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4岁孤独症宝宝的独白
    倾听4岁孤独症宝宝的独白

      我叫遥遥,今年4岁半。我虎头虎脑,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别人都夸我特别可爱。可是我有轻微的孤独症。其实在我出生的时候,是非常正常的孩子。爸爸妈妈对我特别疼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只有我这么一个宝贝,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我特别小时就非常注意给我智力开发、教育等,一岁我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获得了“一岁宝宝健康之星”的美称。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不让所有爱我的人失望。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我陷入了困境。就在我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莫名其妙突然发高烧,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把我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必须给孩子打头皮针。”我当时迷迷糊糊,但是一听要往头皮上扎针,心里特别害怕,更不愿意打,可是爸爸妈妈、奶奶爷爷非常想让我早日康复,几个人一起按住又踢又挣扎的我,强行打了头皮针。当时我心里

  • 帮乖宝贝走出嫉妒的圈子
    帮乖宝贝走出嫉妒的圈子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也会妒嫉,而且他们的妒嫉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孩子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是相貌、玩具、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家长的关注,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小小的嫉妒油然而生。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冲动呢?   由于家里还有个哥哥,九岁的虎虎总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无论是外出游玩、生日派对还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老是抱怨爸爸妈妈偏心。当妈妈解释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一起玩或者他做了哪些错事而哥哥却没有的时候,虎虎就撅着嘴说哥哥有的玩具自己却没有或者强调哥哥曾经犯的错而自己却很乖。   很多孩子都有虎虎这样的心理,当他们看到别人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包括衣服、能力、受欢迎程度和玩具等等,甚至有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东西都可能诱发他们的妒嫉心理。有些家长认为这种表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

  • 男婴恋母源于生理脆弱1
    男婴恋母源于生理脆弱1

      无论是自然法则(生物与进化)还是社会法则(心理、伦理和文化习俗),都对亲情以内的两性关系作了某种限制和规定,超越就可能受到惩罚,比如,解释不适宜的亲情以内的两性关系的经典是,俄狄蒲斯情结(恋母情结)和伊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   如今,一个极其类似俄狄蒲斯情结的现象摆到了大家面前,并由此向人们寻求合理解释的请求。  近期,瑞典和美国研究人员合作,对在1987年到1996年十年中出生在瑞典的66万名婴儿进行调查,发现男婴分娩的时间普遍比女婴晚,平均起来男婴比女婴在母体中要多呆一天的时间才肯降临人世。  而且,统计表明,26.5%的男婴孕期超过41周,但是只有22.5%的女婴孕期超过41周,在这一点上男婴比女婴高出4个百分点。同时,男婴孕期超过43周的几率是女婴的1.5倍。对此,研究人员坦承还没有深入

  • 单亲父与子:孩子容易形成“三明治”性格
    单亲父与子:孩子容易形成“三明治”性格

      儿子怎么和自己疏远了   邓先生和妻子在儿子小刚6岁时离婚了,小刚被判给了母亲。不幸的是,母亲在他小学2年级时因病撒手人寰,小刚又回到了父亲身边。父子俩相依为命,对邓先生来说本应是生活的寄托和希望,但没想到,儿子却和他疏远起来。“儿子从小就很内向,现在话更少了。我也总想爷俩儿能好好聊聊,听他讲讲自己和学校的事。”但儿子的冷漠让他感到心寒。同时,邓先生发现,和同龄人相比,儿子做事情更为极端、任性。   长大后,小刚成了一个“三明治”式的人,最外层像爸爸,中间层像妈妈,底层像小孩。更让邓先生不解的是,儿子对女孩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   形成了“三明治”性格   很明显,父母的离异和母亲的早逝带给小刚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他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和家庭环境有着必然的

  • 当心家庭“精神污染”
    当心家庭“精神污染”

