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专家关注暴力儿童
    心理专家关注暴力儿童

      作为家长,要想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及怎样制止孩子打人,下面的建议可供参考:   首先,要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打人时的细节,如:1、孩子什么时候打人?是全天的任何时候?还是特定的时候,比如比较晚的时候?是在特定的活动中?还是室内或室外?2、是什么引发了这种行为?是别人想要他的东西?还是别人拿走他的东西?是他不能完成某项事情?还是他和其他孩子有争执?或者是太累了?3、谁是受害者?是某个孩子或特定的某些孩子?是任何人还是成人?是父母还是陌生人?4、孩子打人时会发生什么?孩子承认打人或否认打人?受到被打者的还击了吗?打人之前会先看看是否有人在监视吗?打完人以后高兴吗?   从上面的这些细节信息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和打人事件常常在何时何地发生。 打人的目的有很多,一般有保护财产、发泄挫折感、得到想要的东西,引起家长的注意等。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

  • 别让攀比成为孩子心理负担
    别让攀比成为孩子心理负担

    现在有很多贵族夏令营,花几千甚至上万元让孩子过个暑假。对于那些家长来说,能让孩子体验贵族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资本”积累,做家长的也觉得脸上有光。其实这样的“教育投资”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孩子会不自觉地被父母这种教育导向所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贵族学校的学生经常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互相攀比生活条件上的原因。父母的这种做法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不利。虽然这个少儿高尔夫培训班还不能跟某些贵族化教育相提并论,但的确有一部分家长是出于和其他家长相互攀比的心理,才把孩子送去学高尔夫的,而没有考虑到这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为孩子的攀比心理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又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

  • 婴幼儿心理并非“一张白纸”
    婴幼儿心理并非“一张白纸”

      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过去认为婴幼儿的心理状态是一张白纸的观点。实际上婴幼儿在情感和智力上要比人们想像的复杂得多。  一百多年来,多数学者相信,7岁前的婴幼儿的意识相当朦胧。小孩子只是简单地摹仿周围事物,只具有最基本的情感--幸福、痛苦和愤怒。但美国学者指出,对婴幼儿情感的这种认识没有根据。早在孩子会说话和试图独立坐立之前就有十分复杂的感情。例如,幼儿有嫉妒心,会对他感到可怜的东西表现出同情心,甚至会表示强烈的失望。  华盛顿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发现了更有意思的现象。一岁左右的孩子已开始揣摩别人在想什么。其实很简单,他是通过观察周围的人的眼色来进行判断的。  了解了这点之后,儿科医生将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小病人。除了固有的治疗手段外,医生还将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在许多情况下应当从孩子的心理状况中寻找生病的真正

  •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11月1日上午,“2007贯彻《纲要》走进南京”幼教展示活动在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启动。160名来自北京、浙江、福建、新疆等6省10市的幼教专家,将在5天时间里对南京的幼教教学成果进行观摩交流。而昨天一堂让孩子和家长换位思考的展示课令在场的很多家长感到震撼,惊叹道,自己对孩子的“包办教育”可能会亲手毁掉孩子本该健全的情感。    在观摩课上,江苏省一幼一名大班的学生和家长成了展示主角,他们要通过阅读《逃家小兔》活动进行换位感受。让记者吃惊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家长们都不依不饶地紧跟孩子左右,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保护。在课堂上,孩子表达了各种“逃跑”的愿望,有孩子说想变成小鸟,而家长就要立刻变成大树供其栖息;孩子说想变成珊瑚,家长就要变成大海来宽容;孩子想逃回家,爸爸表示自己愿意变成孩子的玩具……课后

  • 易于孩子接受的批评方式
    易于孩子接受的批评方式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孩子时,为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只谈眼前,不翻旧账。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辙就翻老账,这样很伤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实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他,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

