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够了吗?保护孩子远离性侵的3个方法! | 对爸爸说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够了吗?保护孩子远离性侵的3个方法! | 对爸爸说

    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7、8岁的小姑娘独自在家,被前来问路的陌生人拐到荒山上性侵了,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怕小女孩事后指认,竟残忍地戳瞎了孩子的双眼,村民路过荒山时听到呜咽声,还以为是受伤的动物,闻声寻去才找到小姑娘。尽管后来小姑娘被好心人辗转送至北京的大医院,可孩子的眼睛却已无法挽回,心灵的创伤更是不忍细想。唏嘘的例子背后,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从家庭安全教育着手,保护我们的孩子?本期的“对爸爸说”,作者想和爸爸妈妈们聊聊这个问题。 还记得韩国电影《素媛》里的小女孩吗?放学独自回家的路上,下雨了,善良的小姑娘为大叔打伞后却惨遭性侵,浑身伤痛的她泪流满面的说:“我做错什么了吗?” ▲ 身为父母,没有办法时刻在孩子身边保护孩子,那就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性侵犯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虽然很多爸爸妈妈都有所触动,却不相

  • 需要性教育的不是宝宝,是你啊
    需要性教育的不是宝宝,是你啊

    又是一年春节,丁妈还是跟往常一样,带大宝小宝回了趟老家。初二那天,丁妈的老同学带着女儿笑笑过来串门。小孩子凑到一起玩玩具,我们大人就在一边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二胎的话题。 老同学:看着你这儿女双全的,搞得我也有点想生二胎了。 丁妈:想生就跟你老公商量一下,生一个呗~ 老同学:可是想起当初生笑笑,那种痛,我真是…… 老同学还没说完,正玩玩具的笑笑突然插话,「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 老同学的脸瞬间就尴尬了,张了张口,又闭上,不知道该怎么说,转头就跟我使眼色。 我赶紧接话:「笑笑一开始住在妈妈的子宫,那个时候只有小豆子那么大,长啊长,等长大这么大(用手比划了一下),子宫里住不下了,就被生出来了。」 笑笑听完「哦」了一声,就又继续玩玩具了。 后来丁妈跟心理咨询师谭老师聊起了这件

  • 国外优秀教育:法国的感性幼儿教育
    国外优秀教育:法国的感性幼儿教育

      法国幼儿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幼儿的感性教育上,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幼儿,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尊重幼儿人格   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赖的关系,接下来即使是父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刚过1周岁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法国家长很善于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地去做。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他们明白让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意味着他们把孩子当作是一个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能力   如果家里有客

  •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性”知识也有了一定的需求。但是很多父母都觉得难以启齿,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性教育呢?   前段时间,刚刚满4周岁的宝宝问了一个让我们措手不及的问题:爸爸,为什么女孩子没有JJ?我们男孩子就有呢?我当时一时想不出答案。只好这样回答“爸爸现在还没有想到答案,等爸爸想到答案之后再告诉你吧”。可是我在网上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请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作为家长,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回答比较好?谢谢!   根据孩子具体年龄的不同,可以将他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这五个阶段。而不同阶段的孩子,在进行性教育时,方式与内容也有所差别的。   婴儿期的性教育,主要是通过母亲对孩子的抚育喂养完成的。从孩子断奶到六岁左右,他们就进入了幼儿期。此时,他们的性心理开始迅速地发

  • 带着异性孩子上厕所,随TA还是随我?
    带着异性孩子上厕所,随TA还是随我?

    周末节假日,这么多爸爸妈妈们少不了要带着小宝宝们出门啦!游玩、逛街、看电影……难得的亲子时光当然要好好享受,可是宝宝还小,带着TA出门难免会遇到很多麻烦事:“妈妈我要吃这个!”“爸爸我要玩那个!”,以及……“爸爸/妈妈我要上厕所啦!” 所以,问题来了,当你独自一人带着异性宝宝上厕所时,该进哪个厕所呢?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大范围的普及亲子厕所,独自带着异性宝宝上厕所难免会遇到尴尬,随自己怕被同性排斥,随宝宝自己又不太方便。可是,宝宝太小还不会自己独自上厕所,交给别人又不太放心,老是带TA进异性厕所又怕TA产生心理障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在一些商场、游乐场的厕所里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小男孩站在两排隔间中间的通道,正和妈妈说话。他妈妈所在的那处厕所门开着,过往的女士都下意识扭头望向别处;一位爸爸正蒙着女儿的眼睛,直奔男厕隔间……

