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注意!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够“拥有”自己的生活
    注意!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够“拥有”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家同意这种驱使行动、好奇心和探索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在小床里唯一躺着不动的时候,不是生病就是睡着,否则,都是忙着东张西望、啃咬、笑、哭、踢腿和动来动去地试着探索及影响周围的世界。 这种想要操控事物以便影响我们生活的需要感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无论是原始社会向雨神祈求丰收,或是中上阶层家庭求助于补习班来赢得好的学业考试成绩,一直以来,人类努力试图操控、预测、了解和影响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借由成功地影响事件,我们能够提高获得理想结果的机率,同时降低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机率。 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对人生做出的选择是可信且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由别人发号指令给我们。孩子若没有机会自己想通属于他们的价值观、欲望和兴趣,造成的结果往往就只是无止境的依赖,永远都无法达到健康自主的一天。 自主的意思是我们能够独立、有能力和充满爱心,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如何运用这些特质。

  • 孩子自尊心强好不好 自尊心强的好处和坏处
    孩子自尊心强好不好 自尊心强的好处和坏处

    自尊心强的好处 1、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 2、具有自尊心的人,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对工作有强烈责任心; 3、在学习方面,能够发扬自觉、勤奋、刻苦的精神。 4、自尊心越强的人往往压力越大,待人有礼貌,做事情考虑后果,这样会被更多人所赞赏。 自尊心强的坏处 1、心理脆弱,不能接受失败 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有的近乎苛刻,这种心理无形地从父母那儿得来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格,家长要明白,万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孩子心理非常脆弱。当孩子在强烈的好强心态之下更容易导致失败; 2、以自我为中心 跟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了全面地关注,不需要做多少努力和付出,就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关注,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压力你知道多少?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压力你知道多少?

      很多人都认为,学龄前儿童没有学业负担;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他们怎么会有压力呢?   然而,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如果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孩子压力大的表现:   当孩子面

  • 如何为您的孩子增加自信和快乐
    如何为您的孩子增加自信和快乐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每个孩子心理的健康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研究显示,中国父母的易发怒程度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严厉程度超出52.5%。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满眼所见都是父母紧皱的眉头和不满的眼神,那么如果才能让孩子增加更多的自信和快乐呢?   快乐是智力的加速器,笑容是孩子快乐心情的流露。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自信、灿烂的笑容,家长们必须掌握以下6大秘籍   TOP1   与孩子及时沟通感情   孩子的世界需要家长细心地关注。在家长快乐的导向之下,孩子的心灵其实很容易获得快乐。比如,可以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家长帮助孩子回忆一些快乐的事情,那么他就会以更多的自信和喜悦迎接新的一天。   TOP2   别“压制”孩子的快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玩耍,他们喜欢抓虫、捏泥巴、看蚂蚁搬家—&mda

  •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胖小男孩壮壮,今年4岁。在妈妈的带领下,他又蹦又跳地来到诊疗室。妈妈带他来这里,是想让医生检查一下,壮壮的“小鸡鸡”是否有问题。但没想到,医生刚想脱下壮壮的裤子,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他,竟然一边大喊大叫起来,一边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私处”,生怕被医生看见。这时,任由妈妈不停地解释、劝说,甚至用他最爱吃的巧克力哄骗,仍然无济于事。最终,妈妈不得不采取了强制手段让医生完成了检查。  事后,妈妈十分疑惑,壮壮为什么不让医生检查“小鸡鸡”,难道是怕被割掉吗?  专家表示:壮壮妈的猜测不无道理。一般,小男孩在生长发育早期,尤其是3-5岁,他们或多或少在思想上有一种担心和害怕,惟恐失去“小鸡鸡”,儿童心理学称为“阉割忧虑”。这是种特殊的,并与年龄有关的不健康心理。究其原因,有些是男孩在与女孩对比后产生的,但更多的则是由于孩子受父母威吓而造成

  • 两小学生自杀,留遗书想穿越到清朝
    两小学生自杀,留遗书想穿越到清朝

        日前,在课堂上完成一纸遗书后,福建漳浦县前亭镇过港村五年级小学生小美和同桌小华一起跳进了一口2米多深的池塘,等到家人发现为时已晚,如花般的生命消逝在池塘里。     可能是穿越剧看多了   小华和小美都是12岁,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3月1日下午第一节课结束后,小华神色慌张,称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就是找不着自家卷帘门的遥控器。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美,两人一起商量着该怎么办。第二节语文课,小华心里所想,以及其与小美窃窃私语了什么内容,都无人知晓。估计是在写遗书。   事后找到的遗书,字迹很工整。小华还特意在记事本上粘着两枚戒指,这是她送给亲姐姐的礼物。   当天下午4点多,小学放学。小华和小美偷偷地将两本“遗书”藏在小华家放碟片的柜子里,随后去跳池塘。至于跳塘原因,大部分的村民觉得可能是小华把丢东西看得太重,形成心理负担。不过,不少

