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咋帮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咋帮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做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做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备和打骂等等。   2.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会引起人体组织内生理的改变,会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能反映出来,如肺部疾病患者常梦到负重运行,胸部受压,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噩梦者往往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

  • 有关宝宝做梦的问题
    有关宝宝做梦的问题

    宝宝其实也像大人一样,晚上同样会做梦,在梦中有时会笑有时会哭,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的新妈妈却很担心,怕是由什么病所引起的。这里,我们从幸孕280论坛的“专家在线”栏目整理出相关资料,供广大网友参考。   小孩晚上会做梦吗?   我家宝宝昨天半夜是在睡梦中哭醒的,已经有两次是这样的现象了。   请问一下小孩晚上会做梦啊,还是被吓的,如果是的我要做些什么呢?   专家解答:   您好,请您久等了。不用太担心,宝宝也会做梦,好的坏的都会做,这点很正常。   梦中哭醒的原因很多,多半是由于梦到不好的东西造成的,白天切记不要让宝宝玩的太疯,因为宝宝白天活动太投入,神经就会过于兴奋,自身的调节能力又不完善。容易引起做噩梦,说梦话等症状。   另外一点妈妈们记住,白天一定不能让宝宝受到惊吓,和宝宝说话时要温和。还有

  • 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自信
    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自信

    “春天,百亩林里有很多的三叶草,小熊和小猪想找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找了好久也没发现,小熊有点烦了,他对小猪说:我的肚子咕咕叫了,我们还是先吃点蜂蜜吧。小猪说:好吧。他俩就坐下来吃蜂蜜了……”恬恬妈妈走进女儿房间时,恬恬手里拿着一本《小熊维尼画册》,背对着房门自言自语,但她讲的绝不是书里的内容,而是根据书中的人物,自己编的故事,她很擅长于此。听到妈妈进来,恬恬戛然而止,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你别听!”   其实,妈妈经常鼓励恬恬自己讲故事,可她为什么不愿意让别人听呢?不仅如此,幼儿园老师也不止一次地说,恬恬在班里也不肯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越是用目光暗示,她越是把头埋得更低。万不得以非说不可的时候,一定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虎头蛇尾般地草草结束赶紧落座,其实那些简单的问题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专家建议恬恬妈妈,最好回想一下,自己过去

  • 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帮助家长从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现象的几个方面来分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健康的认识心理表现为他们是以好奇的眼光,快乐的心境去不断地接触周围世界,不断主动去适应生活的过程。但如果3-4岁幼儿经常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不活泼好动,遇事默然视之,也就是达不到上述的一些认识发展指标,则可认为认识心理不够健康。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幼儿认识的兴趣。 (1)护好孩子的感觉生理器官:眼、鼻、耳、手、口等。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训练器官的感受性,使其灵活敏捷。如:用色彩鲜艳的蜡笔与幼儿玩色;用筷子敲击各种器皿,让幼儿听音辨色;为幼儿自制各种拼图形的玩具,让幼儿填拼各种三角形、圆形、方形,从而认识掌握这些图形;与幼儿一起

  • 孩子犟嘴怎么办?
    孩子犟嘴怎么办?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天大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犟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这时候,家长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辩解,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予以表达。试想,这种尊重事实、不向权威屈服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大人所赞誉和追求的吗?怎么当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时,我们反而受不了了呢? 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因为在家长看来,

  • 怎样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怎样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1岁以前,儿子果果一直温顺、乖巧。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叛逆、易怒,动辄大哭大闹,令人头疼不已。对于儿子的坏脾气,我最开始采取的办法跟大多数妈妈差不多:喝斥、体罚,甚至“关禁闭”。可是果果的坏脾气竟越来越大。   我翻阅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了解到果果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在此期间,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专家建议,在此期间别一味压制宝宝,要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耐心帮助他平稳渡过这一时期。这样每个“叛逆宝宝”都会变成“快乐宝宝”,而“烦恼爸妈”自然也就成了“开心爸妈”!   理解宝宝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一天我们带果果去游乐场玩,按计划玩两个小时,可到了要走的时候果果无论如何也不肯

  •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十个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十个策略

    21世纪将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重要的历史阶段,如果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也是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现在不少的家长,付出的努力,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常听到不少人说:现 在的事真怪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唯独孩子自己反而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不仅对未来的社会的需要不了解,不善于抓住培养孩子的关键内容,尤其是培养的方法不恰当。  后来,我们注意到,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比较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洗漱的同时,捎带手还能把全家的早点热了;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于是,我们经常注意向这些家长请教,时间长了,发现这些家长共同的

  • 中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家长同样应保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可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情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让孩子逐步辨认: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教孩子用手摸,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娃娃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家长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察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帮助幼儿掌握“从前”、“很