  • 心理学家详细解读:与学龄前孩子谈性,要做到这5点
    心理学家详细解读:与学龄前孩子谈性,要做到这5点

    01 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冲动的做出一些羞辱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未来性心理正常发展留下了无数隐患,甚至形成性心理障碍,比如下文中这位叫小可的女士。 在外人看来,小可的家庭幸福美满。 但实际上,小可和丈夫的婚姻在"性"这个问题上困难重重。 小可一直把性看成一种应尽的义务。 她常常回避或者拒绝丈夫要求亲密的行为。 偶尔答应,也只是将其看成自己在“帮助丈夫”,将性行为当成一种维持婚姻的手段。 她和丈夫都感受不到太多乐趣。 某一天,小可无意中发现丈夫和一个女人有不少暧昧聊天。 逼问下丈夫承认,自己偶尔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按摩,这个女人就是曾经"服务过"自己的人。 这里不谈小可和丈夫孰是孰非,只讲一下小可对"性"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性"的话题,在小可

  • 什么是真性性早熟
    什么是真性性早熟

    什么是真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是指患儿有第二性征、又有排卵或排精。 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引起的,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其中非器质性病变所致者称为特发性性早熟,占大多数。 还有一小部分情况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像脑膜炎,下丘脑、垂体、松果体这些引起的早熟,也是真性性早熟,另外先天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也可引起真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的危害 1、易发生早恋、早孕和性犯罪。 性早熟的孩子由于激素水平的快速增长,对异性的需求期比同龄人大为提前,但其智力和性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发生早恋、早孕和性犯罪。发生早恋、早孕、早婚的风险增大。 2、影响孩子的心理。 患儿还可能因自己在体型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精神十分紧张,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发生行为问题和素质下降的风险增大。 3、学习成绩下降,认知

  • 美国皮尔萨儿童性教育六条规则
    美国皮尔萨儿童性教育六条规则

      美国著名的性治疗专家皮尔萨博士最近撰文给那些曾在性教育上遇到困惑的父母。他说,有效的爱和性教育的规则其实很简单,他列出了以下几条规则:   1.永远不要正式“谈性”   郑重其事地谈性注定是要失败的。应该找机会多谈谈跟性有关的问题。实施“机会教   育”,重要的是一针见血而不是长篇大论。   2.性教育不一定是同一性别的事情   孩子有了性的疑惑父母都可以谈,让孩子同时在父爱和母爱中摄取双亲气质中的良好方面,父母的良好“同化”对子女性的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3.性和爱的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能做什么”   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不能做什么”。父母同时开出一张在性行为方面不能做什么的清单,孩子反倒产生“听上去很有趣味,我为什么不去试一

  • 真正的性教育,应该是一场爱的教育
    真正的性教育,应该是一场爱的教育

    1、我们常常谈性教育。 那真正的性教育是什么? 真的是父母眼里羞答答的两性话题吗? 是绘本上的生理结构认知吗? 当然,这些都是性教育的一部分。 可是,绝不是只有这些。 真的的性教育,应该是一场爱的教育。 关于性教育,很多的父母有点焦急。 迫不及待地给各种年龄段的孩子开展性教育。 结果却适得其反。 应该根据孩子地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地教育。 比如孩子对这件事有兴趣的时候,那我们就能把握时机说出来。 我记得儿子那时候1岁多对自己的小鸡鸡很感兴趣。 那时候就跟他说了要保护好自己的小鸡鸡,因为你是男孩,如果弄坏了就没有了啊。 当他自己抓着玩的时候,我没有大惊小怪地去说他 而是利用其他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他三岁的

  • 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要趁早!再不准备就晚了
    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要趁早!再不准备就晚了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儿就已经开始感知到性别差异 6个月大的婴儿对男性和女性声音的反应不同,在9-12个月的时候,婴儿能够根据头发和服饰辨别男性和女性面孔,从大约24到36个月开始,儿童会将性别化的玩具与正确的性别面孔相联系。男孩和女孩最早的行为差异出现在1-2岁期间,表现在对玩具和游戏活动的偏好和对同性别伙伴的偏好上。在2-3岁期间,男孩和女孩倾向于更多地说出与自己性别相符的词。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呢? 1、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身体。 孩子在在2-3岁期间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每天想问的问题也很多,比如“爸爸为什么有胡子,妈妈怎么就没有”“我可以站着尿尿,xx怎么就得蹲着呢”还可能会提出一些让父母觉得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父母要有一个平和的态度来应对,因为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伴随着性困惑的问题随之而来是很正常的,不要就草率作答否则没有解决问

  • 宝宝还小,性教育太早?性保护从0岁就要开始!
    宝宝还小,性教育太早?性保护从0岁就要开始!