  • 孩子没主见怎么办 家长可以教孩子
    孩子没主见怎么办 家长可以教孩子

    1、让孩子作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到商店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等。“大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房间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可行,则尽量采纳其建议。 2、教会孩子说“不”   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家长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家长说:“桌子、椅子、床头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毛巾被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3、给孩子“做主”的机会。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而是独立的个体,是家庭的一分子,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

  • 听话的孩子或许总缺乏亲身的感受
    听话的孩子或许总缺乏亲身的感受

      大人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但是不知不觉之间却剥夺了孩子的感受,一味的听大人的话却让孩子总是缺乏亲身感受。   听话的孩子,只会处处以大人的要求和评判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不听话的孩子,总是将他人的要求和规则置之脑后、一意孤行;两者都属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亲身感受”的孩子!   阿风刚刚学习自己穿鞋那阵子,总是分不清左右穿错鞋子。大人见到就会提醒他:“阿风,穿错鞋子了,换一换。”   于是,阿风穿鞋子时,会习惯性地一只脚套进鞋子时,就扭头找大人问:“我穿得对吗?”   有一天,我对阿风说:“你觉得自己的脚舒服了,就穿对了。”   阿风把脚塞进鞋里,顿了顿:“嗯,舒服了。”我一看果然没有穿错左右。   渐渐地,阿风不再问我“穿得对不对”,他

  • 正确应对儿童的心理障碍问题
    正确应对儿童的心理障碍问题

           我的孩子总是哭闹不停,不停得动,有事呆在房间里谁也不理。在大人觉得不可以理解,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儿童的心理:   儿童心理障碍 问题不容忽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

    标签:心理障碍
  • 宝宝撞疼了能忍住不哭,我却开心不起来
    宝宝撞疼了能忍住不哭,我却开心不起来

    1 有一天,萱萱在客厅扶着她的小钢琴跟着音乐跳舞,我在后面给她录视频,由于太兴奋,动作幅度太大,突然下巴磕到键盘上,我只听到很响的“咚”一声。但是我没有听到萱萱哭,只见她扭过头一脸哭状看着我,嘴里哼唧了两声,但是没有流眼泪。 我看到她的这个样子,突然觉得好心疼,放在以前,她一定立马放声大哭,但是现在却自己忍住了。 我把她叫到身边,问她疼不疼,撞到哪儿了。她摸摸自己的下巴,然后又指指小钢琴,这才装模作样哭几声,我给她摸摸然后就立马恢复精神了。 2 昨天下午,萱萱她爸躺沙发上看手机,萱萱见状立马扑过去,可是她的大脸撞到了她爸的肩膀。骨头撞骨头,肯定很疼,但她还是没有哭,一脸怅然的看着她爸。 我问萱萱:“你疼不疼啊?”她这才钻到我怀里哼唧两声。 于是,我跟她爸说起最近萱萱撞疼了也不哭,她爸

  • 父母如何看待宝宝性格“偏执”?
    父母如何看待宝宝性格“偏执”?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性格“偏执”?       

  • 如何了解孩子想法和心理?
    如何了解孩子想法和心理?

      父母在与宝宝行处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明白孩子的想法吗?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呢?我们一起看看下文吧。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年轻父母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对策一: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问题”   孩子是好奇的。从2岁末期开始,宝宝就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但是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又不能不回答,否则宝宝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他对事物失去应有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

  • 父母要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父母要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胆怯心理妨碍了孩子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使孩子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对其成长十分不利。要克服孩子的胆怯心理,就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给孩子一些自主性的机会   对孩子自主性的需要,既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限制。为了发挥教育的作用,对孩子的行为,应从孩子的角度去评价,并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但要对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加以控制和限制,以免发生意外。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包办,处处代劳,就不利于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二、扩大孩子的交往圈子   尽量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充分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父母要了解孩子与同伴的相处状况,在带孩子外出或去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设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和陌生人面前指责孩子的不当行为,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客人解释孩子的胆怯行为。   三、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因为胆怯的孩子生活空间相对较小,