  • 自闭症儿童是天生的吗
    自闭症儿童是天生的吗

    自闭症儿童是天生的吗 有可能是天生的。天生的自闭症是因为遗传因素,是患儿的生理因素所形成的。 虽然以前曾有研究者表示自闭症跟父母对孩子冷漠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如今已经肯定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经研究表明,大部分自闭症的儿童的兄弟姐妹都有非常高的机率会患上自闭症,所以自闭症这种疾病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但是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是很清楚。 儿童自闭症能治愈吗 自闭症是很难自愈的,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治疗、训练,逐渐改善孩子的状况,让孩子尽早融入社会! 一般来说儿童孤独症的黄金治疗期是3-6岁,如果小孩错过黄金治疗时机,不论如何治疗,其智力和行为只能停留在幼儿时期,但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导致孩子终生残疾,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儿童自闭症什么症状表现形式 刻板行为 对亲人

  • 和孩子沟通,做对了吗?
    和孩子沟通,做对了吗?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

  • 5岁,性教育启蒙最佳时期
    5岁,性教育启蒙最佳时期

    “现在,我们谈一下麻子小朋友的名字。”这是东京新宿一家幼儿园正在给当月出生的小朋友过生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重要,懂得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喜悦。   一位名叫葛西的老师说:“如果孩子们学会了尊重生命的话,在高中或初中时就不会伤害他人和自己了。”不少人感到困惑,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否有必要,实际上,性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打下一定的基础,才能使得小学、中学阶段的性教育能顺利进行。一位幼儿园园长说:“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尊重生命意识萌芽的绝好机会,在观察动植物、过生日等活动中,孩子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采取斥责或欺骗的方式的话,将给孩子心理发展投下阴影。   性的自我认识:男孩?女孩?   女孩子们纷纷换上做体操穿的短裤,其中一个男孩也换上了女孩子穿的短裤,他还排在女孩子的队伍里。性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性自认,就是要使

  • 处理孩子受性侵犯的7方法
    处理孩子受性侵犯的7方法

     7大帮助处理孩子受性侵犯   作为父母亲,当孩子告诉你受到性侵犯时,你最重要的责任是:相信、打消疑虑和保护你的孩子。   应该采取下列步骤:   ①让孩子相信你   你愿意他(她)告诉你,对他(她)告诉你有关性侵犯的事情是多么的困难这件事情表示理解。   ②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并让你的孩子放心,受到性侵犯并不是他(她)的错。虽然孩子可能感到有责任和应该受到指责,但性侵犯不是受害者的错,即使他(她)对性侵犯没能说“不”或没有立即告诉父母亲。你可以说“这不是你的错!某某让你那样做是错误的。”   ③让他(她)知道告诉你性侵犯,他(她)会得到帮助,正因为他(她)告诉了你,才使你能够想办法来保护他(她),使他(她)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让你的孩子知道,可以做些事情,帮助他(她)摆脱这件事情给他(她)带来的不快。你可以说“我会尽我所能确保这件事情不再发生。

  • 如何让恶梦远离宝宝呢
    如何让恶梦远离宝宝呢

    一、梦是孩子情绪的反映   一岁的孩子虽不善表达梦境,但是他们会做梦,当孩子接近两岁时,他就可以用语言来讲述对梦的回忆。幼儿做梦的内容并不复杂,白天受惊吓、被责骂、严厉的管教、突发意外等,到睡觉时便容易有做恶梦的现象。   无论是好梦还是恶梦,它都是为儿童设计一个允许表现和虚拟的舞台,去做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敢、不做、不行做的事情。总之,梦是一种心理缓和剂,安全阀。   美国一位专攻睡眠方面的专家佩杰博士指出,受恐怖夜梦所影响的孩子,约占1——4%,发生在4到12岁。但若是持续性的恶梦,特别是孩子醒来之后仍长时间感到惊慌,恐惧,害怕,便是孩子承受过多压力的信号,父母最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将梦境讲述出来,就会发现影响他情绪的重要线索。   二、学会倾听孩子的恶梦   佩杰博士解释:让孩子安心、以及

  • “早笑”的孩子更聪明
    “早笑”的孩子更聪明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信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非常聪明的儿童在出生时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尽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婴儿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怀孕时得到良好营养和关照的母亲生的。这些母亲也更可能在家中给予她们的宝宝最好的教育和帮助,这在后来的智力测验中会表现出来。较重的婴儿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优势,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例如,他们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频繁地喂养,可以把精力转向更多的智力活动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给孩子喂食和清洗,会认为孩子可能是社会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对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从一出生起,与较轻的孩子相比,较重、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会发现他

  • 别误会了孩子的性意识
    别误会了孩子的性意识

      0-6岁的幼儿并不真正理解大人的世界,拥有奇怪、复杂甚至是过分成人化的行为,也并不代表他们提早拥有了成人的性意识,他们的行为及语言只不过是对大人的一种模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年轻的父母应该区别孩子身体上的性早熟与由于模仿而来的“性”意识。其实,性早熟毕竟是少数,家长如果把孩子的模仿行为,当成是性早熟而加以恐吓、训斥,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   案例一:   小健上幼儿园中班,今年才4岁,可现在总是把“老公”、“老婆”挂在嘴上,小小年纪便已懂得“谈情说爱”。有一天,小健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约小雪跳舞,可是她不愿意,还说她喜欢班里的另一个男生,对我没兴趣。”小健还紧张地问妈妈,怎么可以让女孩子喜欢。   李季点评:中班男女孩子的“夫妻相称”和“谈情说爱”,虽然有朦胧的性意识的萌芽的成分,主要是一种同伴之间喜欢的情绪和友好的行