    家庭“精神污染”是指家庭存在着消极、低级、不健康的生活情调和文化氛围,而这些情况往往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是直接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消极的政治态度 ??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分配不公、道德沦丧、贪污腐化等社会阴暗面,发牢骚、讲怪话、怨气连天;有的父母甚至还把反映社会阴暗面的“顺口溜”说给孩子听;向孩子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人生观。长期耳濡目染,孩子就会缺少社会责任感和远大志向,看问题偏激、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任性蛮横,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享乐的生活方式 ??有的家庭有相当的优越条件,生活富裕,但他们缺少一种艰苦朴素、奋发进取的精神,只满足于小市民的安乐生活,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经常沉湎于吃喝玩

  • 让孩子由内向走向自信
    让孩子由内向走向自信

    小金: 我的囡囡真是很害羞的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从不开口,也不跟别的孩子玩儿。 小张: 你真有福气,孩子这么乖。我觉得女孩子就该这样。 小路: 可孩子太过于羞怯、太内向了也不是好事。 小郭: 是啊,太内向的孩子以后与人交流会有障碍的。 内向不是病,但会影响孩子与人的交流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走出内向的阴影。使内向的孩子增强自信心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让孩子在小伙伴的面前干自己拿手的事情。利用孩子的生日等邀请朋友的机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拿手的节目。 (2)让孩子在家人面前唱歌并表扬他。 (3)提早训练,延长孩子的准备时间。 让他对幼儿园或学校的功课稍稍提前进行预习或练习,等到正式开始时,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4)经常带孩子出去,让他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 (5)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 兄长多会影响男孩性倾向
    兄长多会影响男孩性倾向

    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对男性而言,一个人的同胞哥哥越多,他就越有可能成为同性恋。而且,与人们此前的看法不同,男性成为同性恋并非是因为有多个哥哥所带来的家庭环境影响,其同性恋倾向是当他还在娘胎里时就已经形成。   这为同性恋源于生理原因的说法提供了一个依据。   科学家发现,一名男子,他一母所生的哥哥人数越多,他成为同性恋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一观点其实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最新研究表明,对人的性取向造成这种影响的是出生前母体子宫内的情况,而不是人们此前一直认为的家庭环境因素。   从事这项研究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罗克大学安东尼·博盖尔特博士认为,这意味着,至少对一部分同性恋男子来说,影响其性取向的是先天条件,而非后天原因。   加拿大多伦多市成瘾及心理卫生中心的雷伊·布兰查德等人在1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儿童的心理健康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智能发育正常,智力商数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都属于此列;  二是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  四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五是有健全的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正视困难;  六是能够正确对待现实,适应环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

  • 孩子自卑的早期表现
    孩子自卑的早期表现

    对待批评特别敏感: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消极、过低的评价,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心理,对别人的言行会作出不正常的反应,要么大哭大闹,要么极度消极。 对表扬过度反应:自卑感强的儿童,虽感到自己不合格,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适当的表现。他们常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赞扬,以减轻他们心灵深处因自卑而遭受的折磨。 对竞赛的回避反应:自卑的儿童在竞赛场合非常想获胜,可他们又否定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成功,因此,这样的儿童总是尽量躲避竞赛场合。 对别人轻视、嫉妒:自卑感强的儿童内心深处虽隐藏着“低人三分”感受,但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常常相反地表现为贬低别人,这些儿童往往有较强烈的嫉妒心理。 对自身的攻击:表现为自暴自弃,对自己毫不珍惜,有时将自己暴露在危险情境之中。如果受到责备,他们常以“我本

  • 内向宝宝的教养方案
    内向宝宝的教养方案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孩子3岁~5岁养成的个性特征对他的一生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性格特征一般在3岁~5岁期间就定型了,后期难以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因此,幼儿阶段对孩子的训练与教育至关重要,过分内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发展友谊,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心理上更容易滋生自卑、没有安全感等消极情绪。由此可见,帮助内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灵小屋,融入伙伴的氛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更有益的。   一. 内向型孩子和外向型孩子的典型表现   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   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表现出对外部事物的关心和兴趣;他们的感情外露,而且热情、开朗、活泼、好动;在行为上当机立断,不拘小节,善于发展与他人的关系,独立性相对比较强。   2.内向型孩子小剖析   内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

