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爱情”
    童年“爱情”

    我一直以为我是独生子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但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他要和他喜欢的一个小女孩结婚。 有一天,我的儿子小米从幼儿园回来,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我摘了花送给艾艾,我还分给他吃我的点心,我对她可好了。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说,她只和凯凯结婚。”“妈妈,”小米苦恼地问我,“我怎么才能让艾艾喜欢我呢?” 一时间我不知所措,像突然进入了一片新的天地,面临一个想也不曾想过的难题。对面前这个还穿着卡通小内裤的罗密欧,我努力想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听到自己那还没

  • 怎样纠正孩子马虎大意
    怎样纠正孩子马虎大意

    真的是“小马虎”吗?   小路: 我外甥女这次区里的统考又考杂了。看来这孩子以后进大学是没什么指望了。   小郭: 那可不一定。得找她老师聊一聊,看问题出在哪里呀。   小路: 据说是这孩子太粗心,所以把许多简单的题目都想得太复杂,结果就错了。   小金: 是不是真的粗心呢?会不会是孩子根本不懂,所以才错的。   小路: 也可能吧。可我看她爸爸老是骂她粗心嘛。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对孩子的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批评是无济于事的,无法弄清孩子出错的真正原因。建议耐心一点,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1、 分析出错的原因:是马虎大意的错误还是“不懂”的错误。   2、 针对孩子的不同错误,制定不同的纠正措施。   如果是由于不懂造成的错误,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弱点,一个个帮助克服。如果是马虎大意的错误,首先要求孩子审好题,培养孩子认真思

  • 怎样对孩子进行性启蒙
    怎样对孩子进行性启蒙

      许多爸妈在孩子问及“性”方面的问题时都感到尴尬不已,不知如何回答,有的索性避而不谈。其实,性是美丽而圣洁的,对孩子的性启蒙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过程,不应该是刻板的照本宣科或缺乏感情色彩的说教,而应该自然些、美丽些、柔性些,多些真情,多些熏陶。   PART1: 不同家庭的心得   爸爸:毛毛爸,IT工程师   妈妈:毛毛妈,公司文员   孩子:毛毛,男孩,7岁,   上小学一年级   妹妹,2岁   毛毛家有点特殊,两个男生、两个女生在一个屋檐下共处,所以爸爸妈妈从小就告诉孩子们“男女有别”,最需要强调的是上厕所的问题,在外面的时候,如幼儿园、学校、公共场所,一定要认清男、女厕的标志,特别是毛毛,因为他是哥哥呀,要给妹妹作出好榜样;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无论是谁,上卫生间一定要关门,其他人再内急也要忍着。好在孩子们都比较遵守规则,从没出过什

  • 教家长应对孩子的开学焦虑
    教家长应对孩子的开学焦虑

     农历新年过后,学校开学在即,孩子们还十分留恋假期的生活,想起上学,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乐意,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胃痛、头痛等由“开学焦虑”引发的躯体症状。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常见“开学焦虑”有以下情况:有的孩子假期功课没做完,担心老师批评;有的孩子假期太舒服,睡眠、饮食都没规律,一想到开学马上要早起早睡就难受,谈到开学就发脾气,情绪易波动,同时还伴有腹痛、头痛、头晕等浑身不舒服,有些孩子甚至会睡不着觉、没胃口;某些多动症的孩子上学期间为了保障学习质量而服药,假期停药后生活没规律,行为问题非常突出。   面对孩子的“开学焦虑”,老师、家长及学生该怎么一起解决上学的畏难情绪,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去?   首先,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家长的这些情绪很容易使孩子的开学焦虑扩大化,例如经常询问孩子有关开学的问题,反而

  • 防止宝宝失控的12条妙计
    防止宝宝失控的12条妙计

      一旦失去控制,宝宝的胡闹就会令头痛的父母无所适从。如果恰好在公共场所,父母更是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既不想当众惩罚宝宝,又不想轻易放弃原则,于是,他们的头痛就会一再升级。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有效地控制自己呢?   宝宝为什么容易失去控制?   虽然父母为宝宝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则,但是宝宝常常会失去控制,无视规则的存在,给父母带来很多烦恼。尤其在公共场所,比如商场或者饭店,因为这些地方有太多诱惑宝宝或者让宝宝犯混的元素,要履行规则也就会遇到更多的阻力。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控制力也比较弱,所以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不喜欢的事情都会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时候,规则对他们来说就很容易失去它本该有的约束力了。   防止宝宝失去控制的12条妙计   1、了解宝宝能够控制的极限   每个宝宝的控制力都不太一样,有的宝宝能

