎么办? 看完可能会被颠覆三观哦...... 天呐!我的孩子居然... 我还清楚的记得,我家第一次发生这个尴尬的场面,那是在毛头5个多月的某天,我给他洗澡的时候,他的小手突然准确的揪住某物,使劲的拉扯,活像抻面条一样,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东东弹性原来这么大…… 惊恐之余,我满脸黑线的把小手拉开,毛头却执着的要去揪回来,在我一再阻拦之后,他居然大哭起来,好像我不给他玩一件很好玩的玩具。 然后这种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一直到毛头摘掉尿布之后,情况开始有点失控,有时我在厨房做事情,发现毛头半天没动静,一进屋看见他四仰八叉的躺在那里,满脸坦然的把手伸进裤子里揉啊揉…… 最要命的是有时候他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玲阿姨平息了一下,向妈妈娓娓道来。原来是自己正值语言爆发期的儿子LL,近来是粗话连篇,张口闭口都是骂人的脏话或诅咒的话语,玲阿姨为此很头疼的同时,也对LL充满了失望。了解了大概情况,电话中不便长篇大论,于是妈妈干脆约了玲阿姨来家里play date,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同时,妈妈也帮玲阿姨分析这“粗话”连篇背后的原因以及分享积极的对策。 (注:玲阿姨家的LL比明明小10天,准备6月份开始上幼儿园,因此目前生活的环境就是家庭,接触最多的人也就是爸爸和妈妈。) 真正原因:妈妈与玲阿姨坐下来仔细探讨LL“粗话”的真正始末,其实这也是小朋友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成长所要经历的众多敏感期之一。小朋友“粗话”不断,并不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而且“粗话”从他们口中说出来,已经不再是真正的粗话,因此这也是标题中妈妈将“粗话”二字加了引号
宝宝是个急性子,一不合心意瞬间“爆炸”,这种性格,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是十分不利的,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如何教育急性子的宝宝呢?一起来看看。 孩子长到3、4岁时,就开始显现其个性特征了。有的孩子做事麻利,聪明伶俐,却缺乏耐心,像小兔子一样;有的孩子慢慢吞吞、坚持性强,像按部就班的小乌龟,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展开不同的教育。 急脾气——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孩子一般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时,能明显表现出敏捷和灵活的特点,并能从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耐力。 兔宝宝做事一般不能持久,比如玩玩具总是玩一个丢一个,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一旦有什么声响,便能很快将他们吸引过去。在和小伙伴们相处时,他们也大多表现出不合群或好斗等不良倾向。 对于这类急性子的孩子,如果不用心调教
宝宝喜欢玩,玩游戏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和大脑,也可以让宝宝的身体发展更加的健康,那么,锻炼宝宝行为游戏有哪些呢? 锻炼宝宝行为游戏有哪些 看看里面是什么? 纸或纸袋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好玩的玩具。如果宝宝玩腻了现有的玩具,先不必再买新玩具,可以试着将纸盒玩具组合起来。用纸将玩具包着,弄出沙沙声给宝宝看,然后把开口放在宝宝面前,引诱宝宝打开包装纸。 搔小屁股 让宝宝趴着,如果宝宝撑起双脚看似要爬行的样子,就将宝宝的手贴在地板上,将腿弯曲,让宝宝采取爬行的姿势。如果手的力量太弱而无法撑起身体,妈妈可扶着宝宝的腹部。等宝宝会用四肢撑起身体时,妈妈可在宝宝小屁股后面瘙痒,宝宝会自动向前进。 在爸爸肚子上爬 爸爸先躺好,然后将宝宝放在肚子上,让宝宝趴好,并将手和脚调整成容易爬行的姿势,让宝宝练习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nbs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年龄尚小的孩子,走路或跑闹时,不小心摔倒了,哇哇大哭。 家长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立即抱起来,为了安慰孩子,快速止住哭泣,一边变着法哄,一边佯装生气的样子惩罚“肇事”的地板或者板凳等障碍物,安稳孩子:妈妈已经帮你打它了,它再也不敢欺负宝宝了。 于是,孩子像得到了莫大的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屡试不爽。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家长们也接触学习了不同的育儿理念,育儿观也随之改变。 就拿孩子摔倒扶不扶这件事来说,有些家长的做法就完全区别于过往的育儿理念。 之前和位年轻的95后妈妈聊天,她家孩子小时磕磕碰碰的事情经常发生,每次孩子磕碰摔倒的时候,作为妈妈,她并没有大惊小怪或是惩罚“肇事者”。 而是分情况对待,如果没什么大问题,磕破流血之类,就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先安慰孩子,叮嘱注意安全,等孩子情
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应该是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然而,父母头脑里一定要有一根弦——更重要的是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真正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会更自信,对环境、对未来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独立性不是父母主观的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从一两岁有了自我意识便开始了。 孩子已经迈出了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作为父母,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 放开你的手 似乎大家都知道一条生活定律:但凡妈妈不能干,她养出的儿女大多能干。我的一个儿时好友即是如此,她妈妈是那种能把任何一件家务事都做得一塌糊涂的人,而她上小学就会做饭,从初中到大学,所有的毛衣都是自己亲手织的。她说没办法,不自己做就什么都没有,都是妈妈“逼”出来的。 好友现在开着一家公司,她的每一步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还有个朋友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