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最常见的牢骚: 一、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正确方法: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赖 &ldquo
“不爱说话”、“内向”、“性格不好”从来都是大家不看好的性格,更是令父母试图改变的性格。 人们总是不看好内向的孩子 前几天我跟我妈通电话,说到我表弟公司这两年发展的很不错,才28岁从农村出来,白手起家,做出这样的成绩真心厉害。可是话锋一转,我妈说:“哎,如果是你表哥的话说不定能做的更好,可惜了,那么聪明的一个孩子。” 表哥从小就是亲戚们眼中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长得白白净净,可长大后,他却因为懒惰,整天什么都不干,游手好闲的。反而是令亲戚们一直担心“不爱说话”、“看见女生脸就红的表弟”,早早的成家立业。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事到如今,连我的妈妈,表弟最亲的姨妈,还是这种想法,她依然认为内向的孩子不好。要知道,她的女儿——我,也算不得一个外向的人啊,于是我心里暗暗在想,难道我妈一直也在为我的性格默默担忧着? 而事实
孩子的教育问题历来就是个大难题,因为每个孩子的特性不同,教育方法也没有可复制性,父母只有在实际中摸索,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那个方式,所以,这就需要父母的格外用心。 一、以身作则 父母应该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不想让孩子有一些坏行为和恶习,父母首先自己要去除这些。 二、充足耐心 孩子在成长中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新状况,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指引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在有耐心的同时,也要保持原则性,不溺爱,不娇纵。 三、充分理解 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是亲子沟通最好的方法,换位思考,去了解、体谅孩子的心理,不要把父母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理解是孩子最需要的。 四、意见统一 家庭教育中不能让孩子钻空子,所以家庭成员的教育思想和意见要统一,不能一个教一个护,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议。 五、激发上进 父母要
因为小宝最近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对小宝进行教育,可是小宝越听越反,最后竟然直接跑到了网吧,再也不想听妈妈的唠叨了。等到妈妈找到小宝之后,小宝赌气的一直赖在网吧不走,最后竟然表示如果妈妈再这样逼他,他就跳楼自杀。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了这样,心里憋屈的不得了,瞬间感觉头晕脑胀,因血压升高而紧急住院。等到妈妈缓过劲来之后,心里憋得慌:一个好好的家庭竟然闹成这样子?这到底是谁的错? 观点分析: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可是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下,最终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人才,有的却走上了不归路,这值得所有的父母去反思。其实这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正确合理,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一些极端情况。 那么针对孩子平时的无理取闹,父母如何做才最合理呢? 1:学会对孩子坚决说“不” 不
情绪管理也是一门学问,让年幼的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极其严厉的。虽然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见,学会控制自我情绪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那么父母要做怎样教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控制情绪的3个要素吧! 第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要是你的孩子出现异常行为的时候,父母就要反省,是否自己不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要是孩子能够感受自己的爱,那么孩子就会敞开心扉,父母教育起孩子来也会简单的多。 没有那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是,要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爱他的呢?是不是要用语言或者态度表现出来呢?倘若父母觉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困难,那么就表明你没有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第二
第一课: When stress hits, you need your "islands" 当压力来袭的时候,你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岛屿” The key to Riley's sanity and happiness are her "islands" -- of family, friendship, playfulness (called "Goofy" island), and hockey, a sport she loves. But as she goes through the rough transition to San Francisco, one by one her islands crumble: She cuts off her friends from home, alienates her parents, and in her st
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会惊奇地发现:昨天那个乖巧而听话的小宝贝,突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个脱缰小野马。就在昨天,你们还彼此微笑,亲密地在一起玩耍,而今天,他变了!不用大惊小怪,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只是你的小宝贝在逐渐长大,伴随而来的成长危机更需要你这个妈妈了解和面对。 什么是“成长危机”? 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不断增多的接触人群时,心理进行调试的过程。 俄罗斯心理学家、教育家叶夫根尼娅佩列古多娃划分了5个危机年龄段,阐述了“成长危机”的所在、告诉妈妈们:如何在这个时候,跟我们的宝贝交流
巧妙应对任性的孩子的8大战术 1、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比如,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不休时,父母不必理他,让他发泄一会,然后给他喝些开水,让他喘口气,帮助他平静一些,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父母离开一会;如果屋里人多,可让他在别的空屋,把门关上.但不要锁上,告诉他等他平静了可自己出来。注意语调要坚决,但不可用责备口吻。把孩子隔开,只是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而不是惩罚他,待
孩子患了儿童抑郁症,这对一些家长来说一定会感到困惑。一个小孩怎么也会得大人才会有的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儿童和成人,近些年来这种心理疾病还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而重症抑郁潜在的最大危险就是自杀行为。那么,面对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又该怎样预防孩子抑郁呢? 孩子抑郁与大人有很大区别 一般来说,患抑郁症的儿童主要是由于家长给予的压力太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由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孩子在承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学习压力的同时,在学习成绩问题上,只要家长感到不满意,孩子就会时常遭到指责和责骂。 所以,处在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儿童是很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的。其次,家庭环境不良、父母之间过多的争吵,家庭缺少温暖,同样可以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还有父母离异、亲人丧失、突发的意外事件、师生和同学关系问题等,也均可对儿童的弱小心灵构成伤害,导致