  • 认清成年人和孩子的不同
    认清成年人和孩子的不同

    鼓励孩子发现你与他有着不同的生活标准也是件很必要的事情。跟孩子解释:“妈妈可以喝可乐是因为妈妈的身体能够消化这种饮料,但是你的身体还不能。”或是:“你爸爸可以晚睡是因为一个6岁的男孩要比一个35岁的男人需要更多的睡眠。”家住上海的赵太太对我说:“我有时挺希望孩子看到家里来了成年人饮酒,这样能方便我向他解释酒精对孩子的影响与成年人不同。我担心如果现在不说清楚,没准儿等以后他进了学校离开家后,就会像很多学生那样开始聚餐喝酒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吸烟。永远不要让孩子靠近有人吸烟的地方,因为即使是短暂的烟气接触,也会对孩子稚嫩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赵太太常对孩子说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吸烟,为此她很后悔,并且着重指出她当时有多么的幸运,没有因为吸烟而造成身体的长期损伤。进行这种谈话的时机需要好好把握:你得首先确认孩子能够接触这种“阴暗

  • 幼儿逆反心理探源
    幼儿逆反心理探源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 学龄前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期望不切实际 现在的家长

  • 音乐这条路,该怎么走
    音乐这条路,该怎么走

      孩子热爱音乐,并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在和快乐,这比任何形式上的第一,都值得珍惜。一开始爸爸妈妈让孩子学音乐,差不多都是希望孩子多学习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忘了为什么学音乐,是为了参加比赛还是要成为音乐家?父母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才会有太多的失望。  学习音乐是为了给生命寻求一条心灵宁静的出路,而不是制造更多的不安和混乱。如果一些急于把孩子推上顶峰的父母,有机会冷静地重新思考一下,回头看看这条路孩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就很容易了解由于错误的引导,使孩子失去了人生真正应该习得的宝贵经验。相信很多人都对孩子因不认真练琴遭受父母的打骂的事时有耳闻;孩子参加比赛,由于对比赛排名不满,父母破口大骂,老师大打出手的闹剧也时有发生。由此我们不禁要怀疑,孩子学音乐到底学到了什么?  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增进孩子的

  • 儿童心理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几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几个阶段

    主要特征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0—2思维的萌芽期。儿童通过感知运动来认识世界和适应世界,开始意识到主客体的差异,明确客体的存在是持续的,不会因为没有感知而否定其存在的事实。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前概念期 2—4又称象征思维阶段,即象征性符号的思维方式出现。儿童学习多以模仿为主,将所学的知识组织成头脑中具体化、动作化的概念。 直觉思维期 4—7儿童更多关注事物的显著特征,即将所知觉到的视为事实,缺少逻辑和推理思维,同时儿童的自我中心化突出,对所有事物的看法都从自我角度出发。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初步形成逻辑的思维结构,思维方式从具体化逐渐发

  • 正常儿童不必测智商
    正常儿童不必测智商

      日前有报道说,南京儿童平均智商不到100,不仅远低于江苏省109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引起了不少家长关注,来自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消息说,最近到该院咨询儿童智商问题的家长明显多了起来。该院儿科副主任郑意楠副教授认为,智商高低与孩子将来是否成才并无直接关联,家长、老师和社会不必看得过重,更不能盲目做测定,最好在考虑疾病等特殊因素的情况下慎重选择智商测试。   作为研究儿童情绪、心理等问题多年的儿科专家,郑意楠副教授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都是高智力,同样,智商偏低并不能说明孩子将来就不成才,大量现实案例证明,很多从小聪明过人的孩子由于不努力最终一事无成,而许多天赋一般的儿童因为勤奋好学,结果获得了成功。孩子的健康成长、智力发育与家庭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学校的氛围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事