  • 当孩子看到父母亲热后
    当孩子看到父母亲热后

    当孩子看到父母做爱的时候,父母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的父母可能会斥责孩子,“警告”孩子不许随便进入父母房间,也不许对别人说;或者对孩子的好奇问题避而不答。   瑞典:瑞典的孩子就比我们的孩子幸运些,因为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严厉地对待他们。   瑞典是性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其父母也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他们亲昵或性生活时被小家伙瞧见了,会十分坦然,一点儿也没有惊慌失措,他们会轻松地告诉孩子,我们也在玩呀,就像你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不过我们是大人的玩法,你们是小孩子的玩法。孩子听了,立即恢复了轻松,自己玩去了。   法国:讲究浪漫的法国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青少年懂得男女两性的差别、人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妊娠分娩等生理科学知识,而且还要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男女友爱的重要性。在街头碰到一对青年恋人忘情接吻时,大人会停下来,向孩

  • “心罚”对孩子的伤害大
    “心罚”对孩子的伤害大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孩子说过“狠话”,专家认为这比体罚的后果还要严重。“心罚”对孩子的伤害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恐吓、冷落孩子。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家长   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响:胆小恐惧以及发育不良容易使幼儿情绪不稳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胆小、恐惧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对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忽视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最佳”或“理想”标准,就抹煞其成绩。   不良影响: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把外界的评价转为自我评价,长期对孩子持否定评价,会影响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失去信心。   夸张歪曲

  • 幼儿喜欢告状怎么回事
    幼儿喜欢告状怎么回事

    问:我们幼儿园有些小朋友特别爱告状,有时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两个人都向老师诉说对方的不是。请问,孩子们为什么爱告状?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告状呢?   答:幼儿爱告状,有的家长和老师为此发愁,是不是孩子思想品德不好?其实幼儿的告状和我们大人所讲意义上的告状是有区别的,更没有“告发”的意思。   孩子既然找老师告状,说明他们缺乏道德评价的独立能力,也说明是对教师的一种信赖。案件“如何”“裁决”,基本上是依老师的评价为转移的,老师如果是表扬或批评了他,他也能够欣然接受;老师如果是表扬或批评了别人,他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正因为这样,教师对“告”上来的事情或是对“告状”双方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的“判决”应该是严肃、认真、客观、准确的。如果教师应付了事或各打五十大板,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性。在大人眼里的一桩小事,却有可能

  • 当孩子喜欢上妈妈的内衣
    当孩子喜欢上妈妈的内衣

    曾有一位母亲咨询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儿子马上就要七岁了,可他偏对我的内衣裤有浓厚的兴趣,总是关上门来偷偷地穿,要同时穿上好几条,我不知怎样引导他才好,我儿子的心理没事吧? 孩子从幼儿起便会对性感兴趣,也就是说性欲自婴幼儿起就存在了,当然这种性欲与成人的性欲不一样。 比如有很多小孩不到1岁就爱用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就是因为他在偶而碰到生殖器时给他带来了与触摸身体其他部位不同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会让他觉得舒服。所以有些儿童对女性的衣物或腿、脚等那些经常暴露的部位感兴趣就不奇怪了,特别是它们的光鲜颜色、形态、线条、光洁的皮肤或尼龙袜的触觉与视觉效应都会令他们激动。 那么除了这些后天环境的影响,有没有先天因素的作用

  • 解读宝宝真实的谎言
    解读宝宝真实的谎言

    宝宝是故意说谎吗?   小班一个宝宝叫俊俊,周五被妈妈接回家以后,他举着自己的右手食指说:“妈妈,手疼。”妈妈问:“你碰到哪里了?”“没有,饭烫的。”妈妈一听是饭烫的,心里就对幼儿园有意见了。“那你在幼儿园疼吗?”宝宝说:“疼。”既然孩子在幼儿园被烫着了,刚才老师为什么不说一声呢?偶尔出点差错,做家长的也不会过分追究老师的责任,但是这样故意掩盖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对孩子也太不负责任了。   周一,妈妈把俊俊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对老师说了事情的经过,言语中表露出了不满情绪。老师觉得很纳闷,幼儿园里的饭向来温度适宜,不可能让孩子产生“烫”的感觉,于是就把孩子带到医务室。保健大夫可是“火眼金睛”,发现孩子手指头上扎了个细小的刺儿。这下妈妈感觉挺不好意思的,不停地向老师道歉。   宝宝的手明明不是饭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