不少妈妈对宝宝筋疲力尽的时候,可能会对孩子说了不少的牢骚话。虽然妈妈可能只是为了缓解压力随意说说,只是不知道宝宝却会因此造成伤痕。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最常见的牢骚: 一、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正确方法: 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赖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给别人!”“再不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父母都为孩子一手包办事情,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为了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性格还是很有必要的。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强项,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
矫正的方法 1首先家长应找一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 2家长检查一下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一致,特别是当孩子发脾气时,周围的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3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4千
1、教师或父母平时对孩子过分严肃,孩子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不良,情绪上受到压抑。 2、教师或父母对孩子学习思考过程考虑得仔细,过于周到,孩子思维活动空间太狭窄,好奇心和创造力难以激发起来。 3、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思维活动缓慢,对问题的提法把握不住,怕表达不完整丢面子。 孩子不敢回答问题的原因有: 1、教师和父母平时对孩子过分严肃,孩子思维活动不活跃。 2、问题不适当,不准确,孩子不便回答。 3、孩子思维不集中,回
宝宝口吃大多是“心病” 孩子口吃极少是因为发音器官的器质性原因,而大都是“心病”,所以还需要打开孩子的“心结”才能治愈。如果您的孩子患了口吃,如下的心理矫正技术会使您感到前景乐观。 正确示范法 您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对,就这样慢慢讲,你看,比昨天又进步了。” 唱歌朗读法 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缓慢对话法 平时孩子跟您谈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
1、给宝宝充分的爱 请一直保持对宝宝无条件的爱和关注,让他时刻感受到你的爱,即便在宝宝因嫉妒无法释怀的时候,也要无条件地接受他的负面情绪,学会安静、耐心地倾听宝宝的感受,引导他讲出不快,甚至愤怒。 你的微笑能有效帮助宝宝控制情绪。不妨把宝宝抱在怀中,然后安静地听他说。他也许会告诉你,别的小朋友有什么玩具而自己没有,此时你不要轻易许诺说给他买个更好的玩具,这样做对宝宝的嫉妒心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还可能诱发他的攀比欲。你可以微笑地说:“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你的轻松可以有效地使宝宝控制住嫉妒心,强烈的情绪会渐渐隐退。 2、适度表扬 如果宝宝经常表现出嫉妒心,那么你在表扬他时就要适度并注意技巧。表扬要有的放矢,具体化,不要为了表扬而表扬,如“能干、懂事”等概括性语句,宝宝很难理解其内涵,没有具体实例,宝宝也很难信服,
1、消极型宝宝 肯定他的积极行为 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 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通常身体比较虚弱。这类孩子常会因小事而情绪紧张,在孩子每一次情绪紧张过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第一种: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第二种:专注安静 不能专注安静的人难以成就大事。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注意力易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种
孩子的偷往往集中在“物”和“钱”两个方面,而他们大多又有下列表现: (一)爱不释手与偷 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众多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时,看到别人的物品自己特别喜欢时,有的孩子就会忍不住拿来看看,看来看去就会爱不释手,然后揣进自己的口袋。 (二)随便拿与偷 有的孩子不知道偷的本质含义,认为随便拿可能不是错误的,尤其是家中管理不严的家庭,常常有物品被孩子随便拿出来,最后发现“盗主”即是孩子。这种行为还会发生在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上。常有这样的情况
孩子胆小恐惧是怎么回事?要知道胆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父母。孩子胆小恐惧是父母影响的? 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小米妈妈说她儿子非常害怕长毛的东西,原来很喜欢小猫,小狗,现在不敢和小猫,小狗玩了,甚至见了都躲得远远的。前天发现他看到家里的玩具也很害怕,直嚷着让妈妈把这些玩具拿开。还哭着让妈妈把家里有毛的东西都扔出去!下面还配了一张孩子大哭的表情!大家就在评论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说起了孩子的恐惧,孩子的想法......最后竟然挖出了这样的根源:原来,小米妈妈被狗咬过,妈妈本身就很害怕狗,带孩子上街遇到狗她竟然能把孩子扔下,自己逃走。本来孩子没有什么恐惧的,这样一来二去的,经过模仿,经过强化,由怕狗到怕猫,到怕长毛玩具,到怕所有长毛的东西。 由此可见我们父母的不当行为是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心理的,一般来说,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象中怪兽的恐惧,
在一些幼儿园或学校门口都可以看到很多轿车来接送孩子们上下课的,但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关系,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车子接送的 ,这样就给很多孩子的心理造成拉攀比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行为。 小欣(化名)今年6岁了,本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年龄,可是她却整天闷闷不乐,原因竟是父母没有轿车接送她,为了这事,她还一直埋怨着。 12月11日,小欣的母亲袁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在上幼儿园,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整天蹦蹦跳跳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她。可是有一天她接孩子回家时,小欣突然说了句:“妈妈,别人的爸妈都有小轿车接送,我为什么没有啊?”当时她一愣,随口说了句:“等妈妈赚够钱了就买一辆!”说完之后她也没在意这事。 几天后,小欣低着头对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