  • 33个妙计,让宝宝不缺维生素ABC
    33个妙计,让宝宝不缺维生素ABC

      维生素A、B1、B2、C、D,都是宝贝不可缺少的常见维生素,一旦缺乏将会影响生长发育。由于维生素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更何况宝贝的胃肠道还很稚嫩,只能吃很少几种简单的辅食,但只要多晒太阳就不会缺乏,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维生素A、B1、B2、C主要存在于食物中,需要宝贝从食物中摄取。怎样让宝贝从饮食中摄取到这些维生素?这里面有很多学问,以下这33个妙计会让宝贝体内不缺这些维生素。  防缺维生素A的妙计   1、孕妈咪应从孕期开始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哺乳妈咪也应注意从食物中摄取,这样可避免体内缺乏维生素A,间接影响宝贝。   2、多给宝贝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注意在宝贝的食谱里多安排这些食物。  3、虽然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维生素A,但植物性食物中却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它可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多给宝贝吃富含胡萝卜素的绿色蔬菜

  • 夜游症
    夜游症

    夜游症  夜游症过去之所以称“梦游症”,是因为以往认为,夜游发作时人正在做梦。其实不然,近年,夜游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  夜游症患儿可兼有夜惊或遗尿,这三者都是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可能具有类似的病理机制,但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三者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而夜游症可能是在深睡状态中,大脑呈部分觉醒时所出现的一种运动。  夜游症对孩子的健康没有什么不利影响,一般无须特殊治疗。但家长必须注意加强保护,防止发生意外。如房间内不宜放置危险物品,不宜生火,门窗要加锁等。如发现夜游症发作的患儿已走出门外,家长可将孩子牵回家中,使其到床上,让他继续睡觉。不要强行叫醒夜游症发作的孩子,因为强行唤醒孩子可能会使孩子出现更炎

  • 可爱的宝贝好奇性问题
    可爱的宝贝好奇性问题

      大人们的很多事情都让孩子摸不着头脑,比如妈妈说“张阿姨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在睡觉”这件事。他们会好奇:“宝宝在肚子里做什么?”“宝宝能从肚脐眼往外看吗?”“宝宝怎么从肚子里爬出来呢?”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们该怎样把握分寸呢?   经典提问1:   “宝宝在肚子里面有玩具吗?”   ·推荐答案:   当然有了,比如说他从他妈妈那里获得营养用的“胶皮管”——脐带。他有的时候抓住脐带玩,有的时候只是数数自己的手指头。因为宝宝太小了,所以不需要更多的玩具。   ·贴心提示:   其实胎儿在肚子里的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跟小孩子没有必要说太多,以免引起他的丰富联想。只告诉他笼统的概念就可以了。   经典提问2:   “宝宝是不是整天在睡觉?”   ·推荐答案:   不是。他就像我们一样,有时候睡觉,有时候醒着。阿姨睡觉的时候他可能会醒着,白天的时候他也会睡得

  • 用理解为幼儿搭建有利于沟通的心理环境
    用理解为幼儿搭建有利于沟通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说我好宝宝,我说老师像妈妈。” 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幼儿教师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幼儿,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幼儿,以温和的语言引导幼儿,以亲切的态度理解幼儿,让幼儿在你面前轻松、自由、无压力。幼儿教师应象妈妈一样理解孩子,懂得幼儿的需要与心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曾经有位老人和邻里的孩子有些纠葛,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集在他那里,向他的房子上仍石头。老人想过各种方法去阻止他们。他叫过警察,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也曾威胁报复他们,但都无济于事。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的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付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我房子扔石头的报酬。”尽管听起来有些离奇,孩子们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向老人的房子

  • 幼儿拿别人的东西算偷吗
    幼儿拿别人的东西算偷吗

    问:我的孩子今年5岁,前几天,我从幼儿园接他回家,到家后发现孩子的小书包里装着一只玩具熊,是他背着老师偷偷从幼儿园里拿回来的。问他为什么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回答说喜欢小熊,想让小熊和自己一起回家。第二天,我把小熊交给老师,并向老师说明了情况。没想到,下午接孩子回来后,孩子哭个不停,说老师说他是个小偷,小朋友们也叫他小偷。看着孩子那难过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您说,孩子的这种行为能算偷吗?  答:首先,我要对幼儿园老师的作法表示遗憾。她不分清红皂白就给孩子扣上一项“小偷”的帽子,这种作法所带来的伤害比孩子本身拿玩具回家要严重的多。这种践踏人格的指责,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对他今后性格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  作为家长或老师,当你第一次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下结论。有的孩子有时会把误认为是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比如一块有图案的手绢,玩

  • 妈咪巧法应对“磨蹭”宝宝
    妈咪巧法应对“磨蹭”宝宝

    这边你心急火燎,那边慢腾腾、慢腾腾,当急先锋遭遇慢郎中,你需要见招拆招:   如果你家是天生的慢郎中   无论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e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总是拖三落四,那怕大人发脾?庖沧霾豢臁   天生如此的慢宝宝对事物常常表?出畏缩、害怕、害羞沉默,且不愿意与别人互动。   见招拆招   这一类宝宝处事磨蹭,是因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类宝宝磨蹭的习惯是不现实的。但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给予宝宝帮助与鼓励,不要嘲笑宝宝的慢,而是对他的每一点进步予以最大的表场,从而激发宝宝做事加快速度。   他(她)可不是慢宝宝   做事并不每件都落后于别的宝宝,仔细观察发现,这类宝宝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有较大诱惑时做事动作较快,若所做或将做的事是他不情愿的,动作就变得慢吞吞。   查找原因   1、注意力

  • 不同年龄的孩子怕什么?
    不同年龄的孩子怕什么?