  • 别在孩子前夸别家小孩
    别在孩子前夸别家小孩

    爸爸妈妈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什么自尊心,其实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十分珍视自我。众人皆知,国人以谦虚为美德,有些年轻父母总是喜欢在自己孩子面前随随便便夸奖别人家的孩子。   邻居一位年轻妈妈一次随随便便地说:“啊!你家小妹妹真可爱,真乖,不像我家乐乐吵吵闹闹,只会淘气,让人心烦。”在一旁的乐乐瞪大了眼睛怯声声地说:“妈妈我乖”,不料妈妈却大声说:“乖什么乖,就知道淘气烦人,一边去!”过了几天,人们发现乐乐变了,天真活泼的乐乐看到妈妈回来,躲在椅子后面不敢往前去。妈妈说:“乐乐过来亲亲妈妈!”乐乐小心翼翼地亲亲妈妈后竟然冒出一句:“妈妈我乖,你别心烦。”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大吃一惊。   小东的爸爸请几位哥们儿来家吃饭,几杯酒下肚几个人夸起谁家儿子如何如何,谁家女儿如何如何。这位爸爸不在意地说:“我特喜欢儿子,我家小东要变成儿子,我就乐得跳楼

  • 嘘,他家孩子竟然是厚脸皮的血型
    嘘,他家孩子竟然是厚脸皮的血型

      一、 最能撒谎的血型   1.当然是O型,O型人撒谎像个吃饭似的,但是撒的谎都是让人马上听出来的;   2.B型,不管三七二十一,B型人绝不承认自己撒了谎;   3.AB型,AB型的很少撒谎,但是一旦撒谎,很难看破;   4.A型,A型人的性格就是学不会撒谎;   二、生存能力最强的血型   1.B型,具有不屈的生命力的B型人,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都能生存到底;   2.A型,突然产生生的愿望的A型人,能想出很多种求生的办法;   3.AB型,死了活了都觉得无所谓的类型;   4.O型,不愿意忍受孤独的O型,要是没有对话者的话,多嘴多舌的O型人就想自杀;   三、说话难听的血型   1.AB型,AB型不仅不说难听的话,也不说好话;   2.B型,偶尔才不说难听的话(不会说好话)   3.A型,不会说难听的话   4.O型,

  • 孩子为何会有心理问题
    孩子为何会有心理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他们也有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  孩子也是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也有心理活动,而且他们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因此,他们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们需要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他们有自尊,需要理解。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们心理上的需要,对他们心理上的需要漠不关心,那么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们也会感到不满、苦恼,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正如他们的环境和营养中缺少某些物质时会产生身体上的疾病一样。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有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有不同的需要应该满足。他们的心理

  • 贬低和羞辱孩子会对他们造成永久的伤害
    贬低和羞辱孩子会对他们造成永久的伤害

    最新颁布的美国儿科医师准则关于儿童精神虐待部分内容指出,父母应该给子女更多的赞扬和关爱,而不是苛刻的批评。   “身体上的创伤好了,但是精神上的伤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Charles Johnson博士认为。他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科教授和美国儿科协会儿童虐待问题委员会的主席。"   这篇题为《关于孩子精神虐待》的报告是美国儿科协会颂布的关于儿童精神虐待问题准则的第一部分。报告发表在《儿科杂志》第四期上,目的在于帮助儿科医师发现并防止对儿童的虐待行为。研究人员指出了父母会对孩子造成精神伤害的一些行为,包括贬低、羞辱或者利用孩子达到某些目的;吓唬孩子,比如对孩子或他们喜欢的人施暴;拒绝他们情感上的要求;行为反复无常,例如提出一些自相矛盾或者不现实的要求。   Johnson认为,在每年报导的上百万次虐待儿童的事件中,大约5%至7%属于这类精神虐待行为。研究

  • 怎样化解幼儿心理创伤?
    怎样化解幼儿心理创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碰到残暴、血腥的突发事件,这往往会对幼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的精神障碍。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专家说,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幼儿情绪的早期表现是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如何帮助精神受伤害的孩子平安度过心理危机,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要多给孩子一些保护,比如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最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着,让孩子有安全感。   其次是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做他们特别喜