    栗子妈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略显严肃的话题—儿童性保护,现在我们每天都能从新闻看到一些非常可怕的字眼:3岁女童在幼儿园内遭遇性侵,17岁女生被家教老师性侵一年多、澳大利亚天主教会神职人员被控35年性侵4444名儿童……你为这些孩子感到心痛吗?你想过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吗? 性保护,从宝宝出生便开始了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方向明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课题显示,目前中国当前可能有2500万存在不同程度被性侵的儿童,他们之中最小的可能只有几个月,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81%。 当老师、亲戚等等这些传统观点中十分安全的角色都纷纷倒下,儿童性侵害和猥亵日趋低龄化时,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性不是神秘的 有人说,你现在说这个会不会太早?宝宝现在还小,什么都不懂。栗子妈认为首先转变思想,对这件事有强烈的意识

  • 儿童性侵频发,如何让孩子逃离魔爪?
    儿童性侵频发,如何让孩子逃离魔爪?

    2017年4月,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自家卧室上吊自杀。在林奕含离世后不久,林父母发表声明,声称此前林奕含发表的长篇小说《房思琪的乐园》,女主角——13岁的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性侵最终发疯的故事,正是女儿的亲身经历,而林奕含也因此患上抑郁症。 大众惋惜林奕含的逝去,并开始了对性侵的口诛笔伐,与此同时,儿童保护的呼声愈发强烈,人们渴望用科学的性教育来扼制性侵的脚步,使儿童受到有效的保护。 据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女童保护”项目发布的数据报告,在2013-2014年被公开报道年龄的343名儿童性侵害受害者中,年龄在8到14岁的有293人,占总量的85.42%。儿童性侵害在3至9年级儿童中发生的比例如此之高,让预防儿童性侵害变得格外紧迫。 据《“女童保护”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

  • 性早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性早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1.人工养殖的动物类食品 摄入过量的人工养殖动物类食品,不仅易造成儿童肥胖,同时也摄入了过多的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剂。 2.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等。过于鲜艳的水果,可能有催熟剂诱发成熟,应注意避免。 3.大补类食品 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其他如:蚕蛹、鸡胚、胎盘、蜂王浆、牛初乳、蟑奶、花粉制剂营养滋补品含有性激素,是诱发性早熟的原因。 4.油炸类食品 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其过高的热量以及食用油,反复使用而致氧化变性,不仅致肥胖,也能引发性早熟。 5.某些儿童口服液 市场上很多标榜“长高长壮或增加食欲”的补剂和口服液,可能含有激素成分。还有一些

    标签:性早熟
  • 儿童性心理障碍怎么办
    儿童性心理障碍怎么办

    对性心理障碍的儿童预防是关键。对儿童应从小培养他们对自己性别的辨认与定位,对儿童的有关性的提问,应正面回答,过分回避反而会造成儿占童的性神秘感和性行为偏异。对已经存在性心理障碍者可采取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 对患儿及患儿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年龄越小、治疗越早,则恢复越好。无特殊治疗药物,对伴有明显焦虑行为的儿童可试用抗焦虑药。另外,对违反社会法则的性心理障碍行为,以法惩处不但有警戒作用,还有促进康复的作用。 儿童性心理障碍的表现 1.性识别障碍 主要表现为性的认同障碍,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与自己真实的性别特征相反,即自己的着装与行为完全像异性,而坚决否认自己所具有的性特征。多见于3~7岁的儿童。 2.露阴癖 主要表现为在公众场合和异性面前突然地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常反复出现,明知不合适但不能克制。多见

    标签:性心理
  • 孩子早恋怎么办
    孩子早恋怎么办

    反省自己,多陪伴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早恋,跟父母的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女孩子如果跟父亲的关系比较好,就不太容易对男孩注意;如果男孩子跟母亲的关系好,也不太容易和女孩建立亲密关系。 真正早恋的孩子,更多的是发生在缺少温暖、亲人关系出现问题的家庭,孩子在父母面前很少得到肯定和表扬,情感的需求往往在家里得不到满足,便容易向家庭以外的世界寻找满足和替代补偿。所以孩子早恋了,家长应该先反省自己。 适用对象:孩子父母。 引导孩子认识孰轻孰重 要懂得尊重他们。早恋的出现预示着孩子们长大了、成熟了,我们应该为孩子的长大而感到欣慰、高兴,要“善待”他们的早恋,尊重他们的感情。同时要指出:现在恋爱不合时宜、为时过早,即便双方学习没有受到影响,那也只是暂时的,时间一久,会妨

  • 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侵害,没有比这些电影更好的教材了
    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侵害,没有比这些电影更好的教材了

    最近一周,我的朋友圈被一个事件刷屏了——《爸爸去哪儿4》“蕾力”非亲生父女组合事件,关涉到与儿童相关的性话题,引发了父母们的忧心与愤怒——叫非亲非故的男子为爸爸,只穿着内衣裤和这个“爸爸”同睡,让这个“爸爸”脱光换衣服…… 不论是节目组的导向问题,还是网友过度解读的问题,复杂又汹涌的舆论潮水已经将“蕾力”事件推向了一个不可挽回的地步,对于当事人来说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尤其是孩子。 《爸爸去哪儿》作为受众极广的热播节目,这样的导向哪怕非常轻微,也依然给不怀好意的人打开了窥奇的门缝,更是给众多儿童观众以错误的示范。 成年人当然知道这些都是为了制造节目效果设计的桥段,可是孩子们并不能明白背后的真相。在一个担心孩子走失找不回来,儿童性侵案件频频曝光的社会,对于这样的导向问题,父母心没法不吹毛求疵。 儿童性侵案件数量惊人 让我们来看一