  •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过去被称为心理疾病,实际情况是患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使神经受到严重损害所致。一般这些儿童的注意力变得完全内向,表现为自我专注,社会隔绝和极端孤立。还可能有言语错乱,理解力差以及发怒自毁和攻击行为等。  孤独症的起因不一定都相同,但通常营养因素是起关键作用的。更确切地说,如果儿童缺乏某些特别的营养物,免疫系统往往会遭到破坏。这些儿童的身体方面都存在某些致病因素,如脂肪酸代谢和电解质平衡极度紊乱,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产生没有规律,矿物质平衡有明显改变等。  孤独症的儿童要么十分挑食,要么就吃些奇怪东西,包括不适宜食用的东西。这种与众不同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对细胞获取营养素起很大作用,如果电解质的不平衡得不到纠正,提供营养补充就毫无意义。电解质失去平衡后会影响大脑对体内一些重要化学物

  • 善待和尊重孩子的羞耻心
    善待和尊重孩子的羞耻心

    幼儿到了3岁以后,便开始意识到自己,就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孩子开始出现因自己的愚笨或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父母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羞耻心理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一般来看,孩子在如下情况时羞耻心有明显的外向反应:1.自己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话的时候;2.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的时候;3.申请加入某种组织或要求参加一项活动而未被准许的时候;4.公布“好孩子”名单而没有自己的时候。这时父母要善于配合幼儿园,细心体察孩子羞耻心理的微妙变化,审慎地去触及孩子最敏感的心灵,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善于运用他们的羞耻心,去激发他们歉然、反悔的情绪;抓住这一思想转化的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n

  • 没有信任的孩子长不大
    没有信任的孩子长不大

    我特别苦恼,无论说什么,爸爸妈妈都会追问一句“真的假的”。我都15岁了,他们还不相信我。有一次,我给同学补物理,晚上9点多才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审问我去哪了。我跟她解释,她也半信半疑,还说:“你们这个年龄的男孩就爱拉帮结派,不定捅什么篓子呢。”连父母都不相信我,还有什么意思啊?   小海说出了很多孩子的烦恼。人的一生有两个断乳期:一个是一岁左右的生理断乳;另一个则是青春期时的心理断乳。小海此时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精神上萌发了成人意识,必然会对父母产生反抗。孩子讨厌父母的不信任就是如此。而一旦父母表现出怀疑,他们就感到自身被否定,心生委屈,甚至逆反。   小海所以如此烦恼,也因为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信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父母的信任是他们建立自信的催化剂,也是他们建立人

  • 怎样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能
    怎样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能

      孩子的社交技能是在实际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孩子可以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同伴的反映(即同伴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受同伴欢迎的友好行为会得到加强,而不受欢迎的不友好行为会逐步减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所得到的同伴反馈,比亲子关系中的反馈更真实、更自然、更及时。一个孩子的友好行为,如微笑、分享,立即能引发另一个孩子的积极响应。而一个孩子的不友好行为,如咬人、抢夺等也立即会引发另一个孩子的反感或反击。孩子的同伴交往比亲子交往更富有社会性,更有助于孩子观察学习,更有利于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努力为孩子提供实际的同伴交往环境,对于学习社交技能至关重要。 此外,要努力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情、感受,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步解除自我中心。有经验的家长和教师会通过角色游戏使孩子设身处地

  • 如何控制孩子的愤怒
    如何控制孩子的愤怒

    孩子的愤怒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情绪,我们不应否认或压制它。当然,我们也不希望孩子随意地发泄愤怒,以至于培养出一个“暴君”来。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家长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愤怒,并协助孩子用积极的方法引导自己的情绪。   1.了解情况,表示理解   当发现孩子生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问清楚原因。有时孩子表达不清,需要成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不是不舒服?”或“是不是和小朋友吵架了?”   问明情况后,家长对孩子给出的合理理由应表示理解和尊重,如:“我知道你受到了伤害,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但应该拒绝那些任何人都无法相信的借口。在采取约束性措施之前,先让孩子离开令他生气的环境,并与孩子进行平和冷静的交谈,这样能防止孩子愤怒情绪的继续累积和扩散,还能帮他保全“面子”。   2.露出笑脸,给予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