  • 导致宝宝分离焦虑的一些原因
    导致宝宝分离焦虑的一些原因

      宝宝有分离焦虑的症状多表现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上,当他们与妈妈或其他主要抚养人分离时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例如紧张、不安、恐慌等,并由此而引发哭闹、固执的行为。   据相关调查显示,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宝宝缺乏安全感有着很大关联。1岁左右的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情感和认知发育的必经阶段,但是由于孩子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育局限,他们往往认为暂时看到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父母离开,宝宝会误以为爸爸妈妈会消失不再来了。宝宝的焦虑感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纠正,则会影响宝宝以后的生活,甚至引发性格上的缺陷。   导致宝宝分离焦虑的原因   宝宝自理能力不强   年幼的宝宝欠缺独立自理能力,如不能独自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物等,离开主要照顾者后难以独自面对碰到的生活问题,从而产生不安和焦虑。   宝宝自身性格所致   有些性格内向的宝宝,不太愿意与周围的人亲近,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父母

  •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只需三步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只需三步

    人们在婴儿期就已经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了,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 并得到发展。 有研究表明, 孩子的脑部发育在0-6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 特别是在情绪管理学习方面。 而在此年龄阶段, 3-6岁则是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时期。 让孩子认识、表达情绪 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 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 平时, 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 趁机引导孩子“妈妈好高兴哦”“恩, 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 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 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 也可以通过 “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 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 这将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 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首先,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给他们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辆小卡车,你可以再拿一辆来,让两个人都高兴。如果两个人争夺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议“轮流玩”。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再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  

  •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都会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习惯。如何才能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自理的习惯呢?   孩子在8个月大的时候,能学习那些自理能力呢?许多父母听到这里就犯难了吧,孩子还那么小,能做什么呢?吃饭睡觉生活中的大小事仿佛都是离不开父母的。其实在这个时候,父母已经可以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简单的自理能力可以从做便盆开始训练。   第一,让孩子学会怎么吃。孩子已经8个月大了要学习的是怎样使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也包括用自己的小手丫去抓面包、馒头、饺子等放进自己的嘴巴里。这些学习过程都是有利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的精细动作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是一个开发智力的过程哦。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用具,例如:用双手抓住的有嘴塑料杯。这类杯子比较轻便耐摔水也不易撒出来,双手捧也能拿的比较稳。勺子应该选择软塑料小勺

    标签:性格心理
  •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引导?好好引导是块宝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引导?好好引导是块宝

    你家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大家都喜欢外向的孩子,其实内向的孩子优点特别多,孩子性格内向该如何引导? 如果我们被问到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这样的“性格活泼开朗、嘴甜、会说、学习好、听话、有才艺”。大多数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向的人。其实,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之前我一直都觉得内向是一个缺点,我害怕别人说我内向,但是,在我慢慢接触社会后,我才知道,内向本来就是一种性格,这世上有一半的人都是内向的,它并不是什么缺点。 而且,这个性格的孩子,父母好好引导反而是块宝,爸妈别老是嫌弃人家了。 你有没有对你内向的孩子说过:“你性格这么内向怎么办?” 爸妈如果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内向性格是一个缺点,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受人喜欢,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同理,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不要对着孩子问“你这么样怎么办?”孩

  • 如何警惕儿童抑郁症?
    如何警惕儿童抑郁症?

                            在当前医学界,儿童抑郁症的诱因有以下几种认定:   1.失去父母的关爱。一些大的家庭动荡会给孩子纤弱的心灵蒙上阴影。   2.受蔑视和抛弃,心理长期自卑,抑郁成疾。   3.家族中有抑郁症病人,遗传因素导致发病。  家庭环境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   张桂华等对山东农村社区人群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徐氏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抑郁倾向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有关,其中儿童家庭矛盾性是影响儿童抑郁倾向发生的共同

  • 爸爸妈妈如何对待宝宝孤独症
    爸爸妈妈如何对待宝宝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起源于婴幼儿期,是一种终生性、固定性、严重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临床上以严重孤独、对别人全面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缺乏反应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大部分3岁之内发病,少数起病于3岁之后。发病率2~4/万。   孤独症的发病目前认为与遗传有关,怀孕期间母亲感染、围产期缺氧等因素也将导致本病的发生,而出生时及出生后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害因素会促使本病发生。   其临床特点是患儿对外界感知、与外界交流的开关似乎是关闭了一样,患儿自己一个人沉静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孤独症也称“自闭症”。主要的临床特征有:   ⑴与外界交往障碍:不与外界接触,表现为极度的孤独和自闭,对最亲近的人和别人均缺乏情感反应,父母离开时也无所谓,当父母抱他时,不表示高兴、不微笑、不伸手,也不会将身子贴近,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发现患此病的小孩孤自一人,不愿意与小朋友

    标签:孤独症