    害怕或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但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年,国外医学、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惧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地生长发育。  恐惧对生存的积极意义  害怕或者说恐惧的含义是什么?恐惧是对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胁做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当危险解除后,恐惧就会消失。恐惧可以使人做好准备避免危险,或在危险不可避免时抵抗伤害或压力。因此恐惧对一个人的生存是有积极意义的。  恐惧与外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对它在感觉和理解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恐惧的出现及恐惧强度。比如,能够激起婴幼儿恐惧的刺激,可能并不会使学龄儿童害怕。  儿童害怕或恐惧的特点  儿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惧,一般情况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

  • 儿童独立性格越早培养越好
    儿童独立性格越早培养越好

    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宝宝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不然,也许孩子还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独立性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

  • 性教育怎样做宜被接受
    性教育怎样做宜被接受

      那时桐宝还未出生,一天,酒足饭饱的“准”桐爸同志仰在沙发上“晾”肚皮,由于桐爸的体型很有特色——中间部分较为突出,饭后尤为明显,外甥丁丁被吸引了,对着这疑似“大鼓”的东东使劲儿敲打起来,桐爸明显吃力不住,便混说什么“不能敲、不能敲,舅舅怀孕了,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见丁丁不甚相信,还解释说“我怀一个宝宝,舅妈怀一个宝宝,这就叫做双胞胎”的鬼话,丁丁终于相信了,同时也吓坏了,转身飞奔着去找他的妈妈……   应对宝宝性问题   随着桐宝年龄的增长,“勤学好问”的本性逐渐显露出来,“妈妈,我从哪里来?”被越来越多次地问及。当然,八?后的桐妈是绝对不会用什么“拣来的”或“买来的”等不靠谱的答案来搪塞宝宝的,经过深思熟虑,桐妈决定有选择地将部分“真相”告诉他——   对策一: 关于出生的童话   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来说,过于复杂的生理知识很难使他们

  • 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 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凉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自己反复

  •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这是家长必须了解的。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

  • 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
    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

    聆听春天的声音问:   孩子们攀比心理必然缘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则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潮流有关。想象中国的五十年代,大家曾经以贫下中农为荣,就明白现在的商品社会的商业文化中的拜金意识对大众的左右了。所以,要做到让孩子没有攀比心理,必须建立他们独立的价值观。   无疑,过度的纵容和溺爱是培养了孩子骄奢专横的个性。但是,应该怎么引导孩子的这种对物质的攀比心理呢?怎样才能建立孩子正确的自信呢?这方面的知识我很匮乏。    聆听朋友你好:   物质攀比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妨从两个角度看。    第一、价值观   孩子们攀比心理必然缘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则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潮流有关。

  • 父母之爱,孩子心病之源
    父母之爱,孩子心病之源

    一份资料显示:大约有70%的父母认定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将达到本科以上水平……为此,父母全力以赴,从小就开始全方位培养孩子。而这种“拔苗助长”与孩子注意力只集中几分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违背,极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个案一:孤单的明明  明明上小学一年级那年暑假过后,性格好像就有点变了。上学的时候还好说,课间还有同学一起玩,可是现在放假了,同学们都各有安排,父母又上班,只剩下他和保姆在家里。可是,由于农忙,保姆也辞工回乡下了。明明的爸爸告诉他,只能他一个人在家里了,注意用电安全,注意煤气,注意……每天叮嘱一遍,然后也走了。家里静得没有一点儿生气,明明感觉特没意思,只好开着电视看节目。  电视机哗哗地响着,明明有时会看上一会儿,有时就不看。  “妈妈,我要出去玩,我……”明明也曾提出过要求。  “不行,外面危险。”明明妈妈不等他把说完便一口拒绝,“你看邻

  •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

  • 儿童性早熟,花儿咋都开得这么早?
    儿童性早熟,花儿咋都开得这么早?

    走过去的都不是问题,还没走过去的就会有许多问题,对于现在的家长而言,家里7、8岁的女孩子男孩子出现早期性发育征兆时,都会忍不住焦虑相互问询:我的孩子这样发育正常吗?     ■ 什么是儿童的性早熟?     目前,青春期提前是世界性的趋势,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性发育普遍提前,性早熟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已经成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女孩发生性早熟又较男孩多4~5倍。     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     医学专家认为,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与年龄不相应的第二性征,如周期性阴道流血、乳房增大、阴毛腋毛生长等,并伴有体格发育,如身高、体重、骨骼的增长的现象,就叫性早熟。     正确认识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又叫完全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