  • 几招妙法教你稳住淘气包
    几招妙法教你稳住淘气包

    四五岁时,正是孩子们特别活泼好动的阶段,让他们学会静静地耐心等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活动是他们认知事物的主要方式。孩子们不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的顽皮淘气,往往会“闯祸”,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危害。如何稳住家中的“小闹匠”,让他安静一会儿呢?   首先,不要过分地指责孩子,而是要在遵循孩子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尝试着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方面可以给他讲一些常识,比如,在饭店里吃饭点好菜后,要等厨师做,所以不可能太快;自己吃好后,要等大家都吃完了才能离席,这样做是起码的礼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奖励的办法,强化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比如挑选一些他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品,与孩子约定,如果他能安静地做一会儿就奖励他一个小礼品,以资鼓励。   另外,针对孩子喜欢被重视的特点,大人谈话时,不妨加入一些有关孩子的内容或孩子们感

  • 家长忙碌脾气躁孩子易患孤独症
    家长忙碌脾气躁孩子易患孤独症

    据哈市儿童医院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该院副主任医师曲文军介绍,儿童孤独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今年,他们已收治训练了30名儿童孤独症患者,而过去每年只有几个这样的患者。患孤独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   医生分析,如今患孤独症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孤独症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癌症,目前基本

  • 你的孩子懂得关心别人吗?
    你的孩子懂得关心别人吗?

    有些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对孩子宠爱有加,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习惯,而不知如何去关心别人。另外,父母也少花时间鼓励孩子关心自身以外的人和事,虽然偶尔也会因为孩子不肯为自己倒杯水之类的事情责备孩子一两句,但父母往往发现问题,却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专家告诫,不会关心别人,对孩子将来的性格发展及人际关系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会去关心别人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认为: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幼儿是否具备关心他人的品格。只要显示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会成为善解人意的孩子。   1、合作:两个或更多的孩子一起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

  • “高峰体验”与心理健康
    “高峰体验”与心理健康

    什么样的人心理更健康呢?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那些最成功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书画家等是心理最健康的人。而且他们经常具有共同的感受: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于大自然时,感受到一种奇妙、着迷、忘我并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这种使人情绪饱满、高涨的“高峰体验”往往难名其状。马斯洛认为:那些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几乎都有这种“高峰体验”,而且次数频繁。他们的成就阈值更高,更有自信心,更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而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马斯洛的研究一方面说明了心理健康的人会有更多的”高峰体验“;另一方面也说明“高峰体验”中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可以更好地愈合心灵创伤,使人振奋向上。这里所说的“心理更健康”,并非单指“善于适应环境”,而是泛指“更有自主性、更具独立性”。正像马斯洛所

  • 三岁宝宝也会自卑吗
    三岁宝宝也会自卑吗

      盈盈3岁了,开始上幼儿园了。尽管头几天在幼儿园里哭闹了一阵,但是,很快盈盈就被幼儿园里丰富的玩具给吸引住了,对幼儿园的生活也开始习惯了,盈盈妈的焦虑也在盈盈的笑脸中逐渐消失了。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三个月,妈妈发现盈盈开始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要上幼儿园时,她总是哭丧着脸,一会“肚子疼”,一会“我要小便”,总是拖拖拉拉地不愿意出门。每次都是被妈妈拖着去上幼儿园,她一千个不愿意。有时,盈盈在上幼儿园的路上,还会问妈妈:“妈妈,我很笨吗?”盈盈妈上班都快迟到了,没好气地说:“是啊,我们家的盈盈最笨了,这么好玩的幼儿园,都不要去。”   后来,经过向盈盈老师的了解,盈盈妈才知道,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们学会独立,因此在吃饭、睡觉的时候,都让他们自己独自完成,有时还进行比赛。可是,盈盈由于在同伴孩子中年龄偏小,所以在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不是饭粒撒在桌

