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遍情况来分析,传统的管教孩子方式不但效果不大,反而会破坏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可能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抗拒和逆反。其实,家长管教孩子也需讲求方法,下面这8对8错也许能帮您避免管教孩子的误区。 NO.1 放弃得太快 不耐烦的家长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实施他们的策略。但是你必须坚持你的计划直到看到了提高。有专家认为,不良的行为至少需要21天才能有所改善。使用一个日程表记录下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改正的进程。 NO.2 长篇说教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明确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请把球放在外面。”或“把你的碗放到水槽里。”一位母亲说当她停止用问句来表达要求后,她的女儿表现得更加顺从听话了。现在,她不再询问女儿“你准备好可以走了吗”,而是直接命令“该走了。说再见吧。&rdqu
宝宝6个月时,已能做到眼手协调,手的动作有了方向性和有了目的性。宝宝非常乐于触摸和抓住一切东西,用手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光滑程度等各种属性。 宝宝就是这样逐渐了解外界事物的。知道了这点,父母何不为宝宝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呢? (1)为宝宝提供玩具。从6个月到1岁,不断给宝宝提供的玩具,并且逐渐增加玩具的复杂程度。 (2)让宝宝有很多机会观察大人用手。第一年的最后几个月,是宝宝越来越愿意模仿,也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大人可以因势利导,用动作教他拧下盖子、用线穿小圆圈、推玩具车或泼水等,经过模仿、理解、实践,使宝宝的双手越来越灵巧。
对婴儿的吮手行为,应当给予理解。《婴儿发展与保育》一书中专门讲到婴儿有一种手放到嘴里的本能特征。有研究证明: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吃指头,吃大拇指其实是一种婴儿自我安慰的健康的习惯。弗洛伊德认为:在婴儿期,吃的活动是使婴儿得到满足的最主要的根源,这年龄阶段正处于口唇快感期。如果口唇吮吸需要得不到必要的满足,就会影响婴儿身心的发展,以至影响他的情绪,使他变得不是暴躁,便是消沉。 还有人认为婴儿期吮手指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新生儿出生时,由于大脑皮质尚未发育成熟,他们还不能指挥自己的小手,到了2-3个月大时,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婴儿不仅出现了看手的动作,而且还出现了吮吸大拇指的灵活动作,这标志着婴儿心理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并不是一种可怕的行为,而应理解为是正常行为。这是婴儿从吮吸手指中,获得某种快感,即使母亲不在身边,吃不到奶头他也能从中得到安慰。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和反对。
你家里的宝宝是不是经常脾气暴躁就爱乱扔东西?他是不是经常搞破坏让作为父母的你头痛不堪?其实,宝宝“搞破坏”并不是他们的错,孩子搞破坏的行为,是有原因的。 宝宝“搞破坏”不是他的错 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你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童话故事书,准备和爱子爱女好好分享感人的、有启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美丽童话的时候,宝宝却突然“唰”的一声把书撕成两半了;你满心期待地拿回一个变形金刚,打算给他一个惊喜,等待着他“哇”的一声扑向你表达感谢的时候,宝宝却“啪”的一声用满地碎片打破了你的幻想。此情此景,你一定火冒三丈了吧,但是还是要劝你发火之前冷静一下,这些并不都是宝宝的错哦! 宝宝“搞破坏” 是因为不需要 孩子的身心成长自有他的一套规律,有
活跃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与爱心的儿童能更经常地与人合作;而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的儿童往往不善于与人合作。那么,影响孩子合作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 第一方面是家庭因素 由于早期的成长环境中缺少合作伙伴,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唤醒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方面是个性因素 安德森(Anderson)发现智力水平中等幼儿的合作水平明显高于低智商与高智商幼儿。还有研究者发现,在18个月到5岁的幼儿中,更有能力在游戏中运用符号的个体也更有能力采用合作的方式解决人际冲突,即比较、分析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此外,马库斯(Marcus)发现活跃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与爱心的儿童能更经常地与人合作;而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的儿童往往不善于与人合作
教宝宝认识危险 宝宝很多危险行为的产生,和他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开的。与其限制宝宝的探索,不如放手给他尝试,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有了相应的练习,以后就安全多了! 场景扫描 宝宝走向饮水机,他正在努力地压“红色”的水笼头;宝宝的球掉到了楼梯下面,他正拉着栏杆挪动脚步,想下楼梯;您把宝宝放在床上,刚转身去厨房给他弄吃的,他就爬到了床边;宝宝无意中拉开了抽屉,正一拉一抽玩得高兴…… 或许您的宝宝曾发生过比这些还要危险的动作,您除了要尽可能地改善生活环境的安全性,还能做什么呢?那就是教宝宝———认识危险! 认识“高” 您故意把孩子放在高约10~15厘米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应。大部分会爬的孩子会马上翻下来,没有特别害怕
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这是很多妈妈最近热议的话题。大多数的听话孩子长大以后都是平庸的,父母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的时候,应该注重这个问题。 父母就像是团队里的领队,孩子就是他们的员工。但一旦决策者弄错了,路走偏了,那么“员工”的人生也会发生偏离。 其实很多爸爸妈妈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的是脑子里的孩子。 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听话乖巧,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去接近或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 这是一个对孩子塑造和雕刻的过程。 01 孩子为什么会听话? 我们所说的听话,其实是一种掌控和服从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亲子关系中,爸爸妈妈就是掌控者,而孩子就是服从者。 孩子之所以会选择听话顺从,是因为人的两个本能,趋利和避害。 当我们用一些东西去诱惑,