  • 预防儿童性侵,先了解下我们通常对儿童性侵的误解
    预防儿童性侵,先了解下我们通常对儿童性侵的误解

    网上那些关于幼儿性侵的报道看得小爱胆颤心惊。一看这篇文章提到的数据,更是吓倒:70% 的性侵/性骚扰犯罪对象是未成年儿童;90% 的儿童性侵是熟人作案;男孩遭受性侵的风险和女孩一样高……怎么办?还是预防为好。 说起儿童性侵,父母总觉得这件事离自己孩子很远,可是如果上网搜索一下,此类事情报道不绝于耳。 预防儿童性侵,做好孩子的性教育是关键。6个家庭的孩子,在性教育测试中的表现。 了解下我们通常对儿童性侵的误解。以美国为例: 误解一: 儿童性侵毕竟是少数。 —— NO! ● 在美国,大约十个未成年孩子当中就有一个遭受过性侵。 ● 70% 的性侵/性骚扰犯罪对象是未成年儿童; 误解二: 儿童性侵最应当防范陌生人。——NO! ● 90% 的儿童性侵是熟人作案。 ● 60% 的儿童性侵犯是家庭成员信任的人。

  • 孩子早恋,禁止就能解决了吗?怎么对待早恋的孩子?
    孩子早恋,禁止就能解决了吗?怎么对待早恋的孩子?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师说她避免女儿早恋的方法和经过: 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她就开始预防女儿早恋,问女儿有没有人给她送情书? 女儿说没有,她就鄙视加嫌弃的说:“你很搓哦,连情书都没收到过。”这样女儿收到情书的时候就会炫耀不会隐藏。 等女儿收到情书拿给她看的时候,她就看着大同小异的情书套路跟女儿说:“这个男生不行,情书都是抄的,不信上网百度。” 或是嫌弃男生写的情书狗屁不通,要么字迹难看,否定所有男生,让女儿觉得他们都不好,便不会接受了。 还不断举例强调早恋是多么不好的行为,女儿不仅没有早恋,还劝分了很多早恋的同学。这位妈妈很是沾沾自喜。 看完我觉得很可悲,妈妈为了不让女儿早恋,激将、挖苦、打击...用尽心计的证明喜欢女儿的人都很差劲。 当女儿有一天得知真相,你觉得她是会感激父母用心良苦还是伤心最亲近的人

  • 什么引发儿童性早熟?是学习压力
    什么引发儿童性早熟?是学习压力

      现在不少儿童都有性早熟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引发儿童性早熟的呢?专家称,有可能是儿童的学习压力。   沉重的学业负担是孩子性早熟的重要诱因。专家这样剖析: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整整比日本同龄孩子早1个多小时,夜晚学习的时间则又要长于日本学生。中国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却少得可怜。巨大的学业压力的确诱发了上海学生的性早熟。   中日青少年的体质差距已经敲响了教育界减负的警钟。日本也曾面临青少年的性早熟困境,可日本早就开始了学校减负改革。现在,日本的性早熟比例同其他先进国家一样,已将数字控制在0.6%左右。   缺觉,严重影响生长素分泌   与近邻日本的同龄孩子比较,中国孩子的性早熟年龄明显要提前,直接后果是平均身高低于日本孩子。   专家表示:正处于发育阶段的低年级孩子每日睡眠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睡得少会直接影响生长素的分泌。另外,夜晚长时间人工光源下的学习会严重干扰人体褪黑激素,从而影

    标签:性早熟
  • 你躲是躲不掉的,不如大胆跟宝宝聊「性」
    你躲是躲不掉的,不如大胆跟宝宝聊「性」

    「我是从哪儿来的?」 「为什么小胖有小鸡鸡,我就没有?」 「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不行?」 呐,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之前,我们自己首先要了解孩子性成长的典型过程。多一些知识,少一些偏见,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性知家长」网站:srcpcn.org,已获授权转载 原文名:《0-18岁性成长过程》 为了成为一个性健康的成年人,孩子将在性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想要弄清楚孩子在性成长中需要完成哪些变化,就得学习孩子性成长的典型过程。我们不仅仅告诉你性成长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还会告诉你,孩子在这一系列成长中的各个阶段需要获得哪些知识。如果你对于孩子是否应该学习这些知识存在异议,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