  • 常挨欺负的孩子易得病
    常挨欺负的孩子易得病

    据路透社引述5月份《儿科》杂志的文章指出,在学校挨欺负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荷兰莱顿大学从事这项研究的麦恩·费克斯博士指出:“被欺负的孩子不但容易有心理疾病,而且这些疾病让他们更容易挨欺负。”  费克斯博士及其研究小组花了6个月的时间对1118名儿童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年龄在9—11岁之间,分别来自荷兰18所不同的小学。学生们在前一年的秋天完成了相关的问卷,然后一直被跟踪到次年的春天,以确定他们是否挨过欺负,以及挨欺负的次数。如果学生受到下列情形中的一种或几种待遇,则被视为受到欺负,如挨骂、没人理、被打或被人推搡。  费克斯在报告中指出,开学时受到欺负的学生比没挨欺负的学生,在整个学期里出现抑郁、焦虑、尿床等症状的几率高出4倍。同时,焦虑和抑郁反过来又会让一个孩子表现出被动挨打、无还手之力,更容易挨欺负。  因此,家长可以观察一下自己

  • 宝宝害怕洗澡该怎么办?
    宝宝害怕洗澡该怎么办?

    上周五给孩子(两岁零三个月)洗澡的时候,孩子低头时不小心磕在马桶上了,安慰了一会继续洗。那天大盆里面放了一个小盆,因为头一天无意放的,发现她挺喜欢坐在小盆里的,就这样加了一个小盆(能坐进去的大小)。结果周五那天不知怎么滑倒了,大概是小盆的边缘磕痛了孩子,她开始大哭。   洗澡都是我和孩子一块洗,我先洗,让她玩水,我洗好了再给她洗,那天我正在洗所以没能及时避免摔跤。在接下来的两天,孩子一进洗手间就开始哭、尖叫,不愿意洗澡,怎么说都没用。这两天都是在哭叫中强行洗的。以前孩子是很喜欢进去玩水的(不过不愿意洗脸洗头),现在怎么办呢?家里地方小,也没有其他合适的地方洗澡啊!   关键是,换个地方肯定可行吗?   答 人类的成长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0~6岁儿童的发展将

  • 对号入座看你的宝宝得几分
    对号入座看你的宝宝得几分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 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

  • 八个习惯造就儿童自信心
    八个习惯造就儿童自信心

      1 永远不把“蠢”和“笨”用在孩子身上。       2 帮助孩子结识他所钟爱的领域内的“高手”,如果父母不是的话。       3 尽可能的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能发挥作用的。       4 帮孩子完成一件他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孩子感到他比自己想象的有本事。       5 每个月都让孩子尝试一件新的事物,最好是父母也没有做过的。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学习和适应。       6 积极地看待孩子,同时教孩子积极的看待自己。       7 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难,告诉孩子能力是可以增长的,困难并非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可怕。       8 向孩子展示自己的不足,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不能改变就悦纳它。

  • 父母的关怀会加速幼儿智力的发展
    父母的关怀会加速幼儿智力的发展

      由父母亲以ER法教导的幼儿比在托儿所接受ER法教育的幼儿,成续优异得多。  经过笔者的仔细探讨,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的成果会发生差异,可能有诸多因素。其中最显著的为,每班二十人以上的团体教育,指导者往往无法细心周到地照顾到每一位儿童,这些被一大群幼儿围绕的老师,对每个儿童所能做到的事远不及父母在家庭里对于自己幼儿的照顾。以物理性方面而言,同样是花费十五分钟,以大班方式教导的幼儿与在家庭内一对一的学习方法相较,前者所能发挥的影响力无论如何还是相当有限的。  诚如笔者在其它项目中所言,当实施ER法时,了解幼儿究竟对什么事有兴趣,对那句话懂得多少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这些重要关键,身为父母者常能详细地有所了解。因此,纵使使用完全相同的教材与教导法,父母亦能按照幼儿智能的发展阶段予以适当调整。  当然,笔者并无意批评团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