有个别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长期无原则地顺应孩子不合理的饮食要求,导致孩子挑食、偏食。其结果是孩子得不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的合理营养,产生健康的两极分化: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这两者都存在着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 1、孩子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好,消化能力还很有限,一日三餐时间最好相对固定,不要一时饱一时饿。做妈妈的多一份辛劳,让孩子及时吃上饭,可以为孩子养成规律吃饭的习惯。 2、每天要吃早餐,早餐要营养充足,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并配有主食和蔬菜。午餐和晚餐要也要营养均衡。每餐尽量在家里吃,会相对清淡,卫生。少在外面吃,馆子的饭菜口味往往偏重。 3、食品要多样化,不可太单一,其中要常准备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大豆及其制品,为孩子身体的快速生长提供原料,让孩子健康成长。 4、鸡鸭鱼肉,瘦肉含有丰
孩子胆小懦弱怎么引导 孩子胆小懦弱对以后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改变这种心理特征,那么孩子胆小懦弱该怎么引导呢?一起来看看吧! 1.多制造和小伙伴接触的机会 小孩子都是天真的,在安全的环境,父母不要老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身边,应该多让孩子接触同龄人,养成喜欢和别人玩耍的习惯,通过交往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和好处,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将来与人相处的更融洽。 2.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 帮助孩子改掉胆小的心理,首要从孩子的内心做出改变。比如孩子害怕闪电、打雷,是因为不懂它其中的原理,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它是怎么产生的,孩子知道真相,也就不会觉得有那么可怕了。不论遇到什么事,站在孩子内心恐惧的角度出发,相信孩子可以跨越内心的那道门槛。 3.父母要多鼓励、少打击 孩子年龄小,不懂的还有很多,
宝宝撒谎的过程就是宝宝想象与创作的过程,这对培养宝宝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用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克服粗暴对待宝宝 当宝宝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们。这样不仅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起不到立竿见影改变宝宝撒谎行为的效果,相反还可能让宝宝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这次错误做点别的文章,既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行为开发宝宝的智力。比如,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宝宝的错误,温和地提醒宝宝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他们提出要求: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比如编一个自己想象的故事等。 二、给宝宝提供一个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 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有经常性的撒谎行为,妈妈一定要相信宝宝会改正错误,并可给宝宝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这样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那么怎样科学教育孩子做智慧父母呢?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科学教育孩子做智慧父母 智慧一 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 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
一个大约3 岁的小女孩,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观察她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 遍。所幸的是,周围都很安静,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这个女孩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我们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的表情。 这个小女孩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然而,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们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
穿袜子的步骤: 第一步,家长先将袜子卷至一半,仅剩下袜子前缘脚指头的部分,降低穿袜子的难度。 第二步,把袜子递给宝宝,然后让宝宝自己将袜子套在脚上。宝宝弯腰套袜子的过程可以让腰部和腿部肌肉得到锻炼,还可以训练手眼脚的协调性。 第三步,再由宝宝自己将袜子拉上,宝宝一般都会用力扯上去,小小的炫耀一下。拉扯袜子需要用到拇指和食指,锻炼了手指灵活性。 三步完成后,不管袜子位置是否很正确,必须用拥抱、鼓掌的方式来称赞宝宝,让他下次更有信心穿好袜子。
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遇到各种谎言。而现在许多小孩子都是谎话连篇。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爱撒谎该怎么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理解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 到了一定的年龄,大部分孩子都会用撒谎来掩盖事实。判断孩子撒谎这件事是否是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要取决于谎言的内容以及撒谎的频率。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语言能力不断发展,等到了3岁左右,孩子终于能够实现用语言来描述现实。一开始,孩子没想过欺骗周围的人。撒谎首先是源于一个发现:我居然能够拥有一些想法和做出一些行为来,而爸爸妈妈发现不了我的这些想法和行为。这是孩子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实现个性化。 这是一个虚构故事的年龄,孩子会编造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然后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这是真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故事编造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你无需担忧,这个过程是完全正常的,他能够让孩子自我
随着宝宝动作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有了学习自我服务并为家人服务的愿望和兴趣。例如,一旦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将勺子凹面装上食物,他就乐此不疲地练习自己刚刚掌握的这一技能。这正是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的契机。及时鼓励和培养宝宝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不仅能促进宝宝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宝宝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将会受益终生。 如何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呢?年轻的爸爸妈妈应掌握以下两个重点: (1)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 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这过程中学会适合1岁宝宝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生活技能,如洗脸、喝水等。 (2)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为宝宝创造条件,使宝宝有机会与成人.尤其是与同伴相处,学会处理与人、与事物的关系。 父母帮助孩子完成
孩子似乎都是自私的,有些时候他们的占有欲会致使他们出现一些很无理取闹的行为,一般这些行为有5大类,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呢?看看本文的支招。 表现1:总把玩具占为己有 案例:两岁的津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手多、用嘴少。见到别的小朋友 拿着他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声喊叫:“这是我的!”然后不由分说把小朋友推倒,夺回玩具。 分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给他一些时间。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岁时还是欺负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坚决制止,并一定要让他道歉。 提示: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3岁以后的孩子,还应指出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见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应及时予以鼓励。 表现2:口中常吐
活泼的孩子适合上什么兴趣班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项目,也需要学习者有不同的特质。那么活泼的孩子适合上什么兴趣班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芭蕾 1、特别需要学习的孩子:身体姿势不佳、脊柱发育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及内向的孩子。 2、学芭蕾的最适年龄:5岁左右。太小的孩子身体条件、对音乐节奏和韵律的理解都达不到训练要求,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和一些抽象的讲解。 二、瑜伽 1、特别需要学习的孩子:胃肠功能弱、柔韧性和协调性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散漫急躁的孩子。 2、学瑜伽的最适年龄:没有明确的适应年龄。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和父母一起练习“亲子瑜伽”。 三、游泳 1、特别需要学习的孩子:体力虚弱、身体协调能力差、肥胖以及急躁且缺乏自信心的孩子。
孩子出生后,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大脑会不断统合感觉、知觉和运动的协调。缺乏这种协调即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目前小家庭都市化的生活、长辈的溺爱使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减少了许多刺激的机会,如俯卧爬行的减少,缺乏必要的平衡控制能力训练等等。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父母,不让孩子在地上练习爬行,宁可自己抱着,生怕孩子爬行时弄脏手足或伤及身体。其实,爬行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潜能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在襁褓中时,其视听所及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发展与提高。 有人通过对学会爬和没有学会爬的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得少或不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 婴幼儿爬行
对待1岁“暴力”宝宝,爸爸妈妈们只有先知道他表现这个举动的背后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对孩子的“暴力”举动不做正确的指点的话,孩子将来极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孩子“暴力”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孩子也和大人同样,不会平白无故的发脾气,要是他咬了其他小朋友,一定有他自己的缘故。只是1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为自己解释。如今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得不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一、缺少的语言表达本领 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对1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没法和他人确立有效的沟通,于是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感情。 因而,下次当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明白孩子说什么时,一定要好好劝慰他,
关爸最近发现有很多爸爸妈妈会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宝宝只要一哭闹就哄孩子说“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一会儿给你买玩具”。然后孩子就记在心里,隔一会儿就会问怎么还不买,然后就又开始新一轮的哭闹。 而父母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妥协去买,二是批评训斥。但是无论哪种,要知道你已经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没有哭闹解决不了的事儿的心理,那么慢慢孩子会变得任性、自私。 其实不单上述那种情况,生活中还有四件父母做了可能会“毁掉”孩子的行为,而可怕的是,父母好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事情的严重性,只是觉得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儿。 无原则护着孩子现在一般家里就一个孩子,家长难免会多宠爱一些,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可是如果是无原则的宠爱、一位的护短,那么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小时候他可能乱动别人的东西、有不礼貌的行为等你不会当回事儿,可是长大后那些你舍不得管教的,总会有人替你管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